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网络信息传播的总体特征分析
发布时间:2015-07-02 14:36
【论文摘要】根据1998年联合国新闻委员会年会上正式提出的“第四媒’——网络传播的概念,网络媒体指的是继报刊、广播和电视后出现的互联网和正在兴建的信息高速公路。网络媒体属于大众媒体的后起之秀。进而还可认为,基于网络媒体的网络传播属于大众传播的一种。其呈现出特有的特征,本文就其特征做了综合分析。
【论文关键词】网络传播;特征
引言
互联网的产生与发展,使人类信息传播进入到一个崭新的阶段。互联网作为网络环境的一种基本形态,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互联网成为国际国内信息流的基本载体,是各种政治、社会、经济文化等活动的信息平台,也是人与人交流的最重要的工具。
一、高速度
互联网以其同步实时传输功能令所有其他传统媒体望尘莫及。只需轻点鼠标,用户就可以在互联网上任意链接自己感兴趣的网站,数秒之内便能浏览到所需的网页,同时也可以极迅捷地在网上发布信息。作为‘信息高速公路’的主干,互联网能够让用户最快捷地获知天下时事,并能帮助他们最快地做出反应。现在,网民们无需订阅报纸、收看电视,便可以足不出户地从网上得到相同或更多的内容,而且速度更快。原因有二:其一,网上信息的发布,无需经过常规化的有纸印刷、出版、发行及销售等过程,节省了大量的在途时间。其二,网络信息的数字化传播方式,比传统媒体的模拟化传播方式效率更高,网上任何二个结点之间的物理距离,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并且,随着各种相关软、硬件技术设备的完善,网络传播的速度还会进一步提高。
二、大容量
就传播的容量来看,传统媒介传播的内容是有限的,报纸无论怎么扩版,广播电视无论怎么增加频道,其能承载的内容总是有限的,况且扩版和增设频道还要受到各种客观情况的制约。而互联网由于实现了所有联网计算机资源的共享,信息可以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来形容,其丰富性远非任何一种传统媒介可比。随便在网上输入一个关键词,搜索出来的动辄就是成千上万条信息。电脑拥有卓越的记忆存储功能,一块小小的硬盘就能载入一个图书馆所有书籍的内容。互联网技术则更进一步:它将所有入网电脑联结在一起,使得网上的信息量在理论上可以是所有电脑存储量的总和。与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相比,网络具有更大的信息容量和传播能力。可以说网络是人类发展史上最大的图书馆。电脑网络还能够在及时更新信息内容的同时,将已有信息全部保存下来,供用户随时检索、使用。这也是网络拥有极大信息量的原因之一。作为一种新兴媒体,网络具有极强的传播功能,在同等的时间与空间条件下,它比任何传统媒体所能提供的信息都更多。
三、多功能
各种通信网技术的发展和完善,使得双向、多点、多媒体的传播成为可能。计算机和网络不仅是数字计算工具和信息处理工具,它将嬗变为一个与报纸、广播、电视一样地位的“第四媒体”,它兼具书报、电视等传统媒体的几乎所有的传播功能:其一,便捷的通讯功能,如ip电话、e—mail等;其二,强大的浏览功能,在各种网络协议的支持下,用户可以浏览网上所有公共信息;其三,广泛的共享功能,用户可以从网上下载多种免费软件、文本;其四,高度的参与功能,网络用户可以随时参与网上的讨论,发表个人见解,公开自己的技术成果,而不必受现实生活中时间、地点、身份的限制。总之,网络使得人类第一次有可能运用同一终端、同一条线路、同一个网络进行各种形式的信息交流。网络办公、网络商务、网络新闻、网络图书、网络杂志、网络出版、网络教学,网上娱乐、网上聊天……,这样一些基本活动将进入每个人的生活。另外,网络多功能信息的开发使得人们在相等条件下获得更为有效的信息服务。由于网络多媒体技术把图像处理技术、声音处理技术、视频技术及三维动画技术统一到一个平台上,为人们提供文字、图形、声音、数据和影像等综合性服务,大大扩展了其信息传播的原有功能,从而使网络传播的社会功能也更为丰富多彩。
