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水资源利用与保护教学改革实践问题对策论文(共6篇)

发布时间:2023-12-12 16:11

 

 第1篇:深圳市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保护对策


  地下水是水资源的组成部分,是生态与环境的重要要素,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水源之一。近年来,由于地表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加剧,致使一些地区对地下水进行掠夺式开发,地下水超采及污染日趋严重。深圳市位于中国南部海滨、珠江口东岸,东临大亚湾与惠州市相连,西濒珠江口伶仃洋与中山市、珠海市相望,南与香港毗邻,北与东莞市、惠州市接壤,是我国沿海经济特区之一。近年来大力推进城市发展,但随之而来的主要问题就是水资源的严重短缺和水环境问题日益突出[1]。但是总体而言,深圳市地下水的利用和保护工作起步较晚,尤其是涉及到重要民生问题的地下水利用情况基本不清。


  1.地下水资源状况


  1.1储存量及分布特征


  深圳市境内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雨入渗补给,多以泉的形式泄露汇入河溪,水务部门根据降雨入渗法计算得深圳市地下水第四系孔隙水储存量约3.38亿立方米,基岩裂隙水储存量约1.86亿立方米,岩溶水储存量約5.10亿立方米,全市地下水总储存量约10.34亿立方米。各类型地下水储存量及分布见表1至表3。


  1.2地下水允许开采量


  基岩断层裂隙水允许开采量0.73亿立方米,岩溶水允许开采量1.19亿立方米,全市地下水允许开采总量为1.92亿立方米。


  2.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


  深圳市地下水资源开采利用历史悠远,从上世纪50、60年代以来较大规模地开采地下水,到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进入高峰期。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自来水的普及,开采利用地下水逐渐减少。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特区、宝安区大量开采地下水,沿海部分地段发生了海水入侵现象,致使该地段的地下水资源丧失了供水功能。龙岗岩溶部分地区,由于地下水不合理开采以及基坑施工抽水,引起房屋塌陷和地面裂缝等环境地质问题,造成了人员和财产损失。90年代中期以来,政府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地下水被停止开采,海水入侵、地面沉降等环境地质问题得到明显控制。特别是在2005年11月16日,深圳市水务局发布了《深圳市水务局依法取缔私自开采地下水和自建设施取水行为的通知》,并于2006年4月17日在特区报上再次发布了《深圳市取缔私采地下水及填埋自备井的通知》,通知发布以来,各区积极采取行动,按照工作部署和安排,开展了大规模的摸底取证和取缔非法开采地下水的行为,全市共查封、填埋非法开采地下水井3000多口,收到明显的成效。


  此外,根据2013年发布的《深圳市第一次水利普查公报(国家版)》[2],全市现存地下水取水井4143眼,其中灌溉井3126眼,供水井946眼,人力井1017眼,并有规划地下水水源地1处,规模为中型水源地(1万方<日取水量<5万方),目前,根据《深圳市发展改革委关于大鹏新区葵涌地下水示范工程项目总概算的批复》(深发改〔2013〕950号),市水务局计划在深圳市大鹏新区葵涌街道建设日供水量为2400立方米的地下水供水示范工程,该工程作为葵涌街道补充水源,主要向庙角岭水厂供水。依照深圳市水务局《深圳市地下水资源保护与利用规划》,到2020年和2030年全市地下水开采量达到1.0亿立方米。


  根据《2014年深圳市水资源公报》[3]有关资料,深圳市2014年全年供水量19万亿方,同比增加4748.05万方,其中利用地下水量789.51万方,占总供水量的0.41%。就地下水资源利用量而言,坪山新区最高,为235.33万方,占41.1%,其次为宝安区,为148万方,占32.5%,盐田区最小,为0.12万方,占27.4%。地下水利用量具体数据如表4。


  对于地下水用途,根据《2014年度深圳市水资源公报》记载:农业用水量463.88万方,城市工业用水量52.88万方,城市居民用水量272.74万方,由此可见,深圳市地下水主要用于农业灌溉、城市工业用水以及城市居民用水。


  3.区域水文地质条件


  3.1地貌


  深圳地区地貌类型众多,规模大小不等,组成物质不同。区内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地貌以丘陵为主,其次为台地和平原,可分为四个地貌带,即平原台地地貌带、丘陵谷地地貌带、海岸山脉地貌带和半岛海湾地貌带。地面坡度较为和缓,全市最高的山峰梧桐山位于东南部。


  3.2地层构造


  广东省属于东南丘陵水文地质区,划分为两广丘陵水文地质亚区和珠江平原水文地质亚区,深圳属于珠江平原水文地质亚区。深圳市位于华南褶皱系中的紫金—惠阳凹褶断束的西南部、五华—深圳大断裂带南西段,高要—惠来东西向构造带中段的南缘地带。区域内构造形迹比较复杂,以断裂构造为主。北东向的五华—深圳断裂带斜贯全市,是市内主导构造。褶皱构造多与断裂相伴产出,由于受到多次断裂作用及岩浆侵入的破坏,多数不太完整。由于受多期复杂构造运动,形成了以北东向及北西向构造为主,兼有近东西向及近南北向构造。


