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计算机教学中趣味性教学策略
小学计算机课程教学的重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当前,在教学实践界,虽然人们从认识上对兴趣培养的重要性已趋同一致,但是由于兴趣培养作为一项综合性的教学目标,过于笼统、抽象,教师们在选择学习兴趣的培养途径或制定教学策略时仍感茫然失措。在教学理论界,从技术操作层面系统探讨小学生计算机学习兴趣培养的的研究尚不多见。本文拟从兴趣培养的教学策略的制定依据出发,提出一系列具有较强的科学性、针对性与可操作性的趣味性教学策略,以期对小学计算机兴趣培养的教学实践提供指导与参考。
一、增强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和多样性
依据计算机学科特点组织教学能诱发学生产生对计算机课程的兴趣萌芽,教师应以此为起点,加以引导、扶持并通过生动、新颖、多样的教学来提高学生业已萌发的学习兴趣。心理学研究表明,凡是能引起学生兴趣的内容必需是相对强烈、对比明显、不断变化、富于新异性和刺激性的事物。为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⒖际椤⒖破斩廖铩⒓扑慊?报刊等课外读物和新闻媒体中的一些有新意的材料来支持、强化、巩固教材所介绍的新知识。这样既可以巩固教材的教学效果,还能避免因教材内容的陈旧性和单一性而抑制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述计算机的广泛用途时,教师可介绍国际互联网的功能――发送电子邮件、查询资料、网上购物、聊天、发布信息及获得网上新闻等,必要时,可让学生“玩一玩”。
二、游戏教学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著名教育家布鲁纳提出:“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孔子也提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是学习最好的老师。人们只有对事物产生积极的情绪,即产生学习兴趣,才能对事物产生积极的态度,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来,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小学生年龄小、有意注意时间短、自我控制能力差,学习态度完全取决于个人的喜好。他们只有对教学感兴趣,才能产生学习的兴奋点,才能以最大的学习热情投入到学习中来;相反,如果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学习热情会逐渐降低,甚至产生厌倦情绪,这样肯定是无法取得好的教育效果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在教学中我注重运用游戏教学法,以此为切入点,把游戏作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手段。小学阶段的学生对游戏情有独钟,在教学中引入游戏,迎合了小学生爱玩好动的天性,寓教于乐,让学生在玩中学到知识,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如在教学鼠标的基本操作―――单击、双击与拖动时,由于小学生初次接触,如仅凭讲解,学生学起来会感到枯燥无味。我采用游戏教学法,让学生进行鼠标点击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玩得尽兴,学得盎然。又如,指法的学习是操作计算机的基本功,如采用传统教学法,让学生死记硬背,不但无法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相反枯燥的学习还会让学生对今后的学习产生厌倦心理,进而逐渐失去对计算机的兴趣。这样一来,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课下也纷纷练习指法,以争取在游戏中取得较好的成绩。在玩中学,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高,兴趣更浓厚,学生不仅学得快,而且记得更牢固。
三、充分利用学科特点,引起学习兴趣
每一门课程都有其特点,教师只要善于发掘,总能找到许多能引起学生感兴趣的东西,计算机学科也是如此。与其它学科课程相比,小学计算机课程具有较强的操作性、趣味性与应用性等特点。要培养学习兴趣,教师首先要牢牢地把握这些学科特点,、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譬如,传统的学科课程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基本上遵循“先理论,后实践”的教学模式,这在某种程度上违背了小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甚至有可能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扼杀在萌芽状态。计算机教学如果想克服这一传统模式的弊端,就不重蹈覆辙,而要充分利用计算机的操作性强的特点,采用由“认识计算机”到“学习计算机”的模式。例如,在上第一节计算机课时,按照传统教学模式组织教学的教师通常先讲授计算机的基础知识,然后再让学生认识、接触计算机。但如果采用“先认识,后学习”的模式,计算机课程的操作性特点就能凸现出来。教师可把学生带入机房,在适当讲述一些基本的电脑维护常识后便可引导学生思考:“摆在你面前的台机器是什么?”“你知道它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吗?”“按下POWER键你能听到什么,看见什么?”等问题,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它们面前的这些伸手可触的硬件上来,让他们了解主机、键盘、显示器、驱动器、开关等主要操作部件及开、关机操作。这样,教师就调动了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参与,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让他们轻轻松松地开始了计算机的学习。
四、总结
总之,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享受学习的乐趣,在学到知识的同时形成技能,是小学计算机趣味性教学的最终目标。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以新课程改革理念为指导,将现代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与教学模式进行大胆改革,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实现小学计算机趣味性教学,进而为培养复合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来自《上海教育》杂志
上一篇:面向计算机应用与科学思维能力培养——关于计算机基础教育深化改革的思考
下一篇:浅谈职高计算机教学现状及其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