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角色设计应用问题及风格探究论文(共4篇)
第1篇:浅析动画角色视觉形象的设计
一、动画角色视觉形象相关概述
动画作为一种独特的视听艺术,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创造性、虚拟性以及现实延展性[1]。动画是基于现实事物的基础上,如动物、植物等,采用一定的方式方法,进行延伸与创新,实现事物的拟人化、夸张化处理。与此同时,动画设计者赋予了动画角色人类的行为与情感,并通过与动画故事内容、动画场景的融合,提升受众注意力,基于受众更多的视觉感官与情感体验。由此可见,动画角色视觉形象在一定程度上即为动画角色造型,作者通过动画创意要求,进行角色构图,并辅助一定的色彩与装饰设计,使动画角色造型形象化、具体化。
在动画角色视觉形象设计与创造中,影响动画角色视觉形象的因素有很多,包括文化因素、社会因素以及动画创意主题因素等等。
首先,文化因素:艺术来源于生活,具有一定的地域特性与民族文化特性。动画作为视听艺术的一种,同样具有明显的民族文化与民族精神特性。因此,在动画造型设计中,动画角色视觉形象受地域文化影响性较大[2]。例如,《小蝌蚪找妈妈》、《大闹天宫》等动画作品中的动画角色视觉形象,通过中国传统水墨画文化与动画艺术的结合运用,展现了中国特色动画艺术风格,是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传承与发扬的具体体現。
其次,社会因素:实践证明社会的发展对动画艺术创造与发展具有很大影响性,社会经济、科技、人文理念的提升,推动了动画艺术的创新与改革。经济水平改变了受众消费形式,推动了纸质动画艺术向电视动画艺术、影视动画艺术的转变;科学技术为动画角色视觉形象设计与表达带来了全新的动力,使角色视觉形象表现的更丰满、具体、生动;人文理念与审美追求的提升,对动画角色视觉形象的设计提出了更高要求,呈现出个性化、多元化发展趋势[3]。
此外,动画创意主题因素:动画创意主题作为动画角色视觉形象设计的源头,决定了动画造型的具体体现。而创意主题在一定程度上与动画角色形象设计者创作思维、文化素养、审美理想、技术水品等具有密切的关联性。因此,要想实现动画角色视觉形象的优化,动画艺术创作团队整体素质与能力的提升至关重要,只有高素质团队才能提出符合受众需求的优质主题,从而通过动画形象进行具体体现。
二、动画角色视觉形象设计原则
(一)创新创造性原则
创新创造性原则是保证动画艺术不断完善、动画产业稳定与可持续竞争发展的关键。因此,在动画角色视觉形象设计中,一定要注重对创新创造性原则的遵循。在基于动画创意主题的基础上,开拓思维,选定动画角色,塑造动画造型,并通过写实、变形或抽象符号等表现方法,赋予动画角色以情感,使动画角色具备灵动性、形象性、幽默性等特点[4]。例如,《猫和老鼠》中,动画角色“汤姆”和“杰瑞”的形象,则是在基于写实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设计,使其更具新颖性、灵动性。
(二)事物再现原则
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动画作为艺术的一种具体体现形式。要想提升自身艺术性与质量性,其动画角色视觉形象在设计过程中,应从实践生活出发,实现社会生活的真实放映,从而引发受众共鸣,实现受众与动画角色之间的情感沟通,提升动画整体质量。
(三)民族文化与精神渗透原则
在动画设计与制作中,动画角色视觉形象具有一定的象征性与代表性,而这种象征性与代表性与动画艺术所在的地域文化与民族精神具有密切的关联性。这一点在《千与千寻》、《冰雪奇缘》、《葫芦兄弟》等动画片中可得到充分认证。因此,在进行动画角色视觉形象的设计时,应注重民族文化、精神与动画艺术的融合发展,深度挖掘地域文化特色,提升动画文化底蕴,从而赋予动画角色形象以真实思维、情感,打造动画角色视觉形象韵律美、造型美特性,展现动画艺术魅力。