  3.3地下水特征


  深圳市地下类型主要有三种类型: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基岩裂隙水、岩溶水。深圳市地下水主要靠大气降水补给;另一个为河流侧向补给,当丰水季节,地表河流水位高于其两侧平原地带的潜水位时,河水通过砂卵石层侧向补给;此外,水库,农田灌溉,坑塘积水都会对地下水进行补给。深圳市内地下水径流方向受地形控制,由高山或丘陵区流向河谷盆地,最终由南面流入大海,或由背面入东莞、惠阳境内。地下水的排泄方式有泉水溢出、向地表水泄流、蒸发及人工排泄等几种。


  4.地下水保护对策与措施


  4.1防治地下水污染


  在全市范围内,要严格控制区内污染物的排放和排污项目的建设,对地下水补给区的污染源企业进行梳理排查,防止其排放的污染物进人地下水层,防止地下水污染。要建立地下水保护区,严禁在保护区内堆放垃圾等废弃物,排水管道必须采用硬底化措施,防止污水透过地表进人地下水。做好废井、旧井管理工作,防止污水通过井管下渗对于地下水污染。


  4.2构建地下水防治领导小组


  由市政府牵头,成立以人居委、财政、发改、旅游、林业、住建、水利、国土、交通、农业等各厅局为协调单位的地下水生态环境保护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人居委,负责日常工作。实施领导小组按时间节点进行地下水防治工程实施进展情况的调度,组织审定重要成果,并协调地下水保护或污染治理工作中出现的重大问题;及时督促项目组织实施计划,并对相关地下水项目的推进情况进行不定期的督导、监察、检查。


  4.3建立地下水水资源管理制度


  确立地下水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建立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项制度。在市域范围内严格执行红线管理制度。同时针对水资源管理目标,执行责任和考核制度。


  4.4形成地下水保护目标责任制


  根据市域范围内地下水可持续利用及保护相关项目,分解具体责任分工和责任目标将地下水保护指标纳入各级政府和领导干部政绩进行年度考核;任务逐项分解、层层落实到具体实施部门,签订工程目标责任书,责任落实到人,确保地下水保护工作的有效实施和按时完成。


  4.5加强科技攻关与技术支撑


  强化对地下水污染控制、地下水修复、面源污染控制、污水排放标准、生态补偿机制等方面的关键技术研发,增强科技支撑能力。开展地下水保护先进适用技术试点,通过试点示范选择出工艺操作相对简单,运行稳定可靠,投资节省以及低运行费的适合本市的先进技术,逐步进行推广。组建地下水专家库,以加强技术指导、试点示范和创新,为地下水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作者:谢林伸等

  第2篇:浅谈中国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


  1水资源的定义


  水资源一词的定义随着人类发展、社会进步,也在逐步扩大和发展。原本资源的本质特性就是能够应用于人类生活,强调它的可用价值。基于这个观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气象组织共同制定的《水资源评价活动-国家评价手册》中,定义水资源为:“可以利用或有可能被利用的水源,具有足够数量和可用的质量,并能在某一地点为满足某种用途而可被利用。”1988年8月1日颁布实施的《中国人民共和国水法》将水资源认定为“地表水和地下水”。《环境科学词典》(1994)定义水资源为“特定时空下可利用的水,是可再利用资源,不论其质与量,水的可利用性是有限制条件的。”由于人们从不同的侧面认识水资源,造成对水资源一词理解的不一致性及认识的差异性[1]。


  2具有中国特色的水资源分布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地大物博,幅员辽阔,千百年来孕育了华夏文明的长江黄河,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的水资源源头,中国拥有充沛的水资源,但人均占有量仅居世界第108位。因此,从人均占有量来看,中国也是世界上水资源紧缺的国家之一。


  不仅是人均占有量少,更严峻的问题在于,中国的水资源分布非常不均匀。东边洪涝西边干旱,这就是水资源分布不均匀的一个大问题,而这样的问题年年都会出现。


  2.1简言之,由于国土广阔,中国水资源总量比较丰富,但人口众多,人均水量较少;中国的国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多年平均降水总量约为六万亿立方米。其中约3.2万亿立方米左右通过土壤蒸发和植物散发又回到了大气中,大约44%的降水量转化为地表和地下水资源。中国平均年径流量为27115亿m3,平均水资源总量为28124亿m3,河川径流是水资源的主要组成部分,占中国水资源总量的94.2%,这一总量仅低于巴西、前苏联、加拿大,约占全球河川径流量的5.8%,但是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人均占有水量仅为世界平均值的约1/4,耕地平均占有水量仅占世界平均值的约79%,因此,人均和耕地平均所占有的水量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2]。


