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语言运用技巧及特点反思影响论文(共5篇)
第1篇:网络语言对中学语文教学的影响研究
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无处不在,互联网走进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为人民带来了极大的便捷。但是与此同时,网络的普及对于面对新鲜事物较为好奇的高中生来讲,无疑造成了较大的冲击。目前网络流行的各种语言对高中语文教学产生了较大的阻碍,因此,高中教师必须针对这一现象,找出相应的措施,从而保证高中语文教学顺利进行。
一、网络语言的主要特点
语言是世界人们进行交流的必要工具,语言所带来的生命力体现在各种交际价值上,但是由于网络的出现,目前各种新鲜的词语接二连三地出现在屏幕上和人类的口中。而网络语言所体现的特点主要包含三个形态:第一种形态是由汉字的谐音发展而来的,这种情况主要是指在语文教学中同音或者是近音词语,网络语言通过这些同音字或近音字来表现自己的语言生命力。例如:么么哒,网络用语,是“亲亲”的意思,表示对某种事物或人的喜爱。第二种网络语言的特征是由于字母的谐音所带来的,主要采取字母的缩写形式,例如,现在很多电脑的名称或者是手机都采用的是大写字母简写,因此,在网络语言中也用各种简单的语言字母谐音来表现各种称呼。例如,网络流行的这段笑话:BG(禀告)板猪,我在JOKE班受到了BG(不公)的待遇,BG(被关)了三天,很BG(悲观),想BG(罢工)不来,又BG(变卦)了,虽然心有BG(不甘),但是BG(不怪)你们,这个世界本来BG(不公)的事情太多。很多人就愿意敲BG(报告),BG(不给)还要记账,BG(不过),他们还是BG(不敢)胡来,因为有老天BG(秉公)BG(把关)。BG(布告)一下,天棚元帅都得当猪八戒。其中板猪指版主,也可写作,斑竹由于拼音输入造成的美妙谐音,副版主叫“板斧”。第三种网络语言的特征主要是由数字的谐音导致的。语言谐音主要是将简单的汉字与简洁的数字进行联系,从而表现出想要说明的意思。例如:0487:你是白痴;0594184:你我就是一辈子;08056:你不理我了;0837:你别生气;098:你走吧。
二、网络语言对中学语文教学的影响
由于网络语言的流行,对中学语文教学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第一,对中学语文的基础教育产生影响。在高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遵从语文教学的严谨性,务必保证学生正确的发音和书写汉字的标准化,但是,由于学生受到网络语言的影响,经常用近音字来代替原字,这样会导致学生在长期的学习中容易混淆,从而使语文基础知识得不到巩固。其中,比较重要的一点是学生会以为这是一种时髦的表现,使得语文教学失去原本的严谨性。第二,网络语言会对传统的阅读方式带来影响,在阅读书籍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利用传统阅读来强调是精读或者泛读,从而使学生掌握更多的语言知识。然而由于网络语言强调的是个性、简单、随性,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以较少的数字来体现自己要表达的内容,从而使阅读产生较大的障碍。第三,在网络语言的熏陶下,中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不能够按照所学习的语文知识进行完整的写作,受到网络语言的干扰,在写作过程中不自觉地加入部分网络语言,使得学生的写作失去规范性。因此,由于受到网络语言对中学语文教学的影响,我们必须加强语文教学的针对性措施,主要体现在:第一,强化学生的基础教育,强调学生阅读的规范化,使学生避免滥用网络语言。第二,要通过引导学生阅读较为出名的著作来加强对自身情感的陶冶及其阅读水平,例如《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等名著,避免学生阅读网络文章,使学生的思想意识走向偏颇。第三,在学生写作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使用正确的字词,避免使用网络语言,使学生加强字词句的规范化,不断地修改错別字,从而使学生不断地积累较多正规的词语,规范写作的途径和基础。
综上所述,在网络发展的这个时代,高中语文教师必须去糟粕取精华,促进学生学习较多有用的知识,不要被网络语言影响原本的教学计划,引导学生规范用语,阅读经典,从而为写作和阅读奠定基础,保证语文教学的严谨性,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规范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达到高中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为创建一个文明和谐的社会而努力。
作者:宋光芬
第2篇:网络语言对初中语文教学的影响探究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网络在人们生产和生活中的广泛使用,大量的网络语言也逐渐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并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重要的影响。网络语言作为人们网络聊天和交流的一种语言表达方式,其本身具有简单快捷和形象幽默的特点。由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身心发展还不成熟,对事物的分析判断能力较差,网络语言的广泛使用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中学生的语言知识,增强了他们学习语文课程的兴趣,但网络语言在词性搭配和语法上的极其不规范性又给语文教学和初中生的语言知识学习带去了极为不利的影响。本文主要对网络语言的自身特点和其对初中语文教学的利弊影响进行了简要探讨,以更好地发挥网络语言使用中的积极作用。
