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合作办学中计算机课程的设计与教学
发布时间:2015-07-06 10:40
国际合作办学作为高等教育的补充形式,随着教学合作形式的不断完善与规范,已日益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宁波大学与加拿大汉伯学院的中加合作项目iba(international business administration,国际商务管理)已创办十年,经过十年的实践,我们摸索出了一套自己的教学模式与管理经验。本文介绍我们在教学中所做的尝试,探讨合作办学中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课程的设置与教学。
? 一、课程设置的依据
? 制定课程计划主要涉及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学生自身的特点;二是学生学习的目的和今后工作生活的需要。因此在中加合作项目开办之初,就针对中国的教育现状引进国外的教学计划到iba项目体系建立过程中,合作双方始终遵守共同商讨,同时结合双方的各自市场需求共同制定教学计划,出版课程描述。使中加合作iba项目的教学计划既包含了我国高校相关专业的特点,又兼容了国外相关专业课程设置的特色。
? 二、教学基本任务与步骤
? 教学的基本任务就是结合实际,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获取信息的需要,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实际应用计算机能力。教学的目的并不要求学生系统详尽地掌握有关计算机知识,而只是要求他们利用计算机这个工具,以便于今后的工作和学习。
? 计算机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特别是对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要求熟练使用计算机,并能充分利用现有计算机资源进行一定开发,以解决自己科研、学习和工作中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讲授计算机课程的过程中应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与教学设备,尤其是网上教学资源优势,从而真正实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在教学中,根据计算机本身的特点和教学对象的具体情况,我们将整个教学分为三个层次:即,计算机文化基础、计算机技术基础和计算机应用基础。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三个层次的教学内容也在不断深化、充实、扩展和提高。计算机文化基础在基本知识方面侧重于近年涌现的新概念和新技术,使教学内容得到了全面的充实。该课程教学手段已全部采用window环境下的多媒体网络教学,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计算机语言课程内容也全面转向面向对象的可视化编程语言。计算机应用基础课通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我们认为,学生学习计算机课程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在所学专业领域中的应用,因此,非计算机专业必须系统地开展计算机三个层次的教学。 这里还要特别强调的是,除了文化基础和技术基础的教学中要继续不断地充实与更新教学内容外,更重要的是把“位”定在以计算机应用为目标的教学上。为此,有必要进一步加大非计算机专业在计算机应用方面教学的改革力度,在“深度”和“广度”上下功夫。不仅让学生学习到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而且更要掌握计算机应用知识;不仅让学生了解有关专业在计算机应用方面的研究方向,搜集有关方面的技术资料,而且还要了解国内外的最新动态,以拓宽学生本专业在计算机应用的视野,全面提高学生在所学专业中计算机应用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 三、教学手段和方法
? 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课程不是系统的理论课程,而是带有较强的工具性和实用性。应注重培养学生敢用、会用计算机的能力和主动利用计算机去解决本专业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较快地接受新技术、新方法的能力。这些能力单靠课堂教学是培养不出来的,而是需进行大量的上机实践。计算机课程应由“以教师为主”向“以教师指导下学生主动学习为主”过渡,正确的指导和大量的上机实践是学好计算机课程的基本保证。计算机教育改革,首先必须改革传统的以黑板加粉笔为主的教学模式,大力开展计算机网络辅助教学研究,将传统的教学活动(包括授课、答疑、批改作业、辅导、考核等)转移到网络上来。基于计算机网络的各种辅助工具,如博客(blog)、多媒体课件等,为教师提供了更好的教学手段和示教方式。也便学生自学,从而提高学生对信息资源的收集、分析、综合及应用能力。
? 1 利用多媒体电子教室,改善教学环境