  2.2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均匀:水资源的丰富与否取决于每个地区的降水量,或者是否靠近大江大河,中国水资源在地区上的分布很不均匀,属于东部南部水资源丰富,西部北部水资源匮乏。


  除了地域不同造成水资源分布不均匀外,受季风影响也造成了水资源分布的不均匀,一年内,降水量分配不均匀,有的月份接连降雨,有的月份根本无雨。干年有、水年也有,这种现象连续发生,已经可以算是全国人民最担忧的问题之一了。


  我国最大年降水量与最小年降水量之间相差悬殊,南部地区最大年降水量一般是最小年降水量的2-4倍,北部地区则达3-6倍。降水量的年内分配也很不均匀,由于季风气候,我国长江以南地区由南往北雨季为3-6月或4-7月,降水量占全年的50%-60%,长江以北地区雨季为6-9月,降水量占全年的70%-80%。


  2.3水资源与人口、耕地分布不匹配:我国北方区域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2/5,但水资源总量仅为全国水资源的1/5,北方片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1127立方米,仅占南方区域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1/3。在全国人均水资源量不足1000立方米的1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北方区域占了8个。南方区域耕地面积占全国的2/5,北方区域占全国的3/5,而南方区域每亩耕地占有水资源量为28450m3,而北方区域只有9465m3。


  3中国水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3.1我国自改革开放后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商品丰富、交通便利,早就已经向发达国家看起,然而,我们还停留在学表未学里的阶段上,我们学会了发达国家先进科技和享受人生的生活态度,却没有学会如何在享受的同时保护好身边的自然环境。我们扩大城市、我们发展科技,而我们的水资源却没有得到最好的保护。对于水资源的调配、建设、使用,我们还处于学习阶段,还有很多问题要自省、要完善。由于我们单方面强调地表水渠系利用率,使山前冲洪积扇区河流被给地下水量大为减少,造成下游河道干涸、沙化。


  3.2地下水资源开采过度,地质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因地下水开采过于集中,在城市地区引起一系列环境地质问题:区域地下水位持续下降,降落漏斗面积不断扩大。华北平原地区的深层水水位以3~5m/a的速率下降。地面沉降:超量集中开采深层地下水造成水位大幅度下降后,多孔介质释水土层压密,导致了地面沉降,造成城市雨后地面积水、建筑物破坏等严重危害。由于超量开采地下水,造成水位大幅下降,地面失衡,在覆盖型岩溶水源地和矿区产生地面塌陷,人民生命财产和生产生活遭到极大破坏与损失。


  3.3除了水资源的浪费,还有一个重大的水资源问题,就是水污染。水不仅仅是一种液体,它更是要有质量、有数量、有能量的资源。我们的国家里真正有效的水资源不是取决于单纯的数量,而是达到引用标准的水才能称之为水资源。


  这些年来,人们忙于提高自身的生活品质,忙于享受国际气息,却没有深刻的认识到水资源污染是多么的严重,这对我们而言将是多么严峻的危机,淮河流域自1979年以来,共发生水污染事故160多起,使淮河上游一半支流的河水完全失去利用价值。海河流域除引滦专线未受到重度污染外,河系中完全不能利用的河长达1821km。是全国七大江河中水资源最匮乏和水污染最严重的地区[2]。


  3.4水资源开发利用缺乏统筹规划和有效管理,不能够盲目的开发利用,仔细的考量和设计,地上水和地下水之间的协调,上游水与下游水之间的协调,工业用水与农业用水之间的协调,一次用水与二次用水之间的协调,仔细规划、眼光放长远,思想放广博,把水资源的规划布局当做纵观整个人类历史长河都要慎重处理的事业去完成。


  4保护水资源从小事做起


  4.1中国依法治国,任何事情的确立、执行都不能够离开法律的保护和约束,保护水资源应当从立法开始,实现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健全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在保護水资源这件事上不能够单纯从学者呼吁或专家指导这些方面做工作,更要做到保护水资源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4.2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如今水资源宝贵,节约用水是每个中国人都应当赞同并执行的事,节约用水不是一句空话,要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关紧每一个水龙头,洗手的水再擦地,重复使用,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合理而充分地利用水资源。


  4.3提升环保意识,从个人到政府,从民众到专家,时刻把环保作为头等大事,强化水体污染的控制与治理,水利工程科学严谨,保护地下含水层。


  结束语


  在中国五千年华夏文明历史的长河中,水资源就像是婴儿口中吸吮的乳汁,如今,中国人走过这五千年,成长为今天这样挺拔坚韧的样子,正是我们的母亲河哺育了我们。


  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我们一定要把这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和它蕴含的水资源一起传给我们的子孙后代。任何时候,我们不会忘记,水,是我们最敬畏、也最珍视的生命之源。


