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推荐优秀的服装创新设计论文范例(共3篇)

发布时间:2023-12-06 05:06

 

 第1篇:推进中职服装设计教学创新的措施分析


  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非常注重实用的技巧和人事培养,而在服装设计专业方面也是奉行这样的理念,而培养的方向则注重车工、烫工等方面,课程设置上过于传统,使得课程不能吸引学生,导致这个专业人数下降,资源流失,进而导致学校更加不重视、学生更加不愿意学的现象。因此,在中职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学中应该从新思路、新观念、新理论和新方法等方面提出创新性的教学,并以此促进该专业的教学有针对性、先进性和科学性,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出人才。而面对上述的不利局面我们在服装设计教学方面应该如何做呢?笔者认为应该从课程开始,根据市场的需求情况,把职业学校服装设计专业的课程和技能训练相结合,然后在学生思维方面加以创新培养,用使用的教学技巧和材料,从职业学校教学观念开始创新,把握市场的流行元素等方面,综合笔者教学经验,现在提出以下几点创新措施。


  一、学生想象力应该在专业特色的海洋中无所顾忌地发挥


  中职学校服装设计专业是综合了多种要素,交叉了很多方面的一个比较和市场相连、和时代紧密结合、与时尚前线密切相关的既有艺术性又注重实际性的科目,因此这个科目的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在理论知识上做重要的突破,还要求学生要在学习之余到市场上观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关注时尚前线,从各大新闻媒体了解和自己专业相关的课外知识。学生学习的能力比较欠缺,因而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可能让学生有所进步。所以教学需要在方法技巧等方面创新改革,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则是发展其创新力的关键。教师在教学中也应该充分了解服装设计的基本特色,然后引导学生在专业特色的影响下发挥创新能力。只有在发挥学生想象力的前提下,把市场和时尚等元素融入教学中来,才能让学生的创新和教师的努力在未来有机会进入市场,以满足广大群众的审美需求。传统的教学中教师的教学几乎是停留在自我讲解的圈子中,学生不可能有机会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有的教师甚至强制灌输一些理论和设计的套路理念,从而限制了很多学生的积极创新力。因此笔者认为,在中职服装设计教学中应该紧随时代脚步,改变自己的教学理念,鼓励学生在学习设计中提出问题,用创造性的思维解决设计问题,把时代气息融入课堂的学习中来。


  二、用实际可操作的教学任务进行实践教学


  教学的任务需要从传统的教师设定转变为根据实际学生的需要制定可操作的教学任务,并要求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努力提高实践水平。而这需要在中职学校的教育目标方面做进一步的改进,传统的教学目标改变为用实际操作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能把握市场的,敢于用创新思维设计的服装设计人员。那么,在服装设计教学中就应该让学生充分发挥创造能力。只有在服装设计者的思维中有创造性的艺术想象力和实践能力,才能真正发挥出服装设计专业的优势。比如:对面料、材料和制作手段的掌握等都是需要很大的艺术创造灵感的。明确的操作任务在中职学校服装设计专业课教学当中是非常有利于把握好纯艺术和纯经验的,同时也是非常有利于手工技艺实践锻炼的。因此在教学计划中,应该明确初级阶段是什么任务,技能与知识相结合的阶段是什么任务,知识理论熟练,技能娴熟实践阶段又是什么教学任务,只有这样才能让教师在教学中掌握教学的难度和发展学生能力的方向。比如,在服饰理论知识学习时,初级教学任务可以定为让学生了解中外艺术史、设计史、服装史和服饰美术等理论知识,然后进一步将教学任务定为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水平,再让学生开阔眼界、提出设计思路,进行实践创作。


