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催生有声语言经典的意义
摘 要:从整个社会的角度来说,催生这些方面的经典,都是大有意义的。只不过作为播音主持专业所探讨的有声语言经典,应该是在广义有声语言经典中包含的目前普遍认同的和播音主持相关的部分。
关键词:催生有声语言; 经典意义
1 什么是“有声语言经典”
从宏观来说,有声语言经典应该包括一切建立在有声语言基础上的经典作品。既可以是即兴口语创作和传播过程中产生的典范之作,也可以是将以文字形式存在的“经典”进行有声语言的再创造,并在这一过程中产生的典范之作。
因此这个层面上的“有声语言经典”,所涉及范围非常大。“相声是一门语言艺术,讲究说学逗唱……”,因此,包括朗诵、曲艺当中以语言表达为主的形式、演讲、配音乃至新闻播报、晚会主持等方面的作品,从中都有可能产生有声语言经典。从整个社会的角度来说,催生这些方面的经典,都是大有意义的。只不过作为播音主持专业所探讨的有声语言经典,应该是在广义有声语言经典中包含的目前普遍认同的和播音主持相关的部分。既不适合大到全部囊括,也不宜仅限于某个门类。因此以下文中所提到的有声语言经典,暂且只代表“与播音主持相关的部分”。
2 为什么需要“有声语言经典”
2.1 有声语言的发展和规范需要“有声语言经典”的引领
不可否认的是,目前有声语言传播环境中,确实存在着各种形式的糟粕,如某些公开场合中内容低俗的“段子”和爆出的“粗口”。倘若没有“有声语言经典”与之抗衡,久而久之会导致有声语言环境质量下降,从长远来讲甚至不利于民族文化健康发展。曾几何时,“口语至上”让“大众传播陷入了人际交流的汪洋大海”。“许多节目,言不及义、语无伦次、囫囵吞枣、胡聊乱侃、差错百出、俗不可耐。一段时间,有声语言的规范空间、审美空间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攻讦”[1]。鲁迅先生在《文艺的大众化》中的一句话道出了病根:“迎合和媚悦,是不会于大众有益的[2]。”引用毛泽东在《反对党八股》中的一句话,“语言这东西,不是随便可以学好的,非下苦功不可。”语言并非“不过如此”,在笔者看来,有声语言尤其如此。
那么有声语言的规范如何确立、如何普及?这就迫切需要有声语言经典来“做标杆”,需要有声语言专业人员来“扛大旗”。以有声语言传播为主干或主线的广播电视及部分新媒体,在语言传播方面占据着重要地位,发挥着强大作用。那么,作为专门研究和实践广播电视有声语言的播音主持专业人才任重而道远。
俗话说:“光说不练假把势”。这就要求播音主持专业人才能够主动扛起“推动语言文字规范化”这面大旗,为广大人民群众创作出大量典范的有声语言作品,真正发挥广播电视的引导功能。同时,主要运用有声语言进行创作和传播的其他行业的人才都应锤炼有声语言功夫,创造更多更丰富的“有声语言经典”去鼓舞人、引领人。
2.2 播音与主持理论研究的丰富和发展需要“有声语言经典”
1982年张颂教授曾提出“研究播音理论是一项紧迫的任务”。因为在当时,播音中“许多应该提出的问题、应该阐述的原则、应该论证的规律还没有纳入我们的研究范围和理论体系之中”[3]。如今已进入21世纪,过去30年来的理论研究成果,把我们的实践推向了更为独特、广阔的天地之中,传统的播音学经典著作让无数毕业于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和从事播音主持的工作者深深受益。
然而,“紧迫的任务”依然紧迫。在当下,播音与主持艺术的理论如何做到可持续发展并造福后人?这就需要我们播音主持理论的研究“站在新的历史高度”去开拓局面。例如:播音主持学科与其他学科的结合,拓展“播音主持理论体系的分支”;结合科技的发展和时代的需要,深化并更新播音主持理论等等。这些方面需要大量的“有声语言经典”的涌现,为教学与实践提供更好的参照,为构建播音主持理论体系的“广厦”添砖加瓦。
3 有声语言是不是真的缺乏经典
答案是一定的:我们确实拥有“有声语言经典”,而且也有一定数量的经典。从齐越先生开始,每一代的播音员都给我们留下了播音的经典作品和范式,齐越的朗诵式,夏青的宣读式,林田的讲解式,费季平的谈话式以及现代的优秀播音员各种符合时代精神风貌的播报。也有无数的朗诵艺术家甚至是朗诵爱好者带给了我们很多具有典范意义的作品,还有以张颂老师为代表的一批播音与主持专业的老师也替后人总结规律形成了理论:《中国播音学》。这些前人留下的经典样式、作品和理论,对于学习播音主持的人来说,能够将其中精髓掌握十之八九就实属不易。既然有这么多经典,那为什么还要提出这个命题呢?笔者认为这个命题的重点在于催生。
