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公共领域的功能与局限性
发布时间:2015-07-06 10:41
[摘要]网络空间,不但是衔接人与人沟通的特定场域,同时它也由此影响人们社会实践的模式。并广泛形型社会沟通的规则和秩序。它逐渐地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成为生活过程理所当然的一部分,上网的同时,有些上网者也在自觉与不自觉地参与了对社会事件的评价,发出自身内心的呼声,展示了自己认同的正义和公平感觉。进而,网络促动了对社会事件的公共参与。
[关键词]公共领域;网络公共领域;公共参与
网上公共领域的空间构成通常有两大类:一种是民间形成;一种是政府设定平台。前者为网上的论坛社区、新闻社区、博客社区和及时沟通的聊天社区等;后者是政府设定的,希望上网者多参与讨论的意见平台等。本文将讨论网络公共领域的功能及其局限性。
一、网络公共领域的功能
(一)提供讨论空间平台。互联网公共论坛为创造新兴的公共领域提供了可能性。公共领域就是一个意见交流网络。互联网公共领域正是这样一种在交往过程中产生的社会空间。由于借助网络技术进行沟通。通过网络上的社会性软件,人们媒介网上文本,包括音频和视频,交流相遇。排除了现实背景等影响沟通的外在情境因素,网络的便利性特点使这种沟通情境扩展到更广泛的公众中。这个空间沟通呈多元方式,以便发言者的意见和理由被理解,达到说服和影响参与者的效果。同时,互联网公共领域中因其主题排列式的结构,能使交流在不排斥各方加入的前提下仍能围绕各个主题展开,并保留后续讨论的空间。
(二)助力了决策过程。温家宝在记者招待会(2008年3月14日)上的开场白说,“昨天我浏览了一下新华网,他们知道我今天开记者招待会,竟然给我提出了几百个问题。他们对国事的关心,深深感动了我。他们许多建议和意见是值得我和我们政府认真考虑的。”可见,良好的网络交流有助于决策过程。公共领域中的参与者中存在着潜在的利益相关者,比决策者更敏感、更准确地反映社会问题。公民通过对该论题的反复讨论,逐渐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分析,构成公共利益诉求。将言论的影响力转化为决策权力,正是民主进程中所倡导的。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公共领域讨论的问题,不仅有助于国家政府决策,也有助于组织机构决策和个人决策。
(三)激发民众智能资源。应该看到,公共话语空间是民间智慧的集散地。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网络公共话语空间也是挖掘和集中民智资源推动社会进步的地方。民间富有智力资源,许多有价值的民间智能通过在网上良性的议题讨论,一方面传统媒体通过对网上的舆论话题的报道,使之更快地在网络上扩散,继而又会引起更多传统媒体的关注,从而引起社会有关方面的注意或对其形成压力,达到影响或改造现实的目的。另一方面,领导层也开始对网上舆论给予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国家的各种大会期间,许多网民积极建言献策,其中不乏真知灼见。强国论坛直接将精华贴放到了人民网页面,可见对其重视。新华网“代表委员之声”,人民网的“面对面”、“给中央领导捎句话”等栏目都充分挖掘和集中了民智资源,还实现了媒体间互动。
(四)有助于社会认同与共识。(1)人们通过网络公共领域的互动交流,不同的观点相交碰撞,形成新的观点和想法,有助于形成更广泛的认同与共识。(2)通过网络公共领域的讨论,政府管理者可以从网络上方便地了解到当前社会的舆论焦点、热点、人民情绪倾向等,把握社会发展变化的特点和方向,从而制定有效的措施来解决和应对问题。作为社会整体结构的重要组成,网络公共话语空间的建立对推动社会的整体设计和演进有着特定的参照价值和内在意蕴。(3)有助于缓解认同危机。研究表明,当个体和社会丧失沟通的连结。一个社会认同的危机便会出现。社会认同危机,始于社会广泛沟通的不顺畅,人们无法凭借沟通的程序关心和学习广泛的社会公共事务,变得不关心社会事务,而提供广泛而积极的沟通平台可以缓解社会认同危机。
