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网络教育资源建设与应用现状
一、国内网络教育资源建设与应用现状
回顾国内教育电子资源建设的历程,基本经历了:由单机课件到网络课件到网络课程再到网络资源库,由个人行为到组织行为到国家行为,多年来开发和建设了许许多多的教育教学资源。但拥有资源的态势基本呈割据状态,资源散落,目前已经暴露出如下问题:如有些课程内容重复,有些课程水平不高$由于网络课程各家自搞一套,造成开发成本高,平台不兼容,效益较低;重开发、轻应用,尤其是轻资源的共建共享$资源开发的技术含量偏低或不符合建设规范,造成资源重复利用率低,重组困难;国家投巨资建设的资源,得不到推广应用等。如何盘活教育资源使其发挥更大效益呢?这如同企业盘活资产一样,只有盘活了才能增效。我们认为盘活的出路之一:优质资源共享。遴选、认证优质资源,共享共建优质资源,只有这样他人或其它组织才有机会使用与分享优质资源。
二、国内为网络教育优质资源共享所作的准备
从国家和教育部门出台的政策和实施的行动中,我们发现各级组织和机构为实现优质资源共享共建做出了积极的准备工作,归纳为以下方面:
1.制定了相关政策和指导
我国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关于支持若干所高等学校建设网络教育学院开展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的几点意见》(教高厅[2000]10号)、关于加强高校网络教育学院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2]8号)、《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的指导意见》(2003.9.5)等政策文件都明确提出优质网络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的指导意见。
2.成立了相关组织机构、区域联合体或项目合作团体
67所试点高校成立了协作组;农林、师范等行业院校之间或成立联盟或筹建协作组;上海6校网络学院联合招生;广州石牌6校在校生互选有学分的网络课程;上海远程教育集团,整合教育信息化(教育电视台)、教育技术(电教馆)和网络教育(电大和网院)三支队伍,实行公司化、产业化运作等都是值得关注的多边合作动向。
3.制定技术规范
教育部于2000年成立了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标准化委员会,力求在跟踪国际相关远程教育技术标准的基础上,制定出一系列符合我国国情的远程教育标准。同时,科技司正式启动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标准研究项目。教育部还制定了《网络课程(课件)评审标准》用于遴选优秀课程教材资源。
4.开发了一批网络教育资源
国家教育部师范司启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络课程开发项目”,第一期立项开发的网络课程有40多门。国家教育部高教司启动的“新世纪网络课程建设工程”,建设了300多个基础性网络课程、案例库和试题库。2003年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高校(67所网络学院)年报年检的统计数据表明有:电子图书273981册、录像带420001盘、光盘724032张、网上视频点播课件近490万学时。此外各学校和教师个人都已经组织人手开发了相当一部分网络课程。
5.试点实践
2002年6月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浙江大学三校“课程互选、学分互认、联合办学”项目达成合作协议,探索新型的网络教育联合办学模式。
2003年9月“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正式启动。教师网联计划是新一轮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重点项目,其核心工作之一就是实现全国教师教育网络优质资源的共建共享。
三、建立资源共享机制的几个关键因素
克来斯勒将“机制”(regimes&界定为“一系列隐含的或明确的原则、规范、规则以及决策程序,行为者对某个既定关系领域(问题&的预期围绕着它们而会聚在一起”。以此为指导,我们认为网络教育优质资源共享机制的运作包含:更新观念、政策导向、组织体系、技术规范、认证体系、实施平台和共享方式几个关键因素。其中更新观念是先导,政策导向是行动纲领(指导思想&,组织体系是实施者,技术规范是体制,认证体系是保障,实施平台是载体,共享方式是途径。
1.更新观念
网络教学所具有的开放性、协作性、交互性等特点引领着我们在网络教育资源共享共建中要树立起开放、协作与交互的观念。
