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写作中的文学技巧
摘 要: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的高度膨胀使受众群体对信息的选择更加的冷静和主观,这就导致新闻工作者不断的自我发展和调整,以使得新闻更加吸引读者在传播信息的同时更加的具有可读性,将文学写作的技巧引入新闻写作之中是现在新闻工作者常用的方法,笔者从新闻写作和文学写作的区别出发,试分析新闻写作中的故事化技巧和史家笔法。
关键词:新闻写作; 故事化; 史家笔法
新闻写作是应用文类写作,是与文学写作相对的一种文体,属于两个不同范畴。但是追寻新闻的发展史,我们会发现,新闻是从文学写作中脱离出来的逐渐形成自己写作特点的,所以新闻写作也必然与文学写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1 新闻写作与文学写作的区别
要想在新闻写作中体现出文学写作的技巧,首先要清楚新闻写作与文学写作之间的区别。首先,新闻写作与文学写作的写作目的不同。新闻写作的目的是告知人们信息,人们要从新闻中获取有用的信息,获取到世界和社会最新最快的变化和正在发生的事情。也就是说,不能为人们提供信息新闻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所以,使人们获取信息是新闻写作的目的。而文学写作不同,文学写作是为了发泄作者自身的情感,是通过作者情感的抒发使得读者获得美的感受。作者由于受到了客观世界的激荡,而迸发出写作的热情,这个客观世界可以是美丽壮阔的自然风景,也可以是光怪陆离的社会生活。文学的写作主体受到了激荡,然后写作成文章,使得读者在欣赏文章的时候,感受到美,达到了情感的享受。“不平则鸣”才是文学创作的目的。其次,新闻写作与文学写作的所用语言不同。因为新闻写作与文学写作不同的写作目的,写作主体会选择不同的语言风格去成文。新闻的构成要素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因果。他的目的是传播信息给人类,又因为新闻的传播方式的限制,新闻不可能像是文学写作那样出一整本书去报道一个事件,这就要求新闻的语言是简洁的、准确的。另一方面新闻要求向所有需要的人传播信息,并能让人们有效获得信息,因此语言的通俗易懂和生动形象也就成为了它的特点之一。而文学写作则不然,文学写作是为了给人以美的感受,是为了抒发作者的情感,有的时候写作主体还会选择塑造一系列的形象去表现。如何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如何才能给读者以美的感受,成为了文学写作选择语言风格的关键。基于此,文学写作的语言常常是丰富的具有多种修辞变化的。可以是激情的也可以是平实的可以是婉约的也可以是豪放的,但是无论是那种风格,文学写作的语言都需要是注入大量的写作主体情感的。
2 新闻写作中引入故事化
明白了新闻写作和文学写作两者的区别,我们就不难发现,新闻中的一种表现方式是来源于文学写作的,即故事化的表现形式。所谓故事化的新闻技巧,就是叙述新闻事件时将文学写作中的对话描写、细节描写、场景设置引入,从而使新闻具有了故事性和戏剧性。为新闻增加了可读性和感染力,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新闻的故事化,是信息时代的背景下,信息的极度膨胀,信息量过剩导致,受众已经不能仅仅满足于传统的“读题”新闻和“新华社”新闻的模式,为了满足受众的对新闻信息获得的需要,媒体不断的自我完善的结果。新闻的故事化技巧,由于其对民众的口味的符合和良好的传播效果而被新闻界和民众的广泛认同。成为了越来越多记者用以描写新闻事件的方式,这种富有戏剧化的新闻叙述方式,打破了传统的枯燥无味的新闻状态,使得新闻的可读性上升,受众可以被新闻事件发生过程中的跌宕起伏而勾起相应的情感,如中央电视台的《今日说法》、《道德观察》等新闻节目就选择了故事化的新闻叙述技巧。
