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电子技术导论》课程思政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摘要:文章以大连理工大学《微电子技术导论》课程思政改革为契机,立足课程作为学科专业发展的基础地位,从育人维度来关照课程价值,全面梳理课程知识点,深入挖掘教学活动中的育人元素,通过国内外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历史对比,展示我国微电子产业所取得的成就,提出我国微电子技术需要努力赶超的方向,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同频共振。
关键词:课程思政;实践;《微电子技术导论》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00X(2020)18-0177-03
一、《微電子技术导论》课程思政改革的意义
(一)课程思政改革是贯彻全国思政工作会议精神的体现
进入新时代,党和国家进一步强化课程的育人作用。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指出,要强化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要加强对课堂教学和各类思想文化阵地的建设管理,充分挖掘和运用各学科蕴含的思想政治教学资源。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
因此,课程思政改革就是要充分发掘每一门课程的德育元素,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作用,实现其育人功能。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和改革的各环节、各方面,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微电子技术导论》课程思政改革,围绕立德树人,从育人维度来关照课程价值,树立“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的课程目标,强化显性思政,细化隐性思政。实现思政寓课程,课程融思政,发挥专业大类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致力于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理念新模式。[2]
(二)课程思政改革是解决当前社会存在问题的需要
目前,我国在微电子领域面临“卡脖子”问题,特别是2018年初的“中兴”事件,引起了国内关于微电子行业到底行不行的讨论,“中国芯”再次被聚焦到公众的眼前,一时间唱衰我国微电子科技与产业实力的声音喧嚣而上。作为肩负着培养我国微电子人才的教师,在讲授知识的同时,必须要比以往更为有效地教育引导学生积极客观地评价我国微电子产业。
同时,推进《微电子技术导论》课程思政改革,打造课程思政精品示范课,促进微电子学院专业教师队伍转变思维观念,对培养出政治合格、品德高尚、能力突出的国家急需的微电子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课程思政改革有助于课程教学效果的提升
教育部陈宝生部长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指出:2018年高校师生思想政治状况滚动调查结果显示,对大学生思想言行和成长影响最大的第一因素是专业课教师。[3]《微电子技术导论》课程是微电子学院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开设在大学一年级的下学期,是学生从大类课程学习向专业课程学习过渡的重要环节,课程以深入浅出的知识理论和宏观设计,使得学生能够更好、更有效、更有高度地了解微电子科学的发展脉络和微电子产业的现状与趋势。同时这门导论课程还可以促进学生将大学所学各类课程连成体系,解决他们对于“为什么学、怎么学、学好怎么用”的困惑,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大学生今后学习的兴趣、主动性和创造性。
近十年来,《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进一步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和《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等政策引导下,我国微电子科学技术和产业规模快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同美日欧等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还很明显。国内相关高校在进行微电子专业课程教学上以讲授基础知识为主,在微电子专业方面均未开设《微电子技术导论》课程。同时,从文献调研结果上看,国内其他高校在微电子专业课程思政方面尚属空白。急需在此方面加强课程思政改革,坚定我国微电子专业本科生的理想信念,讲好科学知识和中国故事,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历史规律,准确把握基本国情,理性认同科学理论,增强四个自信,努力成为爱国、励志、求真和力行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微电子技术导论》课程思政改革的探索
(一)《微电子技术导论》课程思政改革的切入點
从立德树人的目的出发,通过“课程思政”改革着重挖掘学科内的思政元素,实现将“思政”融入课程,将课程赋予“思政”元素,发挥课堂教学力量,坚定学生理想信念,提高政治意识。因此,针对专业大类课的“课程思政”改革,首先需要构建思政理念,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注意理念和内容的融入,这是改革的灵魂和关键,最终达到课程教学与育人润物无声的目的。
1.全面梳理课程知识点,深入挖掘教学活动中的育人元素,通过国内外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历史对比,展示我国微电子产业所取得的成就,提出我国微电子技术需要努力赶超的方向,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同频共振。
2.提升微电子学院专业教师队伍的德育意识和德育能力,转变思维观念,构建适应“课程思政”的知识体系,掌握科学方法论,以把党的教育事业抗在肩上的思想自觉,发自内心地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提高学生对微电子专业知识的理解力和掌握度,坚定四个自信,激发爱国报国热情。
3.从思政内容的选取与表达方式、思政环节与教学活动的嵌入方式、思政元素与知识点的融合方式等多方面入手,建立健全学院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施与保障机制,着力提升《微电子技术导论》课程思政课堂教学的政治性、时效性、艺术性,提升专业思政课程在学生中的认同度、接受度和践行度。