一、网络语言自身的特点
网络语言是人们在网络交际中的一种语言交际工具,其自身具有特殊的语言特点。网络语言在使用中可以划分为两大类,一种是用于人们网上交流的常用语,如菜鸟、大虾、美眉等;另一种主要是与网络相关的一些专业性的术语,如病毒、拓扑、防火墙等。网络语言在使用中有着鲜明的特点。
1.简单快捷、形象幽默
如称呼爱上网的人为“网虫”,并且还有爬虫和飞虫的等级差别;还有一些通过语言的谐音还表达的,如“我哭了”可以用“555”来表示,而“拜拜喽”表示为“886”等。
2.简洁符号化
如神秘的笑容用“(-_-)”来表示,而难过表示为“:—”,尴尬则用“:—p”来表示;同时还有一些英语和汉语的简略词,如“MM”表示美女、妹妹,而“CU”则表示为“Seeyou”等。
3.来源较多
如“萝莉”来源于《洛丽塔》、“腹黑”“萌”来源于日语、“DIY”来源于英语等。
二、网络语言对初中语文教学的影响
网络语言是在网络技术的广泛使用中应运而生的,其在使用过程中有着鲜明和独特的个性化特征。随着网络语言的快速发展和日益普及,其对当前的语言使用和初中语文教学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
1.网络语言对初中语文教学的有利影响
网络语言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出现的,其本身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网络语言的使用丰富了汉语语言中的修辞方式,给初中语文教学带来了许多新鲜、生动的语言材料,对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有重要的作用。如“大虾”表示网络中的大侠和高手;“斑竹”则指版主,即网络上的管理人员。此外,网络语言的幽默性和形象性能够锻炼学生在语言使用中的逻辑思维能力,促使他们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在网络中的自由交流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语言运用天赋,让他们根据自身的喜好和想象来充分地展现自我的个性特征,对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有重要的影响。
2.网络语言对初中语文教学的的不利影响
汉语语言作为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交流工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生正处于语言学习的关键时期,规范的汉语教学对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有重要的影响。网络语言在词语的组合和语法的使用等方面有极大的不规范性,如果初中生在学习中长期受到网络语言的影响会对他们的汉语知识学习造成重大的消极影响。如网络语言中有许多错别字的使用现象,“灰常”是“非常”的误用,而“粉发涂墙”则表示“奋发图强”的意思。如果学生在使用中经常受到这些错别字的影响,就容易使他们把错别字当成对的字来使用,从而影响他们汉语使用中的规范化。
同时,网络语言还对初中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审美能力有极大的消极影响。网络语言在使用中常注重浅显易懂和简洁直白,而规范的汉语文章更为注重典雅和含蓄。如果学生长期接触和使用网络语言,就会使他们阅读经典作品的能力下降,从而削弱他们的语文阅读能力。此外,网络语言注重时尚性和快捷性,其语言结构在组织中常常显得松散、缺乏逻辑性,一些语言甚至浅薄粗俗。而初中生正处于好奇心和模仿能力强的时期,网络语言的广泛传播和流行使得许多学生把使用网络语作为交流的时尚。再加上他们对事物的判断能力较差,就会使得一些粗俗的网络语言影响学生的语言审美,从而对他们的心理健康和身心发展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网络语言是一种新的语言形态,目前在网络上被广泛使用。网络语言的产生主要依托于互联网的迅速普及。如今,网络语言现象引起了国内学者的研究热潮。网络语言虽然不是一种规范的语言方式,但作为当下一种重要的语言形态,对其特点进行研究极为必要。
一、网络语言的内涵
网络语言是一种在互联网上广泛使用的语言。如今,网络语言不仅仅在网络上使用,在现实生活中也有很多人不自觉地使用网络语言。
二、网络语言的具体特点
在对网络语言特点进行分析时,为更好地进行论述,笔者从网络语言的内容特点及传播特点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1.网络语言的内容特点
(1)创新性
网络语言的典型特点是创新性。网络语言的创新性重点表现在两个方面:①形式方面。网络语言通过如下多种形式表达含义:数字、视频、动画、符号、图片等。②语义方面。网络语言的语义创新集中体现在网络语言的自我更新,即新的网络语言快速出现,且很快被人们在网络上使用。
(2)会意性
网络语言的构词形式多种多样,可谓是千奇百怪、千变万化。很多网络语言仅通过汉字、符号、图片的简单组合即可明确体现出使用者要表达的意思。例如,形容网民在线方式的网络语言有“潜水”“隐身”等。除此之外,还有“囧”“槑”等网络语言,其均具有一定的会意性特征。
(3)简约形象性
网络语言内容除了具有创新性及会意性等典型特点之外,还具有简约形象性。例如,在网络上网民常将“thankyou”用网络语言“3Q”代替,将“再见”用网络语言“88”代替,将“开心”用网络语言“∶)”表示等。从上述网络语言中我们不难看出,网络语言的内容还具有简约形象性的特点。
2.网络语言的传播特点
