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创新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方法创新
0 引言
在计算机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的应用已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并对人类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计算机技术应用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人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的标准之一。可见,计算机基础课程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而深远的意义。计算机基础课程是高等学校开设的基础课程,而且作为大学新生的人学课程,在学生进入大学校门就开始对他们进行创新思维的培养,对已有的知识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实践不断地进行充实和完善,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计算机基础教学质量的提高。本文就高等学校创新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思路进行探讨。
1 计算机基础课程面临的问题
自二十世纪末开始,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转化为大众教育,全国高校的大面积扩招,推动了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给各高校带来了广泛的生源,但学生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也随之而来。对于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而言,问题尤为突出。由于地域的差异、家庭经济条件的差异、学生偏科以及各中学对于计算机基础教育重视程度的不同等因素,导致高校新生在入学时对计算机基础知识掌握程度参差不齐,同专业同班的学生,有的已对计算机基础知识有较好地掌握,能够熟练应用常用办公软件,如Word、Excel等;有的学生只是会上网;甚至有的学生还不会开机、关机。另外,由于不同学科之间的差异和学生个体兴趣的差异,不同学生对计算机课程的需求也不尽相同。传统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已经不能满足一部分学生的需求。
再者,有些院校把计算机基础这门课程的教学目标定位为通过全国或各省市的大学生计算机等级考试,把等级考试通过率作为检验教学成果的标准。而计算机等级考试的题型、题目相对固定不变,促使学生投机取巧的应试心理十分严重,只对等级考试所考内容有学习热情,对不考的内容几乎一概不理。很多学校为了保证学生计算机等级考试的通过率,简单地迁就等级考试的考试大纲,在教学内容、教学进度上全校统一,教学模式一成不变,忽视了学生计算机素养方面的培养,与素质教育背道而驰。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有计算机的基础知识、Windows、Word、Excel、PowerPoint、网络基础知识、多媒体等。部分内容专业性很强,大部分学生都不太感兴趣。对应用较多的Office操作,学生在学习的时候表现得较轻松,但往往操作并不熟练。
这门学科更新发展得比较快,书本很多知识点往往都已经过时,有最前沿知识的书少之又少。有些教材内容冗余繁杂,学生在自己看书后也没有切实的体会。教材没有专业特色,与专业应用联系不紧密。
2 高等学校创新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思路
2.1 分层差异教学
为了根据具体情况提高新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我们在教学中采用了分层次教学理念,包括根据不同基础将学生分成普通班与提高班,将必修内容与选修内容结合。
2.1.1 根据基础不同划分普通班与提高班
在教学中,我们按照原始基础将学生分成普通班与提高班,进行分层次管理与教学。对于普通班学生,我们采用课堂授课与上机实践将结合的方式,使学生对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原理、网络知识、程序设计方法和多媒体应用技术等有一个全面、清楚的认识,并能熟练掌握计算机的实际操作和综合应用,提高其应用计算机技术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对于提高班的学生,我们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要求他们完成Ofice综合应用、多媒体技术应用、简单程序设计、网络与信息安全四个大类型的作业。每个大类型的作业又包含若干个具体的综合作业要求,学生在固定期限内选择并完成至少6个综合性大作业。
2.1.2 必修内容与选修内容相结合
根据入学摸底考试成绩,我们按照不同的基础,将学生分为普通班与提高班。这样的分层次管理与教学可以确保学生掌握必需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然而,有些计算机应用知识不要求所有学生掌握,但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迫切希望掌握,于是我们安排了第二层次的课程。第二层次有7门子课程,包括数据库技术基础、网页设计与制作、常用工具软件、数学建模与MATLAB、VB程序设计基础、多媒体动画设计、C语言程序设计基础。每个子课程6学时,每个学生限选其中一门。
2.2 明确教学目标
针对部分学生对该计算机基础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等问题,首先教师应提高学生对该课程的思想认识,强调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考试,更重要的是为后继的计算机课程和专业课程的学习以及今后的工作打下重要的基础。同时,教师应明确教学目标。高校计算机基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具有很强的工具性和实用性。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强调以应用为目的,着重培养学生肯用、敢用和会用计算机,让学生掌握大学专业学习和科研所需要的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
2.3 构建合理的实践教学环节