  三、时尚元素和流行信息广泛纳入课堂,探究发展规律


  时代的发展使得人们在服装审美的角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们的流行意识在快速增强。在教学中,大多数传统服装设计课堂是很少纳入流行元素和时尚气息的教学材料的,因而很多学生没办法在学校学习中把握住人们今年喜欢的流行装是哪些,也不能很好地预计明年的服装上会有什么样的变化。服装设计课堂想要把学生打造成符合市场需求的佼佼者,必须在教学中学会分析传统服装的优,现代服装的好,未来服装的变。这样才能掌握服装流通变化的基本规律,进而设计出新意的服装投入市场。另外,还要在设计中考虑诸如经济、文化、宗教等因素对服装的制约,结合设计者的思想和生活环境、艺术环境进行合乎大众口味的创作。


  总之,在服装设计教学中教师应该做一个合格的引路人,把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引入设计创作的理念中,使得学生学习有成后能打造自己的流行前线。


  作者:余金芳

  第2篇:浅析戏曲服装的创新性设计


  戏曲服装作为戏曲表演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乎戏曲表演的整体质量,而创新性设计是戏曲服装设计的灵魂,直接关乎戏曲服装设计的成败。特别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推广,传统的戏曲服装设计已经无法满足戏曲时刻保持与时俱进的需要,应以自身特色为依据来进行规范化的“吞吐”和“扬弃”的操作,从而全面提升戏曲服装设计的质量。


  一、突破传统,创新传统设计


  我国传统所用的戏曲服装,主要以丰富多彩的色彩、精美的刺绣图案以及精良的制作工艺等特征而具有很强的艺术推广价值。而现代戏曲服装设计则是在继承传统戏曲服装设计理念的基础上,为了迎合现代审美观念而进行的一些创新和发展,具体就是对传统戏曲服装设计的发扬和突破。实际上,我国传统戏曲服装设计艺术已经达到了一个很高的境界,现行戏曲服装设计的点滴创新均是对于传统戏曲服装设计理念的进一步升华。


  例如,在《新梁祝》这部大型越剧中,相应的服装设计就是在充分尊重越剧文化发展的基础上进行的一种创新设计,其继承并发扬了服装设计的“装饰性”和“可舞性”等艺术特征,致力于加快开拓艺术表现的范围。自《梁祝》诞生以来,其艺术形象已经深入人心,所以《新梁祝》的创新设计难度比较大,但是依旧可以借鉴传统戏曲服装的相关设计理念,结合现代审美意识和观念来进行艺术再解构。比如,在《新梁祝》的服装造型设计方面,需要明确茅威涛老师和郭晓男导演所提出的各项创新设计要求,深入分析、了解和掌握剧本的人物关系、艺术风格、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在此基础上,借助现代服装设计手段来大胆进行创新性设计,以确保该戏剧的服装设计既可以保留传统的经典造型,又可以体现现代化特色。此外,在表现形式和手法之上,《新梁祝》的服饰造型均需要进行大胆创新,以便在保持传统服装设计理念的基础上,分解、重构和塑造传统戏剧中的各种服饰元素,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例如,在第二场草桥结拜的过程中,祝英台和梁山伯这二者的服装设计要以竹子这一传统纹理设计要素来进行装饰,以便更好地符合人物形象的特质,从而全面提升服饰设计的质量。


  二、实事求是,创新写意原则


  与电视艺术、电影艺术相比,戏曲艺术既有类似之处,也有一些特有之处,具体表现在前两者的服饰造型主要以纪实为主,后者则是在充分尊重现实生活的基础上,进行写意的夸张创造。在《新梁祝》的服装设计过程中,需要充分结合人物的特征和环境气氛的渲染,并要在他们的着装方面重视舞台氛围的戏剧化处理,以确保所创造出的服饰可以带动整个故事情节的发展。比如:在“化蝶”这部分的戏剧剧情中,没有采用穿着带有蝴蝶标志服装起舞的写实设计方式,而是采用了生死相依恋人的人蝶部分、亦人亦蝶、淡雅飘逸的写意服装设计特征。如此一来,这种富含诗意的创新方式就可以全面增强艺术作品的感情色彩,提升其设计质量,尤其是可以彰显作品浪漫飘逸的特色。