除了网络语言的内容具有鲜明特征之外,网络语言的传播也同样具有一些特点,具体表现为:
(1)随意性
众所周知,在网络世界中人们是自由的、开放的。正因为如此,网络语言具有了自由性和开放性的特征。网络语言的创造者及使用者在网络中使用网络语言并不会考虑到其是否规范。因此,在构词上也表现出了随意性的特點。例如,将“大侠”说成“大虾”,将“版主”说成“斑竹”,将“好的”说成“好滴”。甚至还出现了一些诸如“I服了you(我服了你)”“有木有(有没有)”等网络语言。这样的网络语言在构词方面无疑是错误的,若长期使用会对正确运用语言产生不利影响。更值得注意的是,这些错误的语言运用现象却在网络上随意传播,很多网民似乎并不在意。
(2)爆发性
很多网络语言往往会在短时间内在网络上爆发性传播,其传播速度之快、传播范围之广往往令人咋舌。例如,在网络上曾经一度出现“范跑跑”“楼歪歪”“周老虎”“打酱油”“俯卧撑”“躲猫猫”等词,这些网络语言往往是由于某个特定事件而产生的,一旦产生便在网络上迅速传播。这些网络语言在网络上迅速传播之后,很快又会被人们遗忘。但提及当年的这些网络语言,很多人却又记忆犹新。
三、关于网络语言的反思
网络语言是在网络上广泛流传的一种语言形式,这种语言形式并不能纳入正规语言体系之内。当前,网络语言之所以能够广泛流传,自然有其特殊原因。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无论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上均不同程度地背负了各种压力,在这些压力下,人们在网络中并不希望再受到更多束缚,再承受更多压力。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网络语言内容及传播方面之所以呈现上述特征也就见怪不怪了。但值得注意的是,对于网络上的一些不规范语言使用的现象,国家应采取相关措施予以引导,并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网络语言运用方面的规范性。通过相关规定的制定和颁布,网络语言的使用一定会更加有序。
四、结语
对于当前的网民而言,运用网络语言俨然已经成为一种时尚。很多网民在网络中均会不自觉地使用网络语言。网络语言中存在精华,当然也存在糟粕。对于值得继续运用的网络语言,我们不应制止;而对于那些不符合规定、有负面影响的网络语言,则需要进一步加强规范和引导。希望在不久的将来,网络语言的运用会越来越规范。
网络语言作为时代发展中的一种新型的语言表达方式,其对汉语使用和初中语文教学有重要的影响。教师在教学中要以全面的眼光来看待网络语言的使用,既要看到网络语言积极影响,又要避免网络语言对学生的消极影响,趋利避害、因材施教,以促进初中语文教学的健康发展。
作者:郑雪芬
第3篇:网络语言的特点及反思
网络语言是一种新的语言形态,目前在网络上被广泛使用。网络语言的产生主要依托于互联网的迅速普及。如今,网络语言现象引起了国内学者的研究热潮。网络语言虽然不是一种规范的语言方式,但作为当下一种重要的语言形态,对其特点进行研究极为必要。
一、网络语言的内涵
网络语言是一种在互联网上广泛使用的语言。如今,网络语言不仅仅在网络上使用,在现实生活中也有很多人不自觉地使用网络语言。
二、网络语言的具体特点
在对网络语言特点进行分析时,为更好地进行论述,笔者从网络语言的内容特点及传播特点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1.网络语言的内容特点
(1)创新性
网络语言的典型特点是创新性。网络语言的创新性重点表现在两个方面:①形式方面。网络语言通过如下多种形式表达含义:数字、视频、动画、符号、图片等。②语义方面。网络语言的语义创新集中体现在网络语言的自我更新,即新的网络语言快速出现,且很快被人们在网络上使用。
(2)会意性
网络语言的构词形式多种多样,可谓是千奇百怪、千变万化。很多网络语言仅通过汉字、符号、图片的简单组合即可明确体现出使用者要表达的意思。例如,形容网民在线方式的网络语言有“潜水”“隐身”等。除此之外,还有“囧”“槑”等网络语言,其均具有一定的会意性特征。
(3)简约形象性
网络语言内容除了具有创新性及会意性等典型特点之外,还具有简约形象性。例如,在网络上网民常将“thankyou”用网络语言“3Q”代替,将“再见”用网络语言“88”代替,将“开心”用网络语言“∶)”表示等。从上述网络语言中我们不难看出,网络语言的内容还具有简约形象性的特点。
2.网络语言的传播特点
除了网络语言的内容具有鲜明特征之外,网络语言的传播也同样具有一些特点,具体表现为:
(1)随意性
众所周知,在网络世界中人们是自由的、开放的。正因为如此,网络语言具有了自由性和开放性的特征。网络语言的创造者及使用者在网络中使用网络语言并不会考虑到其是否规范。因此,在构词上也表现出了随意性的特點。例如,将“大侠”说成“大虾”,将“版主”说成“斑竹”,将“好的”说成“好滴”。甚至还出现了一些诸如“I服了you(我服了你)”“有木有(有没有)”等网络语言。这样的网络语言在构词方面无疑是错误的,若长期使用会对正确运用语言产生不利影响。更值得注意的是,这些错误的语言运用现象却在网络上随意传播,很多网民似乎并不在意。
(2)爆发性
很多网络语言往往会在短时间内在网络上爆发性传播,其传播速度之快、传播范围之广往往令人咋舌。例如,在网络上曾经一度出现“范跑跑”“楼歪歪”“周老虎”“打酱油”“俯卧撑”“躲猫猫”等词,这些网络语言往往是由于某个特定事件而产生的,一旦产生便在网络上迅速传播。这些网络语言在网络上迅速传播之后,很快又会被人们遗忘。但提及当年的这些网络语言,很多人却又记忆犹新。
三、关于网络语言的反思
网络语言是在网络上广泛流传的一种语言形式,这种语言形式并不能纳入正规语言体系之内。当前,网络语言之所以能够广泛流传,自然有其特殊原因。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无论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上均不同程度地背负了各种压力,在这些压力下,人们在网络中并不希望再受到更多束缚,再承受更多压力。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网络语言内容及传播方面之所以呈现上述特征也就见怪不怪了。但值得注意的是,对于网络上的一些不规范语言使用的现象,国家应采取相关措施予以引导,并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网络语言运用方面的规范性。通过相关规定的制定和颁布,网络语言的使用一定会更加有序。
