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温和性猪瘟的发生与防制

发布时间:2015-07-02 14:38
摘要介绍了温和性猪瘟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发生原因,并提出防制措施,以为该病的防制提供参考。
  关键词温和性猪瘟;发生;防制
  
  温和性猪瘟又叫非典型猪瘟,是一种与猪瘟血清学一致、病毒形态相似,但致病力减弱的变异性猪瘟。多呈现地区性散发经过,由于其症状不明显,病理变化不典型,很难发现并作出明确诊断,因此很容易被忽略,成为目前造成猪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现将温和性猪瘟的发生与防制措施总结如下。
  1流行病学
  不同年龄、品种、用途的猪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天气突变时病情严重。
  2临床症状
  成年猪症状不明显,致死率不高,有一部分猪甚至可以耐过,过一段时间自行痊愈,只是生长发育受阻和变慢[1]。一部分猪可成为僵猪,体温稍高,食欲不振,渐进性贫血,消瘦、喜欢冷水。有的患猪走路摇摆,呈后肢交轴状,行走无力,便秘腹泻交替。皮肤出现暗红色斑,指压稍变色,生长缓慢,如遇混合感染可使病情加重,甚至造成死亡。妊娠母猪可能引起流产和畸形胎,病猪大部分进行过免疫接种,且大部免疫程序不合格。仔猪一般病情严重,呈急性经过,死亡率高。病初精神沉郁,饮冷水,体温高达41 ℃左右,停食,便秘后腹泻,粪便黄绿色,恶臭,耳后四肢腹下皮肤有出血斑,甚至连片,指压不褪色,后肢交轴,麻痹。共济失调,一般1~2周后死亡。
  3剖检变化
  全身各脏器均有不同程度的出血点,有些不太明显,需仔细观察。喉头、胃底部有出血点,肠管有出血现象,肾颜色变浅,表面肾孟可见出血点,脾脏稍肿大,边缘有坏死灶或出血点,膀胱黏膜有出血点,有些猪在回盲部有溃疡斑,小肠增厚,黏膜上有出血点,一部分猪心脏冠状动脉有出血点,胃腺区有弥漫性出血点,淋巴结肿大出血,切面周边出血,有些呈大理石状。
  4发生原因
  4.1防疫程序错误
  防疫程序上的错误是造成温和性猪瘟暴发的主要原因之一[2]。在温和性猪瘟暴发前,绝大多数养猪场对繁殖母猪的猪瘟预防可能受某些技术性失误的引导,防疫一般设在断乳后配种前,这对温和性猪瘟的暴发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直接导致卵细胞在受精前就已经感染猪瘟病毒,乃至受精卵与小猪胚胎先天性带毒。
  繁殖母猪在断乳后受到断乳刺激,开始分泌雌性激素与排卵,此时的母猪排出的卵细胞已经脱离母猪的直接营养供给,与母体之间完全是2个个体,只是受母猪体液的保护,在子宫内呈游离状态,此时注射猪瘟疫苗,疫苗的毒株会立即分散到母猪全身的各个器官及肌肉组织,子宫内同样也遍布猪瘟病毒的毒株,但卵细胞对猪瘟病毒的毒株却没有产生抗体的能力,子宫内的疫苗毒株就会直接感染游离状态的卵细胞,导致卵细胞先天性带毒;感染疫苗毒株的卵细胞并没有因此而失去受精能力,一样可以完成受精,成为先天性带毒的胚胎,一直延续到胚胎成熟分娩。
  感染猪瘟病毒的胚胎因受到病毒的干扰或侵害,在发育过程中不能象正常胚胎那样从母猪体中汲取营养,以致产出的小猪初生重大小不一,体质虚弱,产出后直接呈现温和性猪瘟症状,于是,为此类乳猪制定了新的免疫程序“超免”,比较典型的有以下2种:一是15日龄二免,25日龄三免,50~60日龄四免;二是21日龄二免、45~60日龄三免。

