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场污染的综合控制
发布时间:2015-07-02 14:38
摘要从规划设计、营养、饲养管理、生物净化等方面分析了综合控制猪场污染的方法,以实现养猪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集约化猪场;污染;综合防控
随着养猪行业的低利润化,以户养为主的传统饲养方式逐步被规模化、工厂化养殖所替代。规模化猪场饲养规模大,集约化程度高,有利于提高生猪的饲养技术、防疫能力和管理水平[1]。与传统方式相比,规模化饲养能大大提高猪只的生长速度和饲料转换率,从而降低猪场的饲养成本,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然而集约化养殖场却存在诸多环境方面的隐患。据测算,1头90 kg左右的商品猪日排粪量约2.2 kg、尿量2.9 kg、污水20~30 kg(约含0.6~1.0 kg的总固体)。这些粪尿污水若得不到及时处理,任其排放,就会污染周围环境,特别是猪场附近的土壤生态系统。该文从养猪生产流程的不同方面探讨控制猪场污染物的方法,以促进养猪场污染的控制。
1从规划设计角度减少环境污染的途径
过去许多集约化猪场过多考虑运输、销售等生产成本而忽视其对环境的潜在威胁,往往将场址选择在大中城市的城郊或靠近公路、河流水库等环境敏感的区域,以致造成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不得不面临重新搬迁[2]。因此,建场时一定要把猪场的环境污染问题作为优先考虑的因素,将排污及配套设施规划在内,充分考虑周围环境对粪污的容纳能力。在场址的选择上,应尽量选择在地处偏远、土地充裕、地势高燥、背风、向阳、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排水顺畅、治理污染方便的地方。同时最好能与当地的立体农业相结合,达到变废为宝相互促进的目的,从而使生态农业综合、持续、稳定地增长。
2从营养角度减少环境污染的途径
饲料安全是畜产品安全的前提和保障。在有条件的养殖场内最好采用膨化和颗粒加工技术,破坏或抑制饲料中的抗营养因子及有害物质和微生物,以改善饲料卫生,提高饲料转化率,减少粪尿排泄量[3]。如果加工工艺控制不当,饲料添加的各种化学物质在粉碎、输送、混合、制粒、膨化等过程中会发生降解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而生成一些有毒有害物质,对饲料及环境极易造成二次污染。因此,必须注意各类添加剂在猪饲料中的合理应用。在猪日粮中近2/3的磷是以植酸磷和磷酸盐的形式存在,由于猪体内缺乏能有效利用植酸磷的各种酶,所以在加工时必须添加大量无机磷以满足猪的生长所需。如果在饲料中添加植酸酶,就可以将植酸磷水解为游离的正磷酸和肌醇而被吸收,从而提高磷的利用率,间接缓解磷对环境可能造成的污染。另外,在配制日粮时可采用低蛋白质—氨基酸平衡的“理想蛋白质”模式,在饲料中辅助添加益生素、酶制剂、酸化剂、氨化抑制剂、吸附剂、纤维素或寡糖以及除臭剂等,可以大大减少猪粪尿中氮、磷和臭素的排出量。有资料表明,添加一定量的益生素,能够调节猪胃肠道内的微生物群落,促进有益菌的生长繁殖,使饲料在猪消化道的降解率上升15%,同时能提高氮的沉积率,使排放到环境中的氮源减少15%~25%,从而减轻氮对环境可能造成的污染。
3从饲养管理角度减少环境污染的途径
幼龄猪在低温影响下磷的排泄量会提高,而且会使骨骼发育不全。相反在超过37.8 ℃的高温环境中机体钾离子和碳酸盐的排泄量会增加而不利于猪的正常生长。因此,必须为猪生长发育提供适宜的环境,采取合理组群、及时处理猪场粪尿、定期消毒等措施;同时根据每日营养需要提供定量的饲料,尽量做到不浪费,以减少猪对饲料的摄入量。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猪场粪污的排放量,减少蛆蝇蚊螨等害虫的繁殖,而且可以降低猪尤其是仔猪的发病率。此外,猪场内的老鼠、苍蝇等可造成饲料营养损失或在饲料中留下毒素,还会传播各种传染性疾病,各养殖场应当尽可能将其消灭,以减少其对生产造成的损失。
为了控制猪场对周围环境造成的污染,应当采取经济有效、方便可行的方法,遵循“无污化、资源化、低成本、高效率”的原则逐步削减污染物,使猪场周围的土壤、水体及大气自然生态系统免受污染[4]。但到目前为止,单一处理方法如好氧生物处理、厌氧生物处理等远没有达到人们所追求的理想效果。某些猪场用综合生物处理法处理猪粪污水,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其污水处理工艺基本流程为:猪粪污水→格栅→浓污水集水池→固液分离机→沉淀池→调节池→uasb厌氧池→配水池→sbr好氧池→混凝沉淀池→达标排放。
