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高校计算机教学创新能力培养面对的困境和对策

发布时间:2015-12-14 14:27

摘 要:“创新”是一个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各大高校则肩负着为国家培养具有创新能力人才的重任,而计算机专业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之路却屡遭坎坷。本文旨在分析高校计算机专业在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面临的困境,并在分析的基础上为高校计算机专业的创新能力培养提供建议。

关键词:创新 计算机教学 ;校企联合

学生的创新能力一直是高校计算机教学希望达到的教学目标,也是社会上用人单位看重的职业素养之一,然而培养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的道路却是举步维艰的,这样的情况直接导致了计算机专业学生择业难、就业难的困境,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将是未来各高校计算机专业的重要课题。
1.计算机专业人才创新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1.1教学内容严重滞后
  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是一日千里的,其更新的速度非常快,因此我们对计算机专业教材的基本要求就是要不断的更新,然而翻开一些高校计算机专业的课本,我们发现很多教材的出版日期较早,课本中有些内容已经被淘汰,甚至有些内容随着研究的深入已经被证实是不准确的,在这样的教学条件下,是否能够成为一名合格的计算机从业者已然无法保证,更遑论成为一名具有创新能力的优秀计算机人才呢?此外,计算机专业课程选择上的与时俱进也是至关重要的。作为一门新兴学科,计算机不断的在横向和纵向不断的延伸,这种延伸就催生出很多与计算机相关的应用技术,这些技术又往往是毕业生在未来的工作中更经常接触和使用的,反观目前高校计算机专业课程的选择,很少注重这样的学科诉求。
  1.2教学模式的缺失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自动将自己的角色定位为课堂的主体,以课本为权威,“填鸭”式的为学生“灌输”知识,将自己的思维强加于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对所学知识毫无置疑,在课堂上鲜少交流,整个的学习过程之于学生,就是一个听、记、考的过程,然而对于一个不断在实践中发现问题,用创新的思维解决问题的应用学科,这样的教学方式是无法适应社会需求的,培养创新意识更是天方夜谭。
   对一些高校的计算机专业课程进行调查,简单的总结之后,就会发现,大多数高校的课程设置都是以一些理论课程为主,实践课程只起到辅助作用,而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以应用实践为基础,这样“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下教育出的学生,只能是善于“纸上谈兵”的“理论家”。
   1.3考核模式僵化
  目前高校的计算机考核模式仍然是沿用传统教学模式的考核体系,将对教材的理解作为重点,将书中的一些原理、概念列入考试范围中,在这样的考核制度下,学生们只要在课堂上做好笔记,在考试前死记硬背、临阵磨枪,到最后也是会取得不错的成绩,然而作为学科中最为重要的实践应用能力却无法从中得到考核,自然的,以实践为依托的创新能力更是无从谈起了。这样的考试形式让学生在短期记忆失效后,对所学课程没有一个清晰的轮廓,甚至有些学生在毕业后对计算机专业还是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这样的毕业生进入社会、进入企业,连能否胜任一些基础性的工作都无法预测,在工作中创新运用所学解决问题就更无从谈起了,这不能不说是对高校教学的巨大讽刺。
   1.4学生缺乏实践机会
  只有让学生有机会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才能让学生在寻求问题的解决之道时通过创新思维,思考对策。然而现在我们的学生面临的情况是,课程理论多于应用,在为学生输入大量的文字化的、抽象的知识后,不需要学生思考什么对策,也不需要解决什么问题,只需要听懂、记住即可。因此,我们在抱怨学生创新能力不强时,应当首先反思,我们是否为学生培养创新能力提供了适当的环境。
  在理工类专业中,计算机学科在培养创新能力方面其实是有自己的优势的。计算机本身就是人类创新思维的产物,在这之后应运而生的一些系统和软件,都是对原有事物的创新发展。另外,相比起物理、化学、数学等纯学术类的专业,作为一门应用性学科,计算机专业有更多的机会可以进行实践操作,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更加容易引起学生们的兴趣,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得益于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教学也可以借助网上资源,将知识转化为声音、图片、视频,让知识活起来,使学生的思维更加全面,让学生们的思维更加发散,也使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更多的可能性。
2.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路
  2.1教学内容不断更新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一日千里,研究成果也是日新月异,因此,不断为学生提供最新、最前沿的科技资讯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条件。校方应加强教师的培训,鼓励教师多多参与一些新知识的学习,甚至可以让目前任课的教师在个人精力允许的前提下加入一些项目的开发中去,这样不仅可以使教师对所教的课程有更深刻的认识,同时也可以把自己在实践当中的一些心得与学生分享,这样的分享不仅有利于教师个人水平的提升,更为学生对问题的思考研究提供了方向。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也为学生们获得最新资讯提供了便利。借助互联网,仅需要一台电脑,就可以获得来自世界各地的最新行业资讯, 这些资讯将给学生带来更广阔的视野和更开阔的思路,而广阔的视野和开阔的思路正是创新能力发展的依托。
