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两达图系统推广工作的探索

发布时间:2015-12-14 14:29

摘 要:两达图系统是近几年中国电信广东公司在资源管理方面重点实验的系统,它是基于资源、能力、业务、用户、网格等数据而实现多维度的端到端统一视图,其包括了资源视图、网格视图、用户视图以及地址视图,可以为市场、网发、网运等部门提供用户业务及资源能力信息。本文在介绍两达图系统的基础上,从系统准备、标准地址整治、DP服务区整治、业务占用整治、地址信息与业务信息的匹配和系统效果展示等方面对两达图系统进行了研究和探讨。本文相关数据以中国电信汕头分公司数据为例。

关键词:两达图;业务到达;资源到达

1.引言
  关于两达图可以简单的理解为基于建筑物的业务和资源能力房间到达图。这里有两个基本概念,一个是基于建筑物的业务房间到达图 :即以视图形式、以房间为最小粒度,展现建筑物内业务到达情况,业务内容包括电话、ADSL、IPTV、天翼、无线上网、其他,主要面向对象是销售人员,其功能要点包括建筑物的业务到达视图、建筑物的业务房间覆盖率、建筑物的业务房间变化率、建筑物宽带业务的业务带宽分布率;另一个是基于建筑物的资源能力房间到达图:即提供接入号和地址的查询方式,对指定地址进行带宽评估,分析建筑物内房间的资源能力,主要面向对象是销售人员、业务受理人员,其功能要点包括地址查询、带宽评估等。
两达图的作用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 基于建筑物融合资源数据的融合应用;
2. 基于建筑物目标客户和资源能力,建立了前后端一体化整合联动的工作机制;
3. 基于建筑物的目标(潜在)客户清单,助力精确销售。
两达图系统的开发和实施,有几个难点:
  1)涉及系统广泛
  涉及到的系统包括CRM、IBSS、GIS、NM、TELANT、112等众多系统,需要协调各厂家提供数据。
  2)数据整治工作量大
  包括:带宽型业务、接入型业务的装机地址标准化整治
     建设物、标准地址ID和局站机房的关联关系
     网格单元和建筑物(标准地址ID)的关联数据整治
     资源各实体及覆盖范围和网格单元(建筑物)的关联数据整治
  为推进“两达图”应用,需要在网络资源数据等方面开展相关准备工作,包括标准地址整治、DP服务区整治、线对准确性整治等具体工作,一般来说,可将规范化小区、楼盘的数据列为优先整治的范围。
2.两达图系统的推广探索
2.1  系统架构及数据来源
  两达图是基于网格系统进行开发,而网络系统的数据来源都取自于外部系统,包括CRM、GIS、NM等。ODS-O作为数据集中的仓库,为网格系统提供网格应用的数据。ODS每天将CRM/GIS/IBSS的系统所有网格所需数据进行全量抽取,网格每天定时从ODS中获取数据。
  而两达图数据主要来自三个系统,包括GIS系统(标准地址、DP服务区、GIS设备及线缆数据)、NM系统(交换机、DSLAM)和CRM系统(业务数据,包括接入型带宽型业务及对应的装机地址),系统从ODS拿取数据进行资源分析和展示。业务房间到达图中的房间,实际来源于GIS提供的标准地址;而业务与标准地址的关系,则取自CRM。资源能力房间到达图,结合多个外部系统的数据,通过系统的内部算法,来评估房间的资源能力。
2.2标准地址整治
  目前标准地址数据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1、地址数据的规范性没有建立,导致地址数据质量参次不起;2、地址数据量大;3、地址表述不唯一;4、地址动态维护难。
  对于入库的10级地址来说,7级标准地址的整治是最重要的基础。 因此,标准地址整治应从7级地址的整治开始。
  分公司通过建立中国电信汕头分公司标准地址规范,对地名(标准地址)库的层级结构与数据规则、地名(标准地址)数据采集、录入建库基本规则、“电信设施(DP) 标准地址”的处理、别名的概念与建库规则、地址分级的难点及其解决办法等进行了明确。
  同时,建立标准地址维护工作操作手册;并制定清查计划,组织开展标准地址清查。在完成清查整治的基础上,对已整理地址节点、新增规范区域地址节点进行绿标设置。这样做的好处是由于目前任何有系统权限的人均可对GIS地址库进行维护,包括地址新增和移动合并地址,前台也可能通过CRM系统对地址进行新增,这样势必造成整治好的地址数据又出现混乱;为配合“两达图”的建立,标准地址库需要提供更细致准确的地址数据,因此在数据整改达到标准后,可由维护人员将地址设为“绿标”。设置了绿标的地址,CRM系统将无法对绿标地址进行新增、修改等操作,非允许用户也不能对GIS系统相关地址信息进行更改;绿标地址的增删改操作,需由管理员授权的RM系统帐号,登陆地址管理界面进行处理。确保了地址整治的效果,避免前清后乱。
  在7级地址整治的基础上,通过一定的拆分规则即可完成所需小区、楼盘10级地址的拆分、审核及入库工作。
2.3 DP服务区整治
  所谓“DP服务区”,是指某DP(含ZDP)设施所提供接入服务的“空间域”。在省版GIS和MBOSS各模块中,就其展现形式与表征关系而言,“DP服务区”是指DP(含ZDP)设施与其服务区内的所有“标准地址”(末级)关联关系的集合。
  目前DP服务区资源数据质量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DP服务区中存在部分关联错误、未做关联、地址关联DP过多等情况,这也同时影响资源自配率以及资源配准率。
  分公司通过制定中国电信汕头分公司DP服务区技术规范书,对DP服务区DP标准地址的描述及规则、省版GIS中进行DP服务区建库的基本原则、“DP地址标准化”异常情况的处理等进行明确。
  D P服务区建库的基本原则:“DP服务区”是指导前台资源确认,实现自动配线工作的基础条件之一,因此原则上应将省版管线资源系统中标准地址库的每一条基准地址数据都纳入相应DP的“服务区”内,以建立资源系统中每个DP与每一条标准基准地址的对应关系。
  在制定DP服务区技术规范书和DP服务区域建库原则的基础上,分公司组织做好DP安装地址现场查勘,DP服务范围查勘确认,做好现场查勘表登记,完成DP安装地址修正、DP服务区数据修正等工作,确保了DP服务区的准确性。
2.4业务占用整治
  目前在业务占用资源数据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交接箱与DP端子占用的问题,从汕头本地网端到端核查结果来看,汕头本地网交接设备占用情况为主干端具有较高占用准确率,而配线端占用准确率则相对较低。
  针对这部分数据,重点进行端到端的清查校验、以确保线对占 用的准确性。
2.5地址信息与业务信息的匹配
  地址信息与业务信息的匹配的主要工作包括:
  1、“小区标准地址导出”
如果系统的地址全称及地址ID与GIS标准地址不一致,则会出现在系统的未审核中。
工作要求:需要对所有未审核的地址进行修改,并导入GIS系统。
  2、 “小区的业务导出”,该子项涉及的数据包括两部分:
  ○1装机地址ID为空:是
  工作要求:根据装机地址,在GIS找出标准地址ID,在导出表中补全并导入两达图系统。若找不到装机地址,则需通过现场查线或致电同用户核实。
  ○2装机地址ID为空:否
  工作要求:比对装机地址和GIS标准地址的地址全称及地址ID是否一致:若不一致,则需通过装机地址全称在GIS找到目标标准地址ID,并将更新好的导出表并导入两达图系统。(后台会根据我们提供的ID自动更新系统的地址全称。)
  以汕头分公司第一期用于整治的141个楼盘为例,这些楼盘在两达图系统中共存在91428条业务信息,存在48747条地址信息,其中,装机地址ID为空的数据为3706条;装机地址ID非空,但与标准地址ID匹配不上的数据为10100条,这两部分数据均需要进行目标标准地址ID的人工查找与确认工作。
  剩余的地址信息为装机地址和标准地址的ID一致的情况,共计34941条,此部分数据仍需对装机地址和标准地址的地址全称进行人工确认,若出现表述不一致,则需要根据装机地址,找出目标标准地址ID,补全导出表并导入两达图系统
  完成上述工作后,即可进行两达图系统与GIS系统的同步及更新工作。
2.6、系统展示
  在上述一系列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后续的关联操作,两达图系统即可得到展现,进行校验后即可呈现前台及相关部门使用。

