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信息经济与知识经济
发布时间:2015-07-04 09:25
【内容提要】1.信息经济是信息革命的产物,它以信息技术为物质基础,由信息产业起
主导作用,靠信息、知识和智力来发展,有数字经济、网络经济、知识经济、智能经济
等各种叫法。其中知识经济这一术语最近在我国的流行是有原因的。2.分析信息与知识
、智能的关系,进一步说明信息经济与知识经济在总体上是一致的,但也不能忽视两者
在层次上的差异。3.阐述知识在工业经济发展中的五种作用,同时指出知识在信息经济
发展中的五种新作用。4.对知识经济的宣传应防止片面性,要全面认识科技与经济的相
互关系,促进观念转变,推动机制变新。5.为迎接世纪之交新经济在我国的来临,提出
要采取与发展工业经济不同的非常规战略,列举了五大战略要点。
【关 键 词】信息/知识/信息经济/知识经济
【 正 文 】
1 信息经济及其种种称谓
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历史看,人类在古代利用物质资源,主要是土地等自然资源,
依靠自身体质,创制人力工具,扩展人的体质功能,建立农业经济和农业社会;在近代
则利用物质和能量两种资源,特别是资本和动力资源,制造动力工具,解放人的体力劳
动,建立工业经济和工业社会;在现代又进一步利用物质、能量和信息三种资源,把信
息资源提到重要的战略资源的高度,制造智能工具,解放人的脑力劳动,建立信息经济
和信息社会。
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的出现,分别是农业革命和工业革命的结果;信息经济的兴起
,显然是本世纪40年代开始、70年代加速、90年代全面铺开的信息革命的产物。
信息革命是在科技一体化和科技非线性发展新形势下掀起的一种高科技革命,信息
革命既是科技革命,又是产业革命。尽管高科技除信息科技外,还有生物、新材料、新
能源、航空航天、海洋开发、环境保护、管理行为等各种高科技,但是迄今为止,信息
科技是其中最成熟、发展最迅速的高科技。它与其他高科技相比,有两个显著的特点:
一是极强的渗透性以及由此而来的十分广泛的应用性,几乎是“水银泻地、无孔不入”
;二是能与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相结合,从而会全面扩展和加强人类的信息功能,特
别是管理和决策功能。
作为信息革命在经济领域的伟大成果的信息经济,是通过产业信息化和信息产业化
两个相互联系和彼此促进的途径不断发展起来的。所谓信息经济,是以现代信息技术等
高技术(基于科学的技术)为物质基础,信息产业起主导作用的,基于信息、知识、智
力的一种新型经济,如果说,在工业经济中,钢铁、汽车、石油化工、轻纺工业、能源
、交通运输、电话通讯等传统产业部门,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那么,在信息经济中,居
重要地位的则是芯片、集成电路、电脑的硬件和软件、光纤光缆、卫星通信和移动通信
、数据传输、信息网络与信息服务、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工程、环境保护、航天与海
洋等新兴产业部门。同时,科技、教育、文化、艺术等部门通过产业化而变得越来越重
要。这种信息经济的发展,不仅不会否定农业经济、工业经济、服务经济的存在,相反
会促进这三种经济的素质通过信息化后大为提升,并导致信息型经济取代物质型经济而
在整个经济中居于主导地位。
美国是目前世界上信息经济最发达的国家。这首先表现在,美国同信息直接与间接
有关的部门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已达到80%;1996年国内生产总值增幅中约有1
/3来自以数字化和网络化为特征的信息产业;信息产业正以两倍于整个经济的速度增长
着。其次,还表现在蓝领职工占全国职工的比重,正在从90年代中期的20%缩减到下世纪
头十年的10%;非专业的白领职工占全国职工的比重,在这差不多15年左右的时间内,也
将从40%减少到20-30%;而专业性白领职工,即知识型人员,则有可能从40%迅速增加到
60-70%。这后一类人员包括研究开发人员、设计人员、信息和咨询人员、经理、教授、
科学家以及其他有各种专业知识的智力劳动者。
江泽民同志在1997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重要讲话中提到,“国际上有
这样一种说法,下一世纪将进入信息经济、科技先导型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经济的时代”
。这段话反映了世界经济发展的实际,它表明信息经济的发展是与科技先导相伴而行的
,同可持续发展是一致的。
由于信息的多义性与多维性,信息经济必然也是多义的与多维的。从信息经济本身
来说,它可以狭义地理解为信息部门的经济,也可以广义地理解为信息社会的经济。从
信息社会的经济而言,信息经济在信息技术层次上有数字经济、网络经济,甚至比特经
济等多种称谓。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商务部不久前首次发布了以《崛起的数字经济》为
题的政府报告。同时,网络经济这一称谓正在突破技术含义而为国际经济界所广泛接受