四、结语
对于当前的网民而言,运用网络语言俨然已经成为一种时尚。很多网民在网络中均会不自觉地使用网络语言。网络语言中存在精华,当然也存在糟粕。对于值得继续运用的网络语言,我们不应制止;而对于那些不符合规定、有负面影响的网络语言,则需要进一步加强规范和引导。希望在不久的将来,网络语言的运用会越来越规范。
作者:候小华
第4篇:育人视角下网络语言的价值分析与态度选择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发[2016]31号)文件指出,要“树立互联网思维,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与信息技术高度融合,使互联网成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平台”。树立互联网思维,既要了解互联网规律、把握互联网内涵、掌握互联网特征,又要研究互联网文化、熟悉互联网语言。语言是人类社会进行沟通的基本工具,网络语言则是伴随着网络技术出现的新的语言形式。经过多年的发展和被改造创新,它已成为当代青年文化的重要载体。对网络语言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关系,学术界给予了较多关注,但对于二者的关系界定仍未达成一致。笔者通过对近十年来以“网络语言与思想政治教育”为关键词的文献进行梳理,探讨如何有效发挥网络语言的育人功能等问题,以期能够抛砖引玉。
从现有文献看,相关文献的研究内容可主要归纳为:
1界定网络语言的内涵与特征
通过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对网络语言研究状况进行检索,截至2017年1月15日,论文题目中含“网络语言”的论文共有1879篇。主要涉及網络概念的探讨、网络词汇的研究、网络语篇的分析、网络语言现象的解释,并逐渐从网络语言本体的研究拓展到跨学科的研究,研究的维度不断拓展。本文着重探讨网络语言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关系,因此重点关注学界对网络语言的概念和特点的相关研究成果。
1.1网络语言的概念
关于网络语言的概念,有广义、狭义之说。英国语言学家DavidCrystal在《语言与互联网》(LanguageandtheInternet)一书中将网络语言定义为:“出现在所有网络环境中的、能体现网络独特面貌的媒介,它具有电子性、全球性、交互性的特征。”这属于广义范畴的网络语言。我国语言学者于根元认为:“‘网络语言’本身也是一个网络用语,起初是指网络的计算机语言,也指网上使用的有自己特色的自然语言,现在一般指后者。”郑远汉认为:“网民之间上网聊天时用来彼此传递信息的一些特别的信息符号和用法,且称之为‘网络语言’。”劲松、麒珂则指出:“网络语言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网络语言指的是在网络时代、e时代出现的与网络和电子技术有关的‘另类语言’;狭义的网络语言指的是自称网民、特称网虫的语言。”广义的网络语言指出现在网络环境中的所有语言,而狭义的网络语言多指其中的某一种,侧重于网络交际用语(BBS、网络聊天)等,国内很多学者在研究过程中都以后者为研究重点。此外,关于网络语言内涵和外延的研究,还有“模因论”、“社会方言说”、“符号论”等。
1.2网络语言的特点
网络语言之所以能在网络上广泛流行,且能在现实生活中也获得快速传播,主要归功于其符合当前快节奏生活的语言特征。代表性的观点有:于根元将网络语言的总体特征概括为“外语词语多、术语多,符号与语言交叉使用,语句的零融化、直观化,幽默、风趣等”。王玉兰认为网络语言具有简洁性、幽默性、创造性等特点,是大学生对网络语言认同的缘由。卢珊认为网络语言具有形象性与简洁性、潮流性与批判性、主观性与随意性。李莉谈到网络语言的随意性和不稳定性,王献福谈到网络语言的诙谐性和粗俗性。此外,还有不少学者从其他视角来概括网络语言的特征。
综合来看,网络语言的基本特征应包括简洁性、形象性、创造性和随意性。为在最短时间内传达最多信息,网民们尽可能地对传统语言进行简化。网络语言多借助谐音、数字、符号、图案表达意思,如“7356”即“气死我了”,形象而生动。广大青年网民极富创造性,如基于社会热点事件创造出的网络词汇,如“打酱油”、“范跑跑”、“楼脆脆”、“李白很忙”(李白诗以藏头诗预言了“马航失踪”、“文章出轨”等社会热点)等。此外,他们通过对传统语言的改编,如偶像(呕吐的对象)、可爱(可怜没人爱)等,给人一种“有话不好好说”的印象,也是被人批评最多的地方,这就是网络语言的随意性特征。
2探讨网络语言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网络语言有利有弊,学界的判定较为统一。近十年来,不少研究者纷纷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视角,来分析网络语言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具体如下:
2.1网络语言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积极影响