首先要搞好校内的网上教学资源共享工作,校内的传统教育充分运用网络教学资源提升教学效益。校本品牌的网络课程要走出去引进来,不仅要共享网上教学资源,还应共享校外的教学支撑服务体系。其次网上资源建设要加大经费投入,减少重复建设,协作开发丰富的高质量的网上教学资源、试题库及网上测试系统,保证网络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如,通过认证或收购建立全国共享的课件库,尽量减少学校自行建设课件的重复,保证国家投入的经费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产生最大化的效益。
教育资源建设和学习过程要互动结合。老师和学生一方面是资源的受益者,另一方面又是资源的创建者,他们在教和学的过程中不断创建新的资源。人人都共享资源,人人又创建资源,使资源库变成一种动态生成式的资源库。资源共享是人类智慧的共享,而且需要互动的共享,这样才能水涨船高。如果孤立的建设资源如同封闭地搞经济建设,一则闭关自守,搞重复;二则没有使用已有的成果,进步不大,最终是效益不高。
要依法保护知识产权,建立起资源共享的形式和运行机制,形成网上教育资源建设的滚动发展机制。
2.政策导向
国家各级政府和部门出台的政策文件只要涉及到远程教育的基本上都会强调“资源共享”,既然政府部门这么强调,为什么教育领域只有少数学校在尝试呢。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缺乏一个行动纲领性的指导政策和规范如同革命缺乏指导思想一样,思想难以统一,必然造成行动不一。因此,迫切需要整理已有文件中关于“资源共享”的观点,在此基础上形成一份行动纲领,以统一各部门、组织和机构的思想,为优质资源共享行动起来。
3.组织体系
一个理念、一项政策如果缺乏行动者必然无法得以实施。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是项系统化工程,需要多方面的实施者齐头并进,推动这项事业的发展。大家都知道网络呈混沌状,资源的分布也是混沌的,但是资源的建设是按规则的并且有组织的,因此资源呈混序(混沌而有序&状态,如何把握这种混序呢?我们需要组织加以调控。为此,我们需要在散乱资源提供者之间构建关系,建立组织结构。因为结构决定功能,功能体现效益。在组织的调控下、参与下实现优质资源的共享。
根据目前的经验,我们需要建构一个具有宏观管理层面的机构,在这之下建立具有决策与实施层面的组织。如教育部成立相关的监管小组,各学校、机构根据利益关系形成团体或联盟,通过团体或联盟根据利益关系形成共享决策,各学校、机构依托平台实施资源共享。
4.技术规范
世界各国在发展现代远程教育时深刻认识到,学习资源的可共享性和系统的互操作对于网络远程教育的实用性和经济性具有决定性意义袁成琛。虽然目前的网络技术已为教育资源在共享与使用方面提供了基本协议与技术条件,例如HTTP、HTML和通过各种通信工具进行学习活动的合作,但是允许教学资源在课程知识和教学管理水平进行交换的标准却没有很好地认定,因此妨碍了教学资源的大范围共享与交流。
目前我国各网络教育系统的资源自成体系,无法实现有效交流和共享,造成大量低水平的重复性开发工作,不但带来人力物力的浪费,而且将无法与国际网上教育体系相沟通,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另外,随着我国进入ITO,国外网络教育进入国内将不可避免。我们应该吸取SCORM经验及时制定教育服务层面的中国远程教育技术标准,同时要按标准建设资源,从而为最大范围内实现资源共享提供体制保障。技术规范主要包括:对各种术语的定义,各类资源属性的标注,总体分布参数的规定,资源质量与技术上的最低要求,资源库系统的功能标准和基本数据说明等。技术规范是实现资源共享与交流的前提,应用系统的设计与教育资源的建设只有按照规范化要求操作,才能最终实现二者的整合。
5.认证体系
优质资源认证是一种标准化、系列化、报审制、客观化的水平监测方式。认证体系是选择优质资源的保障。
优质资源认证是标准化的,无论申请单位的来源、资历怎样,必须达到通过认证标准,才能获得证书认可,就是说,只要达到标准,任何网络教育资源均可获得证书认可。
优质资源认证是系列化的,比如认证分为高级、中级、初级3个水平层次,只有达到高级层次,才可以确认为优质资源。优质资源是共享的首选。
优质资源认证采取报审制,即申请人对照认证标准自审自报素材,由相关机构初审,初审通过后进行答辩式终审。
优质资源认证是客观化的,它是由第三方组织根据标准对网络教育资源的各个纬度的客观考察与衡量。
目前在国家有关法规指导下,已经建立“教育信息技术标准”测试认证体系。该体系由1个认证中心(设在北京、将陆续建立的4个测试实验室&分别设在北京、上海、广州、西安'组成,提供教育信息技术产品测评服务,用户培训服务,咨询宣传服务,应用信息反馈服务。
6.实施平台