(四)假定性原则
假定性作为动画艺术特有的审美特征,是动画角色视觉形象设计不可或缺的存在。假定性原则的有效遵循,可从多层面、全方位展现动画艺术魅力,包括动画背景环境、动画影音、动画场景、动画角色等等,进而提升动画视觉冲击性。例如,在《大闹天宫》中的“孙悟空”、《疯狂动物城》中“闪电(三趾树懒)”、“尼克(赤狐)”等行为现象是动画艺术假定性的具体体现。
(五)休闲娱乐性原则
随着视听艺术的不断创新与发展,动画不仅成为儿童、青少年钟爱的艺术作品,动画以其所具有的艺术性、文化性、审美性,同样被成年人以及老年人所喜爱,动画欣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休闲娱乐的首选项目。因此,在动画角色视觉形象设计中,应注重休闲娱乐性原则的遵守与体现,提升动画角色幽默性、趣味性、活泼性与生动性,给予受众视觉冲击与情感体验。
三、结论
总而言之,动画角色视觉形象作为动画设计与制作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对动画艺术质量的提升与文化的传播具有重要影响作用。因此,基于文化发展优势,明确动画艺术内涵,认知制约动画角色视觉形象因素,掌握动画角色视觉形象设计原则与审美特性,已成为制作优化动画的必然需求,有利于促进我国动画产业的创新与竞争发展。
作者:杜梓豪
第2篇:国产动画角色造型设计的风格解读
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不断深化,文化渗透已经不可避免地成为了国家间竞争和意识形态输出的重要工具和手段。随着美国、日本、韩国等动画大国制作的动画在全球的影响力不断增强,如何设计出更加适合中国人审美观念和迎合中国人口味的优秀动画作品就成为了摆在国产动画设计者面前的重要课题。优秀的动画作品离不开性格鲜明、个性突出的动画角色造型设计,好的角色造型设计甚至比故事情节更加重要。在未来,动画产业将会在世界文化发展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动画人肩上的担子并不轻松,把握中国人对于不同风格动画角色的倾向性也成为动画人需要重点研究的对象。
一、动画角色造型设计的概念和重要性
关于动画角色造型设计,我们可以简单理解为创造一个动画角色并且赋予其丰满的形象和独立的性格的设计过程,也就是说,动画设计师通过各种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结合设计者的想象力,塑造出一個虚拟和现实有机结合的,富有生命力和鲜明人物个性的多元化形象。动画角色造型设计其实是一个非常困难的过程,因为不像一般影视剧的演员,本身是现实存在的,只是通过对角色的解读通过自身的一举一动来塑造形象。动画角色本身在物质世界中是不存在的,是需要设计者一点一点地创造和完善的,其还可以突破现实演员表现某些特定形象的限制,是一种更为高级的艺术表现形式。
动画角色造型设计在整个动画设计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动画角色是动画的核心,也是动画的灵魂。有人认为主线故事是动画的核心,但是笔者认为,角色才是动画的灵魂。脱离了主线故事角色依然可以“独挑大梁”,向观众展示自己鲜明的性格特征,但是脱离了角色,主线故事将无从谈起。可以这样说,一部没有角色的动画充其量只能称之为风景画而已。角色将整部动画从静态转化为动态,赋予了动画生命力。
其二,优秀的动画角色设计能够带来极大的商业价值。尽管我们更加推崇动画的教育意义,但是我们依然不能否认,商业价值是动画设计的另一个初衷。优秀的动画角色设计不仅能够让动画取得空前的成功,也能够让人们在欣赏完动画以后还能够继续为该动画买单。举例来说,2015的一部动画电影《超能陆战队》就让“大白”玩偶占据了全世界的商场货架。
