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手机短信流行现状与对策
发布时间:2015-07-07 09:35
[摘 要]随着手机在大学生中的普及,短信在校园里流行开来,它在给大学生们带来方便快捷的信息服务的同时,也给高校的 教育 教学带来了新的问题。本文从大学生手机消费状况入手,对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短信的内容、来源、数量、发送频率等方面进行了调查、分析,并从思想 政治 教育工作者的角度提出了应对策略。
[关键词]大学生 手机短信 问题及对策
近年来,手机短信消费已经成为大学生中的一种新时尚。目前,手机短信呈现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数量繁多的景象,这种新型信息互动方式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和乐趣的同时,也给大学生的教育、管理带来新的挑战,传统的课堂教学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正日益受到短信的冲击和影响。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应该尽早制定对策,让手机短信这一文化新时尚,成为大学生学习的向导、生活的参谋、成长的助手。
为了取得第一手资料,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2007年暑假前,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对宁波天一职业技术学院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不同性别的学生手机用户进行了调查研究,共访谈人数80人,发放问卷600份,回收有效问卷567份。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对策和建议。
(一)大学生手机短信消费行为的现状
设置问题:①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②日常问候最常用的方式;③每天接发手机短信的数量;④手机费用的比例;⑤手机短信内容。
(二)大学生手机短信流行的成因及积极效应分析
设置选项:①交往需求的强烈性;②情感交流的私密性;③ 经济 消费的实惠性。④形式自主的多样性;⑤使用便捷、文雅性。
现阶段手机通话资费以移动公司为例,一般每分钟0.6元或0.4元,短信每发送一条0.1元,而且接收免费。此外,各大手机通信公司因为竞争,还对在校大学生实行“发一送一”、免费赠送等短信优惠政策,这使得通一次电话的费用至少能发10条短信,对于交流欲望强烈而经济能力匮乏的大学生来说,其诱惑力自不待言。
(三)手机短信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
1.手机短信降低了大学生的诚信度;
2.手机短信引诱学生的情感交流进入新的误区。
3.手机短信刺激了学生的攀比消费,加重了经济负担;
4.不良短信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调查发现,我院有86.24%的学生拥有手机,其中有78.5%的学生使用手机时间超过一年。目前, 网络 仍然是我院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但是,手机短信获取信息的比例仅次于互联网。在无机的同学中有77.28%的人计划一年内有购机计划。可以预测,手机短信的使用比例会越来越高。“关于日常问候最常用的方式”,比例最高是电话,占48.12%,其次是手机短信,占42.11%。据调查,学生平均每天接发短信数量最多的是1~3条,其次是4~6条,10条以上和0条的比例差距不大,这说明学生把短信作为交流的手段,但不是最重要的手段。一般学生每月手机费用在100元左右。调查发现:手机总费用越低,短信费比例越高;手机总费用越高,短信费比例越低。可见,手机短信倍受学生青睐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它的费用低廉实惠。
据调查,短信内容主要有三种:亲情短信、友情短信和爱情短信,这种短信具有极大的互动作用。近年来,校园除了我国传统节日,还有一些西方节日的问候短信也在逐渐升温。黄色短信在短信中比例极少,不到1.5%,并且多限于同性或恋人之间,用于互相逗乐。但危害性大,传播迅速,范围广。
从调查中我们看到,短信内容来源主要有三个途径:一是自编;二是下载;三是转发。访谈中,学生认为手机短信之所以在校园中流行,有多重原因,但最重要的是满足学生的交际和信息需要,实现了手机短信优点与学生心理需求的完美结合。