(二)《微电子技术导论》课程思政改革的试点
1.开展针对微电子专业的课程思政教学——课程内容创新
高校中偏文科专业课程思政开展的相对较好,而理工科专业课程的思政建设虽已全面推行,但由于理工科课程门类繁多、教学内容固定和教师思政能力有限等因素的影响,导致真正能够成形且具有示范性的专业课程少之又少。为此,《微电子技术导论》课程思政改革,首先构建思政理念,特别是在微电子这一“卡脖子”领域,开展专业课程思政改革更为紧迫,意义和作用也更为重要和突出。其次挖掘课程内容中的思政元素,结合我校红色基因,深入对比国内外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历史,展示我国微电子产业所取得的最新成就,提出我国微电子技术需要努力赶超的方向和目标,推进我校乃至我国相关高校的微电子专业课程思政建设。
2.思政课教师全程指导的课程思政设计——师资构成创新
课程思政的效果关键看教师。理工科的专业课程往往是由一名主讲教师负责,就开展课程思政教学而言,理工科专业课教师的受教育经历使其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和能力与思政教师存在明显的差距,导致目前理工科专业课程思政建设面临教学设计简单和教师感召力不足等问题。同时,专业课教师本身也缺乏提高思政能力的渠道。[3]为此,《微电子技术导论》课程思政改革,大力推进思政课程师资队伍建设,组成以思政课教师为核心联合多名专业课教师的教师团。在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思政教师全程指导下,微电子学院专业教师通过观摩、试讲和研讨等形式,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积极探索“课程思政”知识体系的构建和科学方法论的掌握,提高专业课授课教师的思政育人能力和效果。
3.课程思政内容软融合——教学模式创新
目前理工科专业课程思政环节的嵌入比较生硬。通常采取的方式是在当次课开始时利用“几分钟”、“几页PPT”或者“几段话”的形式进行;而思政内容以“最新讲话”、“最新成就”或者“热点事件”的叙述较为常见。师生互动较为简单,思政内容与知识点结合不紧密。为此,《微电子技术导论》课程思政改革中将从思政内容的选取与表达方式、思政环节与教学活动的嵌入方式、思政元素与知识点的融合方式等多方面入手,着力提高《微电子技术导论》课程思政课堂教学的政治性、时效性、艺术性,提升专业思政课程在学生中的认同度、接受度和践行度。
三、《微电子技术导论》课程思政改革的实践
《微电子技术导论》课程思政改革经过前期的研究与实践,初步达成了“以树立理想信念为出发点,建立对历史规律的正确认识、对基本国情的准确把握和对科学理论的理性认同”的共识。具体通过“正面讲、反面驳”等形式,帮助大学生们树立“要爱国、要励志、要求真、要力行”的理想信念。通过讲解知识的起源与发展,讲解中国发展的艰辛,讲解当今中国取得的成就,激发学生们对历史规律的正确认识和对基本国情的准确把握,坚定理想信念。采用谈经验、讲用处、授方法和多鼓励的方式,增强大学生们对具体科学理论的理性认同,力争使之能够成为有理想、有学问、有才干的实干家,在新时代干出一番事业。
(一)更新课程标准,建立思政内容资料库
结合《微电子技术导论》课程的科学知识教育内涵,深入挖掘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内涵,研究课程科学知识教育内涵和思想政治教育内涵的相互关系。将教学流程融入思政模式,与课程全程伴随。采取价值观模块组合模式,对原知识体系审视、发掘和加工。采取知识点中融入思政模式,与具体的知识点和能力训练点密切相关,融合度高,以学识点上的特殊事件或学术背景,巧妙进行价值观、思想、情感提炼等。
发掘《微电子技术导论》“隐性”思政教育资源,梳理各章节知识点,系统建立思政内容资料库,如老一辈科学家王淦昌、赵忠尧等早期对微电子技术的发现和贡献等。
(二)完善课程考核方案,增加思政考核模块
筛选适合于关联思政教育的《微电子技术导论》课程知识点,制定适合于所选知识点的思政教学内容,并将课程思政内容纳入《微电子技术导论》课程考核方案。确定将课程专业知识模块的考核比例压缩至80%,将课程思政模块的考核比例提高至20%。
(三)创新教学方法,引领行动自觉
“课程思政”的实施能否做到“入深入细、落小落全、做好做实”,达到润物细无声,关键在教师。为此,积极探讨提升专业课教师思想政治素质的方法,探索教师在课程中的思政教学设计能力的各项措施等,如知识点和思政内容的关联引出方式,思政教育环节在课堂教学中的嵌入方式等。寻求提升教师对课程思政教育主动性和认知程度的途径,提升专业教师队伍的德育意识和德育能力,转变思维观念,掌握科学方法论,构建适应“课程思政”的知识体系,以把党的教育事业抗在肩上的思想自觉,发自内心地推进“课程思政”建设。
四、《微电子技术导论》课程思政改革的效果与改进
(一)专业知识点与思政内容的关联
专业课程思政的设计与规划必须遵循专业课程自身的运行规律,实现课程知识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找准知识点与思政内容“契合点”以无缝对接和有机互融的方式,建立生成性的内在契合关系。为此,在立足《微电子技术导论》课程的学科视野、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创新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的授课体系,实现专业授课中知识传授与思政引导的有机统一,成为《微电子技术导论》课程思政能够顺利实施的关键问题。
(二)专业教师课程思政能力的提升
就开展课程思政教学而言,专业课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意识、能力都还存在着一定差距。同时,专业课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思想政治教育意识与能力也因学科的不同而有所差异。特别是对于微电子学院的专业教师,其基本为理工科教育背景,而提高《微电子技术导论》课程思政教学质量,专业课教师队伍是关键,如何使专业课教师在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时候胜任、善任、乐教、善教,也成为《微电子技术导论》课程思政改革能够顺利实施的关键问题。
(三)专业课程课堂思政教学的嵌入融合
专业课的课程思政核心环节是思政教学内容的嵌入及其与专业教学的融合,这项工作的好坏关系到学生的参与和体验。目前专业课教师能够找到某些易于嵌入思政元素的知识点位,但是过度生硬刻板,做不好很容易出现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不够和对思政内容的接受度不足的问题。而每门专业课程都具有独特性,为此,形成适用于《微电子技术导论》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规律的、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理解的、形成潜移默化认同的思政教学嵌入方式,同样成为《微电子技术导论》课程思政改革能够顺利实施并取得显著效果的关键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