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报道国内民生新闻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制度和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为了显现社会主义国家的优越性,关注民生,解决社会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社会转型的主要标志之一。作为新闻采编人员,如何让新闻走进老百姓,反应他们的心声,谱写他们的生活,关注他们的生活环境已经成为广大媒体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问题,这也是作为媒体人的责任和使命。笔者就探讨了民生新闻的相关知识,希望对此有所帮助,也希望我国的民生新闻报道能走向规范化的道路。
关键词:报道; 民生新闻; 现状; 问题; 措施
1 了解民生新闻
民生这个词汇由来已久,最早见于《左传•宣公十二年》,其中的描述是“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其实在《辞海》中,也有解释,那就是的人民的生计问题。我们今天所要探讨的民生新闻,则是新闻媒体关注人民生计,关心市民生活,关注人民关注的热点问题的新闻报道,具有很强的事实性和时事性,民生新闻报道属于社会新闻的一种。至于民生新闻的题材及其来源于主要涉及社会市民的现实生活,反应他们的生存现状和人间冷暖,具有真实性和现实性的特征,采用平民视角,紧跟老百姓的脚步,挖掘民生内容,体现民本取向,并且有效整合各类信息,反应真实情况,并且借助一定的媒体途径充分的表达出来。根据我国的发展状况和社会现实,民生新闻报道的内容大致包括社会就业、子女教育、社会医疗保险、住房价格、民事纠纷等关乎老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且最重要的是在民生新闻报道上倡导以人为本的观念和思想,实现人文关怀的理念,说人民之所说,做人民之所作,及人民之所需,本为人民群众利益无小事的原则进行有效的报道。在报道后能引起一定的反应,带来一定的反省,进而改善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发展。
2 关注民生新闻报道的现状
关注民生,关心民意,对于民生新闻的报道,我国起步较晚,但发展却十分迅速,别且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20世纪80年代末期,我国的新闻媒体才把市井新闻的报道搬到报纸、广播、电视等新闻荧屏上来。由于在社会大环境的变化下,民生新闻的报道得到优化,在90年代中期,民生新闻就获得了飞速的发展,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各大卫视开始大投入的报道社会新闻,反应人民的问题。如北京卫视的《点点工作室》、四川卫视的《今晚800》等,各大报纸也纷纷重笔报道民生新闻,可以说民生新闻处处开花,枝枝结果。老百姓也非常认可民生新闻的报道,也积极配合新闻报道,并且参与其中,极大的促进了民生新闻的发展。那时之所以取得如此大的成功,得到老百姓的认可,有广泛的市场,主要是那些民生报道亲近人民,以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老百姓的视角来观察社会,以老百姓的思维来传输新闻,尊重百姓权利,给了社会市民一定的话语权,并且简化了传统新闻的报道方式,舍去了那些臃肿的寒暄言语,反映老百姓自己的真实想法,原汁原味让观众有一种亲切感和认同感,不再让人感觉那么空洞无物。另外,就是出现了大批的优秀新闻制作人,民生新闻工作者,他们的敬业精神和专业水平也是保证民生新闻报道成功的关键所在。
3 分析民生新闻报道中的问题
3.1 粗糙的报道内容