,出现了网络贸易和网络金融以至整个的网络经济等新实践。在信息内容的层次上,信
息经济则有知识经济、智能经济或智力经济等称谓。其中,关于知识经济的提法近半年
来几乎在我国的媒体风靡一时。此外,对信息经济还有更一般的非物质经济、后工业经
济以及相对于传统经济而言的所谓“新经济”等种种叫法。以上种种称谓都是从一个特
定方面来反映信息经济的特征的。在使用时不同人士从不同角度往往有不同的选择,这
是正常现象。然而,我们认为信息经济这一总概念最能直接反映信息社会的经济的本质
,同农业经济、工业经济这类物质生产经济相对应最为确切,还能同信息革命、信息技
术、信息产业、信息市场、信息文明、信息社会等一系列概念保持一致性,而且又有利
于引导我国在现阶段优先发展信息产业。
自从1996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发表《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那份报告以来,尤其
是1997年美国总统克林顿在一次演讲中提到知识经济以后,我国知识界在各种书报刊等
出版物中掀起了一阵“知识经济热”。这种现象的产生,从科教兴国战略的深入宣传、
高技术及其产业化的迅猛发展、自主知识产权日益重要以及知识分子的心态等各方面来
考察,是合乎情理的,对提高人们关于未来经济发展方向的认识,也是有益的。
诚然,美国等发达国家在信息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已进入“知识管理”阶段,从过去
以信息为基础开展竞争谋取收益,转向现在更强调知识创新,不仅重视信息及其集合的
作用,而且更重视信息使用者对信息集合的反应和运用,力求把信息转化为知识。然而
,在我国大力发展信息产业和信息经济为时还不长,信息资源本身尚未充分开发和有效
利用而处于相当落后的阶段,文盲比重还不低,基础教育尚不够普及,工程技术人员与
其他专业人员的数量并不很大的情况下,急于向在企业中继设置信息总监(cio)之后又增
设知识总监(cko)的美国看齐,企图跨越阶段,早日迎来较高层次的信息经济,尽管主观
愿望良好,但在客观实际中,很可能会受挫,因而值得我们关注。
2 信息与知识的关系
为了对信息经济与知识经济在大的方面相互一致而在小的方面略有差异加深认识,
有必要考察一下信息与知识的关系。
在日常用语中,人们往往把载于特定信号的信息理解为数据、资料、消息、新闻、
情报、知识等的总称。但在科学术语中,上述各个概念相互之间以及它们与信息之间都
有一定的差别。把信息和知识作为科学概念按照各自的客观对象来定义,信息是反映事
物运动的状态及其变化方式的,知识则是研究事物运动的状态及其变化的规律的。只有
通过对信息的加工,才能获得知识。相反,没有信息,也就谈不上知识。可以说,知识
是信息升华的成果,也是一种浓缩的系统化了的信息。具体点说,知识是一种能够改变
某些人或某些事物的信息,这包括以下的内容:知识既使信息成为人类活动的基础,又
通过对信息的运用使人类更有效地开展活动。所以,学者们常把信息与知识的关系比作
两个大小不同的同心圆,信息是外层圆,知识是内心圆。这形象地表明了信息是知识的
基础,而知识是信息的核心。
拿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报告中对知识的“四分法”来说,
“是什么”(know-what)和“是谁”(know-who)这两类知识,就是原始信息,“为什么”
(know-why)和“怎样做”(know-how)这两类知识,则是深加工信息。
除知识外,人们还提到智能(或智力)。这是指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用学术
术语来说,智能是激活了的知识。追本溯源,智能是搜集、加工、传播、应用信息的能
力,是信息能力的集中表现。由于信息科技的发展,人工智能的运用越来越普遍。信息
网络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就是智能化,无论是智能的提高还是知识的普及,必须有现代
信息网络作支撑,以信息内容的有效利用为基础。
能经济三种提法的联系和区别了。显然,与传统的物质型经济相对应的是信息经济,而
非知识经济或智能经济,因为后两者都是前者内部层次不同的子集。现阶段我国还是工
业农业国,工业经济和农业经济等物质生产经济仍居主导地位,随着国民经济信息化的
推进,信息经济已经产生,并在迅猛发展中,但尚未充分发达起来。在这种情况下,用
知识经济和智能经济的观点来促进信息经济的发展是必要的,但是用它们来取代信息经
济,就有以偏概全、超前发展、违背客观经济规律的危险。
3 知识在工业经济与信息经济中作用的异同
知识对经济发展的巨大作用,始于工业经济时代,并非为信息经济时代所特有。
根据马克思在《资本论》、《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草稿)》等著作中的分析,大
工业时代科学及其在技术上应用的这类知识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的表
现:
(1)科学包括在生产力里面,推动生产力向前发展;“社会知识、学问”在很大程度
上变成了“直接的生产力”,并“控制”和“改造”“社会生活过程”的条件。
(2)社会的劳动生产力,“首先是科学的力量”,“大工业把巨大的自然力和自然科