二、国产动画角色造型设计的风格解读
由于每个国家的历史、文化、经济发展情况都是不一样的,所以各国动画角色造型设计也都具有不同的鲜明风格特征。国产动画角色造型设计也不例外,任何一部动画片一经放映,观众很容易分辨出是哪国设计师设计的,这正是因为动画角色的不同风格。即便在当前世界文化都开始有同一的趋势的情况下,各个国家的动画依然保留着最基本的特点,这在角色造型塑造上表现得尤为突出。国产动画角色造型设计的独特风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与中国人审美思维相一致。对比英国、美国、中国三个国家最具特色的幼儿启蒙动画连续剧,《天线宝宝》《海绵宝宝》和《喜羊羊与灰太狼》,无疑可爱的羊和并不凶恶的狼的形象更加符合中国人的审美逻辑,天线宝宝和海绵宝宝尽管也能够吸引部分孩子的兴趣,但是对于家长来说他们更愿意选择后者。中国人和外国人思维逻辑上的差异,也导致了动画设计者在设计动画形象时往往不愿意过于大胆地尝试特别标新立异角色造型设计。
其二,大量中国传统艺术形式的应用。我国数千年来的历史积淀使得国产动画设计者在动画角色设计上都会游刃有余。各种水墨、剪纸、绘画等元素在国产动画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小门神》这部动画干脆从家家户户过年都要张贴的门神画中获取灵感,直接将门神的角色搬到荧幕中来,让每一个中国孩子都感到特别熟悉和亲切,其获得成功也就毫不奇怪了。
其三,中国传统神话故事对造型影响非常大。在中国如果发起“最受欢迎动画角色”投票的话,笔者认为,孙悟空一定是排名榜首的角色。这是因为这一形象影响着数代人的童年,家长又将孙悟空的故事不断叙述给孩子,关于孙悟空的动画不仅能够吸引孩子的兴趣,也能够让很多家长可以坐下来陪孩子一起观看。《大圣归来》的成功就源于角色造型设计的成功,中国传统神话故事永远是经久不衰的角色设计灵感来源。
三、结语
有无数的经济学家和文化学家都将动画产业称之为“朝阳产业”,因为动画的受众随着时代的改变依然是儿童,而在一个孩子心智不成熟的时候通过能够吸引其注意的方式来进行教育效果远比其他任何方式都要好。曾经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的动画产业处于世界巅峰水平,近些年却被美日韩等国家赶超,已经落后于上述国家。要想实现动画产业的复兴,首先要脚踏实地地从最基础的细节做起,研究国产动画角色造型设计的风格,使其更加适应中国人的审美观念和需求就成为了当下动画人改进国产动画,提升其质量的重要手段。相信在动画人的努力下,一定能够创造出更符合中国人审美逻辑的动画角色,推动我国整体动画产业的向前发展。
作者:魏群
第3篇:变形在动画角色造型设计中的运用
动画变形艺术,是指当艺术家为了突出强调动画片中事物的特性或人物的性格特点,往往跳出正常思维模式,通过虚拟的艺术思维手段来改变角色,造成一种离奇、怪诞、醒目的艺术效果。使动画影片中的一些经典人物形象通过角色造型变形设计,而构成新颖独特的艺术角色造型,创造出的艺术形象具有极强的幽默感和丰富的想象力,使动画片呈现出一般艺术作品难以企及的表现形式。
具体地讲,一部表现人物角色的动画片,角色类同于影视片中的演员,是动画片中具有生命形式的表演主体,是动画作品主要特征的象征。动画片中角色的造型设计贯穿整部动画片的始终,是动画创作的主基调。动画角色的变形设计包括角色面部的设定、比例的设定、表情的设定、动作的设定四个变形环节。合理地运用这四个环节的变形表现手法,达到形似与神似相结合、夸张与写实相结合、动态与静态相结合、虚拟与现实相结合、个体与群体相结合、画内与画外相结合的原则,能够创造出一个优秀的角色造型,赋予动画作品旺盛的感染力、生命力,是一种新型的创新模式。