? 以往计算机课程的教学工作都是理论课与实践课交替进行,利用黑板加电脑投影仪来完成主要计算机基础知识的讲解。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麻烦,比如,一次理论课结束后,由于学生没有实践认识,对所讲授的知识常常是一知半解,或者完全因为枯燥内容而丧失了学习的兴趣。 而一次上机课结束后,教师因为不停的指导学生、回答问题而疲于奔命,学生也因操作不熟练、指导教师讲解不系统等而对进一步学习计算机产生恐惧的心里。
? 多媒体电子教室是一种比较高级的计算机教室,它具有多种形式,如多媒体双向交互式电子教室、多媒体网络教室、m3计算机教室(multimedia multifunction multiplatform computer classroom)等。这种教室的特点是,具有师生双向交互功能和多媒体功能,可实现跨平台操作,能够满足计算机教学的多种需要。尽管建设这样一个教室所需的费用相对高些,但教学效果好,投资效益高。我们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室进行计算机教学,特别是进行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及计算机应用软件(如,win98/2000/xp、word、excel、foxpro、vb等)的教学,不仅提高了教学效率,同时也为传统的教学手段与现代教学技术相结合提供了有效的途径,拓展了学习的空间与时间,收到较好的效果。
? 2 应用网络环境,创造一个活的计算机课堂
? 在计算机课教学中,基本概念和理论的教学内容往往使教师感到很棘手,学生学习中觉得抽象、枯燥,记忆困难。如果教师在讲授时运用风趣的语言、适当的比喻或与众不同的讲解方式,就能将繁杂化为简洁,沉闷化为轻松,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知识。特别是利用网络博客(blog)创建个人学习空间,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设了一个真实情景,让他们清楚的看到自己在学习中进程对问题的认识过程,推动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 我们在设置课程体系时注意专业与实际的结合,每学期的课程设置都是以一个具体的大作业为目的,学生学完本学期内容则可独立完成相应的工作,并且学期之间具有连贯性。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也进行精心的设计和规范,基本采用案例式教学,即首先提出问题,给出一个在真实环境中所需要解决的问题,然后由老师来讲授如何分析问题,并从中得到解决问题的方案,在解决方案中将会涉及到新的知识点,那么由老师教授该知识点的理论知识,这种方式符合人类学习和认知事物的自然过程。其次,老师给学生演示整个问题的实际解决过程 (上机演示), 学员再在老师指导下完成同一问题的分析和求解,学员通过观看老师的亲自上机演示和自己的亲自操作,不仅能迅速掌握解决问题方法, 而且可以学习到良好的习惯,最后,是提出一个相类似的问题,问题和练习均取自现实生活中,要求学生进行独立分析和解答,这样使学生对知识点掌握更加扎实。? 教学方法上,特别注重学生各种能力培养,如合作沟通能力、 表达演讲能力、 信息获取和自我学习的能力。
? 4 用任务驱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 鼓励学生参加国家或全省计算机等级考试,这样不仅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积极性,而且也可对教学水平进行一定程度的检测。另外对于学生走向社会,提高其就业、岗位竞争能力、拓宽就业面等也有现实的作用。根据自己的能力取得相应的证书,为将来的进一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计算机教师付出较大的心血,不再是简单的讲好课的问题,而是需要教师在备好课的同时依据国家和省级考试大纲为授课和备课的基准点,关注计算机发展的动态,并将相关知识点融和到日常授课中。
? 四、教材与补充材料
? 由于计算机学科发展迅速,所以我们不能拘于某一种教材。根据大纲的要求,结合实际情况(如设备使用情况,教学安排时数,学生学习基础等情况等)组织教学内容并自行编写教学课件,。特别是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将相关教学内容课件、习题、练习、参考资料等放在网上供学生自主学习,并为每个学生开辟自己的网络空间供其递交作业。考虑到学生出国交流平台,在教学中尽可能使用英文界面,从而形成一个即符合教学大纲要求又面向实际应用活的教学环境。
? 五、考试形式与安排
? 为了与国际教学模式接轨,我们对学生考试及考核方法进行改革,将考场从教室移到实验室,使学生的实际水平真正体现到计算机的实际使用上来,这样的考试无论从深度还是广度上都要比笔试更能反映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学生成绩评定方面,引进国外大学先进的学生评估体系。教师注重对整个教学过程、每个教学环节的控制,避免“一考定终生”。学生期末成绩由学生出勤、课堂参与、课堂练习、课后作业、平时测验、期中考查、期末考试等多项指标组成。每项指标在总评中所占比例可由教师灵活掌握。这样的评估方法,一方面便于教师能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并随时调整教学内容与进度,另一方面也让学生逐步遵循计算机课程的学习规律,有效地进行学习。评估的结果也比较科学、全面。