学并入生产过程,必然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
(3)“机器、火车头、铁路、电报、自动纺棉机等等”,“都是物化的智力”,科学
技术的发展,导致劳动工具不断革命。
(4)新的原材料和能源的发现、利用,需要有科学技术知识及其相应的运用。
(5)劳动力是体力与智力的结合,体力靠科技发明的工具来增强,智力靠生产技能和
经验的学习、科学技术和社会文化知识的积累来提高。
上述知识对经济发展的各种作用在信息经济时代依然存在,并需要继续加以发挥。
但是,信息革命后,知识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发生了质的变化。这些变化主要表现在:
(1)知识和信息在生产力中的作用已从非独立因素变成独立因素了,并由潜在的生产
力变成了现实的生产力,这种知识生产力已经成为生产力、竞争力和经济成就的关键因
素。
(2)随着信息网络的发展与完善,知识的生产、传播、使用已大为改观,使知识对经
济和社会的作用日益强化。
(3)出现了知识密集型产业、知识型企业、智能工具和智能产品,知识产业或信息产
业由先导产业逐步变为主导产业,知识作为一种独立的投入要素创造价值,对知识产权
的保护与工业时代相比达到了新的高度。
(4)在社会总劳动中,智力劳动者的比重和相对重要性极大地提高了,而在智力劳动
中,专业性的高级智力劳动者的比重和重要性也随之增加了。
(5)除科学技术知识外,管理和行为科学的知识越来越重要,它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也越来越大。生产管理正在变为信息管理或知识管理,科学主义的理性管理(硬管理)
与非理性主义的文化管理(软管理)正在深化融合中。
信息时代的经济竞争必然是知识和智力的较量。因此,必须重视知识积累、知识更
新、知识创新。在知识每隔一年多增加一倍的“知识爆炸”情况下,还要善于识别和选
取知识,把最合适的知识运用在最合适的地方。
4 正确宣传知识经济
把知识经济作为未来信息社会经济形态的一种概括或一个阶段来加以宣传,是必要
的。但在宣传中应防止种种片面性和错误倾向。
例如,只谈知识经济,不提信息经济,甚至处处把“信息”换成“知识”。在经济
合作与发展组织关于知识经济的定义中,既讲知识,也讲信息,认为知识经济是建立在
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消费的基础上的经济。迄今为止,谈论知识经济的书文所举
的实例,多数都是信息产业和信息企业,尤其是其中的软件产业和软件企业。
又如,只提高技术及其产业,以掩盖信息技术及其产业在现阶段和今后较长时期内
的突出地位和巨大作用。在生物技术等其他高技术实现大规模产业化为时尚早的情况下
,应对信息技术已经给经济带来的革命性影响有足够的认识。
再如,只强调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决定性作用,而忽略另一面,即经济发展对科
技进步的决定性作用。从理论上讲,“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生产力的发展决定了
生产关系的变革,并进而引起上层建筑的改进;但另一方面,生产关系以及建立在此基
础上的上层建筑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在一定条件下还起决定性作用,会束缚或解放生
产力的发展,显然,经济运行机制不活、经济管理体制不改,科技是难以发展起来的。
从实践上看,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在不断提高,经济发展越来越依赖于科技进
步;但另一方面,科技进步需要越来越多的资金投入,尤其是高科技,回报大风险也大
,没有一定程度的经济发展作基础,科技进步特别是高科技的研制与开发,只能是美好
的幻想。有位学者说,实施“科教兴国”的同时也要求“国兴科教”,即需要发展经济
以支持科技和教育。这不无道理。试想经济不发达,经费不足,闲暇时间和自由思想少
,科学怎么能发展;不搞市场经济,缺乏竞争,又怎能迫使技术不断更新。所以,科技
与经济是相互作用的。科技进步——经济发展——科技更进步;或者说,经济发展——
科技进步——经济更发展,这是一个互动的良性循环,是我们要积极争取的,从而可使
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相互促进、彼此结合。科技落后——科技不发达——科技更落后;
或者说,经济不发达——科技落后——经济更不发达,则是另一种互动式不良循环,是
我们应竭力避免的,决不能使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相互牵制、彼此割裂。在社会经济大
系统中,科技进步并不是独立的外生变量,而是由经济发展等系统内其他因素所决定的
一个内生变量。这一点近几年已为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学者所认识。
把科技对经济的单向作用关系解释为知识对经济的单向作用关系的同时,还有个别
文章把知识不同于信息的特性归结为“人脑”,进而认为人脑“它是生产知识的唯一源
泉”(见《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98年第1期第18-19页),知识的生产固然与人脑