  4.2免疫抑制
  所谓的免疫抑制是指猪在受到药物残留、体质衰弱、冷热应激、疾病潜伏等不良因素的干扰或刺激后,对疫苗毒株产生的拮抗或不能对疫苗产生应有的免疫应答。
  现在很多养猪场在疾病预防方面几乎处于一种盲目状态,大剂量使用广谱抗生素或抗菌素对猪群实施保健,而忽略长期大量用药引起的副作用,这些药物在使用过程中的残留会对猪造成伤害[3]。当猪体内的药物残留超过猪内脏所能承受的范围时,药物的残留就会加重猪内脏负荷,造成猪内脏的工作异常,内脏的正常免疫功能就会随之下降,当进行正常疫苗预防时,因猪内脏功能不健全,就不能对疫苗毒株产生足够的对抗,造成免疫失败。另外,现在的养猪模式大多是规模化的高密度圈养,水泥圈舍、铁制的栏位,而以前在土圈里饲养时,猪能接触到泥土,从泥土中获取部分微生物及矿物质,同时能充分地采食到一些青饲料,从这些青绿饲料中汲取足够的天然维生素,保证正常生长所需的营养,维持相对比较健康的体质,但是现在的规模化养殖因受条件的限制很难做到,只能在饲料的营养配方上根据猪的正常生长需要去调整,让所提供的饲料营养尽可能满足猪的正常营养需求。但个别饲料生产厂家为了一己私利,在饲料的营养配方及生产上造假掺次,甚至使用一些对猪的健康生长产生危害的违禁药品。
  因此,在养猪的实际生产过程中,不仅要注意本场用药与预防上的冲突,同时要严格注意所选择饲料中添加药物是否会对猪群的正常防疫产生影响,用药选择时不要盲目单一性用药,避免长期大量的使用西药,西药大多是经过提炼后的高浓缩制剂,虽然部分药品能在短时间内表现治疗效果,但药品在猪体内也很容易产生残留,在治疗的同时造成对猪的另一种伤害,乃至造成免疫抑制。
  5防制措施
  由于猪瘟目前尚无治疗办法,所以防制关键在于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和改进疫苗接种方法。
  5.1加强饲养管理
  搞好环境卫生,增强猪的抗病能力,定期用对病毒效果好的消毒药,如用氢氧化钠等定期对猪圈、用具场地等做严格消毒[4]。淘汰病猪和有繁殖障碍的母猪。
  5.2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
  一是预防传染源和传播媒介的引进,由外地引进的新猪需到非疫区,到饲养地后隔离观察2~3周,并及时预防注射及坚持搞好检疫。二是肉猪每年坚持2次防疫并常年补针,母猪在空怀期接种疫苗,必要时仔猪在出生未吃初乳时即免疫,60 d进行第2次免疫,鉴于疫苗效价可能降低应适应增加免疫剂量。加强疫苗管理和统一操作规程,确保疫苗质量。应按规定运输,保管,使用疫苗,确保防疫质量,注射时应1猪1针头,不打飞针,现配现用,部位准,剂量足。健全免疫监测工作,确保猪的免疫水平和疫苗的免疫效果,要定期随机取样做抗体检测,以确定免疫时机。
  6参考文献
  [1] 胡兴年.温和性猪瘟及其防制[j].农技服务,2008(1):90.
  [2] 周福兰,王家玮,赵永中,等.规模场温和性猪瘟、猪肺疫、猪链球菌病的混合感染的防治措施[j].畜禽业,2007(12):31.
  [3] 雷梦珍.温和性猪瘟的诊断报告[j].湖南畜牧兽医,1995(3):29.
  [4] 赵银丽,李国喜.温和性猪瘟的诊断和防治[j].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2003(3):17-18.

上一篇:猪呕吐病的发生原因与防治措施

下一篇:农村散养户养猪疫病的发生现状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