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农村金融中的互联网金融
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业在农村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和我国实体经济下行的情况下,我国农村经济迫切需要更多金融支持和服务。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完善金融市场体系,发展普惠金融,鼓励金融创新,丰富金融市场层次和产品”。《2015中国农村互联网金融报告》通过对我国农村地区近年来飞速发展的计算机网络互联网金融进行研究,阐述互联网金融对农村金融的支持与意义。
一、农村金融概述
(一)农村金融的含义
农村金融在我国一般是指在县及县以下地区提供的存款、贷款、汇兑、保险、期货、证券等各种金融服务,包括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即民间金融。
(二)农村金融机构含义
农村金融机构专指农村正规金融机构,包括银行类、非银行类和其他形式金融机构。银行类金融机构主要包括政策性的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及其分支机构,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等商业银行在县域内的分支机构或网点,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在县域内的分支机构或网点,以及农村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邮政储蓄银行、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组织等。非银行类金融机构主要包括在农村地区提供服务的政策性保险公司、商业性保险公司、证券公司、期货公司等。其他形式主要包括小额贷款公司、小额信贷组织、典当行等。
农村金融是内部功能和结构复杂多样的系统,农村金融的内涵既要从理论层面上,根据整体金融状况和农村经济发展目标来理解,又要从现实层面上,根据农村金融的现实状态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来理解。在理论上,农村金融应当包含一系列内涵丰富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如储蓄、信贷、结算、保险、投资、理财、信托等,以及与之相对应的金融组织体系,或者说和整体金融应该是保持一致的组织体系。在现实上,农村金融则是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金融需求,具有自身特点的不断演化的动态结构。
二、农村金融的现状
(一)金融在农村水土不服
金融这个高富帅的行业,在农村一直水土不服。一来,大多数金融机构不愿意去农村开网点,因为网点成本较高,农村居住密度低,金融业务量不够,很容易导致这些网点入不敷出。二来,农民往往没有抵押物和担保人,面对这些硬伤,银行很难把钱放心借给农民。但同时,农民在农业生产、添置房产、婚丧嫁娶时,又有借款需求,八成人的借款都是通过民间借贷,非常不规范。
这就很容易引发恶性循环:农民存贷汇的需求越是得不到满足,他们和金融机构之间的联系就越少,这样他们就越是留不下身份家庭信息,消费信贷记录,现在有数亿农民在央行的征信系统里是一片空白。这样一来,金融机构更加无法甄别他们的信用,无法提供借贷服务,双方只有渐行渐远。长此以往,在农村无法获得良好收益的金融机构,对于农村业务难免意兴阑珊,更遑论设计真正贴合“三农”的支付服务和金融产品。
(二)农村信用环境的缺失
信用环境存在问题较多。主要是金融机构贷款逾期过高,企业间互相拖欠债务普遍,以劣充优、以次充好和欺诈失信等严重冲击着商业信用关系和消费信用关系。据不完全统计,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占其全部贷款的比率为25%。作为社会信用的个人部分,信用观念淡薄;同时还缺乏信用风险防范意识。由于银行和农村信用社无法考察客户信用程度,更不能对其实行监控,从而给银行增加了信用风险。
(三)金融市场的信息不对称
信息不对称造成了市场交易各方的博弈失衡,影响博弈的公平和公正,使得市场对资源配置出现低效率。在农村金融市场上,银行对借款人资金运用的目的、风险及还款能力等信息无法准确获知,财务制度和信用体制不完善也使得借款人无法向银行传递准确的借款信息,使得金融机构处于信息的劣势一方,在这种情况下,金融机构通过惜贷或者提高贷款利率来规避风险,压缩了信贷供给量。
三、互联网金融概述
(一)互联网金融的定义
是指传统金融机构与互联网企业利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通信技术实现资金融通、支付、投资和信息中介服务的新型金融业务模式。互联网金融ITFIN不是互联网和金融业的简单结合,而是在实现安全、移动等网络技术水平上,被用户熟悉接受后(尤其是对电子商务的接受),自然而然为适应新的需求而产生的新模式及新业务。是传统金融行业与互联网精神相结合的新兴领域。
(二)互联网金融的特点
1.成本低
互联网金融模式下,资金供求双方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自行完成信息甄别、匹配、定价和交易,无传统中介、无交易成本、无垄断利润。一方面,金融机构可以避免开设营业网点的资金投入和运营成本;另一方面,消费者可以在开放透明的平台上快速找到适合自己的金融产品,减弱了信息不对称程度,更省时省力。
2.效率高
互联网金融业务主要由计算机处理,操作流程完全标准化,客户不需要排队等候,业务处理速度更快,用户体验更好。如阿里小贷依托电商积累的信用数据库,经过数据挖掘和分析,引入风险分析和资信调查模型,商户从申请贷款到发放只需要几秒钟,日均可以完成贷款1万笔,成为真正的“信贷工厂”。
3.覆盖广
互联网金融模式下,客户能够突破时间和地域的约束,在互联网上寻找需要的金融资源,金融服务更直接,客户基础更广泛。此外,互联网金融的客户以小微企业为主,覆盖了部分传统金融业的金融服务盲区,有利于提升资源配置效率,促进实体经济发展。
4.发展快