近年来,由于人们普遍担心动物体内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会通过食物链转移给人体,美国几乎冻结了对新型抗生素的审批。我国抗生素的使用虽然有法可依,但执行和执法力度还有待改善。笔者认为应该对国内养殖场的耐药性和抗药性展开全方位的调查,制止非法和滥用抗生素的不良行为,特别是禁用人用抗生素,而鼓励开发如氟苯尼考、杆菌肽锌等畜禽专用的药物和饲料添加剂,同时通过添加酶制剂、酸化剂、中草药、甘露寡糖以及采用先进的管理技术来减轻养殖场特别是猪场对土壤和水体生态系统的环境压力。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猪场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必须依法对猪场生产的全过程,包括设计、建筑、饲料加工、饲养、粪污处理等环节进行跟踪监测,确保全部符合环保要求。建议环保部门等加大执法力度,对新建养猪场提供环境评估报告,否则不予开工建设和投入运营,已建养猪场污染治理必须限时达标,否则依法查处,直至关停。在饲料加工中添加环保型饲料添加剂与畜用防臭剂,在饲养上全部采用干清粪技术,尽量减少冲洗用水,在污染治理上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当地自然条件选择不同的工艺流程,以减少排泄物及其气味的污染,全面统筹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生态效益,实现养猪业的可持续发展。
5参考文献
[1] 张炜炜.治理猪场污染促进养猪业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j].福建畜牧兽医,2009(1):19-20.
[2] 覃树华,袁善益.规模猪场环境污染及治理对策[j].广西畜牧兽医,2008(4):229-231.
[3] 王永强,杨国明,谢红兵.养猪场环境污染的综合防制初探[j].安徽农业科学,2006(2):243-244,251.
[4] 朱荣.浅谈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的现状和对策[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9(4):96-97.
关键词集约化猪场;污染;综合防控
随着养猪行业的低利润化,以户养为主的传统饲养方式逐步被规模化、工厂化养殖所替代。规模化猪场饲养规模大,集约化程度高,有利于提高生猪的饲养技术、防疫能力和管理水平[1]。与传统方式相比,规模化饲养能大大提高猪只的生长速度和饲料转换率,从而降低猪场的饲养成本,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然而集约化养殖场却存在诸多环境方面的隐患。据测算,1头90 kg左右的商品猪日排粪量约2.2 kg、尿量2.9 kg、污水20~30 kg(约含0.6~1.0 kg的总固体)。这些粪尿污水若得不到及时处理,任其排放,就会污染周围环境,特别是猪场附近的土壤生态系统。该文从养猪生产流程的不同方面探讨控制猪场污染物的方法,以促进养猪场污染的控制。
1从规划设计角度减少环境污染的途径
过去许多集约化猪场过多考虑运输、销售等生产成本而忽视其对环境的潜在威胁,往往将场址选择在大中城市的城郊或靠近公路、河流水库等环境敏感的区域,以致造成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不得不面临重新搬迁[2]。因此,建场时一定要把猪场的环境污染问题作为优先考虑的因素,将排污及配套设施规划在内,充分考虑周围环境对粪污的容纳能力。在场址的选择上,应尽量选择在地处偏远、土地充裕、地势高燥、背风、向阳、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排水顺畅、治理污染方便的地方。同时最好能与当地的立体农业相结合,达到变废为宝相互促进的目的,从而使生态农业综合、持续、稳定地增长。
2从营养角度减少环境污染的途径