的思维加工有关,但其来源并非人脑而是实践。且不说知识来源究竟是什么这个唯心论
和唯物论之争的古老话题,如果从科技决定经济到知识决定经济,再到人脑决定知识,
沿着这条思路来认识问题,那么就可能重现“大跃进”时期“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那种神话般幼稚可笑的错误。这就需要引起我们大家警惕了。对未来经济的任何探索
,必须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而应防止主观想象的危险倾向。
宣传知识经济,旨在促进观念转变,推动机制革新。转变观念包括转变投入、资产
、效益等等的观念。在生产投入中,既要重视劳动和资本的投入,更要重视科技、教育
、管理等种种知识和信息的投入,把智力资源和人才资源的开发利用放到首要位置上,
并充分重视机制革新和增强创新能力。
5 用新战略迎接下世纪新经济的来临
在经济全球化和全球信息化大潮流中,制定面向21世纪的经济发展战略,必须正确
把握世界经济发展进程。为在下世纪中叶建国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
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党的十五大依据邓小平理论,在科学地分析国内外形势
的基础上,制定了我国的经济发展战略。其中,把“改造和提高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产
业和高技术产业,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作为重要的内容。这就为我国从目前的工农业
经济时代进到信息经济时代指明了方向和道路。
发展信息经济的战略,可以借鉴参考但必须从根本上不同于发展工业经济的战略,
方能取得成功。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要努力实现“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现代化”
。世纪之交的现代化主要是信息化。正如江泽民同志所说的,“四个现代化,哪一化也
离不开信息化”。通过国民经济信息化发展信息经济,应采取非常规的发展战略,特别
要掌握以下几个要点:
首先,应遵循中央提出的两个战略(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两个转变
(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和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
)、两个建设(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积极推进工业经济和工业
社会向信息经济和信息社会的过渡。我国目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大约为730美元,按这一
指标计算,正处于工业经济和工业社会阶段(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要求为600-1500美元)
,离人均国内生产总值4000-20000美元的信息经济和信息社会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其间
需经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1500-4000美元的先进的工业经济和工业社会。
其次,在上述过渡中应注意经济、社会、科技三位一体协调发展,人民生活、社会
生产和环境生态三个方面综合平衡,同时高度重视文化因素及其影响的作用,弘扬中华
文化,构筑我国跨世纪的国际文化战略,依据历史悠久和博大精深的文化优势,在全球
信息经济和信息文明中占据制高点。
再次,在全球竞争超常激烈的环境中,经济变革速度随着产品更新换代、产业结构
调整和转移的加快而加快,面对美国等主要发达国家已在全球信息市场独占鳌头(1996
年美国、欧洲和日本在全球信息市场中所占销售份额高达84.6%,其中约有一半为美国所
独得)的局面,我国要发展信息经济,除实行跨越战略(如跨越模拟化阶段,一步进到
数字化阶段)和创新战略(如改进创新机制和建立创新体系等)的结合外,有必要采取
“合纵连横”的合作竞争战略及力克弱点、猛扩强项的“扬长避短”战略等一系列不靠
硬拼而用智取的出奇制胜战略,以便在国际竞争中赢得和保持优势。
再其次,优先发展信息产业,特别是其中的软件业和信息服务业,全面改造和带动
其他各项传统产业。信息产业已被确定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但仍需要不断改进信息
产业的内部结构,不断扩大信息产业的外部效应,使信息产业与其他非信息产业走上互
动式发展的轨道。
最后,在信息经济发展过程中,不能采取地区“平推”战略,而应突出重点地区,
兼顾一般地区,以重点带一般,分步渐进的地区“带动”战略。既要选好重点,重点不
能只限于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又要强调带动,防止信息化最易产生的通病,即由于信息
贫富差别扩大而导致地区经济的更不平衡发展。
