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如何推动中国特色网络文化的繁荣发展
摘 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创新,使得网络技术的发展迅猛起来,一场巨大规模的网络传媒革命爆发了,并且改变着人类的生活,逐渐形成了一种新的文化,即网络文化。这种新的文化形态给社会发展带来了新的震撼,不但传承了传统文化,还在原有基础上萌生出新的内涵。在我国截止到2011年6月,在线统计的网民人数已达4.85亿人,稳居世界首位。当网络给人们带来便利的时候,它的负面影响也开始产生。这就需要我们对网络文明加强建设,根据我国网络文化建设来采取有效的对策,进而让我国互联网事业健康发展。
关键词:科学技术; 网络传媒革命; 网络文化; 网络文明; 对策
在我国互联网中心机构的《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显示,一直到2011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已经达到了4.85亿人,可以说,稳居世界第一。胡锦涛总书记在对人民网视察中就表示,当前互联网已经成为思想文化的集散地与信息时代的舆论的放大器,我们需要正确认识到互联网络作为新时代的媒介对于社会的影响力。在2007年,胡锦涛总书记就曾经强调指出,“我们需要大力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网络文化,对网络文化建设加大力度,进而实现中国特色网络文化的繁荣发展。”在当前一方面是互联网络文化需要文化建设的强化管理,在另一方面是我国的政策要求推进网络文化的繁荣发展。然而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在给人们带来便捷的同时,也产生了负面影响。我们需要对网络文明加强建设,根据我国网络文化建设来采取有效的对策,进而让我国互联网事业健康发展。
1 网络文化的界定与特点
我们所说的网络文化属于传媒文化,而当前的传媒文化又属于信息文化,然而信息文化是人们文明发展产生的一种新文化。按照这个逻辑,我们所说的网络文化就是人类文明发展到当前信息时代出现的新文化,是人类文明发展中在网络技术条件下产生的。在社会中,网络文化既然是新衍生出的文化,就说明它与人类文化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但是也有着相对独立的特点。
1.1 互联网络文化是集大成的文化 我们可以说网络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集大成者,对于以往的文化形态的表达方式,我们可以看到不同时代而具有不同特色,但是也有着自己的发展空间,出现了新的文化不代表旧的文化会消失,它们相互补充,找到信息文化中的一席之地。对于网络来说,在信息的存储与表达形式上,都是传统媒体难以比拟的,也正是由于这种网络先进技术支持下,才让网络文化有了优越性,进而使其技压群雄。
1.2 互联网络文化是一种无界的文化 对于互联网来说,能够打破空间与地域的限制,创建了一个新的文化交流时代。对于网络文化的涵义,从尹韵公教授的角度来看,认为这就是全球能够同步的文化。还有些人认为,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网络能够将不同的文明整合在同一个起跑线上,让网络文化成为无边界限制的文化。
2 我国网络文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在近几年,我国的网络文化建设在整个社会的大力支持与大众积极参与下,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但是依然存在着一些严峻的问题:1)我国的网络文化建设起步较晚,在发展过程中落后于西方国家。在上世纪90年代,互联网络在我国开始发展,而在这时,西方国家的互联网络早已经发展到很高的水平。在我国互联网络发展初期,由于人们传统观念存在,因此忽视了对于网络的管理,一直到网络犯罪频繁出现,青少年沉迷于网络游戏等问题出现,让人们意识到需要加强网络管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网络的文化建设进程十分落后,西方国家一直处于明显的优势。 2)由于互联网自身的一些特点阻碍了网络文明建设的发展。由于互联网络有着开放性、虚拟性、隐蔽性等多种特点,让现实中的法律法规与伦理道德观念都难以在虚拟世界中起到约束作用,而当前的网络技术又不能有效地抵制网络垃圾进而出现了网络犯罪等问题。由于网络这些特征被人们随意利用,将网络秩序严重破坏,阻碍了我国文明网络氛围的形成。
3 推动我国网络文化发展的思考
对于加强我国网络文化的建设与管理,胡锦涛总书记一直给予了高度的关注。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的第三十八次集体学习中强调,需要用创新精神来对网络文化进行建设与管理,进而能够满足人民对于物质文化客观需求。由于网络发展中的开放性导致网络文化鱼龙混杂,泥沙俱下,这就需要我们在采取一定措施对网络文化发展起到防范与促进作用。
3.1 坚持用正确的理论来指导网络活动 我们对于网络文化建设与发展过程中,必须要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我国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建设的指导思想,对我国互联网也正与人民群众的网络行为特点进行归纳,并且与思想结合起来,通过先进的指导理论来占领网络文化阵地,逐渐引导网民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进而使我国的网络文化建设朝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
3.2 强化互联网络“把关人”的作用 由于网络充斥着虚假信息,因此需要有“把关人”来重新担当起对网络把关的作用。对于把关人来说,不仅要对网络信息进行重新筛选与过滤,还要承担起监督的责任,将信息进行严格把关来起到净化网络环境的目的。其次成立网上信息评论员,对于网上出现的不良舆论进行引导。
3.3 完善相关的互联网法律法规,对网络文化建设塑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我们对于当前的网络犯罪,既需要治标也要治本,因此必须要综合治理。因为法律有着强大的威慑力,因此在网络建设中法律是强制性的手段。我们通过建立相关的互联网络法律,让法律成为了监督网络行为的制度,进而能够将网络责任的主体与责任义务以明确的法律形式来呈现,让人们清楚什么是能做的,什么是不能做的,进而规范人们的行为,用法律来导他们正确上网。
3.4 充分利用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与伦理道德资源,建设网上的文化宣传基地 对于文化来说,互联网络是载体之一,我们不能在网络中忽视了对于人们的伦理道德教育。我国五千年的文明经历了悠久的锤炼,有着博大精深的内涵。我们需要充分来利用这个优势,政府可以专门来组织学者将中华民族的文化成果逐步发布到网上,让我国优秀的文化来占据网络的主要地区,并且能够将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化伦理道德资源通过有效地教育与引导,让网民们能够自觉地将宣传中华民族文化道德作为自己的责任与义务,进而建设网络文化阵地。
4 结语
加强网络文化建设是我
国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前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缺一不可的要素。我们需要根据我国网络文化建设现状与特点进行系统化的管理与建设,促进繁荣的网络文化规范化、健康化,这是新时代对网络文化建设的客观要求,也是实现社会主义和谐建设的必然要求。我们从普及网络文化的基础理论着眼,通过多种途径对我国网络文化进行针对性的管理与建设,实现网络文化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胡继东. 网络文化环境下中国传统文化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1(03):12-15.
[2] 李金秀. 我国数字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探讨.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5(03):45-46.
[3] 蒋引娣. 图书馆对网络文化未来发展的影响. 前沿,2007(01):53-57.
[4] 麻志姜. 浅谈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 科技资讯,2006(36):103-106.
[5] 包庆德,张燕. 系统探求:经济生态一体化制约因素分析.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4(10):63-67.
[6] 黄永炎,陈成才. 21世纪网络技术对中国政治参与的影响. 理论与改革,2001(01):3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