  此外,要把握服装设计和人物造型二者的联系性,以便可以在全面增强服装造型美感的同时,充分揭示人物的艺术特色和心理状态,从而引发观众的共鸣。比如,在第七场“梁山伯之死”的剧情中,梁山伯在病榻之上的形象可设计为:一袭白衣裹身、甩发长至地面等,这样可以全面展现一个为情所困却又被病魔缠身的悲惨书生形象。


  三、与时俱进,凸显当代审美


  从理论上来讲,戏曲服装的设计手法比较多,上文所述的刺绣图案就是一种代表性的设计方式。越剧中涉及的书生形象所穿的服饰大都包含有花、鸟、鱼、虫等图案,比如在《梁祝》中,蝴蝶就是最经典的爱情象征物,是整部戏剧的灵魂所在,这点需要应用于所有的改编剧目中。但是在《新梁祝》中,主要以菱纹、云纹和卷草等富有特点的戏剧图案为主,却没有考虑蝴蝶图案,但是卷草图案在变形之后,其对称性可以具备蝶状的形态,从而可以更好地顺应剧情的发展。此外,我国传统文化非常注重色彩,所以相应的戏曲服装主要通过合理运用各种色彩来达到激发观者感官愉悦的作用,提升其设计的整体质量。


  总之,戏曲服装艺术伴随戏曲艺术的发展而发展,其与特定时代条件下人们对于戏曲的认知息息相关。而在新时期条件下,为了推动戏曲的发展,就必须在充分尊重民族文化的基础上,依托时代的审美观念来对戏曲服装进行创新性的设计,以促进戏曲艺术的多元化发展,全面增强戏曲艺术的文化品质。


  作者:陈巧雅

  第3篇:谈中国传统元素在老年服装设计中的创新


  1中国传统元素是中华民族传承


  老年人对服装审美、功能及结构方面的特殊需求,分别从服装的造型、色彩、面料、图案4个方面介绍如何运用中国传统元素进行老年服装的创新设计,概括出中国传统元素在老年服装设计中运用的表现手段以及如何将中华精神与审美融入到传统服饰图案设计中。


  2宁波地方文献及名人数据库的建设现状


  多年来,宁波各级各类图书馆为保存和开发利用地方文献资源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各公共图书馆大都设立了地方文献部,专门负责地方文献的收集与管理,部分高校也设有地方文献部。但综观现状,宁波地方文献资源不只图书馆一家收藏,其他各系统如档案馆、博物馆、文保所、地方志办公室等,他们也拥有很大一部分有价值的地方文献资源,我们对这些收藏单位进行了调研。他们为各自目的而藏,如文保单位作为文物而藏;档案馆作为档案保存;地方志办公室为自己修志或研究之用;高校馆为学校的教学科研服务,他们各自为政,互不交流,地方文化资源处于群龙无首的无序状态,即使有些整理,也手段落后、内容不全,更谈不上文献数字化。据调查统计,全市自建地方文献数据库的有:宁波市图书馆馆藏地方报纸数据库;宁波大学园区图书馆宁波籍院士数据库、画家沙耆数据库、在建的沙孟海数据库;宁波大学图书馆宁波帮数据库、浙东文化数据库。相关研究人员在搜集利用资源时,往往颇费周折,造成了极大的不便。因此,我们借宁波市数字图书馆建设之际,有必要对地方名人文化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依托网络技术建设宁波地方文化名人数据库,这对推动宁波文化研究的深入开展,宁波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有着积极作用和现实意义。


  3建设文化名人数据库的构想


  3.1建设目标


  将宁波市主要图书馆及相关单位所藏的宁波文化名人文献资料通过现代技术和数字化手段,建立起宁波区域性、规范化、可共享并不断更新和优化的,具有宁波地方特色的文献数据库。根据地方文化名人本身文献信息量大,内容广,载体多等特点,数据库将建设成为集文字信息、图片信息、声像信息等多种载体为一体,提供网络信息查询、共享、交换功能的数字化特色文献信息数据库。