  作者:李兰花

  第3篇: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在人類发展中,水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自然资源,也是不可缺少的一种资源,并且是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生物能够生存的物质基础。现今在全世界范围内,污染造成的水源危机还有水资源的不足,对于所有国家来说,都是一个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一个在经济、政策和技术等方面所面临的一个大问题。人类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对水资源进行开发利用,一方面是发展水产和水运以及水上活动,利用水能进行水力发电,维持生态平衡等等,另一方面是为了满足人民生活和生产的需要从水资源取出所需的水量,这一类属于消耗类利用,数量会有所减少,质量也会有一些变化,并且从其他途径回归水源。而第一类则不需要从水源取出水量,但是需要江河、湖泊等水源地保证水位和水质及流量。我们要对水资源进行了解,并且认识到水资源的重要性,这样才能做好水资源的利用及保护工作。


  1问题和不足


  1.1开发不合理和浪费。城市的水输送管道都存在漏失现象,这个概率就有20%,仅这一项就造成了全国每年共有100×10.8m3的水资源被浪费。日常生活中浪费用水的现象也是很常见的,就像一些缺水的城市,也在到处建设水景观,根本不考虑自身的现实条件,甚至还在不断的增加高耗水的一些行业,比如在一个水池中,北方地区地下水资源薄弱的补给量就像是上水管,而对水资源的过渡浪费以及不合理的开发就像下水管,在同时打开的上下水管中,上水管杯水车薪的水资源补给远远跟不上下水管水资源的大量浪费。


  1.2污染情况严重。当前社会中工业化的发展非常迅速,因为不断增加的人口给与了很大的推动力,有一部分地区却没有对地下水资源的保护重视起来。尤其是一些经济发达的地区,地下浅表水的水质已经差到了一定地步。还有一些城市高强度的开采地下水使得污染情况严重,原本良好的水质受到污染之后硬度、矿化度都大大的提高,甚至还有严重超标的有害物质,这就使得人民的饮水问题收到了很大的威胁。据统计,现在全国有3.6亿的农村居民饮水不安全,有八千多万人在饮用不达标的地下水。


  2加强管理和保护


  2.1加大雨水利用。雨水也是很好地一种水资源,通过蓄水窖的建造,实现了雨水资源的合理配置,我们可以秋雨春用可以涝蓄旱用,将雨水资源充分的利用起来,也充分证明了蓄水窖的建设和实践在抗旱中的显著成效。收集雨水节省灌溉的工程在山区的发展更深更广,雨水的利用也延伸到了农田的灌溉,而在很多干旱的地区,利用集雨工程把雨水拦截收集起来并以此来发展生产,为干旱地区农作物的稳产提供了新的道路。我们根据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对于山区就应该采用分散的方式,应用适合的技术,利用就地资金,运用便于群众参与全过程的解决方法,因为山区居民贫困人群居多,而且一般都居住分散,那么雨水集蓄利用工程刚好具备这些特点,所以和集中骨干水利工程相比,雨水蓄积方式更适合山区的情况。而且雨水集蓄利用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不会像那些规模巨大的水利工程一样产生一连串的生态问题,所以,雨水集蓄利用是实现这些地区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最佳方法,是一种不可替代的选择,对缺水山区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来说,雨水蓄积利用工程这种新形式是非常切实有效的。


  2.2加强管护和监测。水源地的日常管护和水质的动态监测都是非常重要的,在水源井周围会受到影响的半径范围之内,剧毒性的农药是严禁使用的,灌溉农田时也不能使用生活污水或者工业废水,并且不能建造禽畜饲养场、厕所等建筑物,还有不能堆放垃圾等物品,因为以上种种都可能对水源造成严重的污染,最后还要严禁破坏深部隔水层的活动。水源管理部门要制定水源井的防护规定,要画出卫生防护地带的范围,还要在防护地带树立提示牌,书写宣传标语,用这种方式进行宣传,让当地居民能够自觉的产生保护意识,对水源地进行保护。同时,对于水源地的水质、水量以及地下水位的变化也要加强动态监测,并且对水样进行定时的采集和化验,检测水源的变化规律,保证水源井的运行。


  2.3缓解城市和农村的用水矛盾。一直以来农村和城市之间的供水矛盾一直存在,为了缓解这种矛盾,我们就可以进行节水改造工程,将传统的的井水灌溉方式改造成低压管道的灌溉方式,这样就可以大大提高灌溉用水的利用系数,有效的减少地下水的开采量,从而有效的解决农业用水和城市供水之间的冲突。同时,要详细的调查摸清水源地灌溉机井的具体情况,要关闭一些不符合国家标准的或者农民非法打造的农灌机井。在水源涵养区内未经许可一律不可以打造新的机井,行业管理部门要经常进行检查,关闭未经许可所打的机井,造成的损失有负责人自己承担。


