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路径研究

发布时间:2023-12-07 22:49

  摘要:在教育不断改革的新环境下,现阶段我国已经有部分高校逐渐实施了“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培养。针对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了保证其在时代发展的背景下可以为我国的电子科学与技术领域输送从事相关工作及研究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各高校都积极地着手开展“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本文就此做出了简单研究。


  关键词: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路径


  一、引言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在我国起步比较晚,发展速度比较缓慢,为了推动其高效发展,为国家培养出大量专业型的高素质人才,政府已经出台相关的政策,旨在为我国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发展过程中提供可靠的资源和政策扶持。在国家的号召下,很多高校在日常教育教学中逐渐设置了微电子以及相关的专业。在人才教育的过程中,始终以为国家培养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作为发展宗旨及目标,不断平衡我国微电子产业发展过程中人才供应与需求之间的动态关系,以便更加高效地为发展我国地方经济提供服务保障。


  二、现阶段我国微电子专业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教育发展方向不平衡


  当前,大部分高校已经逐渐设立了相关的微电子教育教学师资队伍,结合自身物理专业以及材料专业的特点,将二者融合、创新,设置了新型的教育产业——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但是,就实际情况而言,我国目前在微电子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比较注重封装材料、电子器件等专业发展方向,在混合信号电路设计以及测试等专业发展方向的研究比较少。但是,混合信号电路设计以及测试等方向是目前我国电子产业急需发展的领域之一。基于此,学校教育难以充分适应社会微电子产业发展的需求,并且在短时间内也无法有效缓解人才匮乏这一棘手的问题。


  (二)校企之间的微电子产业未实现紧密联合


  在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最主要的一个问题就是校企之间的合作效率低下,这对于微电子产业的发展有着明显的制约作用。学校在开展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教育的时候,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导致对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宣传也只是在校园内开展,没有切实地帮助学生走出校园,更没有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与校外企业实现专业对接,以提升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低效率的校企合作,不仅学生无法有效学习专业实践操作知识以及本专业的发展情况,教师也无法实时地接触到本行业发展的真实状况,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无法准确地进行教学。导致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生知识结构体系单一薄弱,而且动手能力也比较差,与社会企业岗位对微电子人才的真正需求存在很大偏差。


  三、“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的特点


  (一)专业科研能力强,教学思路新颖


  相比于传统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授课过程中的理论教学,“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主要培养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具体实践能力和引导学生进行探索性学习的方法。“双师双能型”教师在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科研方面,比普通教师更加具备丰富的实践教学经验;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敏感地察觉到各个科研项目未来在社会中发展的方向和意义。“双师双能型”教师能够更加真实、直观地将科研內容反映给学生,在能力的提升之下,教师的实际教学方法也会得到改善,不断创新、探索,保证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课堂教学氛围和具体内容可以更加趣味化、丰富化。


  (二)教师可以根据本行业的发展现状适时地对教学安排进行调整


  不同于普通教师的是,“双师双能型”教师对于本行业在社会市场上的发展情况更加了解,对于未来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机遇以及挑战教师也能具备更好的预测性。因此,在实际开展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会拥有比较丰富的专业实践教学经验,对于本行业发展的动向变化敏感度很高。“双师双能型”教师相比传统的教师而言,他们更加注重对本行业实时动态的关注,一些细微的变化都能为教学的开展提供大量的信息,以便及时地对教学安排做出调整,时刻保证人才培养的方向与社会需求相平衡。


  四、我国高校进行“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竞聘渠道狭窄,多以“证书”为评价标准


  在进行“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的过程中,学校往往只将教师获得的“证书”等作为竞聘的标准。教师只要满足学校制定的这些“硬性指标”,基本就可以拥有“双师双能型”教师的头衔。在这种过于狭窄、灵活性差的竞聘渠道之下,很多优秀的教师由于受到这些“硬性指标”的限制,导致迟迟无法加入到“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之中,对于教师人才的发掘和培养产生了很大的抑制作用。高校对于证书等“硬性指标”的过于崇拜,使得整个“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立工作的中心偏离,学校忽视了对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师实践教学经验的提升以及对教师教学阅历的丰富,造成教师在“双师双能型”队伍建设中的竞聘渠道过于扁平化。


  (二)部分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不过关


  为了提升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教学质量,在进行教师招聘、选拔、培训、考核等工作的时候,过于注重教师的文凭和职称,始终将教师的专业文化素养作为教师评价的首要条件。这样,虽然为本校引入了大量的高学历、理论基础扎实的人才。但实质上教师的实践素养得不到保障,整个微电子教师的教学能力参差不齐,大都在教学中倾向于理论知识教学。在“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立的过程中,高校忽略了对教师进行本行业企业背景和实际专业技能的普及和培训,如果不及时对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加强对教师团队的实践技能培训,就会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受到影响,不利于综合应用型人才的发展和培育。


  五、“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的路径


  (一)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合理的教师竞聘机制


  要高效地开展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工作,高校就必须突破传统人才招聘和考核过程中的限制,对原有的考核和竞聘机制进行改革。不能再将教师的学历和职称作为竞聘的首要因素,应该根据本专业的具体教学安排和需求,从实际情况入手,招聘真正可以承担起教学重任的“双师双能型”人才。对于高校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教师竞聘机制,学校在制定的时候,应该适当的将教师的学历门槛降低,将注意力集中在教师的实践教学技能之上,结合专业理论知识,对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进行重点考核,保证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师的“双师双能型”可以正常适应本专业的实践操作教学以及学生发展的需要。


  (二)设置激励机制,提升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由于“双师双能型”教师对于教师的专业技能要求比较高,不仅需要教师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同时还要求教师能够敏锐地察觉到本行业的各种动态变化。对此,学校应该适当地提升“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的薪资待遇,采用激励机制,提升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同时,学校还可以将学生的学习成绩与“双师双能型”教师的绩效奖励连接起来,适当地对教学能力强、实践操作技能高的教师进行奖励,以提升“双师双能型”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三)聘请外界权威人士进行教学技术指导


  在“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立的过程中,学校可以与校外企业或者机构建立合作机制,定期从校外引进权威的人士对教师进行专业技能和实践操作方面的指导,保证教师可以及时地获取新型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丰富教师的阅历和教学经验。高校可以聘请校外专业人士来校定期为学生开展实践操作教学课,这样的技术人员相比于学校的教师,具有更加丰富的实际操作经验,可以将自身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的某些经验和技能直接传授给学生,保证学生所学技能的实用性。


  六、结语


  为了有效开展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提升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师的专业技能和实践操作能力,各高校应该在深刻了解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发展前景和现状的基础上,对自身教师队伍的质量进行定位,将二者结合起来,制定合理的发展目标以及策略,保证高校教师在进行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科学研究的过程中能够得到更加专业的技术支持,为提升我国微电子产业的发展做出实质性的贡献。

上一篇:微电子材料与器件课程教学模式探讨与思考

下一篇:微电子技术教学模式和实训环节教改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