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预算会计改革历程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公共财政框架的构筑以及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政府采购制度等改革的不断深入,现行预算会计的弊端和不足越发显现出来,因此必须对现行的预算会计进行改革,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发展更为全面的预算会计。
从1998年1月1日起,我国全面执行 《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试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等一系列财政制度,以此为标志,表明我国预算会计走上了科学规范的中国特色模式的道路。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公共财政框架的构筑以及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政府采购制度等改革的不断深入,现行预算会计的弊端和不足越发显现出来,因此预算会计又面临着进一步的改革。
一、狭义的预算会计体系包括
财政总预算会计、行政单位会计、事业单位会计。随着预算管理制度的改革,我国预算会计体系已向"政府和非营利组织会计"方向不断发展和完善。
1.政府会计
政府会计内容概括起来,可称为“一项制度,两个体系”,即:政府会计准则体系、政府会计制度体系和政府财务报告制度。政府会计的基本目标应以反映政府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为主。不同的政府业务活动对会计系统所期望达到的境界也是不同的,因此政府会计目标的定位也应从政府业务活动的特点方面来进行考虑。
政府会计有三个特征:一是政府单位执行统一规范的政府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无论是政府的行政部门、非行政部门或其构成实体等,执行的准则和制度是统一的,不是分类的。另外,所有政府单位使用的政府性资金和管理的政府性资产,所有的政府活动形成的财政资源和财政责任,都要纳入政府会计的核算和管理。
二是实行政府财务报告制度。政府财务报告制度全面、系统地反映财政预算执行和政府单位的财务活动及财务状况,综合披露政府及政府单位的资产、负债和净资产的真实信息。
三是提供科学有效的政府会计信息。政府会计全面、系统、准确地反映政府资产负债状况、政府预算执行情况及政府的种类经济活动状况,这些科学有效的信息有利于立法机关对政府的监督,有利于强化政府的会计责任,有利于政府自身的科学民主决策,有利于推进宏观经济管理。
2.非营利组织会计
非营利组织会计就是用于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各类非营利组织财务收支活动及其受托责任履行情况的一种会计类型。作为会计的一个分支,它与企业会计在会计基础理论方面如会计对象、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基本原则、基本假设、会计信息的表达方面有许多相似之处,但由于其组织目标、财务资源来源、财务资源分配机制、受托责任和业绩考核方面的特征,使得非营利组织会计又有其特殊性。
非营利组织会计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1)不以营利为目的,更注重社会效益
企业的目的是追求利润最大化或股东价值最大化,而非营利组织是社会公益性服务组织,主要提供公共产品或服务实现社会使命,不以获取利润为目的,对组织的评价不能以利润指标衡量,应该更注重宏观的社会利益。
(2)以政府拨款和捐款收入为主,兼有经营性收入
非营利组织的资金来源按性质划分,大体包括四个部分:①财政拨款,包括:来自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拨款和项目经费;②社会捐赠,包括:个人、社会、企业的捐款;③服务收费,包括:会员缴费;④经营性收入,非营利组织为了最大程度地实现组织目标,维持组织自身的持续发展,在使命的约束下可以开展一定的经营性业务以获取收入,但以不损坏组织公益形象为前提。
(3)所有权特殊,不存在所有者权益
与企业不同,非营利组织的资源提供者并不是组织财产的所有者,他们在向非营利组织提供财产或资源时一般不期望收回经济上的利益。非营利组织在运营过程中获取的盈余既不归组织资源提供者所有,也不能在人员之间进行分配。
二、电子预算的产生——预算会计史上一次跨越性的变革。
电子预算是由人工智慧结合企业组织规则发展起来的一种网络式预算编制方法,它将企业各方面局部的信息整合成具有完整框架的预算体系,从而使预算的编制更正确、更富效率。作为现代财务的一种应用工具,电子预算具有效率性、合理性、战略性的基本特征。
电子预算是基于传统预算编制方法的不足而产生的。首先,从预算编制的流程来看,传统的财务预算不论是人工编制还是用工作底稿来编,每个参与预算编制的工作人员都必须具有一定的财务知识,否则将会使预算编制工作困难增加,而且也难以形成一份有建设性意见的预算方案。其次,从财务部门的角度来看,当有关部门将预算编制出来之后,财务部门必须对这些预算工作底稿加以汇总、整理。由于各部门在预算编制过程中采用的手段和方法不尽相同,加上一些部门预算工作存在的滞后性,致使财务部门既要担负繁重的调整业务,还要不断催促有关部门提交预算报表。当某一数字需要调整时,其整个预算工作又将重新开始,这些问题的存在大大降低了整个预算编制的效率。由此可见,传统预算最大的缺点在于,预算编制者在预算编制过程中无法将历史资料汇总、存取和及时运用,无法对企业现有资料进行整合,它们相互之间是孤立的,难以融合应用。而没有历史资料的交互融合,预算编制只是对资金进行交互分配,缺乏建设性和发展性,使预算失去原有的实质内涵。
电子预算代表着企业竞争战略进入一个革命性的时代,相对于传统预算而言,它具有以下几个优点:
1.通过电子手段编制预算,使预算工作变得快速而便捷
与传统预算编制相比,电子预算降低了编制预算时来回交涉的困难度和时间成本,而且通过在线编制预算,不需要工作底稿,也使得调整数字之类的单调工作不复存在。它消除了过去可能发生的纸张和时间的浪费,取而代之的是各种不同的、极富创意的编制技巧。
2.网络技术下的电子预算,扩大了传统预算的范围
企业可以将整个集团公司作为系统,以扩大预算的规模,集团下属各分公司可以透过网络从全球各地进入系统编制预算,从而使预算的编制过程更具效率性。
在电子预算的配合下,竞争财务将有关信息转化为竞争战略的目标,使企业在获得上述三方面效用的同时,促进了预算流程的合理化,使过去单调、繁琐的预算工作转化为一种充满乐趣的组织战略。
3.电子预算与企业财务系统联结,极大地提高了预算的编制效率
电子预算使企业预算及预测功能完全自动化,即不论何时何地,预算编制者均可以借助于网络路径与预测编制系统联结,处理与他们相关的预算编制工作。同时,在预算编制语言的辅助下,轻松地编制、更新、追踪监控预算系统。
电子预算是财务管理的有效工具,它使所有的预算编制者在统一的规范下编制预算,并随时提供预算编制者决策所需的历史资料。电子预算帮助编制者制作不同形态的预算,例如物资采购预算、现金流量预算、人力资源预算等。最重要的是,电子预算促进了竞争财务的发展,提高了战略管理的效率,使财务工作者更多地分析、掌握有关公司成长过程中的关键性问题。可以预见,这种以网络为基础的电子预算必将成为企业制定竞争战略,获取竞争优势的最佳助手。
预算会计改革和其他各项改革一样,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希望各级政府、各级事业行政单位要重视预算会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端正的态度制定完善的对策,用良好的形象为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的满意做出积极的贡献。
作者:陈洪飞 来源:基层建设 2014年13期
上一篇:软件的ERP个性化开发
下一篇:神州数码不做软件定制化开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