  2.4改进技术。节水机制的健全对用水方面是非常重要的,要建立资源节约型的工农业生产体系,要以节水、节能为中心提高资源利用率,发展的理念要进行创新,开发高效应用的节水新技术,促进水资源的有序开发,而对第三产业中的高耗水行业更要进行重点管理、严格控制,水道和洁具要一步步的进行改造,有效的减少漏失现象。另外,农业方面在发展种植和养殖时也要以节水为中心,淘汰落后的灌溉方式,推广新型的广喷、滴灌,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实施资源型农业战略。


  总之,在今后的一段时间里,希望通过全社会的努力和政府的支持,我们在节水方面,在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方面,在节水的技术方面,在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方面都可以成为世界领先。


  作者:王凯

  第4篇:水资源利用与水环境保护研究的若干问题分析


  引言


  近年来,随着工业、农业、经济的不断创新与完善,对水资源的需求也越来越高,但与此同时所产生的问题也在逐渐的增多,尤其是过快人口的过快增长对于水资源在各个方面的利用都有了新的需求,其浪费现象也越来越严重,从而大大破坏了生态环境的平衡发展。水资源问题逐渐成为重要问题,也是目前发展经济建设的首要解决的重点问题,文章主要针对水资源利用及水环境保护在一些问题上存在的不足进行详细的分析,希望通过文章的简要叙述可以为水资源的有效改善做出一定的贡献。


  1水资源利用与水环境保护研究的若干问题


  1.1认识不到位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水资源与水环境是一个问题,只是体现在两个不同的方面。但是往往在认识上,人们却将两者区分对待。在水资源的利用上,人们不仅仅要考虑其在工农业等方面的用水情况,还要考虑其居民用水的实际情况,这就忽视了在生态用水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在水资源进行资源开发的过程中,人们也只是注重地下水的开采使用,并没有考虑到地下水的补给问题,这就导致水资源的严重不足。从这个角度来讲,则必须改变人们的这种错误认识,在长远战略目标的基础上制定相关的法律政策来加强其认识,打破原有的认识局限,将两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1.2存在制度上的缺陷


  在管理上,许多地方政府仍存在着以往的认知态度,通常情况下采取“谁污染,谁治理”的处理原则。但是某些企业在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往往都只注重其经济效益,而忽视其治理的重要性。甚至,不能够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进行废水和废气的排放,这就使得恶性循环的现象比较严重,久而久之就出现了难以治理的局面。大大降低了生态环境自我修复的功能,使得水污染现象越来越严重。这种局面的产生,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缺少严格的管控机制而造成的,所以,政府必须加大力度,改变以往的管理方式,制定合理的管控机制,完善对其制度的加强与管理。


  2水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具体方法和措施


  2.1水资源开发利用合理性规划


  水资源在建设开发过程中,必须制定合理的规划目的,使其最大限度的满足社会各阶层对于水资源的利用。但是就目前发展来看,我国水资源在利用开发过程中虽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但是在整体上也获得了较好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等几个方面:一是以流域和含水系统为单位,对地下水和地表水进行统一管理,这在很大程度上则充分发挥了地下水和地表水的有效利用,节约了水资源的浪费现象。二是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水利工程建设,发挥水利工程在水资源利用及保护等方面的效用。合理统筹水资源,针对城市供水中存在的一些特殊现象及问题,制定特殊的管理方案,使其水资源需求状态与水资源的开发现状保持一致,合理的规划设计不仅仅可以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还能改善原有的供水不足等问题,所以,在未来水资源利用及保护等方面,要对其进行合理规划。


  2.2在工业方面加强水资源的循环使用效率


  人类社会消耗水资源的重要方面就是工业用水,在工业当中的诸多领域都需要利用大量的水资源,甚至是有些生产领域还把水资源作为基本原料,在一定条件下由于工业使用后所造成的水污染也是非常严重的,给水资源的循环使用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因此,我们必须对水资源在工业领域中的有效运用给有效的解决,对工业领域当中的用水总量给予适当的减少和控制。


  2.3在生活领域要把节约用水作为其生存前提


  生活用水作为水资源利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生活中所起的作用是极其重要的,也是比较广泛的。但是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对其重视程度往往却存在着较大的偏差,甚至认为水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完的。如比较常见的就是水龙头、洗衣机及坐便器等生活用水存在的浪费现象。这些现象的发生,往往不能够真实反映出实际的用水情况,而且人们对于这种浪费现象不能给予正确的认识,这就需要大力宣传节约用水的重要性。在生活中提升节约用水,不仅仅体现在日常的维修等方面,还要安装水表,从而真正意义上起到计量用水的效用,通过计费的方式来加强人们节约用水的意识。