  3.2建库原则


  文化名人数据库是依托馆藏信息资源,对宁波文化名人有利用价值的信息进行收集、分析、评价、处理、存储,按照一定标准和规范将这些资源数字化,以满足用户需求的信息资源库。建库时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3.2.1独特性原则。建库时要避免“大而全,小而全”的现象,集中力量,有重点地开发某一领域或某一品种的数据库。


  3.2.2标准化、规范化原则。规范数据库建设的标准,是建设高质量数据库的重要保障之一,只有标准化的数据库系统才具有真正的活力,它不仅保证了可靠性、系统性、完整性、兼容性,而且有利于实现资源共享。


  3.2.3实用性原则。数据库建立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发挥特色化信息资源的功能,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的需求。建库时要以国际、国家的标准为依据,建立兼容性强、权威性高的数据库,真正给用户提供便利。


  3.2.4可扩展性原则。数据库应具有良好的可扩充性、可缩放性和升级能力,能兼容不同的设备和不同的网络平台。


  3.2.5完备性原则。数据库所收藏的数据,要保证完整性和准确性,各种文献信息类型与载体相对完备,并注重收集电子出版物,包括网络化的文本、图形、声频、数据集和多媒体文献。


  3.3采集的范围及内容


  文化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地方名人”是在某一区域内,在全国乃到世界上有一定声名地位的人。本数据库所包含的地方文化名人是指在全国乃至世界上有一定声誉的宁波籍或长期在宁波工作的古今文化名人,包括对宁波有重大影响的有史可稽、有据可证的文化名人。


  文化名人数据库应对散藏于各单位的宁波文化名人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介绍他们的生平简介,包括传记、传略、年谱、年表、生平、评传、家谱等;盘点他们的著述成果,包括文集、专著、论文、诗词、信札、奏折、作品及研究成果等;以及研究评论,包括后学者对他们的研究以及他们对社会的影响等。凡属宁波籍名人的著述,不论其内容是否与宁波有关,也不论在何地成书或出版,包括各类学科、各种体裁的专著(稿本、精抄本、刻本、错印本等)及刊载在其他出版物里的单篇文章都应尽量收录。除收录文字资源外,还要收录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电子文献,包括图册、照片、音像、光盘等正式或非正式出版的文献资源,注重网络上、电视节目中的有关名人文化信息等的收录,为研究宁波地方历史文化留下宝贵的资料,让更多的人共享最全面、最真实的宁波地方名人文化资源。


  3.4建库步骤


  数据库建设是一项耗时长、耗费高的系统工程,需要群体合作,自建与联建相结合。此项目由馆藏基础较好的宁波市图书馆或数字图书馆的中心馆宁波大学园区图书馆作为责任馆,加强馆际合作,密切与县(市、区)公共图书馆的关系,加强与在甬的高校、地方志办公室、市政协、档案馆、博物馆、文保所等相关文献收藏单位的协作协调,本着共建共享、平等互利的原则开展建库工作。


  数据库建设依靠单个图书馆的力量是不够的,各馆要有全局观念,分工合作,分阶段、分步骤、先易后难地进行。首先,通过对现有馆藏名人文献资源状况进行充分的调研,对各区域的文献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配置和可持续开发,使地方文化名人资源得到较系统完整的整合;其次,以协议的形式规定各合作馆的任务与目标、业务和权利,并通过行政干预、经费分配和成果享用等方面的激励措施,保证其区域内的文献资源收藏完整。统一采用先进的图书馆数字化技术手段,按区域分门别类地建设。


  3.5数据库的架构


  名人数据库以类目层层深入,首先按时代分古代、近代和现代3个时期把历代文化名人进行区分,再按文化、教育、文艺、科技等类分,每个名人下设生平简介、著述成果、研究评论、其他等子目,各个子目由不同的文献信息载体组成,包括文字信息、图片信息、音像信息等。类目与类目、类目与子目之间可以相互切换。对各馆已建成的名人专题数据库进行有效的链接,并不断补充完善,形成具有宁波地方特色的、唯一的、实用的文化名人数据库。


