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互联网+教育”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目前,计算机网络互联网已经成为高职院校学生生活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互联网+教育”的兴起,推动了网络时代教育教学的变革,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发出了挑战。基于“互联网+教育”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新途径。
2015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了“互联网+”。2015年7月4日发布的《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中提出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互联网+教育”带来了大量在线教育的发展机会,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高职院校必修的课程,如何融入“互联网+教育”中呢?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论述。
一、“互联网+教育”的内涵
“互联网+教育”让教育从封闭走向开放,使人们随时随地都可以获取想要的学习资源。从实质上看,“互联网+教育”对传统教育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一是互联网加倍放大了优质教育资源的作用和价值,让优秀教师服务学生的范围从几十个增长到几千个甚至数万个。二是通过互联网,使跨空间、跨时间的合作研究成为现实,这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教学低效率的问题。
二、“互联网+教育”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义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积极投入“互联网+教育”的技术变革之中,畅享互联网和信息技术服务带来的便利,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中的影响力。
1.“互联网+教育”丰富了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资源
互联网提供了大量的知识和事实材料来充实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丰富了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通过互联网,高职院校学生可以查阅大量信息、资料和书籍,从而丰富学习内容,开阔眼界。
2.“互联网+教育”满足了思想政治教育大众化的需要
现在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基本上离不开互联网。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必然带来教学内容的互联网化。思想政治理论课可以由“互联网+教育”的模式,通过相关程序的设定,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符合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学习、吸收和消化知识更便利化。由此,“互联网+教育”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提供了新的、广阔的平台,课堂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可以在互联网上随时随地学习,并通过一系列的测试方式,保证学习的效率和效果。
3.“互联网+教育”增加了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影响力
“互联网+教育”模式使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更具有影响力。一方面,学生可以在第一时间获取有价值的信息,教师也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需求;另一方面,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通过互联网技术,可以互相学习和交流,更好地提升教学水平。
三、“互联网+教育”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启示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面向高职院校学生开展品德教育的主渠道,对于高职院校学生道德素质的提升、科学理念的树立、人品人格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教育指导作用。笔者认为,“互联网+教育”的兴起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发展有以下几点启示。
1.注重教育资源的互换交流和开发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职院校的必修课程,与“互联网+教育”的规模性、开放性有很高的契合度。现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机构在各高职院校已独立化,但部分地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业教师的发展仍存在问题。如笔者所在的医学高职院校,由于思想政治理论学科被边缘化,严重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的提高。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可考虑用“互联网+教育”模式,将一些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任务外包。利用“互联网+思想政治理论课”可以同时供成千上万的学生一起学习,具有规模效益。
2.提升教师网络工作的能力和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通常是几百人的大班教学,不可能安排每个学生发言,也不可能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互动中。在教学中,教师基本上都用一讲到底的方式,至于学生吸收知识的情况,就没法顾及了。“互联网+教育”的学习方式,使教师和学生处于分离状态,在这种模式下,“互联网+教育”获得成效的前提是学习者要有端正的学习态度、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通过“互联网+教育”,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得以提升。
3.通过“互联网+教育”尝试“教考分离”
部分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是当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问题。一些学生是教了学不会,学了又不信,考前抱佛脚,考后就遗忘。通过“互联网+教育”可尝试“教考分离”,扬长避短。“教”通过“互联网+教育”实现,“考”仍然采用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通过传统教学体制监测“互联网+教育”的学习效果。在照顾学生学习愿望的同时,增强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一举两得。
作者:张虹 来源:新校园(下) 2016年3期
下一篇:计算机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