主导作用,靠信息、知识和智力来发展,有数字经济、网络经济、知识经济、智能经济
等各种叫法。其中知识经济这一术语最近在我国的流行是有原因的。2.分析信息与知识
、智能的关系,进一步说明信息经济与知识经济在总体上是一致的,但也不能忽视两者
在层次上的差异。3.阐述知识在工业经济发展中的五种作用,同时指出知识在信息经济
发展中的五种新作用。4.对知识经济的宣传应防止片面性,要全面认识科技与经济的相
互关系,促进观念转变,推动机制变新。5.为迎接世纪之交新经济在我国的来临,提出
要采取与发展工业经济不同的非常规战略,列举了五大战略要点。
【关 键 词】信息/知识/信息经济/知识经济
【 正 文 】
1 信息经济及其种种称谓
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历史看,人类在古代利用物质资源,主要是土地等自然资源,
依靠自身体质,创制人力工具,扩展人的体质功能,建立农业经济和农业社会;在近代
则利用物质和能量两种资源,特别是资本和动力资源,制造动力工具,解放人的体力劳
动,建立工业经济和工业社会;在现代又进一步利用物质、能量和信息三种资源,把信
息资源提到重要的战略资源的高度,制造智能工具,解放人的脑力劳动,建立信息经济
和信息社会。
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的出现,分别是农业革命和工业革命的结果;信息经济的兴起
,显然是本世纪40年代开始、70年代加速、90年代全面铺开的信息革命的产物。
信息革命是在科技一体化和科技非线性发展新形势下掀起的一种高科技革命,信息
革命既是科技革命,又是产业革命。尽管高科技除信息科技外,还有生物、新材料、新
能源、航空航天、海洋开发、环境保护、管理行为等各种高科技,但是迄今为止,信息
科技是其中最成熟、发展最迅速的高科技。它与其他高科技相比,有两个显著的特点:
一是极强的渗透性以及由此而来的十分广泛的应用性,几乎是“水银泻地、无孔不入”
;二是能与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相结合,从而会全面扩展和加强人类的信息功能,特
别是管理和决策功能。
作为信息革命在经济领域的伟大成果的信息经济,是通过产业信息化和信息产业化
两个相互联系和彼此促进的途径不断发展起来的。所谓信息经济,是以现代信息技术等
高技术(基于科学的技术)为物质基础,信息产业起主导作用的,基于信息、知识、智
力的一种新型经济,如果说,在工业经济中,钢铁、汽车、石油化工、轻纺工业、能源
、交通运输、电话通讯等传统产业部门,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那么,在信息经济中,居
重要地位的则是芯片、集成电路、电脑的硬件和软件、光纤光缆、卫星通信和移动通信
、数据传输、信息网络与信息服务、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工程、环境保护、航天与海
洋等新兴产业部门。同时,科技、教育、文化、艺术等部门通过产业化而变得越来越重
要。这种信息经济的发展,不仅不会否定农业经济、工业经济、服务经济的存在,相反
会促进这三种经济的素质通过信息化后大为提升,并导致信息型经济取代物质型经济而
在整个经济中居于主导地位。
美国是目前世界上信息经济最发达的国家。这首先表现在,美国同信息直接与间接
有关的部门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已达到80%;1996年国内生产总值增幅中约有1
/3来自以数字化和网络化为特征的信息产业;信息产业正以两倍于整个经济的速度增长
着。其次,还表现在蓝领职工占全国职工的比重,正在从90年代中期的20%缩减到下世纪
头十年的10%;非专业的白领职工占全国职工的比重,在这差不多15年左右的时间内,也
将从40%减少到20-30%;而专业性白领职工,即知识型人员,则有可能从40%迅速增加到
60-70%。这后一类人员包括研究开发人员、设计人员、信息和咨询人员、经理、教授、
科学家以及其他有各种专业知识的智力劳动者。
江泽民同志在1997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重要讲话中提到,“国际上有
这样一种说法,下一世纪将进入信息经济、科技先导型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经济的时代”
。这段话反映了世界经济发展的实际,它表明信息经济的发展是与科技先导相伴而行的
,同可持续发展是一致的。
由于信息的多义性与多维性,信息经济必然也是多义的与多维的。从信息经济本身
来说,它可以狭义地理解为信息部门的经济,也可以广义地理解为信息社会的经济。从
信息社会的经济而言,信息经济在信息技术层次上有数字经济、网络经济,甚至比特经
济等多种称谓。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商务部不久前首次发布了以《崛起的数字经济》为
题的政府报告。同时,网络经济这一称谓正在突破技术含义而为国际经济界所广泛接受
,出现了网络贸易和网络金融以至整个的网络经济等新实践。在信息内容的层次上,信
息经济则有知识经济、智能经济或智力经济等称谓。其中,关于知识经济的提法近半年
来几乎在我国的媒体风靡一时。此外,对信息经济还有更一般的非物质经济、后工业经