短信息是一把“双刃剑”,它的流行已经对大学生造成一些不良影响:
(1)手机短信助长了学生的逃课行为。
(2)手机短信助长了学生的作弊行为。
(3)手机短信助长了学生的虚假人格。
手机短信一方面为人们交流沟通提供了方便,另一方面也使得原本应该通过书信、电话甚至见面方式来维系的情感交流被短信取代了。这种交流使得各种感情越来越流于形式,短信发送量与情感浓度不成正比,加剧了情感危机,甚至出现了“短信骚扰”现象。更为严重的是,一些学生患上了“短信依赖症”,整天沉溺于短信的虚拟世界里,导致了严重的心理问题和人际交往障碍。
作为一种时尚型、炫耀型消费,手机已经成为大学生彰现个性、表达前卫、甚至吸引异性的一种工具。再加上有些大学生爱面子,消费心理不成熟,往往不顾实际情况,纷纷置机来发送短信,加重了自己和家庭的 经济 负担。
而不良短信主要指垃圾短信、黄色短信、恐怖短信和诈骗短信等。这些短信尽管比例不大,但由于其散播能力特别强,在很短时间内就被复制成千上万条。大量的“短信骚扰”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甚至学业前途。
手机短信已经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和信息安全问题,它已经和互联网一样成为社会生活的一面双刃剑。如果任由不良短信在校园里泛滥,必然会毒害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使他们沉溺于低级趣味。我们应趋利避害,对手机短信污染进行多层面的综合治理,引导手机短信服务健康 发展 ,充分发挥其所应具备的积极作用使之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产生正面的工具性效应。
(四)大学生手机短信流行问题的引导与治理
1.抓思想——对大学生使用手机短信进行 教育 和引导。不良手机短信一方面发布虚假信息,大肆招摇撞骗,破坏了正常的社会秩序。另一方面,各种淫秽不堪的“黄段子”也毒害了大学生的心灵。我们应加强思想道德教育,积极引导,要求大学生做到自律,洁身自好,勿以信“小”而为之,不要成为不良传播的推波助澜者。
2.抓载体——充分发挥手机短信的信息传递优势。手机短信作为“第五媒体”,能够最大限度地让人们获得最大自主权,利用任何的时间和地点,进行自由交流。因此,要及时建立手机短信交流平台,多提供一些内容积极向上的短信息,在日常思想 政治 教育中,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进行交流答疑,特别是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这一方式可消除他们的心理负担,减轻心理压力,化解心理矛盾,宣泄思想情绪。同时,可以利用手机短信让更多学生参与到思想 论坛 中来,让每一名学生发表自己的思想观点。利用手机短信这种高科技信息传播手段开展教育活动,相对于以往的报告、讲座、征文等单调、枯燥的宣传教育形式,时尚流行、方便快捷、易于传播。
3.抓源头——净化短信内容。大力开展优秀、健康短信的征集活动。这一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创作精神,用健康向上、充满青春活力的词语展示当代大学生的内心世界,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同时,可以在大学生中开展短信消费讨论,让学生认识到不良短信的危害,自觉约束自己发送短信的行为。
4.抓管理——健全制度,规范行为。利用技术手段堵住不良短信。加强对手机短信的监控力度,增加手机短信过滤选择的功能,通过技术手段来控制或截断不良短信,最大限度地堵住有害信息来源。从严查处不良短信传播者。目前,我国有关 法律 法规,对于黄色短信等不良 电子 信息危害的行为,并没有做出相应的规定,目前仅能根据治安管理条例。对发送淫秽黄色手机短信的行为进行处罚,这样的打击力度显然远远不够在我国新刑法,对于制造传播谣言没有明确的法律界定的情况下应尽快出台对于手机短信息传播的监管法规。手机制造商要增加手机短信过滤选择的功能,通过设置在用户端过滤和拒收用户设定的含不良关键词的短信给用户提供一种主动的选择功能,摆脱欲罢不能的尴尬局面。同时加强手机客户端工具软件的开发。从目前情况看,手机一旦中了病毒,用户是无能为力的,不能像电脑一样运行杀毒程序,只有求助于专业的维修机构,重新写码,方能恢复手机的正常功能。所以,手机制造商在手机防毒等的客户端工具软件上有很大的发挥空间也应有所作为。另外,要制定有效的学生使用手机的管理制度,限制学生在教学时段的使用,规范学生短信的发送行为,缩短手机短信发送的时间,减少不良短信影响的程度。
参考 文献 :
[1]国家统计局.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z].