运用故事化技巧的新闻所报道的新闻,一遍都是贴近百姓生活的日常生活故事或者是惊心动魄的事件。摆脱以往导向的、政治性的、思想性的说教面孔,新闻变成了受众感兴趣的方式传播信息,让受众感觉轻松、愉悦的同时,接收信息与反馈。媒体的任务就是传播信息,传达社会主流意识,并积极引导舆论,而故事化技巧的引入,使内容通俗化、大众化、趣味化,一方面是媒体达到其任务的有效形式另一方面也表现了以受众为本的人文关怀。这种人文关怀体现在以受众为中心、追求市场化的媒体们开始调整新闻报道的价值取向。体现了百姓减少严肃的硬新闻的比例的希许,更加强调新闻事件的故事性、情节性和人情味。符合了我过新闻从宣传逐渐向新闻本原、受众本位的回归的发展趋势。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虽然伴随着全球化,故事化技巧风靡了全球新闻界,但是我们也要注意到,故事化只是新闻的表述技巧之一,他不能否认掉新闻的真实性。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脱离了真实性,新闻就成为了文学写作,也就是失去了应用写作与文学写作的区别特性。在真实的基础上,把故事中的悬念、冲突和描写引入其中,才是故事化新闻的技巧的正确方法。所以故事化技巧,要求作者要善于扑捉新闻的细节。
3 新闻写作中的史家手法
史家笔法,起源于春秋时代的“史家春秋笔法”,“史家春秋笔法”是由孔子创作的一种具有语言艺术的文章写法。左丘明最先对这种笔法作了精当的解释:“《春秋》之称,微而显,志而晦,婉而成章,尽而不污,惩恶而劝善,非贤人谁能修之?”意思是说,春秋的的写作手法,用词细致但是意思却十分明显,志趣含蓄深渊,婉转而顺理成章,不歪曲事实刻意诋毁他人,惩罚邪恶的同时劝导人们向善。由于孔子编写《春秋》,在记述历史时,暗含褒贬,行文中虽然不直接阐述对人物和事件的看法,但是却通过细节描写,修辞手法和材料的筛选,委婉而微妙地表达作者主观看法。后世作者为了阐述孔子的思想,撰写了专门的著作以解释《春秋》的内在涵义,特别是其中涉及礼的一些细节。这种作法被称为微言大义,或者春秋笔法,被中国古代的传统所褒扬直接影响了后世的写作。所以秉笔直书、书法不隐是中国史学的优良传统。
我国著名的新闻工作者吴冷西曾经说:“新闻应该按新闻的规律办事—让事实说话”。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要想达到新闻的理想传播效果,给人们传播有用的信息,就必须通过揭露事实的本质或是描写真实的现象。从这个角度来说,史家笔法中的实录原则,就于新闻写作的真实性相一致。实录原则是史家笔法关于真实性的具体要求,它强调笔者必须根据历史的真像,还原历史本身的原则去记录历史,过多的加入自己的主观
情感,或是因为某种政治上的目的刻意的夸大某人的功绩或是诋毁某人都是违反实录原则的,实录原则的提出是针对封建王朝中,一些文官的写作不可避免的带着当时时代要求的痕迹,实录原则要求真实,要求忠于历史和事实。表现在新闻中,实录就是要按照事实的真像去写,从人物到事件,从话语到细节,从场景到当事人的表现,都要求真实,新闻不允许任何的杜撰和虚构。要求写作者要把事件的真像真实无误的向大家传播。
梁启超曾说:“西哲有言‘报馆者,现代之史一记也’。故治此业者,不可不有史家之精神。史家之精神何?鉴既往,示将来,导国民以进化之途径也”。新闻事业是一个光荣的事业同样的新闻写作也肩负着自己的重担。他不同于文学写作的美的享受,新闻写作要求在向人们传递信息的同时,引导人们了解生活的真滴,领会社会的深度,自然的广阔,从而让更多的人富有开阔的视野和更深入的思考。正因为这样,将史学创作讲究“志而晦,婉而成章”引入新闻写作中也是有他的实践意义的,文学作品常常讲求意境深远,也就是说要用有限的文字,给读者以无限的回味与思考,所以文学作品在写作过程中要委婉的表达情感和意图。也就是刘熙载《艺概》中多体现的“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表现在新闻写作中,则是使用更加精炼的文字和更隽永的词汇去表达新闻事件,讲当事人浓烈的情感和自己的主观感情婉转的表现出来,在新闻中透露出浓厚的社会关怀和人文关怀,用更引人思考的文字去代替简单陈述句使新闻达到超乎想象的传播效果。
参考文献
[1] 童兵. 理论新闻传播学论.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4).
[2] 刘明华. 新闻作品选读.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3).
下一篇:传统媒体在云媒体时代的变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