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技术教学中的创新研究
发布时间:2015-07-07 09:32
摘 要:计算机教学就是教学生如何使用软件,信息技术的教学更应当培养学生举一反三、不断探索,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的能力。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 教学 创新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向社会各个领域的渗透,计算机作为工具已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信息技术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中小学开展信息技术教育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信息技术课成为中小学学生的必修课,那么,信息技术课该怎么做?要使学生掌握什么知识、培养什么能力?有人认为教一些基本操作,也有的认为有什么软件就教什么软件,反正软件学得越多越好……对此,我认为:
首先,信息技术课不同于其它学科,它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计算机的操作是建立在各种软件的基础上的,从这一点上讲,计算机教学其实就是在教学生如何使用软件。而现在各种软件涵盖了各个方面,同时新软件更以惊人的速度层出不穷,因此在教育过程中,不可能使学生掌握每一种软件的使用,信息技术的教学更应当培养学生举一反三、不断探索,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的能力。
一、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基础也是激发创新的源动力
信息技术课主要学习的工具就是计算机,在利用计算机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重视挖掘和体现信息技术课程的趣味性,教学软件的选择要注意操作难度,所教内容要适当,而且要有一定的趣味性、娱乐性。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可通过生动的寓教于乐的学习软件将教材中的有关内容生动地展示给学生,使学生产生兴趣,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形象活泼。
例如,在教学完第4课《初识windows98》后,在学生初步掌握鼠标的五种操作方法后,就可以利用windows98自带的扫雷、纸牌等游戏让学生迅速掌握鼠标的左右单击、双击、拖动等操作。学生在游戏中不知不觉地掌握了鼠标的使用,而且在不断的思考、总结游戏中的规则中提高了游戏成绩,这对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思维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不仅能够让学生迅速入门,还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训练其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学以致用,培养实践能力
在信息技术课的学习过程中,要让学生体验到成就感,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操作、去创造,实现自己的想法。所以教师应想方设法创造条件,让学生学到的知识能派上用场,这也是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与别人合作等能力的有效途径,能够全面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a、组织比赛活动。如教学完画图后,组织学生进行计算机绘画比赛,进行“校园小报”比赛,让学生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华,激发学生的创造愿望,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成功的乐趣,唤起他们对信息技术的爱好。b、与其他学科融合。如教学指法时,如果一味地让学生练习打汉字,比较枯燥,可选一些游戏软件如《开口就说》的英语学习软件作为学习内容,使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强化对英语单词的记忆,这样既能打破单一授课模式,也有助于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
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学生的自主独立学习将成为可能。在传统的“授”课教学中,教师的“教”未必能引起学生的“学”和主动参与,而在信息技术课中,无论是自主学习还是协作学习都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否则教学活动或学习活动就无法进行。
在教学中,可以把学习所需要的资料预先装入教师主机上,上课时可以通过网络很方便地传送到学生的计算机上,学生使用自己的计算机根据老师提出的学习目标在网络中寻找相关资料来完成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还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提供的传输功能相互讨论、取长补短,也可以向老师询问以解决学习的难点,有困难的学生可以利用网络反复学习,较好的学生则可以进行深层次的练习,来自网上、老师、同学的大量资源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课堂,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如教学完第45课浏览中国儿童网后,教师可提供一些网址(金色少年、中小学教育网、中国百科知识网)让学生用所学的方法进行浏览。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学习方式和学习资源进行学习,从而受到启发,对所学知识加以整理和延伸,形成自己特有的东西。
另外还需补充一点说明的是,在发挥信息技术优势的同时,还需注意该课自身的特点。该课只能以学生“做”为主,注意“精讲多练”、“因材施教”的原则。教师的角色是课堂的组织者、指导者,明确一个单元、一节课的目标要求后,创设情境,简明叙述,大量时间要交给学生。“精讲”是指,学生看得懂、理解的内容,教师要少讲甚至不讲;对于一些理论概念(目录、路径等)要有针对性地讲解,突出重点,言简意赅,让学生掌握知识要领。“多练”是指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参加实践操作,以掌握计算机操作的技能技巧。在学生操作时,教师要加强巡回指导,及时发现错误,反对让学生放任自流,无目的地实践,干与课堂无关的事,要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发现和掌握知识。