四、可互动
网络打破了以往人类多种信息传播形式的局限,既继承了以往大众传媒点对面和面对面的传播方式,又实现了点对点的传播方式;既担任着作为大众传播工具向广大受众传递信息、传授知识、引导舆论的功能,又充当着网上用户之间进行人际传播的工具。它把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融为一体,是一种全新的、特殊的传播方式,网络传播不同于传统传播的最大的一点,就是它具有人际传播的特性,实现了以往传媒无法实现的互动。在互联网上,每个使用者只要花少量的投资,就能制作自己的主页(home—page),于是受众成为发布者。在互动模式下,网络用户不仅具有主动选择权,他们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主动对信息进行甄别、拒绝、选择,而不再只是被动接受,yahoo、搜狐等搜索引擎为此提供了很大的便利。总之,在网络这个无边无际平行延伸的世界里,每个人都是处在同一平面上的一个小节点,无论性别、年龄、职业、收入,你只要输入自己的代码,点击登录到公共聊天室,成为其中的一员,那么在聊天室中每个成员的权力都是平等的,大家可以自由发言,就当前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发表评论,也可以发布自己最近所见所闻的事件。网络给广大网民提供的这个平台,没有传者和受众之分,没有主次之分,也没有中心和边缘之分,它颠覆了传统媒介以传者为中心的线形模式,宣告个体性的互动模式的来临。
五、跨文化
网络信息传播扩大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模糊了地域和空间的概念,带来了不同国家不同社会文化的全方位开放。资深网民们往往感叹,“网上什么都有”——不论背景如何、表现形式如何,任何一种文化都有机会在网上获得展示空间。网络包容了传统文明状态下所产生的一切文化因素,各种文化形式多元并存。全球网络的开通,极大地促进了不同民族文化形态间的接触、对话,可以形成世界范围内的文化共享;信息网络化还为人们提供了更多文化参与的机会。互联网在200多个国家、地区被使用表明了它在文化传播方面的巨大影响力,尤其是网上语言的多样化,更证明了网络在文化交流方面的显著作用。然而,信息网络化带来的全球一体化,使人们在感受世界成为一个‘‘地球村’的同时,也不得不面对一个无奈——这是一个西方文化,尤其是美国文化统治的信息世界。因特尔在中央处理器方面占有绝对的优势,而微软在操作系统和大型应用软件方面更是一枝独秀。这些方面的优势使美国在世界信息化的过程中成为了当之无愧的盟主。更重要的是,美国除了在信息产品方面具有巨大的优势外,它还具有语言上的优势,虽然有多个语言版本,但英语是唯一通用的,而且是基本的语言。而语言本质上就是文化的表达,因此懂得语言的前提就是懂得文化背景、道德观念、价值观念等,这就无形中加速了文化的渗透,而这种潜移默化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就会使民族文化发生无形的改变。因此,有人担心世界文化将趋向于一体化,甚至可以说是美国化。辩证地说,信息网络传播文化全球化对民族文化的发展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六、数字化