  2.4运用科学灌溉的方法推动农业生产


  在我国的农业生产领域当中,对农业灌溉经常采用漫灌的方法,这样的灌溉方式不仅劳动强度大而且还会造成水资源的严重浪费。因此,在具体的灌溉中应采取相应的节约用水的方法,具体做法如下:对传统的灌溉方式进行改变,可以在实际的灌溉当中采用喷灌或者滴灌的方法从而达到节约水资源的目的;政府在农业节约用水方面应加大财政支持力度,针对节约灌溉加大推行力度,如果仅仅依靠农民自身很难实现将传统的灌溉方式向现代化灌溉方式转变,政府要在相关的政策和资金上给予相应的支持和鼓励;对农业种植结构进行创新,可以对于那些耗水量较大的作物给予适当的减少生产,而对于那些低耗水量的作物可以适当的加大生产,对社会粮食需求进行确定的同时,还要大力提倡具有附加值高的农作物种植,从而达到降低生产成本以及提高实际效益的目的。


  2.5加强水污染治理,提高废水(中水)利用


  水体污染使可用水资源量大大减少,严重制约了社会经济发展,因此防污治污显得尤为重要。首先,水污染防治应当从末端治理转向源头控制,不再出现先污染后治理的现象。严格执行国家地方等有关法律法规,控制污染严重的企业生产,限制污染严重企业来衡投资,积极争取绿色环保、节能的企业,提高工业产业层次。其次,从单纯的工业、生活点源污染治理,转向面源污染和内源污染统一的综合治理。不可忽视农村农药及生活废水污染的治理,系统的指导农业用药,加强废弃农药物品管理力度,结合新农村建设,建立符合农村实际的生态化系统。再次,加快县级污水处理厂建设,并保证正常运营。在加快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的同时,实行废水资源化利用。城市景观用水、市政用水等首选中水,加快家庭中水利用建设,做好相关内容宣传。


  3结束语


  综上所示,水资源作为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是不可被替代和忽视的。所以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与维护也是保障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水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它不仅仅要满足当代人的需要,还要为后代其发展提供充足的保障。水资源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被有效控制与管理的,这就要求相关人员必须制定合理的保护方案,将水资源利用及保护作为一种强制性的制度加以完善与管理。同时,可以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方法,积极探索科学的开发途径,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利的保障和基础。


  作者:赵新宇

  第5篇:水资源利用与保护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水资源利用与保护》课程是随着我国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方向改变而设置的课程,作为部分院校给水排水工程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它是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学生完成了基础知识学习后接触的主要专业课之一。该课程使学生熟练地掌握与水资源利用有关的取水工程基本概念、理论、工程技术与设计方法,熟悉和了解现代节水理论、技术与措施,了解与水资源保护有关的理论、技术方法与工程措施,培养学生初步具备进行水资源质与量的评价与分析及取水工程计算与设计的能力。


  随着水资源利用与保护及相关学科的发展,不断涌现出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方面的新内容和新技术,同时社会对该专业人才提出新的要求,这迫切需要进行教学改革和创新以提高教学效果,适应专业发展和日后工作需求。


  一、教学内容改革


  我校给水排水专业一直沿用的教材是2002年李广贺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的《水资源利用与保护》。针对教材特点,在保证基本教学内容的前提下,对课程内容作了精选、整合和优化处理,力争做到系统性、完整性、实用性,办出特色。课程具体教学任务及内容如下:(1)阐述水资源的循环、储存、分布特征;(2)地表水资源的形成、分布及运动状态;(3)地下水资源的埋藏条件、分布及其运动规律;(4)水资源评价、水量计算的理论和方法;(5)水资源利用工程的类型、设计和适用范围、各种取水工程的运行参数;(6)水资源保护与管理的内容、方法和措施。


  二、教学方法改革


  1、修改课程学时


  高校在“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培养目标要求下,普遍压缩了专业课的学时数。本校在培养计划改革中逐步把《水资源利用与保护》课程提到给排水工程专业的主干课程地位,安排的课时数为36学时,周学时为4个学时,9周课程完成理论教学。针对教学内容广,在合理安排授课计划的基础上做到重点突出。首先“取水工程”部分作为本课程重点,在教学中分配了10学时时间,其次“水资源量评价”和“节水理论与技术”分配了6学时时间。重点内容部分在讲解过程中,力求精,有一定深度。


  2、采用多媒体教学形式


  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增大教学信息增强学生所学知识的直观性、立体感,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增强理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等方面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为此,我们收集了大的资料,结合讲授课程的体系制作了自己运用的电子课件。在教学方式上尽量采用多媒体等现代科学技术,利用其能在短时间内向同学呈现大量的图形、图像、活动画面等方面的信息,使理论教学与工程实践密切结合在一起,使得学生很好掌握基本理论,缩短学生从理论知识到实践认知的过程。开发多媒体研究课件作为真实研究的补充,在原有的PPT课件形式下,增加采用新的Flash、3D动画等课件制作软件,使多媒体教学图文并茂、丰富多彩。通过多媒体课件能收集大量的课堂讲授的素材,信息量加大,讲授效率提高,并能及时更新内容,改进备课方式,从而能很好地保证课堂教学质量。


