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计算机应用意识 培养学习计算机兴趣
提高计算机应用意识 培养学习计算机兴趣
随着计算机科学的迅猛发展,计算机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社会对大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要求越来越高,而我们的教学方法却显得有些滞后。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计算机只是一个专业工具,计算机教学的主要目的就论文联盟http://是教会学生如何使用这个工具。随着学生入学计算机水平的不断提高,如何更好地调动学生意识和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以及用所学的计算机知识解决具体问题非常重要。具体本人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这项工作:
1 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
高职院校的学生与其他普通高校学生相比,有其自身的特点,即学生层次的不同、社会认知度的不同、自我目标定位的不同、心理素质、自我控制能力的不同等。高职学生的这些特点,使高职院校的工作具有了特殊性。具体分析如下:目前,各种主客观因素决定了高职学生的层次参差不齐,报考高职高专的一般是达不到普通高校分数线的高中生和职专、职高、技校的“对口生”。降低层次的压力使他们内心自卑,情绪低落,入校后的思想波动较大。学生层次的不同,要求高职院校对学生的教育,针对其特定的特点,必须先分析目前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特点及其存在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德育工作是前提,后一步来谈学习的事。
2 高职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现状
2.1 入校新生的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 由于基础教育发展的不平衡,教学条件好的中学里,学生已经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文档编辑、演示文稿制作、网上浏览等基本应用,而教学条件差的中学学生往往很少接触到计算机,两极分化比较严重。如果用同一个标准对不同层次的入学大学生进行要求,对于层次较高的学生就会感到有些内容太简单,学习是在浪费时间;对于层次较低的学生又会感觉有些内容太复杂,对学习计算机课程产生厌烦心理,这都会扼杀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2.2 学习计算机的积极性培养 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部分高职院校就统一要求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前必须通过计算机一级考试,否则不能毕业。这种方法对普及大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有一定的效果,但同时存在造成学生的不理解、应试教育、强迫式学习,学的快、忘记的快等一系列弊端。
3 具体实操过程
3.1 深入了解学生 通过多次访问学生,了解到部分学生对于计算机这门课程大部分学生历来都感到惧怕,说句实话,他们的接受能力可能比较差,而且对于计算机这种高科技的产物,这方面就显得更突出。这也并不是因为他们天生智障反应能力低人一等,而是因为我们大部分家庭是传统的中国家庭,对新生事物并不那么热忠,比一般人更难以接受,并把这种思想当作家庭教育的范畴,以之给我们的脑海打下深深的烙印。究其原因,大概是因为他们看到一些不利于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网络内容,才以偏概全,“一竿子打翻一船的人”,其他的原因也不便也无必要枉自揣测了。
3.2 分层次教学 教育工作者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里的“好”与“乐”就是指学习兴趣。学习动机是对学生的学习起着关键作用的一个,它是有意义学习活动的催化剂。计算机应用已经是所有非计算机专业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现院校对本课程的重视程度可想而知。针对此门课程的开设情况,可以进行前期调查,然后让对计算机认识参差不齐的学生进行分班教学,
对学生对计算机兴趣的培养可在了解每个学生特点的基础上,通过创设意境、直观形象、理解知识、应用实践、积极评价等环节进行,其关键是应用实践。应用实践包括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两部分,是通过对计算机认识——计算机的基本操作——计算机的应用,并理解知识间的衔接关系,将新知识及时纳入已有知识体系。生活实践是运用计算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这也是学习计算机的最终目的。因此,实现这个目标的核心是计算机应用意识的培养。《计算机应用课程标准》指出:“计算机应用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计算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以体会计算机应用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意识,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3.2.1 明确计算机知识的实用性和广泛性 计算机是一种工具、也是一种语言,是认识世界必不可少的方法,计算机的应用越来越被社会重视。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形成应用计算机的意识,这是培养学生计算机兴趣的一个重要措施。计算机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联,其应用是广泛的。因此,计算机教师要结合课程标准,真正实行“教,学,做”一体化,结合实际工作需要,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设计实例,实现真正的“工学结合”,将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溶入工作任务中,根据专业要求和特点,课程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度,能满足后续课程的要求及实际工作岗位的要求。使学生感到计算机就在自己身边。在远古时候人们为了计算日子,在绳子上打个结就表示一天,如今人们购物后需记账以便年终统计查询,去银行办理储蓄业务查收住户水电费等这些因计算机的存在节约了大量时间和人的精力。论文联盟http://
3.2.2 养成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习惯 从知识的掌握到知识的应用不是自然而然就能实现的,没有充分的应用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是不会形成的。教学中教师应当注意引导学生联系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用已学的计算机知识加以解决,这有助于学生计算机应用意识的形成。因此,对于计算机知识不要停留在一级计算机题上,更要明确它能解决什么实际问题,这也正是学习计算机知识的目的所在。
3.2.3 注重动手实践,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激发学习兴趣 实践对于计算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起着重要作用,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进而能够更深刻的理解知识,并能有效地应用,这有助于学生计算机应用意识的形成。开展动手实践活动和课程“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2.4 开展计算机技能比赛 计算机课基本操作有些乏味,有了这个活动老师和同学之间也有了更好的交流。在计算机教论文联盟http://学中,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开展动手实践活动,动手操作一些具体的实物,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形象化,从中发现规律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像这样类似的数学知识可以通过动手实践操作加以实现,更有助于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计算机知识应用比赛,实际是由“应用型人才”向“创新型人才”过渡的教育策略。适当开展应用比赛,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学生在应用比赛中比在平时正常条件下往往能更加努力学习。在比赛中,由于学生有很强的好胜心,总希望争第一,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肯定,利用这种心理可以使学生克服困难的毅力大增。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要善于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要让学生有进行深入细致思考的机会、自我体验的机会,而开展计算机知识应用比赛就是一个很好的办法。定期开展教学知识应用比赛活动,是培养学生计算机应用意识的有效形式。应用知识比赛既能检验学生的训练效果,也能增强数学教师们重视学生思维训练的意识。
例如,在一次打字比赛中,有的学生应用最新的“搜狗拼音”输入法,打字速度进一步提高,最终取得好成绩。应用不同的输入法,接收最新事物的速度也提高了。在每次实践比赛中学生都积极参与,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的兴趣,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为激发学生参与比赛的热情,要扩大获奖面,以使学生获得更多的比赛乐趣。教师通过开展这样的比赛,可以拓宽学生计算机学习的领域,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计算机应用活动的意识,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同时也增强学生竞争意识,形成奋勇争先的好学风。通过开展计算机技能比赛,引导和激发我校青年学生学习与应用计算机的兴趣和热情,全面提高青年学生计算机应用的水平和能力。
总之,计算机教学应尽可能地引入更多的具有实际意义的问题、案例,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和应用计算机,并从中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多方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坚定学习计算机的信念。转贴于论文联盟 ht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