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网络维护,保护你的隐私
摘 要:新世纪中互联网的产生和发展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绝对称得上是对原有工作、生活方式的一场革命,在互联网的发展过程中,互联网网络安全问题也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如何更有效的保障互联网中用户的安全使用,成为摆在计算机网络工作人员面前的大课题,笔者在文中对当前网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了分析,并针对安全隐患提出了相关对策。
关键词:互联网;安全隐患;网络维护
引言
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出现使得人们将越来越多重要的信息和资料放在电脑当中,方便存储和提取,但是“信息技术是把双刃剑”,在方便人们生活的同时,开放的互联网系统环境使得人们电脑中的信息处于一个危险的状态,如何能够让自己的信息在电脑中安全使用?网络安全维护技术让人们看到了曙光,所以网络安全维护在网络时代对人们意义重大,网络维护人员也应该加强网络安全隐患排查和维护。
1、网络安全隐患
在开放的互联网环境中,个人信息“一不小心”就可能成为公共信息,就像刚买上电脑的张先生在一次偶然的情况下点开网上邻居,竟然看到了多个邻居的私人信息,随之想一下自己的信息也可能让邻居轻而易举的看到不禁不寒而栗了,本来买电脑上网是为了方便生活,现在却成了一个“定时炸弹”,不知何时自己的信息会公之于众了!这就充分表明了现代网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从互联网的使用来看,目前网络安全隐患主要体现在网络软件漏洞、网络设备缺陷、人员管理缺陷等方面,具体表现有:冒充:有些不合法的用户冒充合法用户进入网络系统,盗取他人信息资料,从事非法活动;搜索引擎搜集隐私:大部分的搜索引擎在用户使用时,都会将用户的IP地址、用户信息、从搜索结果中跳转到哪个网站等信息记录都下来,通过相关的计算机技术,搜索引擎服务商可以从这些信息中获得用户的身份、用户的爱好以及在网上的各种行为等隐私信息,并可能使用这些隐私信息进行商业活动。所以主要的网络安全维护应该从这几方面入手。
2、当前网络安全隐患成因分析
从上面的分析来看,目前的网络安全隐患主要是在网络软件、计算机硬件和人员管理上体现的,从网络软件上主要是因为软件不可能是百分之百的完美没有漏洞,这些漏洞往往成为他人恶意攻击的对象,甚至有的软件留有“后门”,也让有心人士有机可乘;从计算机的硬件上来说是计算机各个零件的存在的隐患如硬盘、内存、显示器等,还有连接设备的故障如电源线、网卡、网线、路由器等,在当今的网络时代,人们在网络上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如聊天、购物、传送文件等,一旦此时的计算机硬件出现问题,可能导致整个网络不能使用,必然给人带来巨大的不便和损失;从人员管理上来说分为恶意攻击人员和网络维护人员,恶意破坏人员也即“黑客”,这些人可能因为利益或刺激或者所谓的挑战,去恶意的破坏一些公司网站或者某个人的电脑,从网络维护人员上主要是一些网络维护人员专业技术不够,对网络维护工作的认识不够全面,不能及时排查网络问题,对工作不够热诚,等到问题出现才去解决而没有说及时的预防问题的发生。
3、网络维护方法介绍,提高网络安全系数
上面分析了网络安全隐患是由网络软件,网络硬件,人员等因素引起的,因此要加强网络安全维护也应该从这几方面入手。
首先从软件方面来说可以使用防火墙阻挡部分的恶意网络攻击,并对防火墙定期更新,对计算机中的杀毒软件应及时的更新病毒库,经常杀毒,对外界的访问设置密码,计算机内的所有重要文件资料也应该进行加密,对于不安全的网络链接不打开,才能保障网络安全。
其次是网络硬件的维护,对于网络中的服务器、网线、路由器、网卡等设备进行定期的检查,看是否进行了正确的安装和配置、设备是否还能使用,对于有损坏的硬件应及时更换。
再次是人员管理,对于恶意攻击者,应该使用一套互联网道德规范和互联网犯罪管理办法,对互联网上的不正当行为用法律的力量进行约束,对于网络维护人员,应该组织定期培训,不是开始工作就可以高枕无忧、不需要学习了,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的发展要求网络维护人员也要掌握最新的技术,所以让他们了解最新的网络维护手段和方法,使其在工作中更加的得心应手,在网络安全维护工作中做得更好。
结语
网络的安全必须使得网络中的硬件、软件和数据都能安全的使用,如今人们越来越多的活动直接在网上进行,一旦在网络使用中有安全问题,必然影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如何才能将这种不好的影响降到最低,笔者认为加强网络安全维护应该的首选。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也让越来越多的网络安全问题出现在人们面前,自然也要求网络维护技术能与时俱进,才能维护互联网良好的环境,所以本文分析了当前的网络安全隐患及其成因,并对如何有效的进行网络安全维护做了分析,希望在今后的网络维护工作中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古新文:《计算机网络故障的归类分析》,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25).
[2]张笑、张国荣《从“人肉搜索”谈网络传播的“把关意识”》,《中国集体经济》2008.
[3]赵明俊、李书明、邓宏钧:《浅析计算机网络故障》,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