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廊坊市沙区治理现状及对策

发布时间:2015-07-07 09:31
摘要介绍了廊坊市沙区治理现状,总结了其基本经验,分析了其在防沙治沙造林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以供沙区治理参考。
  关键词 沙区治理;现状;经验;存在问题;对策;河北廊坊
  
  廊坊市位于华北平原中部,地处九河下梢,历史上永定河、潮白河、大清河等多次泛滥改道,森林资源遭到严重破坏,土壤沙荒盐碱严重。全市沙化盐碱化土地面积达到20万hm2,占该市总面积的31.2%,风沙危害十分严重。近年来,廊坊市依托三北、退耕还林、防沙治沙等重点林业工程,大力开展了以沙区治理为主题的造林绿化活动。全市林木覆盖率由2000年的16.5%提高到目前的40.7%,风沙危害得到了有效控制,城乡环境得到极大改善,成为北方平原区沙区治理的典范。
  1廊坊市沙区治理现状
  1.1沙地森林迅速崛起
  2001年以来,廊坊市沙区治理造林10.7万hm2,相当于前30年的总和,现有林木占地面积22.9万hm2,林木覆盖率40.7%。初步形成了以环城、环镇、环村绿化为点,以河、渠、路、堤、坝绿化带为线,以速生丰产林、名优果品基地为面,“点、线、面”相结合,建立多林种、多树种、多层次、多色彩的森林生态安全体系。
  1.2沙区林业产业迅猛发展
  全市形成了以木材加工、果品生产、种苗花木生产、森林旅游四大产业,以富民林业工程为重点的林业产业体系得到快速发展。截至2008年底,全市共有涉林企业3 000家,从业人数超过100万人,林业产值达到155亿元。
  1.3环境质量显著提高
  全市沙岗、沙丘已全部消灭, 沙化土地得到根本改良,农田得到有效保护,自然灾害明显减轻,实现了粮食的稳产高产。通过治沙造绿工程,使廊坊市空气质量好于ⅱ级的天数连续3年达到330 d以上,实现了天蓝、水清、树绿、花美。实践证明,以沙区治理为重点实施的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防沙治沙等工程,为全市林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沙区治理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2基本经验
  2.1明确目标,突出重点
  在沙区治理工作中,廊坊市紧密结合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全市林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了以造林绿化为主体的沙区治理战略。重点抓了5项工程:一是“基地”建设工程。充分利用沙碱荒地、废弃地和低产农田,实行市场化运作,鼓励大户造林,营造了6.7 hm2以上的片林1 014块。初步形成了以北部优质果品、种苗花木基地,中部用材林、速生丰产林、经济林基地,南部木材原料基地、特色经济林基地为主体的木材、果品、花卉、苗木等生产基地,总面积达到16万hm2,年可产木材100万m3,年产果品50万t,花卉6 000万株(盆),苗木1.8亿株。二是通道防护工程。以主要河、渠、路、堤、坝绿化为重点,每侧绿化宽度平均达到50 m以上。初步形成了贯穿全市的防风固沙大框架,通道绿化率达到95% 以上。三是农田防护工程。实施了以保护基本农田为目标的农田林网建设工程。要求网格面积最小不低于20 hm2,主林带2~3 行、副林带1~2行,乔木下配置灌木。全市的农田林网控制率达到90%,比2000年提高了30个百分点,保护基本农田33.3万hm2。四是村庄防护工程。把村庄绿化作为文明生态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制定了村庄绿化的标准,要求村庄绿化覆盖率达到40% 以上,每个村都要营造环村林,连村道路全部绿化。目前,全市3 222个村街,已经有1 544个村庄绿化覆盖率达到40% 以上,其中1 000个村达到30%以上,600个村达到25%以上。五是城镇防护工程。为推动城乡绿化一体化,廊坊市在环市区、环县城、环乡镇和省际结合部营造了各具特色的生态风景林,在市区主要出入口建设了绿化景点。廊坊市区环城林带实现了“双环”闭合;在出入市区的5个路口建起了景色各异的迎宾景点,在与北京、天津接壤的河、渠、路、堤、坝处,提升了绿化档次,实现了与京津绿化的有机衔接。
  2.2创新机制,增加活力
  在治沙造林的实践中,廊坊市总结出一条非常成功的经验就是活化机制。坚持“谁投资、谁开发、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放手发展民营林业,制定和完善优惠的政策,转变造林绿化的主体,变单纯由国家、集体投入为国家、集体、个人多元投入。全市参与林业建设的民营企业、个人有12.8万户,其中造林6.67 hm2以上的大户达到835户,33.3 hm2以上的143户,66.7 hm2以上的大户36户,实现了由政府办林业向社会办林业的转变。