根据国家远程教育的有关标准构建资源库,搭建技术平台,提供简单易行高效的服务方式为个人上网(根据帐号)、网上机构包库(Internet直接访问)、校园网开放式镜像站点&校内共享并可对外以网校、数字化图书馆等方式进行市场化服务'、校园网封闭式镜像站点&仅限内部共享'、电子阅览室或多媒体教室以光盘局域网方式等服务。
对于联盟用户共享资源解决方案,我们建议:采用统一的检索手段突破不同品牌资源库之间自我封闭的状态,克服了非计算机专业教师对种类繁多的资源库在安装、使用和学习上的困难;强大的检索功能,使用户准确、高效地查找到所需资源;强大的资源管理和资源整合功能资源库管理平台集资源管理、优化、积累、检索、使用为一体,有效整合和管理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自有资源、共享资源库及其它资源库内的各种教育资源。
7.共享方式
(1)免费型:得到国家财政或组织资金支持的非赢利项目,通过优质资源论证之后,应当向社会开放,供学习者免费使用,任何组织机构或个人不能以赢利为目的使用该资源。得到省或校财政支持的项目同样应向所属的辖区开放。各学校或组织机构获得受赠的资源应向所属的辖区开放。一部分的赢利项目在获取若干倍利润之后,可以通过政策干预使其转化为免费资源造福于社会。政府还可以通过认证并收购的途径建立全国共享的资源库。
(2)非赢利型:由各个学校或机构自行酬资开发成功的优质资源,为收回投资和维护成本,可以尝试以成本价为学习者提供服务,从而丰富社区学习资源,满足学习者参考学习、知识更新或终生学习的需求。
(3)交换型:各学校、组织或团体之间在政策允许的范围之内签定优质资源的交换协议从而达到共享。同时也可以在网络上建立交换系统,通过一定的规则,达到资源的共享。比如,网络上非常流行的资源交换下载服务,只要用户注册成为会员,就可以观看资源目录或部分资源,用户上传贡献自己开发的资源,通过认证,那么就可以在资源库中下载若干别人的资源,根据贡献指数决定用户的权限。
(4)合作型:各学校、组织或团体之间在政策允许的范围之内签定合作投资、开发、使用优质教育资源的协议从而达到共享。
(5)联盟团体型:各学校、组织或团体联盟,盟员免费使用联盟资源,联盟有义务通过各种合法途径获得资源,使联盟资源日益丰富。
(6)商品交易型:由各个学校或机构自行投资开发成功的优质资源,通过出版发行途径或内部转让方式使产品商品化,从而流通到市场或用户。
四、资源共享后的几个思考
1.共享资源的选择
共享资源中必然会出现同类的学习资源或课程资源,作为学校或机构如何选择资源呢?学生又如何选择学习资源呢?我们都知道选择媒体时有个基本准则就是“没有万能的媒体”,选择媒体时我们往往会根据一个媒体选择表进行选择。那么对于同类共享资源的选择,我们是否也可以设计类似的量规进行选择呢?这些都是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2.共性与个性共享
资源的使用是否会加重远程教育工业化的烙印呢?后现代的教育思想显然反对人才培养模式的整齐划一,而更加注重个性化、创新性人才的培养模式,那么我们需要采取什么样的对策呢?试点高校要根据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结合网络教育的特点,科学制定并不断改进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试点高校要加强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和服务,要利用网络技术和专兼职教师逐步建立和实施导学制度,保证每位学生都有指导教师及时提供指导和服务。试点高校要对参加导学制度的指导教师提供培训和管理。
3.评价与反馈
评价与反馈是教学与学习中不可或缺的环节。目前网络教学的评价方式仅限于教师对学习者的评价(作业和考试),很少考虑学习者自身的评价、同伴的评价、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对资源的评价。在网络教学中,教师与学习者、学习者与学习者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减少,教师不能通过观察来了解学习者的学习情况,而只能依赖于网络教学平台或网络课程(视频会议例外)来实现交互。共享资源的使用必然会使学生与主持者的交流减少甚至无法取得联系,因为主持者没有义务为共享资源的使用者提供辅导与交流的后续服务,这如同教科书的编着者没有义务为其读者提供后续的辅导与交流,如何解决这个难题呢?我们认为资源或课程设计、开发时必须考虑师生、生生之间同步和异步的交互与反馈,让学习者感到自己学习活动并不是孤立的,并非只有计算机和自己在对话,而是始终有人一起参与的,是人性化的。
作者:张学波(华南师范大学未来教育研宄中心,广东广州510631)
上一篇:浅析网络教育资源库的建设
下一篇:建构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网络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