数字化是网络环境中最重要的竞争力要素之一,数字化是把一个模拟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的过程,数字化使网络信息容量无限增大而存储空间无限缩小。网络信息经过数字化压缩,其密度极高,几乎很少占用物理空间,这具有无限优势。传统的传播手段所传播的信息,无论是面对面的交流,还是两地问的电话或书信,无论是印刷媒介的文字、图片,还是电子媒介的声音、图像,基本上都是模拟形式的,不同的信息形式之间不能够方便地互相转化。而建立在计算机技术基础上的网络传播的所有信息都是数字化的,不同的信息形式可以方便地互相转化;数字化技术贯穿于信息的采集、传送、制作、发布、管理、查询等各个环节,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电脑、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数字录音机、数字音频工作站、非线性编辑机等新一代技术设备完全改变了媒体的工作方式,同时也使个人可以方便地上网发布他们采集的信息。网络的数字化特点,还使人们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平等。在网络中,人们找到了在现实中苦苦寻觅的平等感受。也许,享受这份平等,正是诱使众多网民对网络趋之若鹜的内因之一。在网络上,流动和存储的信息都是以数字的方式存在的,这种数字化的信息便于复制和运算;在其中活动的人,也是以一个符号为代码而活动的,人同样被数字化了。
计算机技术的高度发展,使得人们已经能够用电脑等基础设施,对感官世界进行全面模仿,制造出与现实世界同样逼真的虚拟世界,甚至能制造现实世界无法产生的东西。虚拟与现实技术这一有史以来最奇特技术的出现和逐渐成熟,催生出了网络虚拟银行、虚拟工厂、虚拟办公、虚拟社区、虚拟图书馆、虚拟实验室、虚拟医院、虚拟游戏,甚至虚拟国家等等。或许,人们可以想象的一切,都可以在虚拟化的神秘外衣下诞生,并影响到我们实实在在的生存方式。网络‘嘘拟世界”还把人虚化为符号,具有了‘符号人”的特征。而作为特殊的‘‘虚拟符号”的人的存在,增加了网络‘墟拟世界”的生动性,使网络交往方式变得亲切而不生硬、随意而不拘束,带有自然人的人性化交往特征。当然,难觅踪迹的‘符号’的存在,也更易给网络传播造成巨大的、直接的负面影响,如个人网页、bbs新闻组、聊天室等发布的信息言论,充斥着不确定性,虽然在网络管理上有事前事后过滤、真名注册等说法,但由于身份的隐蔽性,道德意识、文化修养水准不高的‘符号人’’,依然可以大量制造虚假信息、色情信息、不健康言论,腐蚀精神,败坏风气,甚至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至于网上侵权问题、网络黑客的侵犯、网上色情活动给青少年带来不利影响,更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成为网络‘虚拟世界’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八、传播空间完全开放
网络是完全自由和开放的世界。开放性是网络传播最根本的特性。整个互联网就是建立在自由开放的基础之上的。互联网上无国界,网络传播系统是一个高开放性的、全球化的系统,这是网络传播不同于传统传播系统的一大特点。网络是虚拟的自由王国,人们难以区分网络中人和事的真实情况和具体身份,无论何种身份、信仰和职业的人都可以用网络来创造自己的生存状态。网络技术使人们的身份可以变成电脑上的一串字符。每个人在网络上的存在都是虚拟的、数字化的、以符号形式出现的,人与人的交往也表现为符号与符号的互动。在虚拟的空间里,世界各地的使用者互相联系,这些人在网络上自由交流,交换信息,从事网上活动。在这里人们与世界的联系变得非常便捷、迅速。他们可以经常访问国外的网站,与素不相识的外国人交友、聊天或者探讨问题。这对于人们形成全球意识起着积极的作用。
九、传播语言变异
在现有的网络环境下,受网络传输速度的制约,大部分的网上交流采用字符的形式。为了加强网络传播的效果,网民们在实践中发明了一套独特的网络符号——“网络语’。所谓‘‘网络语言’是指那些在传统语汇中不存在,首先在网络上出现的语言运用符号,或者虽然是传统语言符号,但在网上交流中却被赋予了新的意义。网络传播中的语言符号在传递信息的过程中,与印刷媒介中的语言符号,规范的语言相比,出现了很多变异现象。
网络语言是作为网络的伴生物相应而生的,在使用过程中初步形成了鲜明的个性化特征。经调查研究,现在中文环境中的网络语言的构成比较复杂。