民生新闻应该反映市民的生活,但并不反应这类生活的新闻报道都称之为民生新闻。在目前,对民生新闻的报道上,很多人都不加筛选,对那些琐碎的凌乱的,没有任何价值的爆料都拿来细说,有的鸡毛蒜皮的小事就拿来报道,让观众出现了厌恶感和审美疲劳。另外,我国对于民生新闻的报道很多是内容琐碎,缺乏厚重,不能去粗取精,随便性很强,不能有效做到“拿来主义”。如:对于天天播报的小区停水停电,菜市场价格、小区噪声扰民、产品质量投诉等问题,每天都在重复着轰炸着人民的视线和听觉,视野越来越狭窄,内容越来越重复,抄袭率极高,思想也越来越陈旧,不能反映老百姓的真实情况。对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连篇累牍的加以重复其价值偏向于零,这些粗糙的报道,自然不会吸引观众了,这也是目前民生新闻报道的通病。
3.2 滞后的报道途径和题材
现在的民生新闻报道,各个媒体的题材和内容日趋同化,报道的范围也日趋重合,其之间的新意越来越少,报道跟风现象十分严重。偏向于惯性思维,媒体的报道缺乏创新意识,为了一味的迎合社会大众的需求和相应党政方针,没有深挖民生素材,没有反应市民的真正声音。国家出台的很多关乎民生民意的大政方针,是大民生的所在,可是民生新闻却对这类问题很少涉及或者是基本未涉及。
3.3 缺乏媒体责任感
对于民生新闻的报道,很多都是只报道事件本身,而忽视了对时间的公正评析和正确的引导,对不良的社会民生新闻事件,妄加判定,不能结合相关的法律和社会规范进行疏导,做好社会舆论的风向标。对于低俗肤浅的新闻,缺乏应有的社会责任感,缺少媒体正义感。很多媒体,只顾卫视收视率,肆意篡改民生内容,虚构故事情节,不能真正的反应老百姓的生活,让老百姓对民生新闻的报道失去了信心。
4 提升民生新闻报道有效性的措施
4.1 转变思想,为民服务
作为民生新闻报道的媒体人,一定要有责任感和服务意识,根据党政方针,做好民生报道工作。胡锦涛总书记说过:“新闻报道要坚持以人为本,增强新闻报道的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这我国现阶段,构建和谐中国,关注民生事态,必须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发挥民生新闻的实体作用。作为民生的新闻报道,一定要呈现民生关怀,体现大爱无疆。新闻媒体是党和政府联系老百姓的桥梁和纽带,一定要正确认识自身的位置,做好定位,使民生新闻与生活同源,与百姓同心,这样才能报到出有效地民生新闻。在民生新闻报道中,要更新思想,注重老百姓的参与,实现双向沟通和交流,给老百姓一定的话语权,找准新闻报道的切入点。
4.2 找准主题,做深报道
民生问题关乎百姓生活、社会安定,通过对民生新闻的报道可以向国家传递民众的心声和期盼,反应老百姓的真实生活,为国家的决策提供一定的信息。作为各类报道的民生新闻,反映民生、民心、民声、民意,是新闻报道的首选,但对于报道主题必须去粗取精,找准方向。对于内容上堆砌琐事、鸡零狗碎的内容可以忽略不计。报道选题确定后,在新闻报道实践中,要学会观察体会,思考问题,收集资料,组织报道。对于确定的素材,要深挖素材,争取把报道的内容进一步深化,反应素材背
后的寓意。
4.3 发展技术,创建品牌
随着科技的发展,新闻报道的途径和方式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新的技术装备在新闻媒体的应用成果已经显现出来。目前,构建城市全面微波网和便携式SNG,已经迫在眉睫争取提供多终端的可视手机电视、视屏和文字新闻网站和调频广播,构建一个多终端立体化的新闻传播网络,实现多终端节目运营,使民生新闻栏目运营最大化,最终实现新闻直播式的流水线形式。中国民生新闻已经走过20多个念头,一些民生栏目已经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但真正的民生新闻栏目还没有走向成熟,还没有形成品牌的力量。接下来,提高民生新闻的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是我国民生新闻必须要走的路。作为民生新闻的报道,要打造自己的品牌,电视民生新闻栏目要保持第一时间,强化第一现场,满足观众第一需要,实现信息报道第一水平,实现自身有效的转型。
参考文献
[1] 王海燕. 怎样做好民生新闻报道. 新闻传播,2010(2):45-46
[2] 张芳民. 生新闻中的现场报道. 记者摇篮,2009(7):17-18.
上一篇:谈如何使教育新闻采编更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