济以及相对于传统经济而言的所谓“新经济”等种种叫法。以上种种称谓都是从一个特
定方面来反映信息经济的特征的。在使用时不同人士从不同角度往往有不同的选择,这
是正常现象。然而,我们认为信息经济这一总概念最能直接反映信息社会的经济的本质
,同农业经济、工业经济这类物质生产经济相对应最为确切,还能同信息革命、信息技
术、信息产业、信息市场、信息文明、信息社会等一系列概念保持一致性,而且又有利
于引导我国在现阶段优先发展信息产业。
自从1996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发表《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那份报告以来,尤其
是1997年美国总统克林顿在一次演讲中提到知识经济以后,我国知识界在各种书报刊等
出版物中掀起了一阵“知识经济热”。这种现象的产生,从科教兴国战略的深入宣传、
高技术及其产业化的迅猛发展、自主知识产权日益重要以及知识分子的心态等各方面来
考察,是合乎情理的,对提高人们关于未来经济发展方向的认识,也是有益的。
诚然,美国等发达国家在信息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已进入“知识管理”阶段,从过去
以信息为基础开展竞争谋取收益,转向现在更强调知识创新,不仅重视信息及其集合的
作用,而且更重视信息使用者对信息集合的反应和运用,力求把信息转化为知识。然而
,在我国大力发展信息产业和信息经济为时还不长,信息资源本身尚未充分开发和有效
利用而处于相当落后的阶段,文盲比重还不低,基础教育尚不够普及,工程技术人员与
其他专业人员的数量并不很大的情况下,急于向在企业中继设置信息总监(cio)之后又增
设知识总监(cko)的美国看齐,企图跨越阶段,早日迎来较高层次的信息经济,尽管主观
愿望良好,但在客观实际中,很可能会受挫,因而值得我们关注。
2 信息与知识的关系
为了对信息经济与知识经济在大的方面相互一致而在小的方面略有差异加深认识,
有必要考察一下信息与知识的关系。
在日常用语中,人们往往把载于特定信号的信息理解为数据、资料、消息、新闻、
情报、知识等的总称。但在科学术语中,上述各个概念相互之间以及它们与信息之间都
有一定的差别。把信息和知识作为科学概念按照各自的客观对象来定义,信息是反映事
物运动的状态及其变化方式的,知识则是研究事物运动的状态及其变化的规律的。只有
通过对信息的加工,才能获得知识。相反,没有信息,也就谈不上知识。可以说,知识
是信息升华的成果,也是一种浓缩的系统化了的信息。具体点说,知识是一种能够改变
某些人或某些事物的信息,这包括以下的内容:知识既使信息成为人类活动的基础,又
通过对信息的运用使人类更有效地开展活动。所以,学者们常把信息与知识的关系比作
两个大小不同的同心圆,信息是外层圆,知识是内心圆。这形象地表明了信息是知识的
基础,而知识是信息的核心。
拿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报告中对知识的“四分法”来说,
“是什么”(know-what)和“是谁”(know-who)这两类知识,就是原始信息,“为什么”
(know-why)和“怎样做”(know-how)这两类知识,则是深加工信息。
除知识外,人们还提到智能(或智力)。这是指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用学术
术语来说,智能是激活了的知识。追本溯源,智能是搜集、加工、传播、应用信息的能
力,是信息能力的集中表现。由于信息科技的发展,人工智能的运用越来越普遍。信息
网络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就是智能化,无论是智能的提高还是知识的普及,必须有现代
信息网络作支撑,以信息内容的有效利用为基础。
弄清了信息、知识、智能三者之间的关系,也就容易理解信息经济、知识经济、智
能经济三种提法的联系和区别了。显然,与传统的物质型经济相对应的是信息经济,而
非知识经济或智能经济,因为后两者都是前者内部层次不同的子集。现阶段我国还是工
业农业国,工业经济和农业经济等物质生产经济仍居主导地位,随着国民经济信息化的
推进,信息经济已经产生,并在迅猛发展中,但尚未充分发达起来。在这种情况下,用
知识经济和智能经济的观点来促进信息经济的发展是必要的,但是用它们来取代信息经
济,就有以偏概全、超前发展、违背客观经济规律的危险。
3 知识在工业经济与信息经济中作用的异同
知识对经济发展的巨大作用,始于工业经济时代,并非为信息经济时代所特有。
根据马克思在《资本论》、《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草稿)》等著作中的分析,大
工业时代科学及其在技术上应用的这类知识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的表
现:
(1)科学包括在生产力里面,推动生产力向前发展;“社会知识、学问”在很大程度
上变成了“直接的生产力”,并“控制”和“改造”“社会生活过程”的条件。
(2)社会的劳动生产力,“首先是科学的力量”,“大工业把巨大的自然力和自然科
学并入生产过程,必然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
(3)“机器、火车头、铁路、电报、自动纺棉机等等”,“都是物化的智力”,科学