1面部的变形
动画面部变形艺术是采用对人物的头部外形、五官中的某一“官”进行有意夸大或缩小的艺术变形处理。因此,动画中为了刻画人物形象、人物性格和反映人物的基本特征,往往会对人物的头型进行变形,使圆的更圆,方的更方,长的更长,大头变小头,小头变大头,只要形态各异且生动有趣。例如,中国动画《大头儿子小头爸爸》中,父亲细长的脑袋与儿子圆滚的脑袋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虽然“儿子”和“父亲”的头部形状反差很大,但仍然留给观众一种幽默、趣味性的美感视觉效应。
其次,在人物面部五官上下功夫,其主要手段就是将五官变形,使脸部的“五官”某些部位变形夸张,与真人的“五官”比例相比,放大或者缩小“五官”大小。例如,现在动画片中的美少女形象,她的角色特征就是眼睛特别大,一般眼睛占了整个脸部的1/3;鼻子变小,以一点代替;嘴巴也是简单的一条线,达到樱桃小嘴的效果(如图1)。
图1
(注:自绘作品)
2比例的变形
人体体型的拉伸与压缩是动画角色造型中最常用的变形手法,在写实造型的基础上把角色的整体或局部进行适当的拉伸或压缩。拉伸与压缩是一种相辅相成的手法,既可独立应用又可同时使用。在视觉上产生高与矮、长与短、胖与瘦的戏剧化的对比特征。在动画影片中的角色比例,绝大多数的角色形象都不是按照正常成人的比例设计的,正常成年人头部所占整个身体的比例为1︰7(如图2)。而在动画人物角色造型设计时,角色头部与身体的比例可以是1︰3或者1︰9,头部和整个身体比例的变化,产生了具有生动而丰富的视觉形象的动画角色。影片中的Q版角色形象,压缩了正常角色的身体比例,突出角色的头部,使整個角色头部占了全身的二分之一(如图3),使角色形象变得非常可爱,深受小朋友的喜爱。
3表情的变形
在动画作品中,常常需要根据仅有的单张静止图像而生成具有一定时间的连续的视频动画。例如,根据一张人物照片或一幅人物肖像名画,通过采用一系列表情处理而使其产生效果,如微笑、沮丧、愤怒或其他夸张的艺术变形效果。因为人处于不同的面部表情时,其眼角、嘴角等部位均会产生局部变形,比如眼睛的形状、光泽、瞳孔以及眼睛周围的肌肉,都会根据表情的变化而表现内心的复杂心理。通过面部表情的变形,一般眼睛负责情绪的表达(如图4),嘴角反映角色的喜怒(如图5),鼻子的特殊视觉位置可表现人物的特点(如图6),眉毛负责情绪的强化(如图7)。总之,合理地运用变形手法来表现剧中的角色特征,使角色的形象逼真、自然、生动,能够完美地表达动画片的真正含义,使作品中的形象更能吸引人、感染人,真正体现了动画艺术的价值。
4动作的变形
运用人物角色动作的变形手段,常常可使动画片达到诙谐幽默的“笑”果,起到引人入胜、忍俊不禁的作用。艺术上运动形态变化是通过动作的变形贯穿整个过程的重要表现。动作变形是在合理的时间结合位移来展现的。在真人电视中,表现现实人物在运动中变形是无法实现的,但在动画片中,人物角色能够通过动作变形达到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实现的事。例如,《大闹天宫》中孙悟空翻筋斗时的不断旋转,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大鱼海棠》中湫360°旋转一圈,从脚部至头部,变成一条鱼,人为地将人和鱼两种不同的生物通过变形整合到一起,进行不断的转变。这些充满幻想成分的整体动作变形,有着动画作品中的独特表现优势。动画中追求动作上的变形,用形体语言来渲染动画气氛,以产生动态画面的幻觉来达到观赏的愉悦。