饲料安全是畜产品安全的前提和保障。在有条件的养殖场内最好采用膨化和颗粒加工技术,破坏或抑制饲料中的抗营养因子及有害物质和微生物,以改善饲料卫生,提高饲料转化率,减少粪尿排泄量[3]。如果加工工艺控制不当,饲料添加的各种化学物质在粉碎、输送、混合、制粒、膨化等过程中会发生降解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而生成一些有毒有害物质,对饲料及环境极易造成二次污染。因此,必须注意各类添加剂在猪饲料中的合理应用。在猪日粮中近2/3的磷是以植酸磷和磷酸盐的形式存在,由于猪体内缺乏能有效利用植酸磷的各种酶,所以在加工时必须添加大量无机磷以满足猪的生长所需。如果在饲料中添加植酸酶,就可以将植酸磷水解为游离的正磷酸和肌醇而被吸收,从而提高磷的利用率,间接缓解磷对环境可能造成的污染。另外,在配制日粮时可采用低蛋白质—氨基酸平衡的“理想蛋白质”模式,在饲料中辅助添加益生素、酶制剂、酸化剂、氨化抑制剂、吸附剂、纤维素或寡糖以及除臭剂等,可以大大减少猪粪尿中氮、磷和臭素的排出量。有资料表明,添加一定量的益生素,能够调节猪胃肠道内的微生物群落,促进有益菌的生长繁殖,使饲料在猪消化道的降解率上升15%,同时能提高氮的沉积率,使排放到环境中的氮源减少15%~25%,从而减轻氮对环境可能造成的污染。
3从饲养管理角度减少环境污染的途径
幼龄猪在低温影响下磷的排泄量会提高,而且会使骨骼发育不全。相反在超过37.8 ℃的高温环境中机体钾离子和碳酸盐的排泄量会增加而不利于猪的正常生长。因此,必须为猪生长发育提供适宜的环境,采取合理组群、及时处理猪场粪尿、定期消毒等措施;同时根据每日营养需要提供定量的饲料,尽量做到不浪费,以减少猪对饲料的摄入量。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猪场粪污的排放量,减少蛆蝇蚊螨等害虫的繁殖,而且可以降低猪尤其是仔猪的发病率。此外,猪场内的老鼠、苍蝇等可造成饲料营养损失或在饲料中留下毒素,还会传播各种传染性疾病,各养殖场应当尽可能将其消灭,以减少其对生产造成的损失。
4从生物净化角度综合治理环境污染
为了控制猪场对周围环境造成的污染,应当采取经济有效、方便可行的方法,遵循“无污化、资源化、低成本、高效率”的原则逐步削减污染物,使猪场周围的土壤、水体及大气自然生态系统免受污染[4]。但到目前为止,单一处理方法如好氧生物处理、厌氧生物处理等远没有达到人们所追求的理想效果。某些猪场用综合生物处理法处理猪粪污水,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其污水处理工艺基本流程为:猪粪污水→格栅→浓污水集水池→固液分离机→沉淀池→调节池→uasb厌氧池→配水池→sbr好氧池→混凝沉淀池→达标排放。
近年来,由于人们普遍担心动物体内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会通过食物链转移给人体,美国几乎冻结了对新型抗生素的审批。我国抗生素的使用虽然有法可依,但执行和执法力度还有待改善。笔者认为应该对国内养殖场的耐药性和抗药性展开全方位的调查,制止非法和滥用抗生素的不良行为,特别是禁用人用抗生素,而鼓励开发如氟苯尼考、杆菌肽锌等畜禽专用的药物和饲料添加剂,同时通过添加酶制剂、酸化剂、中草药、甘露寡糖以及采用先进的管理技术来减轻养殖场特别是猪场对土壤和水体生态系统的环境压力。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猪场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必须依法对猪场生产的全过程,包括设计、建筑、饲料加工、饲养、粪污处理等环节进行跟踪监测,确保全部符合环保要求。建议环保部门等加大执法力度,对新建养猪场提供环境评估报告,否则不予开工建设和投入运营,已建养猪场污染治理必须限时达标,否则依法查处,直至关停。在饲料加工中添加环保型饲料添加剂与畜用防臭剂,在饲养上全部采用干清粪技术,尽量减少冲洗用水,在污染治理上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当地自然条件选择不同的工艺流程,以减少排泄物及其气味的污染,全面统筹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生态效益,实现养猪业的可持续发展。
5参考文献
[1] 张炜炜.治理猪场污染促进养猪业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j].福建畜牧兽医,2009(1):19-20.
[2] 覃树华,袁善益.规模猪场环境污染及治理对策[j].广西畜牧兽医,2008(4):229-231.
[3] 王永强,杨国明,谢红兵.养猪场环境污染的综合防制初探[j].安徽农业科学,2006(2):243-244,251.
[4] 朱荣.浅谈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的现状和对策[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9(4):96-97.
上一篇:三疣梭子蟹池塘生态养殖技术
下一篇:一例山羊传染性脓疱性皮炎的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