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电信网络安全及防护

发布时间:2015-07-07 09:34
  摘 要:电信 网络 的安全问题不容忽视。分析了电信网络安全现状,指出了影响电信网络安全的主要因素,并从技术角度提出了防护措施。
  关键词:电信;网络安全;技术防护
  
  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我国电信行业取得了跨越式 发展 ,电信固定网和移动网的规模均居世界第一,网络的技术水平也居世界前列。电信已经深入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和日常生活的结合越来越紧密。电信网的安全状况直接影响这些基础设施的正常运行。加强电信网络的安全防护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工作。笔者结合工作实际,就电信网络安全及防护工作做了一些思考。
  
  1 电信网络安全及其现状
  
  狭义的电信网络安全是指电信网络本身的安全性,按照网络对象的不同包括了pstn网络的安全、ip/internet网络安全、传输网络安全、电信运营商内部网络安全等几个方面;广义的网络安全是包括了网络本身安全这个基本层面,在这个基础上还有信息安全和业务安全的层面,几个层面结合在一起才能够为用户提供一个整体的安全体验。
  电信运营商都比较重视网络安全的建设,针对网络特点、业务特点建立了系统的网络安全保障体系。我国电信的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建设起步较早。2000年,原

  2.3 运营商之间 网络 规划、建设缺乏协调配合,网络出现重大事故时难以迅速恢复
  目前,我国电信领域基本形成了有效的竞争格局。www.lw881.com但由于改革的配套措施还不尽完备,电信市场多运营商条件下的监管措施还不配套,给电信网络安全带来了新的威胁。如在网络规划建设方面,原来由行业主管部门对电信网络进行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现在由各运营 企业 承担各自网络的规划、建设,行业主管部门在这方面的监管力度明显弱化。一旦出现大面积的网络瘫痪问题,不同运营商之间的网络能否互相支援配合就存在问题。
  
  2.4 相关法规尚不完善,落实保障措施缺乏力度
  当前我国《电信法》还没有出台,《信息安全法》还处于研究过程中,与网络安全相关的 法律 法规还不完备,且缺乏操作性。在规范电信运营企业安全保障建设方面,也缺乏法律依据。运营企业为了在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更多地关注网络建设、业务开发、市场份额和投资回报,把 经济 效益放在首位,网络安全相关的建设、运行维护管理等相对滞后。
  
  3 电信网络安全防护的对策思考
  
  强化电信网络安全,应做到主动防护与被动监控、全面防护与重点防护相结合,着重考虑以下几方面。
  
  3.1 发散性的技术方案设计思路
  在采用电信行业安全解决方案时,首先需要对关键资源进行定位,然后以关键资源为基点,按照发散性的思路进行安全分析和保护,并将方案的目的确定为电信网络系统建立一个统一规范的安全系统,使其具有统一的业务处理和管理流程、统一的接口、统一的协议以及统一的数据格式的规范。
  
  3.2 网络层安全解决方案
  网络层安全要基于以下几点考虑:控制不同的访问者对网络和设备的访问;划分并隔离不同安全域;防止内部访问者对无权访问区域的访问和误操作。可以按照网络区域安全级别把网络划分成两大安全区域,即关键服务器区域和外部接入网络区域,在这两大区域之间需要进行安全隔离。同时,应结合网络系统的安全防护和监控需要,与实际应用环境、工作业务流程以及机构组织形式进行密切结合,在系统中建立一个完善的安全体系,包括企业级的网络实时监控、入侵检测和防御,系统访问控制,网络入侵行为取证等,形成综合的和全面的端到端安全管理解决方案,从而大大加强系统的总体可控性。
  
  3.3 网络层方案配置
  在电信网络系统核心网段应该利用一台专用的安全工作站安装入侵检测产品,将工作站直接连接到主干交换机的监控端口(spanport),用以监控局域网内各网段间的数据包,并可在关键网段内配置含多个网卡并分别连接到多个子网的入侵检测工作站进行相应的监测。
  
  3.4 主机、操作系统、数据库配置方案
  由于电信行业的网络系统基于intranet体系结构,兼呈局域网和广域网的特性,是一个充分利用了intranet技术、范围覆盖广的分布式 计算 机网络,它面临的安全性威胁来自于方方面面。每一个需要保护的关键服务器上都应部署核心防护产品进行防范,并在中央安全管理平台上部署中央管理控制台,对全部的核心防护产品进行中央管理。
  
  3.5 系统、数据库漏洞扫描
  系统和数据库的漏洞扫描对电信行业这样的大型网络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充分利用已有的扫描工具完成这方面的工作,可免去专门购买其他的系统/数据库漏洞扫描工具。
  
   参考 文献
  [1]信息产业部电信管理局.电信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
  [2]陈纲.保障电信网络安全的五项措施[n].通信产业报,2003-9-28.

上一篇:无线电通信技术之通信方法拓新

下一篇:浅析电信级以太网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