综上所述,动画变形和创新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没有变形就没有创新的功能,变形是创新的源泉。动画艺术不同于一般绘画艺术,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善于以变形作为重要的手段,特别是在动画角色造型设定中,变形是角色的特征,是对生活的提炼,是艺术表现的精髓,是整个动画片制作中的灵魂。只要把握好这个主动脉,根据角色在剧情中的描述和动画的风格进行设计,按需变形、按量变形、比例变形,既要考虑角色本身的艺术性,也要考虑各个角色整体的统一性,以及观众对角色的审美感和创新性,这样才能创作出众多的脍炙人口的艺术角色,才能为一部生动的动画片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动画艺术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扎根于绘画艺术的殿堂中,在银幕或荧屏上,给无数喜欢动画片的观众带来欢乐和愉悦。
作者:孟栎
第4篇:动画角色设计中Maya技术的应用探讨
近年来,三维软件技术飞速发展,各种动画角色设计越来越逼真、丰富,特别是经典三维动画角色让人们过目不忘,比如《冰河世纪》《阿凡达》等影片中都體现了动画角色制作和设计的意义。但往往很多角色概念只存在剧本中,如何根据剧本描述一个生动的角色,一直都是动画角色设计的重点。Maya是一款三维设计高尖软件,在三维动画角色设计中不仅可以进行角色建模和身体建模,还可以设计面部表情和动作等,应用效果比较好。因此,人们逐渐在越来越多动画影片中应用Maya软件设计动画角色,以体现角色的特点。
1动画角色的创建环节和制作流程
通过Maya软件来设计与制作动画角色时,主要包含角色建模、UV展开、贴图绘制与赋予材质、蒙皮和绑定、权重绘制、调整表情和动作、渲染角色。
1.1角色的建模
主要是按照动画角色原画的设定稿展示效果,通过Maya多边建模的技术对动画角色进行设计与制作,设计出生动与有特点的角色,并且所设角色有演员功能,属于三维动画主体。就目前而言,常见三维动画影片包含《魔兽》《霍比特人》《爵迹》等。
1.2UV展开
由于三维动画需要考虑角色动感,Maya软件的自身纹理贴图不符合人们对质感的需求,需要制作优秀的贴图,而这在某种程度上会耗费制作人员大量的精力,但UV的贴图功能可以有效解决该问题。应用UV贴图可以在纹理图像和角色的模型表面间建层,与地球仪经纬度比较相似,像素可以按照UV坐标定位,对模型正确部位进行固定。
1.3贴图绘制与赋予材质
在完成角色模型以后,需要按照模型各个部位质感赋予相应的材质,比如斑点、头发主要赋予Anisotropic的材质,皮肤主要赋予Blinn的材质。
1.4蒙皮和绑定
在动画影片中,一般需要通过骨骼来带动角色模型,所以在通过Maya软件建立角色时,需要重视骨骼绑定步骤,充分体现角色真实性。
1.5权重绘制
对已完成骨骼蒙皮和绑定的模型进行调整,认真观察骨骼控制运动的范围,同时微调不合理的动作。
1.6调整表情和动作
为了提高角色冲击力,保证动画角色动作流畅性和表情丰富性,需要在角色身体与头部装设控制器,对角色器官运动进行控制,同时对视角与光线等参数进行调整,加强角色的真实感。
1.7角色渲染
该步骤是为了渲染动画镜头效果,而非调整视角与光线,从而提高影视动画的制作水平。
2Maya软件的应用
2.1关于角色形体的建模
在动画制作中,动画角色的建模属于中心内容,很多优秀三维动画角色都是通过Maya建模功能实现的,而角色的形体建模属于三维艺术的基本内容,如果想设计出理想的形体,则需要了解人体动力学、解剖学和透视等。这是因为人体的形式比较复杂,如果不深入研究,会导致动画角色的设计不够立体。因此,应用Maya软件对角色形体进行建模时,需要建模人员有感知三维空间的能力。常用建模方式有surface与polygon,比如在《冰河时代》三维动画影片中,在进行松鼠、猛犸象等角色的建模时,先要考虑社会背景,很多动物在生活中都需要竞争,所以,猛犸象的形体设计比较强壮,而松鼠主要是为了夺果。在进行角色设计时,需要充分体现动物的情感内涵和创新精神,展现角色的特点。在对猛犸象建模时,需要根据以下步骤设计和操作:应用Cube命令建立多变性的立方体,通过Mesh-Smooth命令实施平滑,如果形体对称,需要删除50%,并在后期实施镜像处理;应用EditMesh-CutfacesTool命令剪切模型,确定形体的中心点,主要包含象牙、眼睛和鼻子;在形状调圆和调整布线以后,充分应用挤压、细化与平滑等命令勾画出完整的模型。角色手掌建模如图1所示。
