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水下防漏施工技术探讨
摘 要:本文对水利工程中水下工程的渗水形成及原因、防水措施、堵漏防水施工等方法进行了论述,并提出了“堵、注、涂、抹”的施工方法。可供同行工程人员参考。
关键词:水利工程;水下防水;施工技术
水下工程防水比其他工程复杂、难度大、要求高。随着人们对水下工程防水技术复杂性认识的提高,并从以往的工程经验中吸取教训,加以总结,针对堵防结合、刚柔结合、因地制宜、综合处理的要求,采取堵、注、涂、抹的施工方法,使结构渗水部位形成多道防水线,整体的密闭性达到良好的效果。
堵漏与防水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目的是相同的,它们之间相依存,相辅相成,也相互区别。堵漏是通过一种手段,反渗水堵住。防水是在堵漏的基础上,再增加一、两道附加防水层(涂膜防水或抹面防水)以满足工程防水需要。在怀集和肇庆电站工程中,由于水下部分施工方法简单,因未重视堵与防,导致局部渗水,通过采用堵、抹涂的施工方法,根据结构形成不同,渗水流量大小,部位不同,采取不同的施工处理方法,收到良好效果。
一、渗漏形成及原因
渗漏是常见的水利工程的缺陷。渗漏给水利工程带来了一系列的不利影响,危及工程中各类建筑物的安全运行,会使建筑物产生溶出性侵蚀,即外渗将水泥中的Cao溶化析出,变成氢氧化钙,在出水口处形成碳酸钙结晶等溶蚀状态,从而使混凝土强度下降。
导致渗漏的主要原因:一是结构体中有裂缝和架空,形成渗水通道,二是结构体的止水设施质量差或浇空、浇翻、漏埋,使止水失去效果。如果库水具有较强的化学侵蚀性,也会在长期的化学侵蚀下,使坝体结或构筑物形成渗漏。因为渗漏和溶蚀的共同作用,将加速坝体或构筑物渗漏破坏。尤其是当库水中含有硫酸盐时与混凝土中的Ca(oH)2反应生成CaSO4,会产生体积膨胀,而CaSO4与混凝土中的C3A反应生成硫铝酸钙,会产生第二次体积膨胀,膨胀应力使混凝土胀裂变酥,极大降低混凝土强度,使混凝土遭到破坏,甚至成粉末状。
二、渗漏发生的部位及表征
2.1大面积渗水。一般大面积渗水发生在底板,主要原因是:?基面四周基坑降水应在垫层以下,当实际达不到应有深度时,造成排水不良,如遇雨天停电或出现其他机械故障,基坑水位上涨,淹没垫层。?在灌注混凝土的过程中,由于拌合不均匀、振捣不密实等原因,造成混凝土孔隙大,强度低出现大面积渗水现象。
2.2施工缝。由于大面积施工,人为地将连续作业的混凝土分成几个单元,这个缝是施工造成的,是防水的薄弱环节之一。主要原因如下:?未将施工缝面的浮灰、杂物等清洗干净,未按规范相关规定施工。?模板支撑不牢、不严密,造成跑浆,出现蜂窝麻面,引起缝隙渗水。
2.3变形缝。变形缝渗水主要原因是止水带固定不牢,偏离中心,混凝土振捣不密实,出现较大孔洞或者蜂窝麻面。
2.4穿管墙。电站水下工程有各种管(风、水、电)与主体工程联结,如止水环焊接不密实,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在施工困难处,混凝土振捣不密实,出现空洞或者蜂窝麻面,就往往出现渗水。
三、防水措施
防水措施在水利水下工程中很重要,它是一项综合技术的体现,是做好工程施工的先决条件。在堵漏防水措施中,应抓好几个环节。
3.1合理选择防水材料。近几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型防水材料类型多样,都有自己的特点,不是十全十美,只依靠材料解决各类渗水问题就非常困难,应根据材料特点处理不同形式渗水。一般堵水,应采用刚性材料(堵漏剂SH水泥外加剂)、硅酸钠速凝剂等。
3.2“堵防结合,刚柔结合”。堵是施工前提,把渗水渠道封闭,然后再采用防水措施。不能单一处理,要综合治理,以得利增强结构抗渗能力。
3.3 要用发展的观点处理渗水。水下工程结构,由于受到外界因素(湿度变化,基础沉降)的影响,使结构产生局部裂纹(水平裂纹、垂直裂纹)。在处理时,不能只处理裂纹范围,要用发展的观点对待问题。
四、堵漏防水材料的选择
堵采用快速堵漏剂、水泥SH外加剂、特种水泥、硅酸钠速凝剂。涂采用RG型防水材料、环氧树脂水泥。抹采用防水砂浆。但是近几年防水材料发展很快,产品种类较多,而多数生产企业又为乡镇企业,设备陈旧,工艺落后,质量差。因此在选用材料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4.1各材料应符合国家有关对该项材料的技术要求,并且有建材质监部门认可的检验报告。
