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基于PDCA的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发布时间:2023-12-12 10:47

  摘要:随着当今信息化时代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需要具备一定计算机操作技能的人才。通过PDCA循环质量管理方法不断改进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模式,采用相应的模式和课程教学标准,加强实践技能应用能力,实现提升课程教学质量和培养社会所需的信息技术人才的双重目标。


  关键词:PDCA循环;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堂教学质量提升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0)19-0166-01


  在当今大数据,人工智能时代,计算机技术都已运用到社会各行各业,已经成为人们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而这项基本技能对于高职生而言,就显得更为重要。《计算机应用基础》是高职院校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在高职的基础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1]。由于高职院校学生生源层次和地域间差别导致在教学中存在很多问题,提升教学质量就成了摆在教师面前的一个难题,只有通过行之有效的手段,将其存在的实效性发挥出最大化,以期将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质量提升到新高度,为我国社会平稳发展培养并输送优质人才。[2]


  为构建教学质量保障机制,有效加强教学管理,本文在教学质量管理中采用PDCA循环质量管理方法,构建一个逐级改进提升教学管理的模式,明确教学目标、课程标准和授课计划,认真收集教学内容,严格按计划完成目标任务,加强监督考核,对存在的问题加以改进,为近一步提升教学质量,为实现最终教学目标发挥重要的作用。


  1计算机应用基础存在的问题


  1.1课堂教学管理方式落后


  为了达到理实一体,保证学生实践技能提升,课堂通常都设在机房。但老师在课堂教学管理上不能以学生为中心,老师采取注入式教学,对课堂的有效管理不重视,忽视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对课程内容不能拆分为片段分时讲解,而是一次将全部操作步骤和要求讲解给学生,导致水平差的学生对老师讲的内容只能记住30%,无法完成操作或者操作时间过长等等,而水平高的学生能够快速完成操作并全部接受。


  1.2学生基础水平参差不齊


  在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课前学情分析中,了解到学生学习水平参差不齐。有部分学生在高中时期就学习过计算机,对计算机的相关操作掌握得非常熟练,还有部分学生之前并没有接触过计算机相关内容,这些因素都导致学生在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时有一定的差距。


  1.3对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目标不明确


  在对高职生的教学中,对学生的教学目标要求仅仅会基本的操作,或是为应对等级考试,在这样的情况下使得学生学习的知识不实用,鲜少加强对社会所需的基本技能的学习。因此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老师对教学目标不重视,导致学生不能系统化的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十分影响学生今后的发展。


  2构建基于PDCA提升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课堂教学质量教学管理模式


  2.1PDCA循环理论


  PDCA是包括四个步骤的全面质量管理所应遵循的科学程序,通常应用于对流程和产品的控制和持续改进,也称作戴明环。PDCA是英语单词Plan(策划)、Do(实施)、CheCk(检查)和Act(处置)的第一个字母,PDCA循环就是按照这样的顺序进行质量管理,并且循环不止地进行下去的科学程序。


  (1)P(plan)策划:根据专业需求和社会对计算机技术技能的要求,明确目标及考核要求,为完成目标制定课程教学计划。


  (2)D(Do)实施:根据制定的教学计划和达标任务严格筛选教学内容和案例实施教学,完成教学目标,并回收完成目标具体结果数据。


  (3)C(check)检查:根据考核要求检查目标完成情况,找出执行计划的实际结果与目标进行对比,找出差异,评估计划的适用性和完整性对执行的影响,看一看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确定效果,分析并找出问题[3]。


  以上三个过程不是运行一次就结束,而是周而复始的进行,一个循环完了,解决一些问题,未解决的问题进入下一个循环,这样阶梯式上升的。


  2.2采用PDCA作为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管理模式


  (1)P阶段:制定课程授课计划和课程实训项目。在授课计划中明确列出计算机应用基础所应掌握的全部文字录入、Win-dows10操作系统应用、Word文档版面排版与设计、Excel数据表处理、PPT设计共五项技能,从初级基本技能到中级应用技能以及高级综合应用能力的三层操作技能的具体项目规划以及对项目不同层次技能达标考核标准。


  (2)D阶段:根据P阶段计划和考核要求细分实训项目任务,每堂课明确任务,教师设计可见可测的实训教学项目[5]。如学习Excel电子表格应用能力时从初级基本技能制作学生成绩统计、中级应用技能进行成绩排名分析以及高级综合应用技能创建数据报表情况,逐级定考核标准。


  就这样周而复始,在这种循环阶梯式上升过程中最终提升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有效保证了课程的教学质量。


  3结语


  PDCA循环理论,在确保教学质量过程中,每一阶段都精心设计,制定计划阶段,能根据不同教学单元内容依次在每节课中制定出课堂目标、课堂计划及目标考核标准。计划实施阶段,采用任务驱动行动引领式教学,课前提前准备教学案例素材,课中以任务为导向引领行动完成任务目标,课结束前学生上交完成任务结果。在检查审核阶段,以考核标准寻找结果与目标的差距,并找出存在问题差距的原因。处置阶段,分析原因并进行改正以将正确的方法引入下一轮的循环中,保证有一个持续的质量提升的循环过程。


  作者简介:靳霞,女,山东日照人,本科,软件工程硕士,阿克苏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计算机专业教学、软件开发、网络工程。

上一篇:微课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下一篇:对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改革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