(六)社会安全阀作用。第一,人们在网络上可以畅所欲言,随意交流自己的看法,同时一定程度地释放了情感,缓解了情绪张力。第二,互联网公共论坛的互动交流,其中所增加的社会认同会消解(当然也会增长)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不稳定因素。比如有时有些怨气,经过交流后得到疏解。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极端行为发生和极端情绪以不恰当的表达方式宣泄。同时。互联网公共论坛的协商和政治参与具有极大的包容性,为正确引导民众情绪提供了时间和空间。互联网公共论坛在增强政策的合法性,维持政治系统的稳定方面也大有可为。互联网公共论坛通过公开协商社会问题提出政策建议,在民主的政治过程中创造合法性,可能较之传统方式更为有效。
二、网络公共领域的局限性
当然,网络上的公共领域实践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情绪化的非理性方面。
首先,在真实性的同时伴有感性化和情绪化。怎么想的就怎样说,带有情绪资源。激昂中语言会带有夸张或过分强调自身所坚持的观点,语言组织少有逻辑,失之恰当。由于网络世界里的身份面具,使网上舆论更具有随意性,有的网民在讨论时不必为说过的话负责任,语言中带有侵犯倾向,有时纯粹是某种情绪的宣泄。有些事件的讨论,带有明显的文化价值,又由于情绪化的舆论更有感染力,所以这种情绪可以更快地在网络上散布开来,导致情绪越来越激昂,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网络舆论的“动物狂奔”状况。
其次,沟通中的非理性。主要表现在不会讨论问题,讨论时一说话就是争论,然后就发展成辩论,再发展下去就是争吵,接着就是吵架、对骂、侮辱对方。良好的沟通,是反省自己的言论,辨析对方的言谈,平和交流,互相体谅,进而形成可能的共识,或接受对方的观点或坚持自己的观点。
网上公共空间有其特定的形式和广泛的社会功用。其中目前比较突出的是对社会事件发展进程的关注和干预,这种关注和干预表现了网络网民具有较强的公共参与意识,而且在增长。同时,网民的公共参与客观上在影响着社会事件的进程及结果。
[关键词]公共领域;网络公共领域;公共参与
网上公共领域的空间构成通常有两大类:一种是民间形成;一种是政府设定平台。前者为网上的论坛社区、新闻社区、博客社区和及时沟通的聊天社区等;后者是政府设定的,希望上网者多参与讨论的意见平台等。本文将讨论网络公共领域的功能及其局限性。
一、网络公共领域的功能
(一)提供讨论空间平台。互联网公共论坛为创造新兴的公共领域提供了可能性。公共领域就是一个意见交流网络。互联网公共领域正是这样一种在交往过程中产生的社会空间。由于借助网络技术进行沟通。通过网络上的社会性软件,人们媒介网上文本,包括音频和视频,交流相遇。排除了现实背景等影响沟通的外在情境因素,网络的便利性特点使这种沟通情境扩展到更广泛的公众中。这个空间沟通呈多元方式,以便发言者的意见和理由被理解,达到说服和影响参与者的效果。同时,互联网公共领域中因其主题排列式的结构,能使交流在不排斥各方加入的前提下仍能围绕各个主题展开,并保留后续讨论的空间。
(二)助力了决策过程。温家宝在记者招待会(2008年3月14日)上的开场白说,“昨天我浏览了一下新华网,他们知道我今天开记者招待会,竟然给我提出了几百个问题。他们对国事的关心,深深感动了我。他们许多建议和意见是值得我和我们政府认真考虑的。”可见,良好的网络交流有助于决策过程。公共领域中的参与者中存在着潜在的利益相关者,比决策者更敏感、更准确地反映社会问题。公民通过对该论题的反复讨论,逐渐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分析,构成公共利益诉求。将言论的影响力转化为决策权力,正是民主进程中所倡导的。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公共领域讨论的问题,不仅有助于国家政府决策,也有助于组织机构决策和个人决策。
(三)激发民众智能资源。应该看到,公共话语空间是民间智慧的集散地。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网络公共话语空间也是挖掘和集中民智资源推动社会进步的地方。民间富有智力资源,许多有价值的民间智能通过在网上良性的议题讨论,一方面传统媒体通过对网上的舆论话题的报道,使之更快地在网络上扩散,继而又会引起更多传统媒体的关注,从而引起社会有关方面的注意或对其形成压力,达到影响或改造现实的目的。另一方面,领导层也开始对网上舆论给予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国家的各种大会期间,许多网民积极建言献策,其中不乏真知灼见。强国论坛直接将精华贴放到了人民网页面,可见对其重视。新华网“代表委员之声”,人民网的“面对面”、“给中央领导捎句话”等栏目都充分挖掘和集中了民智资源,还实现了媒体间互动。