  3、利用数字化教学平台


  数字化教学资源共享平台,使处于任何位置的学生都可以有效地搜索、使用、共享和管理教学资源,促进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双重目的,扩大教学资源的覆盖范围和服务范围。通过学校544核心课程的建立,学生可以在课后共享教学资料,提出问题,增加学习时间和效率。


  4、理论教学与工程实例紧密结合


  例如在“水资源保护现状”教学中,补充了一些案例,如“吉化爆炸或污染松花江—哈尔滨停水”、“宜昌长阳蒙特锰业排污致水体污染”、“广东练江水污染”、“长江首份“体检”报告公布—四大水问题困扰长江”等典型案例。在“国内外水资源”教学中,补充了水的性质(临界温度、过冷现象、过热现象等);水资源与战争(随着中国于2014年底完成藏木大坝主体项目,许多印度人和国际安全专家就即将到来的中印两国“水战争”发出警告。)。在“地表水资源量评价”中,补充了我国水资源一级和二级区划,以及南水北调、引松入长工程内容等。在“取水工程”教学中,详细讲授了江苏某水厂二期工程取水头施工组织设计。总之,在整个理论教学,始终贯穿着工程实例教学。


  5、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


  加强教学实践环节,构建由“课程设计、实习、毕业实习与设计”的实践教学与“社会实践、大学生科研训练、课程调研”等课外实践教学相结合的符合实践性教学体系;压缩课堂理论教学学时,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强化课程的工程训练环节,中试实习环节,拓展课程设计类型。根据教学进度和安排,有针对性的让学生走出教室,参观自来水厂的取水工程、水力发电厂的蓄水工程、生态恢复调水工程等,调研农村用水节水措施和工业用水节水技术等,对工程以及工艺运行管理中的优缺点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自己看法,撰写调研报告。在课业设计阶段尽可能鼓励并推荐学生到各设计单位进行实际真题设计及演练,锻炼


  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与建筑科学研究所、工程局、设计院等相关单位友好合作,及时了解相关的技术攻关成果,将先进的科研成果引入到专业课教学之中,丰富教学内容,使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与学科发展的前沿紧密结合。


  以上是在《水资源利用与保护》这门课程建设上做的一些试探性改革方法,在今后的教学与学习中有待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为培养新时期高素质的创新性人才做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乔楠

  第6篇:塔里木河干流中游的水资源利用与生态保护


  塔里木河位于我国西北地区的干旱处,其长度达1321千米,是我国境内最长的内陆河。其中河流的中游河段长度达378km。塔河水流量巨大,主要为融化的高山冰川流水,其丰富的水流量为流域周围的居民带来了富庶,然而目前伴随着水资源使用量的日渐增大,以及其利用的不合理性,给该地区的生态带来了一定的损害,因此,研究河流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优化配置,对于保护生态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1.塔里木河干流中游水资源利用现状


  为使塔河中下游恶化的生态环境尽快得到遏制,自2000年起,先后组织实施了16次向下游生态输水,由于连续向下游生态输水及上中游生态补水,使干涸的河道得到滋润,地下水得到有效补充,沿河道两岸生态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塔河生态环境治理取得初步成效,然而受自然条件以及社会经济水平的制约,目前,塔里木河中游灌区长期形成的水资源过度开发、粗放利用以及生态恶化等状况仍未得到根本的解决。


  2.塔里木河干流中游的水资源利用与生态保护存在的问题


  2.1非法开荒、非法取水等情况屡禁不止


  近几年,由于河流综合治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塔河来水量增大,灌区用水户逐渐受益,社会经济水平有所提高,但是导致灌区农民种植需求逐渐增大,灌区部分群众受利益驱使铤而走险进行非法开荒、扩大耕地面积等行为,相关科研人员经过实地考察以及遥感卫星的图像可见,自20世纪以来,塔里木河流域的开荒面积高达90万亩,目前非法开荒仍然屡禁不止,耕地面积不断增大。除此之外,灌区还存在擅自架泵取水等行为,使得中游的生态环境整治受到一定的阻碍。


  2.2农民守法与环保意识淡薄,


  非法开荒、非法取水等行为的一个主要源头就是农民守法与环保意识的淡薄,一方面,大部分农民错误地认为开荒后,只需缴纳不多的罚款就可以继续耕种,相对而言收益更大,即使在相关部门的努力下使其恢复植被,监管人员也不可能长期看守,大部分农民甚至认为:过了风头便可以照样耕种。大部分法律意识淡泊,置国家的政策与措施于不管不顾之中,只考虑个人的经济利益,没有顾及全社会的生态环境建设。