技术的发展,导致劳动工具不断革命。
(4)新的原材料和能源的发现、利用,需要有科学技术知识及其相应的运用。
(5)劳动力是体力与智力的结合,体力靠科技发明的工具来增强,智力靠生产技能和
经验的学习、科学技术和社会文化知识的积累来提高。
上述知识对经济发展的各种作用在信息经济时代依然存在,并需要继续加以发挥。
但是,信息革命后,知识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发生了质的变化。这些变化主要表现在:
(1)知识和信息在生产力中的作用已从非独立因素变成独立因素了,并由潜在的生产
力变成了现实的生产力,这种知识生产力已经成为生产力、竞争力和经济成就的关键因
素。
(2)随着信息网络的发展与完善,知识的生产、传播、使用已大为改观,使知识对经
济和社会的作用日益强化。
(3)出现了知识密集型产业、知识型企业、智能工具和智能产品,知识产业或信息产
业由先导产业逐步变为主导产业,知识作为一种独立的投入要素创造价值,对知识产权
的保护与工业时代相比达到了新的高度。
(4)在社会总劳动中,智力劳动者的比重和相对重要性极大地提高了,而在智力劳动
中,专业性的高级智力劳动者的比重和重要性也随之增加了。
(5)除科学技术知识外,管理和行为科学的知识越来越重要,它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也越来越大。生产管理正在变为信息管理或知识管理,科学主义的理性管理(硬管理)
与非理性主义的文化管理(软管理)正在深化融合中。
信息时代的经济竞争必然是知识和智力的较量。因此,必须重视知识积累、知识更
新、知识创新。在知识每隔一年多增加一倍的“知识爆炸”情况下,还要善于识别和选
取知识,把最合适的知识运用在最合适的地方。
4 正确宣传知识经济
把知识经济作为未来信息社会经济形态的一种概括或一个阶段来加以宣传,是必要
的。但在宣传中应防止种种片面性和错误倾向。
例如,只谈知识经济,不提信息经济,甚至处处把“信息”换成“知识”。在经济
合作与发展组织关于知识经济的定义中,既讲知识,也讲信息,认为知识经济是建立在
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消费的基础上的经济。迄今为止,谈论知识经济的书文所举
的实例,多数都是信息产业和信息企业,尤其是其中的软件产业和软件企业。
又如,只提高技术及其产业,以掩盖信息技术及其产业在现阶段和今后较长时期内
的突出地位和巨大作用。在生物技术等其他高技术实现大规模产业化为时尚早的情况下
,应对信息技术已经给经济带来的革命性影响有足够的认识。
再如,只强调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决定性作用,而忽略另一面,即经济发展对科
技进步的决定性作用。从理论上讲,“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生产力的发展决定了
生产关系的变革,并进而引起上层建筑的改进;但另一方面,生产关系以及建立在此基
础上的上层建筑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在一定条件下还起决定性作用,会束缚或解放生
产力的发展,显然,经济运行机制不活、经济管理体制不改,科技是难以发展起来的。
从实践上看,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在不断提高,经济发展越来越依赖于科技进
步;但另一方面,科技进步需要越来越多的资金投入,尤其是高科技,回报大风险也大
,没有一定程度的经济发展作基础,科技进步特别是高科技的研制与开发,只能是美好
的幻想。有位学者说,实施“科教兴国”的同时也要求“国兴科教”,即需要发展经济
以支持科技和教育。这不无道理。试想经济不发达,经费不足,闲暇时间和自由思想少
,科学怎么能发展;不搞市场经济,缺乏竞争,又怎能迫使技术不断更新。所以,科技
与经济是相互作用的。科技进步——经济发展——科技更进步;或者说,经济发展——
科技进步——经济更发展,这是一个互动的良性循环,是我们要积极争取的,从而可使
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相互促进、彼此结合。科技落后——科技不发达——科技更落后;
或者说,经济不发达——科技落后——经济更不发达,则是另一种互动式不良循环,是
我们应竭力避免的,决不能使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相互牵制、彼此割裂。在社会经济大
系统中,科技进步并不是独立的外生变量,而是由经济发展等系统内其他因素所决定的
一个内生变量。这一点近几年已为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学者所认识。
把科技对经济的单向作用关系解释为知识对经济的单向作用关系的同时,还有个别
文章把知识不同于信息的特性归结为“人脑”,进而认为人脑“它是生产知识的唯一源
泉”(见《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98年第1期第18-19页),知识的生产固然与人脑
的思维加工有关,但其来源并非人脑而是实践。且不说知识来源究竟是什么这个唯心论
和唯物论之争的古老话题,如果从科技决定经济到知识决定经济,再到人脑决定知识,