  4建库软件的选择


  建库软件的选定关系到数据库技术指标、性能的优劣和建库工作能否顺利展开。目前国内图书馆应用的数据库制作管理系统软件有很多种,比较著名的有北京拓尔思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TRS系统、清华同方的TPI系统、DIPS系统等。根据文化名人数据库建设的特点,通过对市场的调研和比较,我们选定TPI作为建库的软件平台,利用TPI系统提供的基本模块完成信息存储、管理和发布。


  清华同方TPI专题数据库制作管理系统是一套基于网络平台上用于知识仓库创建、生产、管理、维护和发布的工具软件系统。TPI系统的核心是FIS检索服务器,它实现了信息的组织、存储与检索。TPI的技术指标完全兼容现阶段图书馆普遍使用的CNMARC标准,支持了Z39.50服务;完全兼容最新的DubinCore标准,支持XML,也完全支持OAI服务。根据这个标准构成的检索系统,可以检索多种类型的信息,如文本、图像和其它多媒体资源,实现各种检索服务及全文检索;USP异构检索平台可以在统一的界面中实现对多个异构数据库的检索,分布式检索系统对多个异地服务器实现跨服务器的检索。在数字资源加工系统中,支持图片以及多种文件格式,而且提供了实时更新功能,完全能够满足名人数据库既有图片、文字、音像,还要随时更新,增添新的数据。TPI系统的分布管理可以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为网络互联和数字图书馆建设提供技术保障。同时可以在不同的网络环境之间实现数据交流。


  5数据库建设中的版权问题


  我们在数据库建设中应特别注意版权保护的标准、数据的合理使用和各方利益的平衡等问题。数据库的知识产权问题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原始文献的知识产权,二是数据库本身的著作权问题。


  5.1原始文献的知识产权


  数据库的数据来源有馆藏文献、网络信息、本馆购买的数据库。这几种方式获得的文献信息大多都受著作权保护,但著作权法赋予了图书馆对受知识产权保护的信息资源合理使用的权利:图书馆已经为文献信息源的使用支付了使用费,而且不以赢利为目的向社会公众提供信息资源,可以在著作权法允许的范围内合理使用信息资源,无需征得著作权人的同意,也无需支付报酬。我国2001年10月27月颁布的新《著作权法》将信息网络传播权成为著作权一项独立的权利,同时确立了著作权集体管理机构解决统一授权的法律地位,这为数据库建设提供了法律依据。在数据库建设过程中涉及到复制权、信息网络传播权等多种著作权,对于有著作权的文献都需要通过各种方式取得版权使用许可;对于存在版权问题的文献,如不能取得网络传播许可,那么其数字化后只在局域网发布,以限制其使用范围。


  5.2数据库本身的著作权


  数据库的版权保护是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数字化作品具有易于复制、易于修改等特点,网络的开放性使数字化作品的这些特点更加明显,而我国现有的著作权法难以制止这种侵权行为的发生。因此我们应采取有效的技术手段给侵权行为设置障碍:限制打印、传播和永久下载。并根据不同类型的数字化信息资源按安全等级防护进行适度的知识产权保护策略,如采用访问控制技术、加密技术、VIP技术、防火墙技术等加以保护。


  宁波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蕴藏于浩瀚的文献典籍之中。地方文化名人又是这些文献典籍中最富地域特色的活化石。在当代网络环境下,收集、保存这些活化石并使之为宁波的地方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服务已成为地方政府和图书馆人一项重要的历史使命。我们应当抓住历史赋予的机遇,在数字图书馆建设中开拓创新,建设具有宁波地方特色的文献数据库。


  作者:程霞

上一篇:动漫创作技术应用与市场因素论文(共5篇)

下一篇:关键词数量如何选择才合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