依托于大数据和电子商务的发展,互联网金融得到了快速增长。以余额宝为例,余额宝上线18天,累计用户数达到250多万,累计转入资金达到66亿元。据报道,余额宝规模500亿元,成为规模最大的公募基金。
四、农村金融中的互联网金融
(一)传统农村金融遭遇互联网金融
金融这个高富帅的行业,在农村一直水土不服。大多数金融机构不愿意去农村开网点,因为网点成本较高,农村居住密度低,金融业务量不够,很容易导致这些网点入不敷出。
然而,互联网金融作为一种新兴的商业模式与盈利方式,在商业银行未来发展中将长期扮演鲶鱼的角色,当农村、农业的现代化和信息化比例达到一定程度,互联网金融便可利用大数据嵌入农村新经济,进而将带动整个农业行业出现新的爆发式增长。
近年来,互联网产业的飞速发展,为我国农村金融存在的问题提供了可实现的解决方案,“互联网+”深刻影响了我国金融政策的制定,并且早已经深入到农业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农业经济也逐步走上了一条“电商化”、“信息化”的发展轨道,农村互联网金融逐步崛起,一种不同于传统金融的服务模式正在快速形成。
(二)互联网金融对传统农村金融发展补充
互联网金融发挥门槛低、效率高等多重优势,将服务切入到农业产业链的各个环节,缓解金融需求与供给不匹配的矛盾,提高金融配置的效率;网上支付、移动支付等新的支付模式改善用户对实体网点依赖和服务体验差等问题;互联网金融与农村传统金融实现快速、有效结合,将加快农村金融的发展。
由于互联网低成本、高效率和无国界的特性,互联网企业纷纷以其技术优势和平台优势争先进入农村金融领域,填补了大量农村金融服务的空白,同时长期服务三农领域的三农服务商,也纷纷利用互联网技术服务客户,形成了目前四类农村互联网金融服务主体:三农服务商、电商平台、P2P平台和传统金融机构。
(三)P2P网贷平台在互联网金融中的作用
P2P网贷平台通过互联网将资金需求端与资金供给端实现有效对接,是实现普惠金融的一个有效手段,其更加关注低端客户,而中国最庞大的低端客户群无疑是来自广大的农村地区,因此这也是大量的P2P平台以农村居民为主要服务群体的重要原因。
(四)传统金融机构的作用
面对阿里、村村乐、宜信等互联网平台对农村传统金融服务商的冲击,以农村信用社、农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等为代表的传统金融服务机构,纷纷加大对农村互联网金融的投入,响应国家政策号召,全力推进农村普惠金融。国内农产品电商交易平台一亩田集团日前发布的《2015中国农村互联网金融报告》中指出,国有商业银行的网点在农村不断收缩,农村信用社成为支农的主力军。按照现有农村信用社网点数量计算,我国每个乡镇仅有1.02个服务营业网点,每16个行政村只有1个服务营业网点,农村金融服务网点相对匮乏。
(五)农村金融的“互联网+”计划
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互联网+”不仅仅是互联网应用于某个传统行业,更引领了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常态”。而随着农村地区宽带网络的普及、终端智能产品的下乡、互联网购物的便捷,最新兴的互联网金融与最古老的农业亦开启了“互联网+三农”的新模式。农村金融的“互联网+”计划意味着,涉农金融机构结合当前农村金融服务环境现状和群体特征,研究制定互联网金融服务“三农”的总体方案,全面推进互联网金融在“三农”领域的发展,力争在两到三年时间,逐步建立起适应互联网生态环境、适应互联网用户习惯、满足“三农”群体特色需求的多层次、全业态、开放融合的产品和服务体系,实现存、贷、汇三大类业务无缝融入到以用户为中心的互联网金融生态中,直接对接用户生产经营和生活消费的各类场景。
五、互联网金融对农村金融的支持与意义
一是日前国务院会议提出鼓励互联网金融发展,并且对接小微企业和三农领域发展,将是具有非常非常深远意义的。在中国的普惠金融实践中,积极运用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技术,积极服务中国广大的三农工作,已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这是从资金获取,信用建立,能力建设三个方面互联网金融如何帮助他们,我们觉得有很大的空间,未来,农村金融的成长空间是巨大的。
二是央行发布的《中国农村金融服务报告2014》中指出,下一步要健全公平准入和监管、鼓励创新、完善政策支撑和金融基础设施等措施,不断增强金融体系活力,利用移动通讯等先进技术,构建充分竞争、广泛包容的普惠金融体系。互联网金融为农村普惠金融体系的构建提供了新的方向。互联网金融的核心特征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创新,这种创新主要体现在互联网金融通过迅速的时空转换,实现金融产品创新、金融业务流程创新和金融机构创新。
三是农村金融的“互联网+”计划意味着,涉农金融机构结合当前农村金融服务环境现状和群体特征,研究制定互联网金融服务“三农”的总体方案,全面推进互联网金融在“三农”领域的发展,力争在两到三年时间,逐步建立起适应互联网生态环境、适应互联网用户习惯、满足“三农”群体特色需求的多层次、全业态、开放融合的产品和服务体系,实现存、贷、汇三大类业务无缝融入到以用户为中心的互联网金融生态中,直接对接用户生产经营和生活消费的各类场景。
六、结论
众所周知,互联网金融为银行业的转型发展带来了创新契机。在中国,互联网金融的创新和发展正在积极改变整个金融生态,加剧了金融市场竞争,改善了资本配置的效率并使资本流动空前加速,也有力地推动了利率市场化、金融监管模式变革以及银行业的开放。而互联网金融的创新对接农村金融领域,把互联网金融的文化理念植入农村金融机构,将会极大地促进我国普惠金融体系的发展。虽然互联网金融整体体量还小,在农村更小,但是,互联网金融在服务客户多样化和个性化需求方面的突出能力使得金融服务的成本可以有效降低,是对传统金融机构的有益补充。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普惠金融的理想要坚持,怎样在农村一步一步实现,要根据实践的效果来调整,面向未来,立足广大农村。
作者:迟到 王积田 韩雪 周蓉 李文蓓 来源:北方经贸 2016年3期
下一篇:互联网金融 触底才有反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