4.2合理选用材料品种。由于水下工程潮湿,通风受限制,潮湿基面上应选用湿固型和吸收水分能力强的涂料,它能吸收基面水分,达到与基面紧密粘结的目的。总之,根据结构不同要求,合理选择材料。
4.3施工使用的各类材料,必须有厂家产品合格证,还要进行抽样检查,掌握各类材料特点、使用方法,产品达到各类指标方可使用。
五、堵漏防水施工技术
5.1施工方法
水下工程渗水形式多样,首先采用堵的施工方法,把渗水根源封闭。这是各个工序的前提,是一项基础性工作。然后优化组合施工方法,才能在渗水部位形成多道防水线的密封整体防水层。
5.1.1点渗水。结构基面局部出现点渗,应选择堵漏材料,一般混凝土结构基面涂刮刚性材料。当结构已有刚性材料防水层或水泥砂浆找平层的基面,可用柔性防水涂料,使渗水部位形成堵、涂、抹的防水层,增强结构抗渗性能。
5.1.2渗水量大。应划分几个单元,一个单元处理完后,再处理另一个单元。根据单元渗水实际情况,对渗水量大的先埋管注浆,以防止注浆时跑浆。对渗水量变小后,可采用堵的方法。这样经过多次堵注抹的几次循环,就解决了单元的问题,然后根据结构状况,涂抹刚性材料或柔性防水材料,增强结构抗渗性能。
5.1.3变形缝渗水。采用的是“堵、注、嵌、抹”综合处理施工方法。
5.1.4施工缝渗水。以堵或注为主,把水堵住后,在施工缝中心线两侧范围,涂刮刚性的RG行材料,以增强结构抗渗性能。
5.1.5基面微渗湿或夏季基面结露,应选择适用于潮湿基面的材料,可采用RG型防水涂料。这种材料的特点是只改变水灰比,既能堵漏又可以刮涂防水层,一料多用,满足了堵漏防水要求。
5.2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
5.2.1防水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材料是基础,施工是关键,施工质量对防水工程起重要作用。实践证明,出现质量问题均与施工质量有关。为了提高工程质量,
在施工中必须建立工程质量保证体系,树立质量意识,在各个工序上严格把关,才能提高堵漏防水工程质量。
5.2.2在施工过程中试验取得数据。堵漏材料型号较多,各有特点,要根据产品说明书去做,同时还应考虑影响其他胶凝的因素(气温、水灰比、加剂掺量、水泥品种等),必须进行试验,取得数据并掌握施工要领后方可施工。
5.2.3涂刮刚性涂料。刚性防水涂料(确保时RG型)属于水泥基类,涂与刮只是改变涂刮厚度,增加抗渗性能,施工时,基面要求干净平整,有凹凸现象时,应填平压实,同时基面必须潮湿。湿度地小,容易使料粉粉化,过大又改变了涂料水灰比,降低涂刷厚度延长了胶凝化时间。涂刮几小时后,要喷水养护3d,以利水化作用。
5.2.4变形缝。变型缝是“堵、注、涂、抹”优化综合的体现。工序多、技术性强,各个环节一环扣一环,既连续又间断,整治后形成一个完整封闭的整体。其中有两点容易被人们忽视:缝中央要粘隔离层,使防水层水基面间形成隔离状态,以便应力扩散,同时又加宽了防水层变形幅度,使防水层避免产生过大变形应力,以利适应结构变形需要。?最后工序抹水泥砂浆保护层,应在变形缝中央放置木板条,以防砂浆保护层产生不规则裂纹。
5.2.5结构补强。防水层是依附在结构内部或基面上,如果结构强度不够,产生断裂,应进行分析检查结构是否应补强,然后才能做防水施工。否则,只做防水而不补强,结构继续发展后防水、补强会失败。
六、结束语
对于尽了一切合理可行的努力后仍出现的缺陷,必须认真对待,坚决处理。首先是要加强检查、发现一切暴露和隐蔽的缺陷;其次是深入分析,查明原因,制定措施、坚决处理;一方面消除后患,另一方面总结经验、防止今后再出现类似的缺陷。水下工程堵漏防水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多种学科(防水工程学、防水材料学等)的综合体现,其难度大、技术性强。在施工整治过程中要遵循“堵防结合,刚柔结合,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根据现场施工实际情况,分别采用“堵、注、涂、抹施工方法,才可达到治漏与防水的目的。
下一篇:水利工程管理与水土保持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