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社区卫生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发布时间:2015-10-07 10:40

摘 要:本文对目前中国社区卫生工作的服务模式、运管机制及传统的医院管理信息系统 “信息孤岛”、“死档”问题进行探讨。提出基于全生命周期的动态、结构化电子健康档案,实现以个人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的主动式、全方位服务的社区卫生服务系统。并对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的分析并提出了解决的方案。

关键词:社区卫生;信息化;问题
  目前,中国社区卫生服务正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服务模式、运管机制仍在不断摸索之中。社区卫生服务信息化作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开展的基础支撑,其发展水平受制于行业成熟度和一些关键技术瓶颈。客观地说,我国社区卫生信息化仍然处于非常低级的阶段,目前国内投入应用的系统多是由传统的医院管理信息系统和早期的公卫管理信息简单叠加而来,大多侧重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财、物的管理和一些公共卫生服务信息的记录和上报,信息系统的规划和设计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社区卫生服务的本质,“信息孤岛”、“死档”问题非常突出,现有系统距离真正基于全生命周期的动态、结构化电子健康档案,实现以个人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的主动式、全方位服务的社区卫生服务系统还存在不小的差距。
  社区卫生信息化的主要问题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社会管理信息化基础薄弱,信息资源共享困难
  社区卫生服务是社会服务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信息化建设水平必然会受到社会整体信息化水平的影响,没有公安、民政部门的支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无法掌握准确的社区人口底数信息,“全人群、全期、全方位”的社区卫生服务只能成为空谈;没有相关防保机构的支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无法及时掌握社区居民的健康问题,也就无法做到以需求为导向,主动为居民提供健康管理服务;缺乏医疗中心的支持,社区卫生服务水平和质量难以持续改善,“社区首诊、双向转诊”的愿望也难以实现。
2. 多头管理,条块建设,破坏了社区卫生服务信息化的整体性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处在一个复杂的多头管理结构之中,卫生行政部门、预防保健机构(疾控、精防、妇幼)、医疗中心、社区运营保障部门、第三方支付机构、公安、民政、计生、残联、教育等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之间存在着密切的业务执行和业务管理关系。这些条块管理部门往往出于自身工作的需要,自上而下建设各自的管理信息系统,形成了典型的“烟囱”式应用,包括计划免疫、疫病报告、妇幼保健、精防管理、基本医疗等等,一个人的健康信息被打散到不同的系统之中,不仅相同的信息重复采集,效率低下,而且数据标准不一,难以集成,“信息孤岛”由此形成,造成信息资源的巨大浪费。
  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强调“以人的健康为中心”为居民提供生命全程的健康维护服务,就决定了在生命周期时间轴上各项健康管理服务工作的系统性、连续性和完整性要求,这是在规范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相关管理、专业技术指导、业务协作部门之间的业务关系和工作流程时务必遵循的原则,最大限度避免由于各专业垂直管理的需要,破坏了社区卫生服务信息化建设自身的系统性、连续性和完整性。
3. 时间跨度大、管理需求多变,“死档”问题难以破解,关键技术有待突破
  社区卫生服务的时间宽度大,而不同时期的社区卫生服务内容和管理需求都是不断变化的。从个人健康全程维护的角度来看,这些不同地点、不同时间、不同环节采集的健康资料理应保持长期的有效性和可用性,这就必然会面对健康档案资料“多版合一”和“多档合一”的技术难题。目前应用的信息系统,技术手段落后,在解决结构化异构档案的动态收集和管理方面存在先天缺陷,导致大量的“死档”产生。
  建议:
  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系统是空前复杂的系统,这是由专业领域的复杂性所决定的。相对于我们较为熟悉的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 HIS)而言,系统所涵盖的广度、深度都存在极大的差异性,从过去医患关系为主的二元结构,发展为以社区居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社保机构、政府相关管理部门的复杂多元结构,对信息化的服务要求大大扩展,同时也带来了对信息服务跨度的巨大延伸,这就要求信息技术在社区卫生服务领域的应用,不仅要创新技术手段,突破关键的技术瓶颈,还要从社区卫生服务的组织环境、制度设计、和流程设计等方面做出进一步的优化,实现信息化与专业化得有机融合。
  具体来说:
(1) 建立“数出一门、多方共享”的数据管理机制
  社区卫生服务信息化应该紧密围绕“以人为本”的健康维护理念。以个体、家庭为单位,在生命全程范围内,系统、连续地归集和应用健康信息,是开展新型社区卫生服务模式的重要基础。因此,在社区卫生服务的大环境下,在相关社区卫生服务和管理机构之间,建立“以人为中心”、“数出一门、多方共享”的信息共享机制,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基础性工作。通过信息共享机制的建立,可以理清社区卫生相关机构和部门的信息责任,明确各种信息源的责任主体和使用主体,而且在责任主体和使用主体间也能够建立长期、及时、有效的信息更新和发布机制,真正实现一方采集、多方应用,最大限度地提升信息资源价值。
(2) 转变信息组织和管理思路,变“垂直分割”为“垂直接口”模式
  作为支撑医疗卫生网底功能的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系统应该成为现代卫生管理的信息之源,应该转变信息的组织和管理模式,在优先保证社区卫生健康维护工作整体性的前提下,将传统的垂直业务信息管理,转变为以社区卫生整体数据资源为中心,应用需求为导向的水平管理。以健康维护为主线,以电子健康档案为骨架,全面整合各专业领域的健康资料信息,为每个社区居民建立一棵伴随其生命全程的健康信息树,这对于实现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并持续满足上级专业管理机构的需求具有重要的意义。
(3) 建立基于标准化数据集的电子健康档案采集和管理平台
  贯穿生命全周期的电子健康档案是随着时间不断滚动累积的,信息的内容、结构、使用方式也处在不断变化之中。因此,CHSIS作为基础数据平台,需要建立“最小数据集”的管理机制来应对这些客观存在的变化。最小数据集是用于描述人群或个体健康状况的基础数据字典,是构建电子健康档案的基础,也是实现健康档案信息标准化,促进居民健康信息跨部门、跨区域共享的重 要基点。
(4) 基于XML技术,建立全生命周期电子健康档案,支撑社区卫生服务工作
  理想的全生命周期健康档案记录着社区居民由生到死的全部健康信息,是社区卫生服务和区域卫生管理最重要、最宝贵的基础信息资源。全生命周期健康档案存在时间跨度大、信息类型复杂、信息内容和结构不断变化的特点,采用传统的基于RDBMS的信息建模方式,已经难以满足需求。
  XML技术,因为其具有结构自由、语义严谨的信息表达能力,是业界公认的最好的复杂信息建模工具。因此,基于XML技术,完全可以构建出支持生命全周期健康管理的电子健康档案信息模型。而且,在标准化健康档案最小数据集的支持下,也可以解决生命全周期内由于业务需求变化所引起的软件功能失效问题,从而保证了电子健康档案信息的连续性,为实现生命全周期健康维护的信息化管理消除了最大的技术障碍。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2]《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 国发〔2006〕10号
[3]电子病历基本架构与数据标准(试行)
[4]医院信息系统基本功能规范(2002)

上一篇:浅谈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的措施

下一篇:Ad hoc网络稳定的蚁群多路由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