多数学者认为,作为使用网络语言最高频率的群体,大学生在使用网络语言进行沟通时,不仅只是交流方式的改变,而且他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也受到影响。很多学者认为,网络语言是一把双刃剑,其积极方面在于激发大学生的创造热情,张扬学生个性。如卢姗认为网络语言可以“充分体现大学生的主体价值”、“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激情”。王丹丹、郑泽萍认为网络语言能够“丰富大学生的话语内容”、“表达大学生复杂的话语心境”、“弥补大学生话语间隙的缺陷”,“在社会思潮多元化影响下,大学生备受各方面压力的困扰,网络流行语为大学生提供了释放情绪的便捷通道。”也有学者从亚文化的角度来分析网络语言的影响,如黄汀指出:“网络语言亚文化特性有助于青年个性的解放和民主化倾向的加强,使青年文化呈现出具有时代特色的创新精神。”此外,还有学者从语言特性的视角阐释网络语言的优势,如邓景、唐韬通过发放问卷调查,在对于“网络用语对思政课堂教学有何影响”的问题上,最被认可的影响因素是“会使消息传播更加简洁生动,教学方式更加轻松活泼,教学语言幽默亲切”。刘开源、张莹认为:“网络语言的表达方式牵动着很多大学生学习民族语言民族历史的兴趣”。概括起来,学界认为网络语言的积极影响主要包括:利于师生平等交流、利于教育信息传递、利于满足大学生心理需求等。
2.2网络语言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消极影响
与此同时,也有不少学者对网络语言的消极影响表示出极大担忧。如卢姗认为:大学生过多使用网络语言会导致“过度追求网络亚文化与主流文化相偏离,对现实缺乏客观判断与守法守德相违背”。有些学者认为,网络语言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的正常思维表达以及书写习惯,进而可能导致大学生与主流价值观渐行渐远。如成茜、蒋莉莉认为:“在网络上有很多优美而深刻的语句值得人们去思考学习,但也存在一部分污秽的词语,这些都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影响。”刘开源,张莹认为:“网络语言的时新随意影响了大学生的阅读和表达能力的提高”、“网络语言的虚拟空间会困扰大学生道德责任和人文素质的培养”等等。黄汀还指出“网络语言亚文化特性导致青年个体‘自我异化’与‘自我迷失’,同时,网络语言明显的西方语言文化及意识形态特点动摇着传统道德根基,影响青年的价值判断。”此外,网络语言由于缺乏规范,庄重性问题也受到质疑,如吴晓芳、陆芳认为“部分思政课教师为迎合学生需求,经常在课堂上使用口头语、网络语、90后语体等,滥用思政课专业术语,这虽然活跃了课堂气氛,接近了时代特点,但也容易造成主流认识上的异化认知,使教学语言缺乏规范性,降低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欣赏水平,庄重不足。”
3聚焦思想政治理论课运用网络语言的对策
网络的快速发展对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产生了深刻影响,如何主动求变、因势而变,是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题。作为传播思想、引导价值的重要阵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也要积极融入网络发展大势,巧妙引入网络发展元素。多数学者认为,对待网络语言,我们需要辩证分析,要用发展的观点去对待,积极探寻网络语言服务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对策。
有学者就网络语言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例如,王丹丹、郑泽萍指出,当前网络流行语的兴起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带来了诸多挑战,部分教学效果不佳,主要矛盾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权主体地位的转移、一元意识形态性与网络流行语多元性之间的矛盾、经典文本表达范氏与网络流行语表达范氏的矛盾”等。
更多学者则把关注点放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如何运用网络语言的对策问题上。如黄婧运用“模因传播模型”,提出“从源头上解决‘同化’问题”、“加强对网络语言的筛选和监管”、“强化良性模因”三个建议,充分利用主流媒体的示范作用,强化良性莫因,并以“给力”一词为例,认为正是由于《人民日报》头版头条、辽宁卫视等主流媒体的不断宣传,并被录入《汉代汉语词典》(第6版)中,这些主流媒体的认可,夯实了“给力”一词的地位,得到广泛传播并被广泛用于教学过程中。刘开源,张莹认为,可以从四个方面探析网络语言应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对策,即“让活泼的网络语言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學语言和谐相融”、“将网络热点话题、学生关心疑惑的问题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引导学生明辨是非”、“发挥教师的创造性,增进师生间的交流互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受众理论视域下,结合网络语言,拓展思想政治课教学艺术”。邓景、唐韬通过对转换话语系统理论的研究,提出从四个方面实现网络语言在思政课教学中的育人功能,即“消除话语内容差异,实现课堂教学双主体话语内容的融合”、“消除话语表达隔阂,促进思政课堂教育双主体话语形式的衔接”、“有效厘清价值误区,促进思政教育对象关于网络话语的价值判断”、“逐步超越话语自发,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话语自觉”。