  2.2教学模式的改革
  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教学模式是核心,只有教学模式发生改变,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目前计算机专业学生创新能力不强的问题。
  教师应当主动的变换角色,打破思维定势,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教师在教学中要逐步的改变“让学生能够通过考试、顺利毕业”的观念,力求让学生在走出校门时能够成为一个会思考、懂实践、能创新的合格人才,而非一个纸上谈兵的“考霸”。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注意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鼓励学生们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展开争论,对一些敢于大胆提出质疑的学生,应当积极的给予肯定,让学生们逐渐放开思路,对所学知识有更加立体的认识。同时教师还应当积极的引导学生进行大胆的创造,借助计算机专业的特性,让学生们进行一些游戏或实用程序的制作,寓教于乐,重视学生开动脑筋主动思考的过程,即使最后的成品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也应当给与激励,只有这样才能够帮助学生树立自信。
     在课程的安排上,应当更多些实践内容。创新思维的来源是对事物的深刻认识,只有全面的认识了事物知道其优势和劣势,才能够在此基础上修正劣势、保持优势、有所创 造。因此在高校进行教学课程安排时,应当充分考虑计算机专业的特性,尽其所能为学生们提供更多的上机实践机会。课本中很多得出的结论都是理论性的,也就是说,是在假设理想的条件下得出的结论,然而实际的应用中,情况要比这复杂的多,因此,只有让学生亲自上机,才能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这样的过程正是创新思维的基本程序。
  2.3考核方式更加灵活
   传统的考试方式形式单一,评价机制片面,计算机作为具有很强实践和应用性的课程并不适用这样的考核方法,建立以理论为基础、实践为重点的考核方式是十分重要的。对于一些理论性强的课程,继续沿用原来的考试制度,而对于一些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应当更多对实践能力的考察。与此同时,为了避免学生出现在期末考试之前“临阵磨枪”,应当将考核分散到日常的教学中,对学生平时的操作就应当进行考察,作为期末评分第一部分,同时还可以在学校或班级范围内开展竞赛,竞赛内容要具有现实意义和实用性,避免单纯为了提高难度而出一些偏怪的题目,竞赛题应当与能够让学生综合的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竞赛成绩同样可以计入期末的评分,这样不仅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还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
   对于考核方式的改革,不仅仅是为了避免学生们“为考试而考试”,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一个环节,通过考核的方式,让学生回顾所学,对知识进行综合整理,运用知识解决现实问题。
  2.4走出去、引进来
    高校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后大部分都将流入相关产业的企业,而计算机专业的研究成果最后也将流入这样的企业经受市场的考察,因此,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人才,企业方的加入也是必不可少的。
  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与一些相关企业建立校企合作的实习基地,让学生们进入企业,开展专业实习,让学生接触真实的企业运作和项目研发,对于应用性计算技术有直观的认识,并在实际的操作中培养观察能力和创造力,学会在实际的工作中为创新积聚力量。
  针对毕业论文,我们建议让学生以实践为基础,结合自身的实习情况完成。很多时候学生们的毕业论文缺乏教师的指导,没有现实依托,为了完成“最后的任务”而写论文,有些基础较薄弱的学生甚至不能够独立完成论文,于是一些在网上东拼西凑的论文就成为了学生们大学四年的毕业汇报,这不能不让人寒心。而以学生在企业中参与的项目为基础的论文不仅可以弥补这样的问题,还能让学生们在实习中更加用心的观察总结,同时论文的可看性和学术性也都得到了提高,同时这样的观察、分析、思考、解决的处理问题过程也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除了积极的“走出去”,各大高校也应当适时的“引进来”,定期的邀请共建企业的技术骨干到学校来,为学生们带来更多最新的行业资讯和技术创新成果,让学生及时的掌握行业的发展动向和趋势,了解市场需求,有针对性的对自身专业水平进行完善。
   信息时代要求人才的发展是全方位的,高校的计算机教学就必须适应这样的发展需要,转变观念,大胆尝试,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目标,以先进的教学理念为指导,以现代化的教学模式为手段,为学生营造一个鼓励创新、尊重创造的良好环境,为国家,为社会培养更多业务专精的“创造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赵利敏.浅谈高校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教育与职业,2007(03).
[2]石伟.如何在高校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科技创新导报,2012(08).

作者简介:李芳芳,(1979-),女,云南昆明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信息化与教学管理、数据库与信息系统、软件项目管理。

上一篇:基于OCTAVE的炮兵指挥信息系统风险评估

下一篇:高校计算机教学的现状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