实践证明,让学生听得懂、乐意学、用得上,有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调动;有利于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和素养,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从而真正体现教育以人为本的目的。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 教学 创新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向社会各个领域的渗透,计算机作为工具已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信息技术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中小学开展信息技术教育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信息技术课成为中小学学生的必修课,那么,信息技术课该怎么做?要使学生掌握什么知识、培养什么能力?有人认为教一些基本操作,也有的认为有什么软件就教什么软件,反正软件学得越多越好……对此,我认为:
首先,信息技术课不同于其它学科,它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计算机的操作是建立在各种软件的基础上的,从这一点上讲,计算机教学其实就是在教学生如何使用软件。而现在各种软件涵盖了各个方面,同时新软件更以惊人的速度层出不穷,因此在教育过程中,不可能使学生掌握每一种软件的使用,信息技术的教学更应当培养学生举一反三、不断探索,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的能力。
一、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基础也是激发创新的源动力
信息技术课主要学习的工具就是计算机,在利用计算机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重视挖掘和体现信息技术课程的趣味性,教学软件的选择要注意操作难度,所教内容要适当,而且要有一定的趣味性、娱乐性。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可通过生动的寓教于乐的学习软件将教材中的有关内容生动地展示给学生,使学生产生兴趣,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形象活泼。
例如,在教学完第4课《初识windows98》后,在学生初步掌握鼠标的五种操作方法后,就可以利用windows98自带的扫雷、纸牌等游戏让学生迅速掌握鼠标的左右单击、双击、拖动等操作。学生在游戏中不知不觉地掌握了鼠标的使用,而且在不断的思考、总结游戏中的规则中提高了游戏成绩,这对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思维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不仅能够让学生迅速入门,还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训练其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学以致用,培养实践能力
在信息技术课的学习过程中,要让学生体验到成就感,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操作、去创造,实现自己的想法。所以教师应想方设法创造条件,让学生学到的知识能派上用场,这也是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与别人合作等能力的有效途径,能够全面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a、组织比赛活动。如教学完画图后,组织学生进行计算机绘画比赛,进行“校园小报”比赛,让学生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华,激发学生的创造愿望,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成功的乐趣,唤起他们对信息技术的爱好。b、与其他学科融合。如教学指法时,如果一味地让学生练习打汉字,比较枯燥,可选一些游戏软件如《开口就说》的英语学习软件作为学习内容,使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强化对英语单词的记忆,这样既能打破单一授课模式,也有助于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
三、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培养创新思维
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学生的自主独立学习将成为可能。在传统的“授”课教学中,教师的“教”未必能引起学生的“学”和主动参与,而在信息技术课中,无论是自主学习还是协作学习都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否则教学活动或学习活动就无法进行。
在教学中,可以把学习所需要的资料预先装入教师主机上,上课时可以通过网络很方便地传送到学生的计算机上,学生使用自己的计算机根据老师提出的学习目标在网络中寻找相关资料来完成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还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提供的传输功能相互讨论、取长补短,也可以向老师询问以解决学习的难点,有困难的学生可以利用网络反复学习,较好的学生则可以进行深层次的练习,来自网上、老师、同学的大量资源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课堂,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如教学完第45课浏览中国儿童网后,教师可提供一些网址(金色少年、中小学教育网、中国百科知识网)让学生用所学的方法进行浏览。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学习方式和学习资源进行学习,从而受到启发,对所学知识加以整理和延伸,形成自己特有的东西。
另外还需补充一点说明的是,在发挥信息技术优势的同时,还需注意该课自身的特点。该课只能以学生“做”为主,注意“精讲多练”、“因材施教”的原则。教师的角色是课堂的组织者、指导者,明确一个单元、一节课的目标要求后,创设情境,简明叙述,大量时间要交给学生。“精讲”是指,学生看得懂、理解的内容,教师要少讲甚至不讲;对于一些理论概念(目录、路径等)要有针对性地讲解,突出重点,言简意赅,让学生掌握知识要领。“多练”是指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参加实践操作,以掌握计算机操作的技能技巧。在学生操作时,教师要加强巡回指导,及时发现错误,反对让学生放任自流,无目的地实践,干与课堂无关的事,要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发现和掌握知识。
实践证明,让学生听得懂、乐意学、用得上,有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调动;有利于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和素养,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从而真正体现教育以人为本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