蒋广学等通过对青年网络语言的现象性、本质性、功能性、主体性等特征的分析,探讨“青年文化自我创造的可能性与可行性”、“青年思想自我教育的可能性与可行性”、“青年主体性原则在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中的重要性”等问题。叶琪瑛认为,应该充分利用网络语言优势,增强思政课的育人实效,她从四个方面概括网络语言育人途径:即“提高师资队伍创新教学意识”、“创新思政网络教学的育人功能”、“注重社会责任与人的价值教育”、“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王玉兰认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客观对待、正确引导,积极运用网络语言进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从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教育者主要应从“主动走近、认识网络语言”、“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主动权”、“构建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等三个方面着手,为网络时代培养出更多德才兼备的人才。
4分析网络语言的育人价值
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紧紧围绕“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理念展开,教育主体的主导地位仍不可轻视。但网络语言对教育主体的作用及传统的教育话语体系也带来了巨大冲击。为此,教育主体如何合理运用好网络语言育人,也成为学者关注的热点。
部分学者深入研究了网络语言对育人工作的挑战。蒋广学等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青年网络语言的态度经历了一个由不熟悉到熟悉、由排斥到接受、由被动模仿到主动创造引领的过程”,存在“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对新兴教育环境的容纳与排斥”、“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对新生教育对象的熟悉与陌生”等挑战,认为只有从教育环境,尤其是虚拟环境的变化的角度,研究网络语言育人功能,才能实现育人的效果。
部分学者初步探讨育人工作运用网络语言的必要性。如徐妮认为:“思政教育者开展思政教育,需要改变以往‘高、大、上’的理论,通过改造,借助网络语言,才能更为有效的实现教育者与学生群体的融合。辅导员要去理解学生的常用语言,分析学生群体的关注点和爱好点,从他们感兴趣的内容出发,将话题热点与思政教育工作相结合,转化成适合听懂的网络语言,拉近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改变以往高高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形象。”
如何科学引导网络语言的发展,也是研究热点之一。如黄汀认为,正确引导网络语言,是我们当前教育工作者面临着的一个挑战,他从三方面论述加强对校园网络语言的引导,即:“首先,网络思想教育要适应时代变化担当起网络育人的使命;其次,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校园网络语言和流行语的发展;再次,加强网络语言的道德规范建设”。
5启示与思考
作为网络的附生物,“网络语言”的诞生与发展不过二十来年的时间,但它对社会的影响却不容忽视。从现有文献看,大多数研究都集中在网络语言特征、内涵、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运用网络语言的策略等方面,但在“网络语言的育人价值”、“网络语言的引导方式”、“网络语言的传播价值”等方面尚待深入。
5.1科学正视网络语言是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形势所需
网络语言的产生是基于网上交流的需要,但其深度发展却是来源于现实传播的动力。网络语言一方面有自身的“话语优势”,易于接受、易于传播,对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之间的沟通、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之间的互动有较强的正效用。另一方面,网络语言内涵丰富,通过网络语言的表达,可以较为直观和形象地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思想与内心,对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及时性、有效性有很大帮助。但网络语言又有偏低俗、非规范、过于随意等特征,对大学生价值观、道德观、人生观都有较大挑战,也冲击着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为此,我们一方面要深刻认识到网络语言深受学子喜爱,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入与借用网络语言是大势所趋;另一方面也要清醒认识到网络语言的局限性,辩证对待,合理使用。
5.2主动创新网络语言是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任务所需