2.2身体动作
很多三维动画能风靡的主要原因是三维动画中运用了夸张的表现手法,比如在《阿凡达》中,通过镜头横移与形体变化等表现形式,区分了动画与现实生活,使观众获得了全新的视觉体验,颠覆传统人体动力学的规律,加强角色的灵活性和生动性。而角色的运动依赖于运动原理,在设计角色的动作时,先要把握人体动力学和物理动力学的运动规律,比如角色自身的体重会影响到运动急缓——如果角色的体重较轻,则动作就会相对流畅、轻盈;如果角色比较重,动作就会迟缓、沉稳。此外,在设定角色时,还要考虑到重心,比如人在行走时,重心主要在腰跨位置,老年人则会相对偏下。
在确定模型后制作行走动画时,应明确两脚之间的距离、确定身体下肢动作和重心起伏、加设身体旋转动作、调整手臂摆动幅度、加设侧旋动作和重心偏移动作、调整细节。
2.3面部表情
在动画角色的设计中,面部表情设计主要是为了凸显角色的内心情感,在不少著名的动画影片之中,角色的头部设计比真实头部大了2倍,比如《卑鄙的我》中神偷格鲁的设计充分细化了角色的面部表情,以体现出角色内心的情感。因此,在动画的角色头部建模时,要重视面部布线,避免存在三角面。只有布线合理,才可以保证后期制作的质量。在设计表情的过程中,主要是嘴部与眼部微表情的设计,然后是鼻子、眉毛上下运动与脸部肌肉动作。比如《卑鄙的我》中小女孩期待与委屈时,主要通过眉毛、眼睛与嘴巴来表现。从三维动画的实际制作过程中可知,嘴巴与眼睛配合可以体现角色内心的变化。在表现委屈表情时,眼睛前侧可以微微下压,眉毛中后端向下,其中一侧嘴角微微向下。如果没有充分体会这些细节,则易将难过与委屈两个表情混淆。期待表情一般是嘴角、眉毛上扬,眼睛睁大,但极易混淆惊讶与开心两个表情。要想保证面部表情的设计精细度,应将多种控制器绑定在模型上,同时,牙齿与舌头建模也应进行骨骼绑定,从而确保后期配音与动作的结合。比如,很多发音需要抖动舌头,才可以发出类似:Du-lulululu”的声音。具体动画表情制作从如图2所示。
2.4角色的渲染
在三维动画的角色制作中,渲染属于最后一个部分,通常使用Maya软件自带渲染器,设置灯光以后,能有效实现材质效果,使角色模型更加逼真,从而保证渲染后的模型效果。就目前而言,Maya软件渲染模式主要是分层渲染,这种渲染模式可以降低差错发生率,提高速度,减轻计算机的运行负担。通常情况下,渲染流程为:①场景构建。可以通过Vue(3D渲染软件)来设计自然环境,但需要高度重视Maya和Vue两种软件默认单位的转换。将模型导入以后,布置场景元素,按照Maya软件的动画镜头要求,在规定范围内布置光线、大气和植被。②摄像机的调整。将摄像机的焦距调整成55mm,从而方便肉眼观察。通过mentalray渲染器实施分层渲染的过程中,需要考虑模型设计复杂程度。③设置角色色彩。按照剧情需要来设置渲染色调,阳光、欢快的剧情需要采用暖色调,而比较悲伤的要采用冷色调。
3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制作三维动画的过程中,通过Maya软件设计动画角色有很多便利,可以从角色的建模开始逐渐深入,一直到最后的渲染。但在动画角色设计的过程中,由于整个设计过程比较复杂,不仅需要考虑角色的美观,还要凸显角色的特点。因此,需要严格按照剧情布置,合理设计动画角色材质、形体和动作等,同时,重视角色面部表情的设计,保证动画效果的逼真程度,从而吸引更多的观众。
作者:荣建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