沿着这条思路来认识问题,那么就可能重现“大跃进”时期“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那种神话般幼稚可笑的错误。这就需要引起我们大家警惕了。对未来经济的任何探索
,必须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而应防止主观想象的危险倾向。
宣传知识经济,旨在促进观念转变,推动机制革新。转变观念包括转变投入、资产
、效益等等的观念。在生产投入中,既要重视劳动和资本的投入,更要重视科技、教育
、管理等种种知识和信息的投入,把智力资源和人才资源的开发利用放到首要位置上,
并充分重视机制革新和增强创新能力。
5 用新战略迎接下世纪新经济的来临
在经济全球化和全球信息化大潮流中,制定面向21世纪的经济发展战略,必须正确
把握世界经济发展进程。为在下世纪中叶建国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
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党的十五大依据邓小平理论,在科学地分析国内外形势
的基础上,制定了我国的经济发展战略。其中,把“改造和提高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产
业和高技术产业,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作为重要的内容。这就为我国从目前的工农业
经济时代进到信息经济时代指明了方向和道路。
发展信息经济的战略,可以借鉴参考但必须从根本上不同于发展工业经济的战略,
方能取得成功。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要努力实现“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现代化”
。世纪之交的现代化主要是信息化。正如江泽民同志所说的,“四个现代化,哪一化也
离不开信息化”。通过国民经济信息化发展信息经济,应采取非常规的发展战略,特别
要掌握以下几个要点:
首先,应遵循中央提出的两个战略(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两个转变
(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和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
)、两个建设(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积极推进工业经济和工业
社会向信息经济和信息社会的过渡。我国目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大约为730美元,按这一
指标计算,正处于工业经济和工业社会阶段(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要求为600-1500美元)
,离人均国内生产总值4000-20000美元的信息经济和信息社会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其间
需经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1500-4000美元的先进的工业经济和工业社会。
其次,在上述过渡中应注意经济、社会、科技三位一体协调发展,人民生活、社会
生产和环境生态三个方面综合平衡,同时高度重视文化因素及其影响的作用,弘扬中华
文化,构筑我国跨世纪的国际文化战略,依据历史悠久和博大精深的文化优势,在全球
信息经济和信息文明中占据制高点。
再次,在全球竞争超常激烈的环境中,经济变革速度随着产品更新换代、产业结构
调整和转移的加快而加快,面对美国等主要发达国家已在全球信息市场独占鳌头(1996
年美国、欧洲和日本在全球信息市场中所占销售份额高达84.6%,其中约有一半为美国所
独得)的局面,我国要发展信息经济,除实行跨越战略(如跨越模拟化阶段,一步进到
数字化阶段)和创新战略(如改进创新机制和建立创新体系等)的结合外,有必要采取
“合纵连横”的合作竞争战略及力克弱点、猛扩强项的“扬长避短”战略等一系列不靠
硬拼而用智取的出奇制胜战略,以便在国际竞争中赢得和保持优势。
再其次,优先发展信息产业,特别是其中的软件业和信息服务业,全面改造和带动
其他各项传统产业。信息产业已被确定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但仍需要不断改进信息
产业的内部结构,不断扩大信息产业的外部效应,使信息产业与其他非信息产业走上互
动式发展的轨道。
最后,在信息经济发展过程中,不能采取地区“平推”战略,而应突出重点地区,
兼顾一般地区,以重点带一般,分步渐进的地区“带动”战略。既要选好重点,重点不
能只限于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又要强调带动,防止信息化最易产生的通病,即由于信息
贫富差别扩大而导致地区经济的更不平衡发展。
上一篇:可支持多语言的工作流动态演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