  2.3壮大产业,兴林致富
  近年来,廊坊市在大力发展治沙造林过程中,注重发挥林产品加工业的拉动作用,积极鼓励林产品加工业发展,育龙头、建基地、连农户、进市场,形成了“产加销一条龙”的木材“龙型经济”。全市现有人造板、木浆造纸、木材加工等涉林企业3 000多家,年消耗木材869.5万m3。在工作中,廊坊市一方面积极鼓励企业在沙碱荒地建设原料基地;另一方面发动农民群众大力植树造林,实现企业、农民、政府的“三赢”。文安县通过抓人造板产业,拉动了全县林业的发展,该县人造板市场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人造板生产销售中心,全县共有人造板生产企业1 500多家,年创产值56亿元,利税3.1亿元。在产业的带动下,群众有树不愁销,有苗不愁卖,进一步增强了其治沙造林、治沙致富的信心。
  3存在的问题
  3.1造林资金投入力度有待加强
  林业建设具有投资大、周期长、见效慢的特点,一方面造林所用的次耕地和沙荒盐碱地土壤贫瘠,水源短缺,交通不便,增加了造林难度,同时也大大增加了平整土地、改良土壤、水电配套以及购置交通、通讯设备的费用;另一方面沙区治理以营造生态公益林为主,经济收益低。这样就使群众的造林积极性较难调动,许多个体承包者因前期投入大、经营周期长,造成欠债多、负担重,后劲严重不足[1]。
  3.2部分造林规模小,难以保证造林质量
  一是造林的治理者为个体,涉及户多。一家一户小面积种植,比较分散,在树种、苗木规格、栽植及后期管理上不利于很好地统一标准。二是造林方式单一,缺乏造林实用技术。有的造林户到外地远途调苗,不仅影响造林成活率,而且还容易造成品种混杂,影响造林质量和效益[2]。
  3.3造林树种单一,治沙造林模式有待丰富
  在廊坊市造林树种中,杨树、柳树成了看家品种,一方面容易发生病虫害,另一方面治沙效益不明显。应积极引进一些好的治沙树种,大力推广乔灌结合、混交造林、林草间作、林药间作等多种模式,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林地的经济效益。
  3.4有些地方重造轻管现象严重
  部分群众投资造林,主要认为林业同农业生产相比,具有省工、省力等优点,从而忽视了林木的管护工作。林分的集约化经营水平低影响了林木的保存和生长。
  4对策
  4.1进一步研究制定林业发展的规划和政策
  在平原区沙区治理过程中,各级政府应加大种植结构的调整力度,制订科学的林业发展规划,把沙区治理作为林业及经济发展的一个突破口来抓。充分发挥一系列政策引导和激励作用,建立一套关于土地租赁及承包、税费征收及减免、发展资金的信贷与支持、对典型乡村户的支持和奖励以及水电通讯等方面的支持政策,充分调动县乡村户各层次、各方面治沙造林的积极性,推动平原区林业的整体大发展。
  4.2进一步活化营林机制
  造林营林机制必须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宜公则公,宜私则私。一是考虑不同树种的不同营林目的,确立不同的机制。二是考虑宜林地的条件。地域条件不同,在采用造林机制形式方面也要有所不同。三是考虑当地的社会经济条件[3]。如村领导班子建设情况,群众造林营林习惯、集体和群众经济情况等。无论采取何种机制,都必须明确程序,公开投标,健全手续,合同公证;涉及林地权属、林木权属等问题,要发林地、林权证,建立档案,积极稳妥地推动林业持续快速发展。
  4.3进一步搞好综合服务
  一是信息服务。利用电视台、宣传册等宣传途径和方式为广大造林户提供各类生产、经营、销售方面的信息,以信息的及时准确推动新技术的应用,优化品种结构,更新经营模式[4]。二是资金服务。在积极争取世行贷款造林、三北、退耕还林等工程项目造林的同时,还要抓好信用村、信用户的评定,争取小额信用贷款,解决农民造林资金困难的问题。三是技术服务。针对个体造林户缺乏造林技术的问题,必须加强造林技术培训。如在造林中如何使用生根粉、地膜覆盖、抗旱保水剂等先进技术,通过培训提高其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
  5参考文献
  [1] 董建国.平原区沙区治理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09(8):214-215.
  [2] 石亚红,冯华,谭玉伟.泰来县风沙区治理开发模式浅析[j].水利科技与经济,2005,11(10):610.
  [3] 马昭让,岳彩田.黄河故道沉沙区综合治理技术研究[j].山东林业科技,2005(3):27-28.
  [4] 尹萍.山丹县沙漠化治理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甘肃科技纵横,2005,34(1):58,51.

上一篇: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的警示线探讨

下一篇:织金县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