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观念与方法探究

发布时间:2015-12-14 14:30

摘 要:新课程教育体系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课程强调要促使每个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基础教育要满足每个学生终身发展的要求,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在新课程环境下,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该如何改进,如何适合新课程的要求呢?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观念;探究;半成品加工
  新课程教育体系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课程强调要促使每个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基础教育要满足每个学生终身发展的要求,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在新课程环境下,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该如何改进,如何适合新课程的要求?以下是本人在信息技术教学中采用的不同的教学模式。
  一、 运用“半成品加工”策略
  在中学信息技术新课程中,多媒体信息加工、网站集成等部分章节都是以方法、过程为主线来安排内容的,学生的技术练习超越了“零起点”和软件技术体系,形成了两个“表现”: 一是方法浮游在技术之上,技术降为支撑;二是需要什么技术再涉及什么技术,技术不具系统性,零散且跳越性非常之大。这两个现象,从根本上来说是基于非零起点造成的难题。教材中的教法设计需要有更多适应性设计才能符合教学。为此,我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借鉴 “半成品加工”策略,尽可能地减少技术零散带来的难题。
  半成品,也可以理解为是对信息技术教学成果(成品)的一种技术“留白”,补充这些留白就是进行“再加工”,在形成“成品”中开展教与学,从而体现出技术点的功能与意义,这样能更有针对性地以信息需求为线索开展信息技术教学。
  例如,在讲解声音对动画的作用时,我首先提前为学生准备几个没有声音的动画作品源程序,然后在教学过程中讲到声音的引入、编辑、控制、搭配等 “方法”环节时,立即调用半成品动画进行有针对性的技术操作,补充完善动画。这样,既能保持事例动画的生动性、真实性,又突出了声效处理的功能、意义和关键的操作方法,减少了“现场做动画作品”带来的干扰因素。
  利用“半成品加工”教学法,无论是讲授还是练习,既不破坏整体作品的真实性、丰富性,又简化了整体策划、从头制作的过程,对学生自我作品的进度差异问题和软件技术的系统性问题都进行了较好的回避。更重要的是,能让学生在短时间内体会到信息需求的内涵和技术操作要点,提高课堂讲授、概念理解和实践练习的效率,优化学习情景与训练环境。
  二、分组学习,团结协作,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新课程教材中,有许多内容是要求学生进行课后实践活动的,如果按照要求全部在课堂上完成,在短短的一节课里是难以实现的。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课下,我让学生带着问题出课堂,在课后经过自己研究来解决问题。实践证明学生的自我研究性学习也是教师和学生都乐于采纳的教学方式。
  新课程实验并不是简单地换了一本教科书,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课程教学中一个重点研究的主题,所以,信息技术教师必须在课堂教学中大力倡导以合作、探究、课后学习等为主要特征的学生自主活动,同时还必须讲实效。无论是必修课程还是选修课程,让学生“动”起来去主动获取知识是信息技术教育的最终目的。
  上信息技术课,学生特别爱自己操作电脑,不爱听老师讲解,那么就索性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电脑知识,问题出得越多,学生学到的知识才会越多,让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成为他们学习计算机知识技能的过程。当然在此过程中,教师的导演角色就要扮演好,每节课必须给出明确的学习目标,千万不能使信息技术课成了自习课,同时教师也可以轻松一点,不用将知识点像竹筒倒豆一样,一下全倒出来,反而没什么效果。
三、以兴趣为出发点,将任务驱动法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
  在课堂上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关键不在于学生当堂完成一个或几个任务,重点在于教师给予学生的任务是否经过了精心的设计、筛选;是否具有趣味性、实用性;在趣味当中是否与知识体系紧密地结合;学生接到任务是否能调动他们的主动参与及求知的欲望。例如我给学生选修的是算法与程序设计VB,在教学过程中,我提供给学生几个与学生密切相关的问题,脱离课本上的程序问题,这样学生被任务所吸引,全身心地投入到任务中去。一个程序看似简单,但做起来往往要费不少周折,包括设想、画框图、写程、调试、修改、成功。有时常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使学生的成就感油然而生,他们的创造性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思维能力得到跳跃式的提高。思维是能力的内核,能力是思维的外化和延伸,二者相辅相成。能力有了提高,不正是我们素质教育所期望的吗?
  四、融会贯通,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师是教学主体,学生是学习主体,只有富有创造力的教学主体,才能焕发学习主体的创造活力。教师要善于引导,比如讲解文字编辑软件时,当学生已掌握其中的word 2000文字输入等基本操作时,对另外一些常见的文字编辑软件就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摸索。一些关于文字的修饰性操作可让学生自己去学习体会,通过多媒体系统的传送会使学生在不断的成功体验中增强自信,并逐渐养成求知探索的习惯,才能在应用中有所创新,有所收获。
  五、抓住主干,不拘细节。
  在讲解一些应用软件时,尽量教会学生如何使用软件,培养学生使用各种软件的能力,并能举一反三,而对于软件本身的介绍不必过于细化,不要把某些专业人员深入运用这些软件时才碰到的问题,作为教学内容去“挖掘”探讨。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避免走其他学科题海战术的弯路,才能使我们的学生掌握信息课教学的真谛。
  当然,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中注重以学生为主体,以操作技能培养为主线,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学生在实践中尝到成功的快乐,这是信息技术教学的关键所在。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新兴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缺少现成的教学经验供我们借鉴;而且信息技术本身就是一门飞速发展的技术。我还只是一个新手,但探索新的课程理念下的新型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却是一名信息技术教师刻不容缓的责任。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创造适应二十一世纪的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奋斗!

上一篇:基于主动防御的校园网安全部署

下一篇:基于.NET的WEB认证机制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