具体说来,按其组成方式可分为四大类了:
第一类,汉字新词,是指由汉字构成的新词。
1.“网词”,是指一些说明网民与网络或以网络为媒介的网民与网民之间的关系的词语。如:“网虫”、“网友”、“网恋”等。2.“童语’现象,是指网民用儿童式的重叠词作为交际语言,典型的例子:把‘冻西’’称为‘‘东东”把调制解调器(modem)音译为‘苗”,或称为‘猫猫”。3.‘锴音造词”,是指根据词语的原有读音,新造或借用一词来代用的方式。最典型的莫过于把e.mail(电子邮件)称作‘,gr妹儿”。把‘妹’变成‘美眉”,‘‘大侠’变成‘‘大虾’,‘‘版主”变成‘斑’等。
第二类,“表意数字’,是指用一系列的数字来表达特定的意思。
这也分为两种情况:1.‘数字谐音”,就是利用阿拉伯数字的汉语谐音来表示某种含义,如,“56”(无聊)、‘’345”(相思苦)、“886’’(拜拜了)等。2.‘数字密码”,是指通过阿拉伯数字的特别组合来表示某种含义,如“007”(我有秘密)、“10”或“100’’(你很完美)等等。
第三类,“字母缩写”,是通过英文字母的组合来表达某种含义。
分为三种情况:1.汉语拼音首字母,如用‘mm’指代‘妹’,还有“gg,’(哥哥)、“jj,’(姐姐)、‘(tmd9’(他妈的)等。2.英语单词或词组的大写首字母,如‘’bb”(bye-bye.再见)、‘‘vg,’(verygood.非常好)等等。3.英语词语的谐音,如“eu,’(seeyou.再见)、‘’hru’’(howareyou?你好吗?)等等。
第四类,“情意符号”
对于一个经常光顾bbs和聊天室的网民来说,对形形色色用字母、数字、符号组合成的表示说话人动作或心情的‘‘表情符号”,一定再熟悉不过了。真实、全面地分析和理解网民的语言现象,可以动态地描绘网民社会生活、文化结构的变化轨迹和现实状况,从而更真切地了解他们生活方式、道德观念、价值观念、心态以及行为方式的演变过程。
结束语
网络传播的上述特征,在目前的网络社会中,都体现于人们的网络活动当中。人们既享受着网络传播带来的快速、便捷的信息和交流,同时也被网络传播造成的问题所困扰。正确的对待网络传播的特征,有效的利用好它,才能更好的造福人类。
【论文关键词】网络传播;特征
引言
互联网的产生与发展,使人类信息传播进入到一个崭新的阶段。互联网作为网络环境的一种基本形态,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互联网成为国际国内信息流的基本载体,是各种政治、社会、经济文化等活动的信息平台,也是人与人交流的最重要的工具。
一、高速度
互联网以其同步实时传输功能令所有其他传统媒体望尘莫及。只需轻点鼠标,用户就可以在互联网上任意链接自己感兴趣的网站,数秒之内便能浏览到所需的网页,同时也可以极迅捷地在网上发布信息。作为‘信息高速公路’的主干,互联网能够让用户最快捷地获知天下时事,并能帮助他们最快地做出反应。现在,网民们无需订阅报纸、收看电视,便可以足不出户地从网上得到相同或更多的内容,而且速度更快。原因有二:其一,网上信息的发布,无需经过常规化的有纸印刷、出版、发行及销售等过程,节省了大量的在途时间。其二,网络信息的数字化传播方式,比传统媒体的模拟化传播方式效率更高,网上任何二个结点之间的物理距离,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并且,随着各种相关软、硬件技术设备的完善,网络传播的速度还会进一步提高。
二、大容量
