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思维码图:“互联网+”时代课程建设的新思路

发布时间:2016-07-20 17:02

  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现区域基础教育的绿色发展,就需要统整各类课程资源,避免重复建设,突破单一结构的课程供给,为学生提供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求的课程体系。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与海量的计算机应用网络资源无疑为课程体系建设、课程学习评价提供了重要支撑。

 

  近几年来,社会在线教育飞速发展,网络视频公开课已非常丰富,如网易公开课、新浪公开课、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等等。在线课程涵盖了文学、数学、历史等领域,有使用技能课程、学科概论课程,还有贴近生活实际的课程,各类课程一应俱全、琳琅满目,而且这些课程都是免费的。基础教育阶段,随着翻转课堂的深入推进与应用,网上的微课资源也火了起来,由中小学一线教师制作的海量微课资源已经成课堂教学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创新人才培养需要创新课程。互联网+”时代,教育素材、专题资源、课程资源已非常丰富,如何有效利用这些资源,基于统整的视野,构建中小学生、教师的个性化学习课程,是互联网+”给课程创生带来的良好机遇。

 

  互联网+”时代,教师、学生的学习方式已发生根本转变,移动学习时代已经到来,学习者可以通过网络终端进行随时随地的学习,这不仅仅是学习手段的变化,而且是学习观念与行为方式的转变。直面新常态,课程建设一方面需要充分利用已有资源,另一方面需要迎合新型学习方式。基于资源统整的视野,巧妙地运用思维码图进行课程建设,探索课程建设的新思路、新手段、新方法,开启一种全新的课程重构模式。

 

  认识思维码图

 

  思维码图是在思维导图框架结构的基础上,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包含内容链接信息的二维码等建立链接。思维码图具有思维导图的全局性、色彩和网状结构等特征。此外,思维码图包含的信息要远远大于思维导图。思维码图以包含了主题的文本、音频、视频等内容信息的二维码作为节点信息,是信息时代思维导图的新发展。思维码图可以借助手持终端等设备进行阅读、学习,是互联网+”时代一种新型的具有系统性、可视化的知识联结工具。

 

  用思维码图构建个性化课程

 

  课程开发中,往往需要花费大量时间进行课程内容的制作,特别是视频的录制,耗时耗力。面对大量的网络视频资源,何不为我所用,进行重组,开发出满足个性需求的课程?思维码图可以作为一种充分运用现有网络资源进行课程构建的工具,用思维码图构建课程,是一种高效、快捷的课程建设思路。

 

  用思维码图构建课程,首先需要做好课程设计工作,即要对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进行设计。其次,要做好课程内容的联结,即根据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的设计,充分利用现有的网络资源,搭建课程具体内容。这个环节需要对网络上优秀资源进行搜集、整理、分类,是思维码图课程建设的主要环节。最后,是构建课程思维码图,以思维码图完整呈现课程。

 

思维码图:“互联网+”时代课程建设的新思路


  1. 课程结构与内容的设计

 

  课程结构设计,就是按照传统的课程分章节进行内容组织设计,或者以知识点的方式选择并行、递进等模式进行内容组织设计,以形成课程的知识地图

 

  课程内容设计包括课程介绍、视频课件、授课讲义、题库、试题、教学参考资料等内容的设计。

 

  课程结构与内容设计阶段还需对课程的实施、学习评价等方面进行设计。

 

  2. 课程内容的选择与联结

 

  根据课程内容设计,搜集并整理现有网络资源,并做好与课程内容大纲的链接,生成链接二维码,建立课程内容与二维码的对应关系。做好课程实施中的互动、课程考核中的题库等内容的选择与链接等。

 

  课程内容的准备是优秀教学资源搜集与筛选的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课程内容的准备需要对课程视频、课件、软件、游戏、问题、参考资料、拓展资料等一同进行准备,课程内容的准备应保证课程资料基本具有完备性与系统性。

 

  3. 思维码图课程的呈现

 

  选择思维导图创建工作内容,从而创建思维码图,将课程名称、章节、知识点及内容链接的二维码插入到对应的结点分支,完成思维码图课程。

 

  思维码图课程可以以传统的纸质方式呈现,也可以以数字化的方式呈现。思维码图课程制作完成后,需要对课程的内容进行完整性测试、正确性测试及版权测试。课程的系统性可以通过查看课程的思维码图进行查验,课程内容的正确性通过手持终端扫描课程内容对应的二维码,打开链接进行测试。

 

  课程建设中,课程内容的开发是最费时费力的环节。网络课程学习中,课程内容的获取往往有偶然性、不系统性、零碎性等弊端。用思维码图构建课程是现有资源的二次利用,是现有优秀资源的结构化重组,是一种可视化的课程建设方式。课程建设者只需进行课程的规划与设计,通过盘活资源的方式实现课程灵感,省去了课程建设者大量的精力、时间,使现有网络资源发挥最大效益,得到有效共享,符合课程学习移动化、泛在化的教育趋势。

 

  用思维码图构建课程的优势

 

  思维码图构建课程体现了简约、开放、共享、互赢的互联网思维,这种课程具有课程可视化、全课程联结、移动学习等优势。

 

  1. 思维码图可视化地呈现了课程结构

 

  思维码图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课程大纲与课程内容的相互隶属关系用层级图表现出来,实现了课程大纲与课程内容二维码的链接。以图像方式呈现课程,实现了课程结构的可视化,符合左右脑并用的学习规律,助力学习者对课程的理解,提升了课程的学习效率。

 

  2. 思维码图实现了全课程的联结

 

  思维码图可以快捷地建立个性化的课程。课程建设者只需对课程进行科学设计,课程资源采用拿来主义的方式,较短时间内就可以完成一门课程的建设。另外,思维码图还具有思维导图的节点无限延伸的特征,可以方便地实现全课程的联结,即可以通过一张思维码图将各类课程统整起来,实现STEAM课程等全科课程视图。全课程的联结构建了课程地图,为课程学习提供了便捷,学习者可以进行课程的系统学习,也可以在统整课程中进行选择性学习。

 

  3. 思维码图为泛在学习提供了结构化的课程资源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基于手机等移动设备的移动学习让学习无处不在,任何人、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设备都可以进行学习。移动学习具有碎片化的特征,这种快餐式的学习很有可能出现重复学习、学习内容缺乏系统性等问题。思维码图课程以其结构化、内容丰富等特征,为学习者提供了可随时获取的文字、音频、视频等课程资源,为高效、快捷的泛在学习提供了资源保障。

 

  思维码图是一种课程创生的方式,实践证明,运用思维码图进行学习,学习将变得非常便捷,学习者仅需打开手机,即可学习所需课程。汇聚的课程资源、高质量的课程内容、高度自主的选择学习深受教师和学生的喜爱。

 

  互联网+”时代需要用创新思维进行课程重构,思维码图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技术,而且是一种思维的方式,让人们从旧的、单一的、低效的课程建设中解放出来,实现课程高效的建设。

 

  作者:秦红斌 来源: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165

上一篇:互联网行业值得拥抱

下一篇:成为网红,成为明星的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