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电视新闻主题报道
摘 要:近年来,反映社会和时代亮点的电视主题报道成为电视新闻的重要形式之一。但是主题报道模式化、程式化现象严重。笔者从选题、突出主题、视角及创新内容、形式和表现手法等方面谈一些粗浅认识。
关键词:电视新闻; 主题报道; 主题报道创新
我们知道电视主题报道,是当前主流媒体新闻报道的重要形式,是新闻媒体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重要决策、重大活动以及相关社会热点,围绕一个特定主题而展开的全面深入的、具有一定规模的报道。主题报道的目的在于凝聚公识、动员群众、推动工作,引导社会舆论。这就要求主题报道,必须是反映社会和时代的亮点,必须是群众关心,有较强的贴近性和可读性的新闻报道。近年来,各电视媒体主题报道宣传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不可否认,有的重大主题报道依然模式化、程式化现象严重。如何做好电视主题报道的宣传,我来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1 选题必须坚持思想性突出、新闻性强的原则和标准
主题性报道是指具有明确主题思想的新闻报道,是媒体通过对客观事实的报道所表达出的主观意图,这种报道往往是集新闻与宣传特征为一体的,集中体现出党委、政府的思路,充分发挥引导舆论的作用。然而这类报道毕竟不如事件性新闻好看,可以说是“背着石头上山”,决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要做好主题宣传就是要对战略思想、决策部署进行深入阐释和透彻的解读,力求对主题有全面深入地了解,将重大主题转化为可视性强、说服力强、新闻性强的节目,力求报道开掘深入、立意高远,使枯燥的东西生动化,立体化,充分体现主题性报道的贴近性和服务性,让主题报道深入人心。所以在选题上
一般说来,应具有这样的特点:一是具有重大影响或典型意义;二是贴近群众,是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三是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因此记者要把好选题关,要高瞻远瞩,一定要兼具思想性、新闻性和传播价值,只有这样才能使主题报道收到较好的效果。
2 重大主题报道必须围绕主题,宽领域、多视角、立体化地展开
重大主题报道应突出主题,一些重大主题报道就像一场宣传报道战役,其内容涵盖广,采访涉及面宽,这样就必须围绕主题,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来反映和深化主题,对电视主题报道来说,宽领域、多角度、立体化的采访,是报道客观公正的前提,这样的报道才有说服力。通过客观的解释和分析来延伸和拓展新闻事实,展示事物的宏观态势和前景,无论是对背景的再现、过程的描述,还是观点的表达,全方位的采访都是十分必要的,从而达到由表及里、由内而外的效果,使重大主题报道更加丰满、更加立体、更加富有影响力和感染力,通过空间的延伸,时间的延伸,将一个系列主题报道有机联系起来,做到前后相接,有序推进,宽领域、多视角、立体化地突出主题报道。
3 主题报道必须在内容、形式和表现手法上有所创新
长期以来,主题报道被认为政治味浓、宣传性主题比重大,内容枯燥甚至虚假,形式严肃拒观众于千里之外,再加上有些新闻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在做主题报道过程中,不少记者、主持人容易陷入一些误区,表现在报道上的八股化、简单化,缺乏鲜活性、生动性,主题报道往往罗列数据、堆砌做法、成绩,看上去就像政府部门的工作总结,群众不愿意看,宣传效果也不好。电视新闻,特别是以导向为核心任务的电视新闻主题报道必须在内容、形式和表现手法上有所创新,才能赢得在媒体中的话语权,才能完成原本属于自己的任务和使命。说到电视主题报道创新,首先要突破陈旧的思维定势,用政治家的头脑,科学家的严谨,新闻记者的敏锐,要以最新的视角,选准最新的角度深入生活,深入实践,通过知识和经验的积累,激发出新的创意,克服过去那种模式化报道思维,打破主题报道程式化,变指令报道为循循善诱的报道;改单纯经营性报道,为经营者与消费者的双重报道,所以主题报道在表现手法上必须创新,要运用多种电视元素,从报道形式、节目片头、制作、包装到风格打造,做到内容与表现形式有机结合,来突出主题宣传,贴近时代,满足观众求新、求变的接受心理,予主题报道以强烈的时代感。
4 主题报道要做到平民视角,增强报道的亲和力
主题报道平民视角,就是平视视角,视角发生转变,由高高在上的俯视变为平视甚至融入,以老百姓的视角观察时事与新闻,观众看了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这就让观众在情感上自然而然地产生一种亲近感,从而容易对新闻事实的报道形成认同感。主题报道能否实现有效宣传,报道要有受众意识,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要有感染受众的内容,让人心悦诚服,并由此接受媒体传播的观点与思想。当前许多社会热点都或多或少的连带了一些民怨,对此,电视新闻主题报道不应该选择回避,而是应该积极面对。把镜头对准普通人,用一种人文的视角传达人文关怀,对于舒缓社会摩擦起到的作用将是不可小视的。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播出的新春走基层系列策划,记者谢宝军的《我想照张全家福》就是将镜头直接对准了社会普遍关注的留守儿童问题。事实证明,通过恰如其分的表达,社会热点也可以成为电视新闻主题报道的素材。
5 主题报道应讲求生动性、鲜活性,力求做到见人见事见细节
新闻的力量在于真实,新闻的魅力在于现场,新闻的价值在于创新。因此,做一条好的主题性报道要掌握一个原则:见人见事见细节,让静态新闻“动”起来。主题性报道时间大约2—3分钟,这么短的时间,要展现新闻故事情节,挖掘人物的内心情感,刻画人物的个性,捕捉生动传神的生活细节,从而提炼作品的主题思想,拓展电视新闻的报道空间,以增强新闻的可视。就需要选取那些最突出、最生动、最有代表性的细节,比如采访对象的一声吆喝、一个微笑等,都是很好的细节。此外,运用好同期声,要学会设计场景,合理地情景再现,同时,记者要恰当的进行现场出镜,让镜头语言丰富起来,体现“动”感。当然,如果能在后期编排上增加一些特效功能,并合理处理结构上的衔接问题,相信做出来的新闻就会真正体现电视的优势,不仅深化了报道内容和主题,还增强了可视性,达到较好的宣传效果。主题报道以其思想的深度,多角度、多侧面的方式对人们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疑点问题进行探讨和解释,对受众具有更强的吸引力,因而更具有显著的社会影响力。但是要正确自如地掌握和运用这一报道方式采写出更多更好的报道来,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积累和探索。所以,新闻工作者在着手采集每一篇稿件时,应该按新闻规律办事,勤于思考、深入采访、精心写作,以坚忍不拔的精神去探索,让主题真正的来自于现场,来自于调查发现,把新闻报道中蕴含的主题挖掘出来,主题报道同样能够做到受众喜闻乐见,同样赢得在媒体中的话语权,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上一篇:探析新闻的事实性与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