就传播的容量来看,传统媒介传播的内容是有限的,报纸无论怎么扩版,广播电视无论怎么增加频道,其能承载的内容总是有限的,况且扩版和增设频道还要受到各种客观情况的制约。而互联网由于实现了所有联网计算机资源的共享,信息可以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来形容,其丰富性远非任何一种传统媒介可比。随便在网上输入一个关键词,搜索出来的动辄就是成千上万条信息。电脑拥有卓越的记忆存储功能,一块小小的硬盘就能载入一个图书馆所有书籍的内容。互联网技术则更进一步:它将所有入网电脑联结在一起,使得网上的信息量在理论上可以是所有电脑存储量的总和。与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相比,网络具有更大的信息容量和传播能力。可以说网络是人类发展史上最大的图书馆。电脑网络还能够在及时更新信息内容的同时,将已有信息全部保存下来,供用户随时检索、使用。这也是网络拥有极大信息量的原因之一。作为一种新兴媒体,网络具有极强的传播功能,在同等的时间与空间条件下,它比任何传统媒体所能提供的信息都更多。
三、多功能
各种通信网技术的发展和完善,使得双向、多点、多媒体的传播成为可能。计算机和网络不仅是数字计算工具和信息处理工具,它将嬗变为一个与报纸、广播、电视一样地位的“第四媒体”,它兼具书报、电视等传统媒体的几乎所有的传播功能:其一,便捷的通讯功能,如ip电话、e—mail等;其二,强大的浏览功能,在各种网络协议的支持下,用户可以浏览网上所有公共信息;其三,广泛的共享功能,用户可以从网上下载多种免费软件、文本;其四,高度的参与功能,网络用户可以随时参与网上的讨论,发表个人见解,公开自己的技术成果,而不必受现实生活中时间、地点、身份的限制。总之,网络使得人类第一次有可能运用同一终端、同一条线路、同一个网络进行各种形式的信息交流。网络办公、网络商务、网络新闻、网络图书、网络杂志、网络出版、网络教学,网上娱乐、网上聊天……,这样一些基本活动将进入每个人的生活。另外,网络多功能信息的开发使得人们在相等条件下获得更为有效的信息服务。由于网络多媒体技术把图像处理技术、声音处理技术、视频技术及三维动画技术统一到一个平台上,为人们提供文字、图形、声音、数据和影像等综合性服务,大大扩展了其信息传播的原有功能,从而使网络传播的社会功能也更为丰富多彩。
四、可互动
网络打破了以往人类多种信息传播形式的局限,既继承了以往大众传媒点对面和面对面的传播方式,又实现了点对点的传播方式;既担任着作为大众传播工具向广大受众传递信息、传授知识、引导舆论的功能,又充当着网上用户之间进行人际传播的工具。它把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融为一体,是一种全新的、特殊的传播方式,网络传播不同于传统传播的最大的一点,就是它具有人际传播的特性,实现了以往传媒无法实现的互动。在互联网上,每个使用者只要花少量的投资,就能制作自己的主页(home—page),于是受众成为发布者。在互动模式下,网络用户不仅具有主动选择权,他们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主动对信息进行甄别、拒绝、选择,而不再只是被动接受,yahoo、搜狐等搜索引擎为此提供了很大的便利。总之,在网络这个无边无际平行延伸的世界里,每个人都是处在同一平面上的一个小节点,无论性别、年龄、职业、收入,你只要输入自己的代码,点击登录到公共聊天室,成为其中的一员,那么在聊天室中每个成员的权力都是平等的,大家可以自由发言,就当前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发表评论,也可以发布自己最近所见所闻的事件。网络给广大网民提供的这个平台,没有传者和受众之分,没有主次之分,也没有中心和边缘之分,它颠覆了传统媒介以传者为中心的线形模式,宣告个体性的互动模式的来临。
五、跨文化
网络信息传播扩大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模糊了地域和空间的概念,带来了不同国家不同社会文化的全方位开放。资深网民们往往感叹,“网上什么都有”——不论背景如何、表现形式如何,任何一种文化都有机会在网上获得展示空间。网络包容了传统文明状态下所产生的一切文化因素,各种文化形式多元并存。全球网络的开通,极大地促进了不同民族文化形态间的接触、对话,可以形成世界范围内的文化共享;信息网络化还为人们提供了更多文化参与的机会。