[2]张庆国.透视大学生短信一簇[n].
[关键词]大学生 手机短信 问题及对策
近年来,手机短信消费已经成为大学生中的一种新时尚。目前,手机短信呈现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数量繁多的景象,这种新型信息互动方式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和乐趣的同时,也给大学生的教育、管理带来新的挑战,传统的课堂教学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正日益受到短信的冲击和影响。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应该尽早制定对策,让手机短信这一文化新时尚,成为大学生学习的向导、生活的参谋、成长的助手。
为了取得第一手资料,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2007年暑假前,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对宁波天一职业技术学院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不同性别的学生手机用户进行了调查研究,共访谈人数80人,发放问卷600份,回收有效问卷567份。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对策和建议。
(一)大学生手机短信消费行为的现状
设置问题:①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②日常问候最常用的方式;③每天接发手机短信的数量;④手机费用的比例;⑤手机短信内容。
(二)大学生手机短信流行的成因及积极效应分析
设置选项:①交往需求的强烈性;②情感交流的私密性;③ 经济 消费的实惠性。④形式自主的多样性;⑤使用便捷、文雅性。
现阶段手机通话资费以移动公司为例,一般每分钟0.6元或0.4元,短信每发送一条0.1元,而且接收免费。此外,各大手机通信公司因为竞争,还对在校大学生实行“发一送一”、免费赠送等短信优惠政策,这使得通一次电话的费用至少能发10条短信,对于交流欲望强烈而经济能力匮乏的大学生来说,其诱惑力自不待言。
(三)手机短信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
1.手机短信降低了大学生的诚信度;
2.手机短信引诱学生的情感交流进入新的误区。
3.手机短信刺激了学生的攀比消费,加重了经济负担;
4.不良短信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调查发现,我院有86.24%的学生拥有手机,其中有78.5%的学生使用手机时间超过一年。目前, 网络 仍然是我院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但是,手机短信获取信息的比例仅次于互联网。在无机的同学中有77.28%的人计划一年内有购机计划。可以预测,手机短信的使用比例会越来越高。“关于日常问候最常用的方式”,比例最高是电话,占48.12%,其次是手机短信,占42.11%。据调查,学生平均每天接发短信数量最多的是1~3条,其次是4~6条,10条以上和0条的比例差距不大,这说明学生把短信作为交流的手段,但不是最重要的手段。一般学生每月手机费用在100元左右。调查发现:手机总费用越低,短信费比例越高;手机总费用越高,短信费比例越低。可见,手机短信倍受学生青睐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它的费用低廉实惠。
据调查,短信内容主要有三种:亲情短信、友情短信和爱情短信,这种短信具有极大的互动作用。近年来,校园除了我国传统节日,还有一些西方节日的问候短信也在逐渐升温。黄色短信在短信中比例极少,不到1.5%,并且多限于同性或恋人之间,用于互相逗乐。但危害性大,传播迅速,范围广。
从调查中我们看到,短信内容来源主要有三个途径:一是自编;二是下载;三是转发。访谈中,学生认为手机短信之所以在校园中流行,有多重原因,但最重要的是满足学生的交际和信息需要,实现了手机短信优点与学生心理需求的完美结合。
短信息是一把“双刃剑”,它的流行已经对大学生造成一些不良影响:
(1)手机短信助长了学生的逃课行为。
(2)手机短信助长了学生的作弊行为。
(3)手机短信助长了学生的虚假人格。