构筑合理的实践能力体系是科学构建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环节。要从整体上对实验教学环节进行策划,使实践教学体系与理论教学平行,相辅相成、相互协调,尽量为学生提供一些具有综合性、设计性和创造性比较强的实践环境问,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他们能够感到掌握这些知识虽然有一些难度,但是跨越这个难度并不是遥不可及的。例如,在进行“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实践环节中,教师就可以针对控制结构、控件等部分的实验课程在已经讲授的程序课堂基础上,提出-些更高难度的专业应用问题作为学生课后知识拓展的部分内容,让学生在课后通过查阅资料、疏理知识体系、互相交流沟通等完成研究,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也加深了他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从而使他们获得解决问题的新方法。
2.4 探索创新能力培养新途径
高效必须始终围绕“创新人才”培养这个主题多途径地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和个性化发展进行探索和实践。①举行开放式、网络化的程序设计大奖赛。学生自主选题、个人或团队合作、网上初评、现场答辩等开放式形式、极大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培养创新能力。②在VB应用系列课程中,实施案例驱动、专题讲座、项目分析等的教学方式。③使用开放式考试方式:以自主选题、项目研制、作品演示等形式为成绩评定依据。④组织学生参加项目、各种网站开发。
2.5 考核方式创新改革
我们的教学模式改革需要在因材施教、分类指导等教学原则下具体运用,改革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目标。针对不同层次的教学采取不同的考试考核办法,同时加大平时考核的参考比重,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核。
对于基本知识、基本能力的考察。主要是通过学生平时的实习报告和期末考试来评定,期末考试是通过考试系统来完成,高级班和普通班的考核内容完全相同,这样两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较为客观的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成绩。
对高级班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考察。采取“大作业”的方式,给学生设计大型应用能力测试作业,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通过这项考察来判定学生对于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运用能力。
考试分理论考核和实习考核两部分。
⑴ 理论考试(50%)
将教、考分离作为大学计算机教学课程改革的重要步骤之一。建立“计算机文化基础”试题库,研制智能组卷系统,完全实现教、考分离,使命题科学化、规范化。
“计算机文化基础”试题库包括判断题、填空题、术语翻译题、选择题和问答题等题型,每一题又包括题目、标准答案、知识点信息和难度信息,智能组卷系统根据事先输入的相关信息,自动组成标准试卷、试卷指标分析及标准答案,方便考试命题,提高工作效率。
⑵ 实践考核(50%)
首先学生必须完成规定的上机实习课时数,通过达标方式进入下一阶段实习。最后采取上机统一完成测试的方式考核学生达标情况,给出实验成绩。
3 结束语
计算机基础教学多元化、专业化、创新化的发展趋向表明我国计算机基础教育正在走向一个新的阶段。为适应今后的发展趋势,本文探讨了构建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新理念、新视野、新方法,提出了分层差异教学和改革创新考核方式,将教、考分离的思路。作为从事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工作者,身负重任,今后的工作比以往任何时候将更多、更难,其意义也将更大。
参考文献:
[1] 程明.对大学计算机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J].中国成人教育,2006.2:42-45
[2] 丁海燕,李莉莉,邱莎.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创新与思索[J].计算机教育,2010.10:65-67
[3] 王玉芬.高校公共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探讨与实践[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7(4):72-73
[4] 王晓慧,王一凡.当今时代背景下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探略[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2:21-23
[5] 聂翔雁.传统文化与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2:46-48
热门论文
- 高等学校创新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方法创新
- 慕课时代的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方法创新研
- 慕课时代的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方法创新研究
- 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分
-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创新路径
- 为高职学生上好计算机基础课的方式创新
-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教学
- 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推行项目教学法的创新
- 创新创业理念融入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课程设计
- 创新与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创新
- 浅谈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
- 研究高职计算机专业创新教育与创新教学方法
- 高等学校《中级财务会计》教学方法的创新
- 基于CBE的计算机网络教学的创新方法
- 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以证代考”的方法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