互联网在200多个国家、地区被使用表明了它在文化传播方面的巨大影响力,尤其是网上语言的多样化,更证明了网络在文化交流方面的显著作用。然而,信息网络化带来的全球一体化,使人们在感受世界成为一个‘‘地球村’的同时,也不得不面对一个无奈——这是一个西方文化,尤其是美国文化统治的信息世界。因特尔在中央处理器方面占有绝对的优势,而微软在操作系统和大型应用软件方面更是一枝独秀。这些方面的优势使美国在世界信息化的过程中成为了当之无愧的盟主。更重要的是,美国除了在信息产品方面具有巨大的优势外,它还具有语言上的优势,虽然有多个语言版本,但英语是唯一通用的,而且是基本的语言。而语言本质上就是文化的表达,因此懂得语言的前提就是懂得文化背景、道德观念、价值观念等,这就无形中加速了文化的渗透,而这种潜移默化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就会使民族文化发生无形的改变。因此,有人担心世界文化将趋向于一体化,甚至可以说是美国化。辩证地说,信息网络传播文化全球化对民族文化的发展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六、数字化
数字化是网络环境中最重要的竞争力要素之一,数字化是把一个模拟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的过程,数字化使网络信息容量无限增大而存储空间无限缩小。网络信息经过数字化压缩,其密度极高,几乎很少占用物理空间,这具有无限优势。传统的传播手段所传播的信息,无论是面对面的交流,还是两地问的电话或书信,无论是印刷媒介的文字、图片,还是电子媒介的声音、图像,基本上都是模拟形式的,不同的信息形式之间不能够方便地互相转化。而建立在计算机技术基础上的网络传播的所有信息都是数字化的,不同的信息形式可以方便地互相转化;数字化技术贯穿于信息的采集、传送、制作、发布、管理、查询等各个环节,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电脑、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数字录音机、数字音频工作站、非线性编辑机等新一代技术设备完全改变了媒体的工作方式,同时也使个人可以方便地上网发布他们采集的信息。网络的数字化特点,还使人们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平等。在网络中,人们找到了在现实中苦苦寻觅的平等感受。也许,享受这份平等,正是诱使众多网民对网络趋之若鹜的内因之一。在网络上,流动和存储的信息都是以数字的方式存在的,这种数字化的信息便于复制和运算;在其中活动的人,也是以一个符号为代码而活动的,人同样被数字化了。
七、虚拟化
计算机技术的高度发展,使得人们已经能够用电脑等基础设施,对感官世界进行全面模仿,制造出与现实世界同样逼真的虚拟世界,甚至能制造现实世界无法产生的东西。虚拟与现实技术这一有史以来最奇特技术的出现和逐渐成熟,催生出了网络虚拟银行、虚拟工厂、虚拟办公、虚拟社区、虚拟图书馆、虚拟实验室、虚拟医院、虚拟游戏,甚至虚拟国家等等。或许,人们可以想象的一切,都可以在虚拟化的神秘外衣下诞生,并影响到我们实实在在的生存方式。网络‘嘘拟世界”还把人虚化为符号,具有了‘符号人”的特征。而作为特殊的‘‘虚拟符号”的人的存在,增加了网络‘墟拟世界”的生动性,使网络交往方式变得亲切而不生硬、随意而不拘束,带有自然人的人性化交往特征。当然,难觅踪迹的‘符号’的存在,也更易给网络传播造成巨大的、直接的负面影响,如个人网页、bbs新闻组、聊天室等发布的信息言论,充斥着不确定性,虽然在网络管理上有事前事后过滤、真名注册等说法,但由于身份的隐蔽性,道德意识、文化修养水准不高的‘符号人’’,依然可以大量制造虚假信息、色情信息、不健康言论,腐蚀精神,败坏风气,甚至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至于网上侵权问题、网络黑客的侵犯、网上色情活动给青少年带来不利影响,更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成为网络‘虚拟世界’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八、传播空间完全开放