(四)有助于社会认同与共识。(1)人们通过网络公共领域的互动交流,不同的观点相交碰撞,形成新的观点和想法,有助于形成更广泛的认同与共识。(2)通过网络公共领域的讨论,政府管理者可以从网络上方便地了解到当前社会的舆论焦点、热点、人民情绪倾向等,把握社会发展变化的特点和方向,从而制定有效的措施来解决和应对问题。作为社会整体结构的重要组成,网络公共话语空间的建立对推动社会的整体设计和演进有着特定的参照价值和内在意蕴。(3)有助于缓解认同危机。研究表明,当个体和社会丧失沟通的连结。一个社会认同的危机便会出现。社会认同危机,始于社会广泛沟通的不顺畅,人们无法凭借沟通的程序关心和学习广泛的社会公共事务,变得不关心社会事务,而提供广泛而积极的沟通平台可以缓解社会认同危机。
(五)提升民众的民主和参与意识。随着网络社会的迅速发展,民众在网上发表自己的观点更加多起来了。任何人都有乐意发表自己言论的心理倾向,只要“低成本”、便捷表达,上网者都会在网上选择适当的渠道发布自己的观点或看法。尤其当有人的看法或观点被其他人认同和赞许时,就会激励人们更踊跃地发表言论。这种潜力逐渐凸现,势必对中国民主进程的推进、社会秩序的稳定、政府决策的优化等起到重要的作用。可以说,网络也是一个最广大的参政议政场所。互联网公共领域的各种空间里,一方面,信息的交流、协商和综合,让人们感到了个人视野的有限,受到启示和唤醒,同时看到了对待一些社会事件的讨论,个人的力量的不足,需要更多的人的理性支持,形成大的公共领域空间。另一方面,上网者在网络空间具有平等的话语权,他们感到了话语权实现的价值和意义。通过在互联网上与其他公民的讨论,以及在某些时刻间接或直接地与政治权威的对话、协商,参与者愈加意识到运用协商的方式维护基本权利及促进民主法治进程的重要性,在今后会更加自觉地采用讨论、交流的方式来参与、影响公共事务决策。
(六)社会安全阀作用。第一,人们在网络上可以畅所欲言,随意交流自己的看法,同时一定程度地释放了情感,缓解了情绪张力。第二,互联网公共论坛的互动交流,其中所增加的社会认同会消解(当然也会增长)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不稳定因素。比如有时有些怨气,经过交流后得到疏解。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极端行为发生和极端情绪以不恰当的表达方式宣泄。同时。互联网公共论坛的协商和政治参与具有极大的包容性,为正确引导民众情绪提供了时间和空间。互联网公共论坛在增强政策的合法性,维持政治系统的稳定方面也大有可为。互联网公共论坛通过公开协商社会问题提出政策建议,在民主的政治过程中创造合法性,可能较之传统方式更为有效。
二、网络公共领域的局限性
当然,网络上的公共领域实践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情绪化的非理性方面。
首先,在真实性的同时伴有感性化和情绪化。怎么想的就怎样说,带有情绪资源。激昂中语言会带有夸张或过分强调自身所坚持的观点,语言组织少有逻辑,失之恰当。由于网络世界里的身份面具,使网上舆论更具有随意性,有的网民在讨论时不必为说过的话负责任,语言中带有侵犯倾向,有时纯粹是某种情绪的宣泄。有些事件的讨论,带有明显的文化价值,又由于情绪化的舆论更有感染力,所以这种情绪可以更快地在网络上散布开来,导致情绪越来越激昂,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网络舆论的“动物狂奔”状况。
其次,沟通中的非理性。主要表现在不会讨论问题,讨论时一说话就是争论,然后就发展成辩论,再发展下去就是争吵,接着就是吵架、对骂、侮辱对方。良好的沟通,是反省自己的言论,辨析对方的言谈,平和交流,互相体谅,进而形成可能的共识,或接受对方的观点或坚持自己的观点。
网上公共空间有其特定的形式和广泛的社会功用。其中目前比较突出的是对社会事件发展进程的关注和干预,这种关注和干预表现了网络网民具有较强的公共参与意识,而且在增长。同时,网民的公共参与客观上在影响着社会事件的进程及结果。
上一篇:浅析计算机网络安全与防范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