手机短信一方面为人们交流沟通提供了方便,另一方面也使得原本应该通过书信、电话甚至见面方式来维系的情感交流被短信取代了。这种交流使得各种感情越来越流于形式,短信发送量与情感浓度不成正比,加剧了情感危机,甚至出现了“短信骚扰”现象。更为严重的是,一些学生患上了“短信依赖症”,整天沉溺于短信的虚拟世界里,导致了严重的心理问题和人际交往障碍。
而不良短信主要指垃圾短信、黄色短信、恐怖短信和诈骗短信等。这些短信尽管比例不大,但由于其散播能力特别强,在很短时间内就被复制成千上万条。大量的“短信骚扰”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甚至学业前途。
手机短信已经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和信息安全问题,它已经和互联网一样成为社会生活的一面双刃剑。如果任由不良短信在校园里泛滥,必然会毒害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使他们沉溺于低级趣味。我们应趋利避害,对手机短信污染进行多层面的综合治理,引导手机短信服务健康 发展 ,充分发挥其所应具备的积极作用使之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产生正面的工具性效应。
(四)大学生手机短信流行问题的引导与治理
1.抓思想——对大学生使用手机短信进行 教育 和引导。不良手机短信一方面发布虚假信息,大肆招摇撞骗,破坏了正常的社会秩序。另一方面,各种淫秽不堪的“黄段子”也毒害了大学生的心灵。我们应加强思想道德教育,积极引导,要求大学生做到自律,洁身自好,勿以信“小”而为之,不要成为不良传播的推波助澜者。
2.抓载体——充分发挥手机短信的信息传递优势。手机短信作为“第五媒体”,能够最大限度地让人们获得最大自主权,利用任何的时间和地点,进行自由交流。因此,要及时建立手机短信交流平台,多提供一些内容积极向上的短信息,在日常思想 政治 教育中,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进行交流答疑,特别是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这一方式可消除他们的心理负担,减轻心理压力,化解心理矛盾,宣泄思想情绪。同时,可以利用手机短信让更多学生参与到思想 论坛 中来,让每一名学生发表自己的思想观点。利用手机短信这种高科技信息传播手段开展教育活动,相对于以往的报告、讲座、征文等单调、枯燥的宣传教育形式,时尚流行、方便快捷、易于传播。
3.抓源头——净化短信内容。大力开展优秀、健康短信的征集活动。这一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创作精神,用健康向上、充满青春活力的词语展示当代大学生的内心世界,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同时,可以在大学生中开展短信消费讨论,让学生认识到不良短信的危害,自觉约束自己发送短信的行为。
4.抓管理——健全制度,规范行为。利用技术手段堵住不良短信。加强对手机短信的监控力度,增加手机短信过滤选择的功能,通过技术手段来控制或截断不良短信,最大限度地堵住有害信息来源。从严查处不良短信传播者。目前,我国有关 法律 法规,对于黄色短信等不良 电子 信息危害的行为,并没有做出相应的规定,目前仅能根据治安管理条例。对发送淫秽黄色手机短信的行为进行处罚,这样的打击力度显然远远不够在我国新刑法,对于制造传播谣言没有明确的法律界定的情况下应尽快出台对于手机短信息传播的监管法规。手机制造商要增加手机短信过滤选择的功能,通过设置在用户端过滤和拒收用户设定的含不良关键词的短信给用户提供一种主动的选择功能,摆脱欲罢不能的尴尬局面。同时加强手机客户端工具软件的开发。从目前情况看,手机一旦中了病毒,用户是无能为力的,不能像电脑一样运行杀毒程序,只有求助于专业的维修机构,重新写码,方能恢复手机的正常功能。所以,手机制造商在手机防毒等的客户端工具软件上有很大的发挥空间也应有所作为。另外,要制定有效的学生使用手机的管理制度,限制学生在教学时段的使用,规范学生短信的发送行为,缩短手机短信发送的时间,减少不良短信影响的程度。
参考 文献 :
[1]国家统计局.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z].
[2]张庆国.透视大学生短信一簇[n].
上一篇:浅谈无线通讯技术在偏远油区的应用
下一篇:手机报,抢占农村媒介市场的先锋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