基于网络语言的双面性,新时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方面要学会积极应用网络语言。从修辞学角度来说,“通常情况下,生动、鲜明、幽默的修辞话语容易引起接受者的兴趣。就书面语而言,丰富的词汇、铿锵的音节、适当的偶句、精彩的堆叠等调整适应地好,容易激起受话兴趣。”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适当吸收一些合理的、正面的网络语言,能更加准确地诠释理论,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以符合大学生心理特点的形式予以渗透,发挥网络语言正能量的作用。另一方面,要主动创造“符合网络规律、契合时政热点、具有育人内涵”的新网络语言。比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結合现实教育内容、主题与环境,引入流行的网络元素,通过形式或语境的转换,在课堂、班会、实践活动中,巧妙创新网络语言。如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新年贺词中提出的“撸起袖子加油干”、“天上不会掉馅饼”等语言,都可以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中加以引入,加深大学生对相关问题的理解与认同。
5.3科学筛选网络语言是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所需
网络语言量大面广,但如何才能进行科学筛选,是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展的现实难题。一方面,是要加强语言修辞与规范知识的普及,通过引用与创造相结合、导入与宣传相结合,及时、准确、科学地传播不同网络语言的内涵,让大学生在更为全面了解的基础上,做好主动科学识别与筛选。另一方面,是要教会大学生结合形势、分析背景的本领,提升洞察问题本质的能力,对待网络语言要在分析的基础上有选择地使用,逐渐把“网络语言是否具有正能量内涵”作为筛选标准,更多挖掘网络语言的正能量,不断提升网络语言的育人价值。
总之,网络语言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现象,还是一种社会现象;它不仅是工具,也是载体,还是标尺。如果筛选得当、引导得当、运用得当,将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及育人效果。
作者:陈华栋等
第5篇:浅析全媒体时代主持人网络语言的运用技巧
网络语言,通常是指产生并应用于网络的语言,包括中文、英文字母、标点符号、图标、图片等多种形式,它们在特定的网媒传播中表达特殊的意义并且在全媒体时代得到极快的发展,以至于主持人在现实语境的语言表达中越来越多的受到网络语言的影响。
一、全媒体时代主持人使用网络语言的利与弊
1.网络语言在主持人表达中无处不在
“洪荒之力”这个词源自2015年一部仙侠玄幻剧《花千骨》中主角花千骨的剧中最强神力,偶然的机会被游泳运动员傅园慧在里约奥运女子100米仰泳半决赛赛后采访中使用并配上搞怪的表情,瞬间火爆网络,“洪荒之力”不仅成为网友间相互调侃的常用语,也成为了央视体育频道主持人在报道里约奥运会中的高频词汇,诸如“中国游泳队三军用命拼尽洪荒之力摘金夺银”、“林丹使尽洪荒之力仍无缘奖牌”等表述,让“洪荒之力”不仅席卷里约赛场,更是在后奥运周期成为了国内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在表达各行各业进取心和拼搏信念时的首选热词。同样的情况还出现在“小目标”身上,源于对著名企业家王健林的采访,“一个亿的小目标”瞬间刷屏朋友圈,央广《新闻纵横》节目主播就在《春风行动为求职者带来春的希望》的节目中评述:“怀揣梦想、脚踏实地,从达成小目标开始,成就幸福之路”。而央视二套《朋友圈》节目在报道“双创活动周”的节目时,主持人也说道“小目标为双创的雄心增添希冀”。相较之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网络节目的覆盖面和关注度更广更高,网络节目主播们在使用网络语言时更是得心应手、乐此不疲。在芒果TV的多档视频节目中,“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蓝瘦香菇”、“吃瓜群众”、“老司机”等网络词汇频频出现,网络语言因其形象生动和谐趣精炼的独特表达广受欢迎,因此也深受广播电视和网络主持人的青睐。
2.网络语言融入主持人表达的利弊分析
网络语言是现代汉语在当代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自身的趣味性、概括性、符号化为主持人表达增色不少。幽默的网络语言可以让原本平淡的主持人表达变得生动鲜活,比如“我走过最长最远的路,就是你的套路”,用来形容某人不幸中招;想要表达一件事情很难办的时候,主持人也会用“臣妾做不到啊”这样的方式来自嘲。想要表达概括性意思的时候,网络语言往往会变得很简短。比如“不明觉厉”的意思就是虽然不明白是什么意思但是觉得很厉害。“累觉不爱”的意思就是很累了感觉不会再爱了。网络语言的符号化表现也是其一大优势和特点。比如表达某人做某事非常棒、非常厉害,主持人只用说这件事可真是“666”,就足以让网友观众明白他的评价和态度。主持人想说情侣或者夫妻的时候现在通常会用到“CP”来指代原意为COUPLE的英文单词。
在我们看到网络语言积极面的同时,我们也无法回避网络语言自身包含的一些短板给主持人表达造成的负面影响,不规范和低俗化是被诟病的主要因素。比如网络语言中的“我伙呆”,很可能让观众听众摸不着头脑,一般人很难明白它的原意是“我和我的小伙伴都惊呆了”。网络语言中的“城会玩”、“活久见”也很难让不熟悉网络用语的人搞明白主持人到底想表达什么意思,这种局限性很容易造成信息沟通的不畅和语言表达的障碍。再比如一些粗俗的词汇“屌丝”、“逼格”、“滚粗”等等,虽然被网友大肆使用,但是如果主持人不假思索的套用,那么造成负面的表达效果,伤害节目和主持人自身形象。网络语言中的“三俗”内容,不仅违背了交流的善意,也裹挟了社会中的粗鄙和戾气,容易造成负面情绪和矛盾。
二、全媒体时代主持人使用网络语言应遵循的原则
1.严格遵守规范