4 “催生”有声语言经典的意义
前文已经提到了这里说的有声语言经典是和播音主持相关的。既然如此,其必然也和广播电视等媒体密切相关。套用一句很常见的话,“近些年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广播电视领域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既然广播电视等媒体飞速发展是客观事实,那么和其有关的有声语言经典也需要发展,也需要与时俱进。前人已经证明了任何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不是静止的。如果人为的妄图限制某些事物发展甚至静止它,其结果只能是使其脱离现实,落后现实,甚至最终被历史淘汰。既如此,那这个命题讨论的重点即应是“催生”的意义了,而催生的最精妙之处就在于与时俱进。
笔者认为,“与时俱进”的催生具有至少两重意义:
4.1 在原先经典的基础上催生出新的理解
如果创新经典的同时放弃原先的经典,这种行为在笔者看来是非常愚昧的行为。如果说随着“飞速发展”,齐越时代的播音风格已经不能在今天普遍使用了,那么这是客观的事实。因为任何时代所创造出的经典,都必然具有那一个时代的烙印,一旦时代发生变化,仍然做完全相同的重复而不被接受是很正常的。凡是称之为经典的事物都具有其特定的意义,而这些意义也是可以发展变化的。如:马克思主义,在其创造之初的意义和当今现实的意义想必是有些不同的,其意义是不断发展变化的,生搬硬套的结果历史上已有先例。所以如何在当今的时代从过去有声语言经典作品中催生新的理解,也是催生有声语言经典过程中重要的一个环节。
4.2 催生出新时代的经典
虽然过去的经典中涵盖了某些规律性的东西,但是过去的毕竟是过去的,它会具有历史的局限性。就像唐诗中有高山、有流水,但绝对没有社会主义、北京精神等内容。新时代的条件下产生了新
的事物,那么就应该有新的经典应运而生。有声语言的新内容、新形式能反映出社会的发展、进步和人们思想的变化。因此有声语言新的经典也会带着鲜明的现代色彩,无论是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都会比过去的经典更直观,更易于接受。所以,新的有声语言经典是必不可少的。
4.3 去伪存真,催生经典的引领作用
虽然笔者认为我们确实拥有一定数量的有声语言经典,但遗憾的是,在茫茫的有声语言作品的大海中,这些经典的比例并不大,其号召力和引领能力也很有限。据笔者亲身观察,已有的有声语言经典作品静静地躺在库房中或音像店的角落里落满灰尘,无人问津;部分语文教学中因为缺乏优秀的有声语言经典范例,使得学生们丝毫感受不到汉语有声语言的魅力所在。同时一些滥竽充数者不乏其中,打着“经典”的幌子,做着背道而驰的事情。因此,如何发挥经典的引领作用,以及去伪存真的辨别能力,也成为当下“催生”的重要内容之一。
4.4 催生经典不是急功近利
所谓经典是能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也要经过时间考验。有声语言的经典也要遵循这一规律。是否是经典不是其诞生之初人为规定的,而是经过历史长河的冲刷、筛选后得出的。对过去经典新的理解和新创造的“经典”,即使是一时有众多人喜爱和追捧,也并不代表其具备了“经典”的本质。
所以笔者认为,“催生”一词虽有急功近利之嫌,但应当将之理解为:其表达的是有识之士对于更多“有声语言经典”的渴求之心。催生有声语言经典的意义,最重要的在于确实深刻认识到“有声语言经典”的重要性,并尽最大努力在有声语言的创作中,以“经典”的标准规范其创作,力求有声语言作品具备上乘的质量。而至于是否真的被世人所认可,进入经典的范畴,则必须由历史去评价。
参考文献
[1] 张颂. 语言启蒙行动宣言. 现代传播,2001(6).
[2] 鲁迅. 文艺的大众化. 大众文艺,1930(3).
[3] 张颂. 研究播音理论是一项紧迫的任务. 现代传播,1982(1).
下一篇:如何提高电视节目收视率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