? 国际合作办学中计算机课的设计与教学在发展的过程中还会碰到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何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有最大的收获?教学如何能更具科学性?这些都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我们也希望通过开展国际合作办学引入先进的教育机制,了解、吸取并实践国际上通行的办学模式、专业课程设置、师资培训、质量保证等方面的经验,尽快提高我国高等教育水平和质量,增强国际竞争力。
? 一、课程设置的依据
? 制定课程计划主要涉及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学生自身的特点;二是学生学习的目的和今后工作生活的需要。因此在中加合作项目开办之初,就针对中国的教育现状引进国外的教学计划到iba项目体系建立过程中,合作双方始终遵守共同商讨,同时结合双方的各自市场需求共同制定教学计划,出版课程描述。使中加合作iba项目的教学计划既包含了我国高校相关专业的特点,又兼容了国外相关专业课程设置的特色。
? 二、教学基本任务与步骤
? 教学的基本任务就是结合实际,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获取信息的需要,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实际应用计算机能力。教学的目的并不要求学生系统详尽地掌握有关计算机知识,而只是要求他们利用计算机这个工具,以便于今后的工作和学习。
? 计算机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特别是对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要求熟练使用计算机,并能充分利用现有计算机资源进行一定开发,以解决自己科研、学习和工作中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讲授计算机课程的过程中应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与教学设备,尤其是网上教学资源优势,从而真正实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在教学中,根据计算机本身的特点和教学对象的具体情况,我们将整个教学分为三个层次:即,计算机文化基础、计算机技术基础和计算机应用基础。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三个层次的教学内容也在不断深化、充实、扩展和提高。计算机文化基础在基本知识方面侧重于近年涌现的新概念和新技术,使教学内容得到了全面的充实。该课程教学手段已全部采用window环境下的多媒体网络教学,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计算机语言课程内容也全面转向面向对象的可视化编程语言。计算机应用基础课通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我们认为,学生学习计算机课程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在所学专业领域中的应用,因此,非计算机专业必须系统地开展计算机三个层次的教学。 这里还要特别强调的是,除了文化基础和技术基础的教学中要继续不断地充实与更新教学内容外,更重要的是把“位”定在以计算机应用为目标的教学上。为此,有必要进一步加大非计算机专业在计算机应用方面教学的改革力度,在“深度”和“广度”上下功夫。不仅让学生学习到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而且更要掌握计算机应用知识;不仅让学生了解有关专业在计算机应用方面的研究方向,搜集有关方面的技术资料,而且还要了解国内外的最新动态,以拓宽学生本专业在计算机应用的视野,全面提高学生在所学专业中计算机应用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 三、教学手段和方法
? 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课程不是系统的理论课程,而是带有较强的工具性和实用性。应注重培养学生敢用、会用计算机的能力和主动利用计算机去解决本专业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较快地接受新技术、新方法的能力。这些能力单靠课堂教学是培养不出来的,而是需进行大量的上机实践。计算机课程应由“以教师为主”向“以教师指导下学生主动学习为主”过渡,正确的指导和大量的上机实践是学好计算机课程的基本保证。计算机教育改革,首先必须改革传统的以黑板加粉笔为主的教学模式,大力开展计算机网络辅助教学研究,将传统的教学活动(包括授课、答疑、批改作业、辅导、考核等)转移到网络上来。基于计算机网络的各种辅助工具,如博客(blog)、多媒体课件等,为教师提供了更好的教学手段和示教方式。也便学生自学,从而提高学生对信息资源的收集、分析、综合及应用能力。
? 1 利用多媒体电子教室,改善教学环境
? 以往计算机课程的教学工作都是理论课与实践课交替进行,利用黑板加电脑投影仪来完成主要计算机基础知识的讲解。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麻烦,比如,一次理论课结束后,由于学生没有实践认识,对所讲授的知识常常是一知半解,或者完全因为枯燥内容而丧失了学习的兴趣。 而一次上机课结束后,教师因为不停的指导学生、回答问题而疲于奔命,学生也因操作不熟练、指导教师讲解不系统等而对进一步学习计算机产生恐惧的心里。