面对网络语言这把双刃剑,主持人应该注意把握好自己的言语行为,从语言文明和健康发展的角度去使用网络语言,不能简单地将传统语言表达规范定义为刻板,更不能把语言失范当成主持人个性表达。部分主持人为了迎合网络语言的谐音就把“同学”说成“童鞋”,把“泪流满面”说成“内牛满面”。还有很多主持人为了在全媒体传播环境下吸引更多的网络关注度,产生一种错误的倾向,认为在语言中生搬硬套网络词汇是一种时尚。比如在表达,“然而并没有怎么样”,“然而并没有结果”的意思时,使用了“然并卵”;在表达“异性交友或者追求对方”时使用了“把妹”、“撩妹”这些很不文明的网络词汇都构成了主持人语言的严重失范,这种舍本逐末的行为必然会破坏传播效果,严重伤害主持人和节目的形象。实际上在《中国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职业道德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和《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等制度法规和重要文件中都明确要求,播音员主持人应该在普通话推广方面发挥示范作用,在工作中规范使用通用语言文字,维护祖国语言和文字的纯洁。播音员主持人有责任和义务以语言规范化、审美化的带头人身份担当起对语言文化的教育、宣传、推广、普及、规范应用等社会责任,成为业内遵纪守法的典范。
2.必须适应语境
主持人的语言行为在全媒体时代传播中,不论是通过广播电视的渠道还是通过网络的渠道都必须受到语言环境的制约。语境是指在动态语流前言后语的切境、切旨、得体,指交流过程中语言表达思想情感时所依赖的各种因素。不合符语境的表达就会让主持人的语言变得生硬甚至是粗俗。比如某体育节目主持人在解说一场足球赛事时,针对某明星球员的杰出表现频频使用“献上我的膝盖”、“厉害了word哥”、“叫爸爸”这样的网络语言,就容易导致观众的反感,因为在一场双方对阵的比赛中,主持人对某个球员或者球队的偏爱并不等同于所有观众的喜好,这种一边倒的顶礼膜拜配合上如此谄媚的网络语言,完全违背了语境。再比如一个盛大的颁奖典礼上某女星表演时,女主持人说此时此刻我相信不少通过手机客户端收看直播的男观众正在“舔屏”,“老湿们”你们的“宅男福利”来啦,这样挑逗性的话语很不适合当时的语境,主持人将部分男观众定义为猥琐、低俗的形象,这是对观众感情的严重伤害。因此,主持人要遵循适应语境的原则,通过示范引导,更好地传播规范语言。
三、提高全媒体时代主持人使用网络语言的技巧
1.“善用”网络语言丰富表达内容
身处全媒体时代,主持人应该具备互联网思维,认识到网络语言的出现是对传统语言文字的一种补充和丰富,有利于主持人与观众在新时代话语圈里进行交流和沟通,彰显了时代的气息和潮流,某种程度上这也代表着语言的“与时俱进”。与此同时,网络语言的出现还促进了词汇和词义的发展。比如“被”和“控”在网络语言“被代言”和“手机控”中就成为了“被动地做某事”和“迷恋什么事物不能自拔”的意思。因此,主持人在语言表达中,应该主动适应这种网络语言的出现,并且通过观察和发现,寻求传统语言表达方式与网络语言的有机结合,善于主动发现一些在网络上、社会中被广泛认同和传播积极价值的网络词汇。比如“给力”、“点赞”都作为高频词汇出现在央视春晚主持人口中,而2016年出现的“洪荒之力”和“创客”等网络词汇也成为了满满正能量的表述。
2.“慎用”网络语言避免表达错误
网络语言的不规范和低俗化现象随处可见,“你是猴子请来的逗*吗”、“带我装*带我飞”等等网络语言粗俗不堪,如果主持人只求迎合网友口味,不做甄别的滥用网络语言导致的结果一定是主持人自身形象和节目双输的局面。因此要学会慎用网络语言,对于出处不明,指代意思不准确,带有明显的歧视、暗讽和抨击色彩的网络语言坚决回避;对于发音粗俗、内容庸俗、语义低俗的网络语言坚决抵制。对于来源于网络平台的观众听众留言、评论中出现的网络语言严格把关,认真筛查,对于触犯法律法规、伤害民众情感、违背语言规范的网络语言坚决摒弃。
3.“巧用”网络语言增加表达魅力
主持人是大众信息传播的承载者同时也是引领者,面对网络语言包含的负面冲击,主持人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和业务能力,保持清醒的头脑,牢记自己肩负向全社会推广传播规范语言文字的责任,“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巧用网络语言。比如央视体坛风云人物颁奖盛典上,主持人张斌在描述经验丰富的运动员转作教练员时,就用了“老司机”来形容他们赛场经验丰富;央视《朝闻天下》主持人文静在报道英国公投脱欧时就用了“一言不合就脱欧”的表述,央视《新闻直播间》节目在报道国内出境游人数激增的时候主持人使用了“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等網络语言,这些网络语言的巧用获得了观众网友一致的认同感,不仅让节目变得生动,也彰显了主持人独特的语言魅力。
综上,全媒体时代主持人在节目创作中应该在尊重语言规范、符合语境要求、甄别筛选的基础上使用网络语言,展现网络语言的积极因素,遁藏网络语言的负面影响,保证主持人在使用网络用语的时候对大众文化价值的传播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
作者:杨安等
热门论文
- 网络语言运用技巧及特点反思影响论文(共5篇)
- 汉语修辞特点运用技巧思考论文(共3篇)
- 汉语修辞的运用技巧与特点论文(共4篇)
- 网络语言运用与规范探讨对比影响论文(共8篇)
- 应用心理学课程反思与影响技巧论文(共4篇)
- 编剧的作用及撰写技巧思路论文(共5篇)
- 声乐演唱技巧运用表现及作用研究论文(共5篇)
- 流行音乐教学运用发展及影响论文(共5篇)
- 抗阻训练的特点运用研究影响论文(共4篇)
- 网络语言的构成及其运用在社会中的影响
- 武术教学特点现状影响本科论文(共5篇)
- 网络语言的语境及话语特点浅析
- 西方戏剧影视表演人才培养及运用影响论文(共5篇)
- 电视画面语言运用与摄影技巧
- 应用心理学反思技巧硕士论文(共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