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信息管理技术的银行业高频交易与风险管理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金融行业早已进入信息金融时代,其安全性、便捷性更是大大提高,与此同时,诸如高频交易等金融创新工具应运而生,金融行业的风险管理也发生重大变革。本文尝试着介绍信息技术在高频交易这一国内尚待开发的技术中的应用,为读者诠释信息技术的广泛用途,并在最后着重介绍其为风险控制带来的益处,希望当局和业界人士能进一步重视高频交易与激发自己去了解和掌握信息管理技术在高频交易中的应用。
同信息技术一样,银行业的信息管理只是信息技术在银行业的应用,主要用于管理和和处理各种账务、交易指令等,当然,它也包括计算机科学和通信技术的设计、开发、安装和设施信息系统及应用软件的使用。
高频交易最早出现在美国,之后在欧美日得到迅速发展,现在在北美已经占了交易指令量的60%以上,特别是在金融危机爆发后的这几年里,绝大部分获益收益指令都是通过高频交易指令完成的。因此,我们不得不介绍什么是高频交易。通俗地讲,高频交易就是在瞬间(快于1秒)完成一项交易指令,从而抓住价差实现套利,其交易机构与设备一般都在交易所附近甚至同一栋建筑物。根据《辞海》的定义是指从那些 人们无法利用的极为短暂的市场变化中寻求活力的计算机化交易,比如,某正证券买入价和卖出价的微小变化,或者某只股票在不同交易所之间的微小价差。这种交易的速度如此之快,以至于有些交易机构将自己的“服务器群组”安置到了离交易所额计算机很近的地方,以缩短交易指令通过光缆以光速旅行的距离。
一、高频交易与信息技术
与传统数据不同的是,对于高频交易来说,它需要高频率的实时的交易数据,而最高频率的数据就是分笔数据,这不是普通的信息技术所能实现的。
由于高频交易量非常大,所以中间业绩常出现一些失误导致操盘失败。针对分笔数据包,有合理的时间戳、准确的买卖价、交易额等要素,其限价指令薄由于操作量大的缘故,本应正确地围绕基本价上下波动,但由于有人的要素存在,况且人是主要操盘者,所以其误差会反映出信息未必能够获得。在非集中的交易市场中,交易者只知道当前的价格水平,各个机构根据自身的限价指令簿来调整自己的报价,这就会出现在同一时间,同一产品,各个自营商给出的报价各不相同。对于目前国内金融市场,可以从报价单的各档委托价格和量中获得该信息。针对限价指令簿中所包含信息的研究,可以发现最佳买卖报价中包含了与价格发现有关的大部分信息,同时其他报价中也包含了与此相关的重要信息,而且是不可忽视的。另外,收益率与滞后指令簿信息存在相关性,这种相关性在成交量低的股票中表现的最明显,而在成交量高的股票中表现的较弱等现象。买卖价差反应了即时买入并卖出证券所需的成本。买卖价差通常在市场不确定或者不稳定时有所增大,而买卖价差的增加会导致高频交易策略盈利能力的下降。未来的买卖价差可以使用Roll模型(1984)进行估计。不同于低频数据,高频分笔数据达到的时间是不规则的。交易的时间间隔会携带信息。如上海金融期货交易所股指期货五档分笔行情数据。
然而,众所周知,这所有的一切操作都是通过信息技术,也就是金融互联网成功实现。
在实时报价系统,交易策略系统和交易单管理系统核心系统之外,一个良好的全面的高频交易解决方案,还包括其他的系统,以保证高频交易的顺利执行。下面,列举一些常用的系统(功能),由于非本论文的主要部分,只作简单的介绍性说明。
二、高频交易与风险管理
在高频交易中,高效的风险管理和交易信号一样重要。因为在策略的执行中,一点微小的差错可能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一个设计优秀并能够被有效执行的风险管理系统是高频交易系统中关键、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建立风险管理系统之前,需要明确风险管理的目标,并能够度量相关风险,包括:(一)市场风险:通常使用统计模型和VaR模型来度量。(二)信用及交易对手风险:通常由专业的第三方机构提供如标普和穆迪,通常使用情景分析,因果模型进行评级。(三)流动性风险:如流动性调整后的 VaR 测度。(四)操作中财务损失风险:通常用数量模型和情景分析共同衡量。(五)法律风险:通过相关的法律专家在因果分析框架下进行分析评估,即:一般的风险管理系统会采用两种方式来使得风险对交易的负面影响最小: 1.止损:停止当前交易以防止亏损进一步扩大。2.对冲:利用互补的金融工具反向操作,对冲风险敞口。
作者:游志华 来源:数字化用户 2013年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