? 多媒体电子教室是一种比较高级的计算机教室,它具有多种形式,如多媒体双向交互式电子教室、多媒体网络教室、m3计算机教室(multimedia multifunction multiplatform computer classroom)等。这种教室的特点是,具有师生双向交互功能和多媒体功能,可实现跨平台操作,能够满足计算机教学的多种需要。尽管建设这样一个教室所需的费用相对高些,但教学效果好,投资效益高。我们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室进行计算机教学,特别是进行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及计算机应用软件(如,win98/2000/xp、word、excel、foxpro、vb等)的教学,不仅提高了教学效率,同时也为传统的教学手段与现代教学技术相结合提供了有效的途径,拓展了学习的空间与时间,收到较好的效果。
? 2 应用网络环境,创造一个活的计算机课堂
? 在计算机课教学中,基本概念和理论的教学内容往往使教师感到很棘手,学生学习中觉得抽象、枯燥,记忆困难。如果教师在讲授时运用风趣的语言、适当的比喻或与众不同的讲解方式,就能将繁杂化为简洁,沉闷化为轻松,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知识。特别是利用网络博客(blog)创建个人学习空间,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设了一个真实情景,让他们清楚的看到自己在学习中进程对问题的认识过程,推动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 3 教学中注重联系实际,结合实际学习
? 我们在设置课程体系时注意专业与实际的结合,每学期的课程设置都是以一个具体的大作业为目的,学生学完本学期内容则可独立完成相应的工作,并且学期之间具有连贯性。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也进行精心的设计和规范,基本采用案例式教学,即首先提出问题,给出一个在真实环境中所需要解决的问题,然后由老师来讲授如何分析问题,并从中得到解决问题的方案,在解决方案中将会涉及到新的知识点,那么由老师教授该知识点的理论知识,这种方式符合人类学习和认知事物的自然过程。其次,老师给学生演示整个问题的实际解决过程 (上机演示), 学员再在老师指导下完成同一问题的分析和求解,学员通过观看老师的亲自上机演示和自己的亲自操作,不仅能迅速掌握解决问题方法, 而且可以学习到良好的习惯,最后,是提出一个相类似的问题,问题和练习均取自现实生活中,要求学生进行独立分析和解答,这样使学生对知识点掌握更加扎实。? 教学方法上,特别注重学生各种能力培养,如合作沟通能力、 表达演讲能力、 信息获取和自我学习的能力。
? 4 用任务驱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 鼓励学生参加国家或全省计算机等级考试,这样不仅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积极性,而且也可对教学水平进行一定程度的检测。另外对于学生走向社会,提高其就业、岗位竞争能力、拓宽就业面等也有现实的作用。根据自己的能力取得相应的证书,为将来的进一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计算机教师付出较大的心血,不再是简单的讲好课的问题,而是需要教师在备好课的同时依据国家和省级考试大纲为授课和备课的基准点,关注计算机发展的动态,并将相关知识点融和到日常授课中。
? 四、教材与补充材料
? 由于计算机学科发展迅速,所以我们不能拘于某一种教材。根据大纲的要求,结合实际情况(如设备使用情况,教学安排时数,学生学习基础等情况等)组织教学内容并自行编写教学课件,。特别是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将相关教学内容课件、习题、练习、参考资料等放在网上供学生自主学习,并为每个学生开辟自己的网络空间供其递交作业。考虑到学生出国交流平台,在教学中尽可能使用英文界面,从而形成一个即符合教学大纲要求又面向实际应用活的教学环境。
? 五、考试形式与安排
? 为了与国际教学模式接轨,我们对学生考试及考核方法进行改革,将考场从教室移到实验室,使学生的实际水平真正体现到计算机的实际使用上来,这样的考试无论从深度还是广度上都要比笔试更能反映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学生成绩评定方面,引进国外大学先进的学生评估体系。教师注重对整个教学过程、每个教学环节的控制,避免“一考定终生”。学生期末成绩由学生出勤、课堂参与、课堂练习、课后作业、平时测验、期中考查、期末考试等多项指标组成。每项指标在总评中所占比例可由教师灵活掌握。这样的评估方法,一方面便于教师能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并随时调整教学内容与进度,另一方面也让学生逐步遵循计算机课程的学习规律,有效地进行学习。评估的结果也比较科学、全面。
? 国际合作办学中计算机课的设计与教学在发展的过程中还会碰到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何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有最大的收获?教学如何能更具科学性?这些都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我们也希望通过开展国际合作办学引入先进的教育机制,了解、吸取并实践国际上通行的办学模式、专业课程设置、师资培训、质量保证等方面的经验,尽快提高我国高等教育水平和质量,增强国际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