  2.3灌溉设施未及时更新


  目前,由于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与科学技术发展的局限性,其大部分农田灌溉设施都未得到及时的更新,并且由于缺乏及时的维修与护理,灌溉系统的损坏对于水资源的利用率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限制,当前中游灌区节水灌溉少,灌溉方式粗放原始,大漫灌,使得水资源的利用率大大降低,该情况已经严重影响了对于水资源合理利用与最优分配理念的实行,对于生态保护的治理极其不利,完善灌溉系统、更新灌溉设施势在必行。


  2.4灌溉系统配置不合理


  目前,灌区灌溉系统的配置也是存在明显的缺陷,由于管道灌溉的技术水平有限,灌溉定额偏高,导致水资源浪费严重,同时,由于西部地区地势的特殊性,其存在地下水位偏高、地势不平坦、灌溉系统不完善、土壤质量低等问题,并且灌区多采用漫灌等方式,不仅浪费水资源,还极其容易产生次生盐渍化。灌溉系统配置的不合理性导致了土地跑水、冒水、漏水、滴水等现象屡见不鲜,水资源受到了严重的浪费。


  3.塔里木河干流中游的水资源利用与生态保护问题的解决方法


  针对当前我国塔里木河干流中游的水资源在实际利用与生态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相关部门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不断加强对其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保护,进而使其能够为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和价值。


  3.1完善河流的水资源管理措施


  对于塔河严峻的生态问题,其问题的源泉主要在于水资源的利用不可理与非法采用大河水等,因此,完善河流的水资源管理措施具有其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目前,即使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已经初步实现,但是其还存在需要完善的地方,对于水源分配的制度应该进一步完善与落实,对于河流水资源的利用应该建立在用水公平的基础上,政府应该合理分配水资源,保证水源的高效率的使用,例如可以通过改进田间技术、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选育节水抗旱品种以及渠道防渗技术等提升水源的利用率。第二,建立必要的水市场,对于水源的利用不可以没有代价,建立水市场,保证水源的有偿使用,可以提高水源的利用率,深化人们的水源节约意识。最后,应该大力推广水源利用的规范性,只有人们在用水方面科学、规范,才可以真正实现水源的高效率利用。


  3.2努力重建已受破坏的生态系统


  由于塔里木河曾经断流,使得“绿色长廊”部分衰竭,生态系统遭受了严重的破坏,因此,即使相关部门已经投入到重建塔里木河流域的生态系统工作中,但是还应该加强其重建力度。对于重建生态系统,首先,应该充分了解该流域的地理条件,对于输水线路进行必要的优化与完善,由于塔里木河流的水量受到季节因素的影响较大,因此,在生态系统重建方面应该保证植物生长时间与输水时间的统一性,为植物的生长提供必要的水源条件,只有这样,生态系统才可以顺利重建。其次,对于过度开荒的区域应该进行退耕处理,政府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对部分区域进行退耕,并进行适当的移民与资金补偿,并适时完善植物的耕种配置,以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发展可持续生态。最后,应该大力协助218国道的防沙建设,保证“绿色长廊”的生态恢复。


  3.3保护水环境


  塔里木河水质相对于内地的众多河流而言还是较为干净的,但是目前,水质污染是大部分河流的普遍问题,因此,对于对于塔里木河水质污染防患于未然是十分必要的。对于河流水资源的治理不仅仅应该表现在节水观念的普及,还应该体现在水源保护思想的宣传,保护水环境对于生态系统的恢复极其必要。一方面,政府应该严格控制河流周边农田化肥与肥料的合理使用,禁止重工业工厂往河里排放未清理的污水,改善河流的水源质量,严格控制地下水的使用,改善土壤质量,另一方面,政府需要完善区域的排水系统,对于重金属含量超标的水源应该严格禁止往河流里排放,减少污染,同时,还可以采取对水源咸、淡分流的方法,将含盐量较高的水源引到胡杨林,其对于胡杨林生态系统的生长极其有利。


  4.结论


  综上所述,塔里木河干流中游的水资源利用与生态保护问题已经引起了国家与社会的极度重视,我国相关部门与政府也采取了必要的解决措施,塔里木河干流中游的生态问题日益严峻,因此,对于其治理也势在必行。


  本文主要针对目前塔里木河干流中游水资源利用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发现其主要存在非法开荒、节约思想的宣传不到位、灌溉设施未及时更新以及灌溉系统配置不合理等问题,最后,根据其存在的问题,主要提出了完善河流的水资源管理措施、努力重建已受破坏的生态系统以及保护水环境三大解决措施,希望能为塔里木河干流中游的水资源利用与生态保护问题的解决具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作者:吕倩

上一篇: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现状对策思路论文(共6篇)

下一篇:水资源利用设计应用问题研究论文(共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