 图1  业务房间到达图

  图2  资源能力房间到达图
  
3.结束语
  本文所述两达图系统实现了现有网络资源支撑能力的展示,加强了前端用户与网络资源的有效关联,实现了统一视图、统一数据;是对基于建筑物的电信运营及销售有益的系统手段,通过两达图系统同时解决“客户在哪里”和“能力是什么”这两个重要的问题。
  两达图系统首次实现了以房间为纬度进行建筑物房间的业务、客户和资源放号能力的展现,有利于实现以“两达图”数据为基础的网格精确营销。未来可考虑与CRM系统进行融合,在CRM系统对其进行引用,以便前台营销时能更直观的全面了解建筑物房间的业务及资源情况。
  从先期实施“两达图”试点的分公司营销应用情况来看,营销产能得到了大幅提升,营销前期数据准备效率大幅提高,也极大的提高了营销人员的营销积极性。
  本文提出的系统数据整治方法有助于其他分公司实施两达图推广时借鉴。
  
参考文献:
[1]《中国电信汕头分公司标准地址规范文本》,2011年;
[2]《中国电信汕头分公司DP服务区技术规范书》,2011年;
[3]《中国电信汕头分公司“两达图”资源系统_操作手册》,2012年。
                                                             
   [作者简介] 林伟嘉,中国电信汕头分公司网络运营部网络资源管理主管人员,分公司网络资产盘活工作总体负责人,有丰富的网络资源和资产管理经验,2011年被中国电信广东公司评为网络资源创新服务标兵。


 

上一篇: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下一篇:分析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漏洞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