网络是完全自由和开放的世界。开放性是网络传播最根本的特性。整个互联网就是建立在自由开放的基础之上的。互联网上无国界,网络传播系统是一个高开放性的、全球化的系统,这是网络传播不同于传统传播系统的一大特点。网络是虚拟的自由王国,人们难以区分网络中人和事的真实情况和具体身份,无论何种身份、信仰和职业的人都可以用网络来创造自己的生存状态。网络技术使人们的身份可以变成电脑上的一串字符。每个人在网络上的存在都是虚拟的、数字化的、以符号形式出现的,人与人的交往也表现为符号与符号的互动。在虚拟的空间里,世界各地的使用者互相联系,这些人在网络上自由交流,交换信息,从事网上活动。在这里人们与世界的联系变得非常便捷、迅速。他们可以经常访问国外的网站,与素不相识的外国人交友、聊天或者探讨问题。这对于人们形成全球意识起着积极的作用。
九、传播语言变异
在现有的网络环境下,受网络传输速度的制约,大部分的网上交流采用字符的形式。为了加强网络传播的效果,网民们在实践中发明了一套独特的网络符号——“网络语’。所谓‘‘网络语言’是指那些在传统语汇中不存在,首先在网络上出现的语言运用符号,或者虽然是传统语言符号,但在网上交流中却被赋予了新的意义。网络传播中的语言符号在传递信息的过程中,与印刷媒介中的语言符号,规范的语言相比,出现了很多变异现象。
网络语言是作为网络的伴生物相应而生的,在使用过程中初步形成了鲜明的个性化特征。经调查研究,现在中文环境中的网络语言的构成比较复杂。
具体说来,按其组成方式可分为四大类了:
第一类,汉字新词,是指由汉字构成的新词。
1.“网词”,是指一些说明网民与网络或以网络为媒介的网民与网民之间的关系的词语。如:“网虫”、“网友”、“网恋”等。2.“童语’现象,是指网民用儿童式的重叠词作为交际语言,典型的例子:把‘冻西’’称为‘‘东东”把调制解调器(modem)音译为‘苗”,或称为‘猫猫”。3.‘锴音造词”,是指根据词语的原有读音,新造或借用一词来代用的方式。最典型的莫过于把e.mail(电子邮件)称作‘,gr妹儿”。把‘妹’变成‘美眉”,‘‘大侠’变成‘‘大虾’,‘‘版主”变成‘斑’等。
第二类,“表意数字’,是指用一系列的数字来表达特定的意思。
这也分为两种情况:1.‘数字谐音”,就是利用阿拉伯数字的汉语谐音来表示某种含义,如,“56”(无聊)、‘’345”(相思苦)、“886’’(拜拜了)等。2.‘数字密码”,是指通过阿拉伯数字的特别组合来表示某种含义,如“007”(我有秘密)、“10”或“100’’(你很完美)等等。
第三类,“字母缩写”,是通过英文字母的组合来表达某种含义。
分为三种情况:1.汉语拼音首字母,如用‘mm’指代‘妹’,还有“gg,’(哥哥)、“jj,’(姐姐)、‘(tmd9’(他妈的)等。2.英语单词或词组的大写首字母,如‘’bb”(bye-bye.再见)、‘‘vg,’(verygood.非常好)等等。3.英语词语的谐音,如“eu,’(seeyou.再见)、‘’hru’’(howareyou?你好吗?)等等。
第四类,“情意符号”
对于一个经常光顾bbs和聊天室的网民来说,对形形色色用字母、数字、符号组合成的表示说话人动作或心情的‘‘表情符号”,一定再熟悉不过了。真实、全面地分析和理解网民的语言现象,可以动态地描绘网民社会生活、文化结构的变化轨迹和现实状况,从而更真切地了解他们生活方式、道德观念、价值观念、心态以及行为方式的演变过程。
结束语
网络传播的上述特征,在目前的网络社会中,都体现于人们的网络活动当中。人们既享受着网络传播带来的快速、便捷的信息和交流,同时也被网络传播造成的问题所困扰。正确的对待网络传播的特征,有效的利用好它,才能更好的造福人类。
下一篇:浅谈发挥校园网的优势为教学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