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军队信息安全保密概述教学设计的研究
随着中国经济地位在全球范围不断提升,综合国力不断加强,国际影响力日益加大。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一直以来将我国视为潜在对手,利用多种手段和技术对我国开展全方位、多手段、多技术的探测和侦察。加之我军正处于军事战略转型期,新的思想、新的理论、新的装备、新的外部环境都给信息安全保密提出了新问题、新挑战。为了应对挑战,必须完善信息安全保密工作。中央军委2007年5号文件明确指出,在全军各级院校开设《军队信息安全保密概述》。信息安全保密走进课堂成为军队信息安全保密工作的一项经常性、基础性、普及性工作,成为打牢各类型培养对象信息安全保密素质的第一道防线。为使该门课程今后的教学活动做得更加扎实且富有成效,笔者结合五年来的教学实践,探讨如何从以下两个方面改进教学设计。
一、分析教学对象
不同的学习者具有不同的学习态度、起始能力、已有知识和个性特征,这些能力和特征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学习者的学习效果。目前全军院校开设信息安全保密课程的各个层次授课对象之间的文化基础、个体经历、求知态度、学习能力、学习方法等存在较大差异性。例如,学历教育的本科生与士官生之间,任职教育的国防生、大学生入伍提干生、在职参谋、在职政工干部、预任基层指挥员、预任中级指挥员到预任高级指挥员等,每个班次学员的学习目标差异也很大。因此,对教学对象的分析是上好这门课程的第一步。教学对象分析包括:学习态度的分析、起始能力的分析、背景知识的确定、学习风格的分析。以下重点谈谈学习态度和背景知识的分析。
(一)学习态度分析
“态度决定一切”,主动态度能迸发出强烈的求知欲和高涨的学习兴趣,这时受教对象感知敏锐、思维活跃、记忆效率高,由此可见,学习态度是能否达到教学目的的重要条件。
由于信息安全保密工作是军队日常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只要是走进军队大门无论哪个层次的学员对这个话题都已耳熟能详。因此,客观掌握和调整不同层次学员的学习态度是教学设计的重要环节。
一是课前运用问卷作业法,了解学员对教学设计将涉及的教材、内容、组织、方法等的看法、喜好和选择。2013年至2015年针对武警警种学院任职教育中预任大队长培训班和预任中队长培训班采用的教学问卷作业如下:(作业要求:不少于1000字,计入平时成绩)。
问题一:谈谈本单位最近的一次信息安全保密教育是什么时间组织的?包括哪些具体内容?
问题二:简述您接受的安全保密教育方法,谈谈您对其教育效果的评价。
问题三:您认为信息安全保密教育中集中授课、看警示录像、看泄密演示、交流讨论、动手实验等方法中,哪种方法更适合您?谈谈您印象最深刻的那次信息安全保密教育。
问题四:以下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您认为是否合理?如果需要改动,结合教材目录您认为应调整哪些内容。
问题五:谈谈本单位在做好信息安全保密防范工作中采取了哪些技术手段?您了解它的原理和效果吗?
问题六:您参与或组织过安全保密检查吗?请简述安全保密检查的主要环节和检查要点。
问题七:结合本单位实际谈谈互联网与手机管理的“双十”禁令落实情况,谈谈您对落实好禁令的想法和建议。
二是严格落实课前教学准备会制度。课程教学设计中,教员对发放的问卷进行整理分析并将梳理后的意见带到课前的教学准备会上。将教学实施时的教学内容、教学设计及教学方法与学员交流讨论,听取大家的意见,最终结合学员的建议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本学期更改后的预任大队长培训班授课计划为:常用办公设备的泄密隐患与安全管理(2学时);无线通信设备的安全隐患与安全管理(2学时);移动存储数据的清除与恢复实验(2学时);信息安全保密管理的组织与实施。
三是对学员的学习态度和能力进行大概估计。2013年针对预任大队长培训班通过课前问卷调查、召开课前准备会的交流及对学员名单中的学历、部队经历和任职年限的分析,受训的63名学员全部为本科以上学历,分别来自四个警种部队,其中有中队主官经历56人,基层工作经验丰富、对当前基层信息安全保密工作中存在的漏洞和落实不到位的情况有深刻的体会和认识,对自身肩负的信息安全保密管理职责认识清楚。对学习本门课程的学习态度较其他授课层次更为积极主动。
(二)背景知识分析
任何人学习新知识都是建立在背景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已有知识来理解和建构新知识。本门课程由于不同对象的背景差异较大。因此,我们在任职教学设计中,不仅要分析学生已经具备那些有利于新知识获得的旧知识,更要重视那些妨碍新知识获得的旧知识,尤其是非正常渠道获得的旧知识。为此,任课教员要做到以下三点:1.通过问卷和座谈了解学员在此次教学活动前通过哪些渠道、哪些方法获得了信息安全保密知识,重点掌握学员已有知识中那些与将要实施的教学内容相矛盾的,学员对安全保密教学中的新知识可能产生什么样的错误理解和推论。例如,部分学员对手机的禁令理解为只是对军用手机起作用,我的手机是自己购买的也没有什么秘密,不能用十条禁令来限制;也有的认为自己从事的项目工程技术管理工作,内容多以民用为主,长期形成了无密可保的麻痹思想等等。这样的信息掌握得越多,在正式教学中,才能更加有的放矢地进行剖析和比较,更有利于学员对新知识的学习。2.充分考虑和分析学员之前掌握的安全保密知识,以便在开展新知识教学时,能够适时提问、复习,既可以引起学员的共鸣,又能使其乐于接受与之相关的新的内容和观点,增强记忆的持续性。3.在掌握学员起始能力和知识背景的前提下,对教学内容进行分类。一是对学员以前没有学到或学到很少的知识点和知识技能采用多种表现形式,重点以陈述方式开展教学,二是对学员掌握较多或之前已经有所了解的知识采取组织法开展讨论教学。
二、研究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的重点是教学内容的设计,它包括教学内容的选择、组织、不同知识类型、不同课型的设计等内容。
(一)教学内容的选择依据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主体,但仅靠教材来安排全部教学内容是不完善的。教学内容广义上讲是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技能、应该获得的思想、观点,以及良好行为习惯形成的总和。教学中采用《信息安全保密概述》教材分为学历教育与任职教育教材两个读本,同一读本要面对不同受教对象开展教学。其中任职教育中不仅受训对象差异较大,而且教学课时也不尽相同,有8课时、4课时和2课时之分。因此,恰当选择教学内容成为上好这门课的重要环节。如何来选准最重要、最值得学习的内容呢?我认为应该着重把握以下几个环节。
一是注重课程标准的统领性。依据各个培养层次制定的《信息安全保密概述》课程标准,对教学的质和量都有了具体要求,为内容选取提供了基本依据。
二是注重内容的针对性。针对不同的对象需求,对教材中相同一章的各个小节内容进一步细分,达到各取所需的目的。例如,第六章军队信息安全保密管理,国防生与大学生入伍提干班培训时,重点选择:第一节各级组织的信息安全保密职责,第二节信息安全保密管理基本内容,第五节泄密惩处与补救,强调基础知识学习。预任大队长、预任教导员培训时,重点选择:第三节信息安全保密管理手段,第四节军事行动中的信息安全保密管理,第五节泄密惩处与补救,突出受训对象的管理需求。
三是注重内容的时代性。信息安全保密是一门与信息时代休戚与共,紧贴时代发展的课程。当今信息领域新的技术、新的产品、新的应用不断推陈出新。受教对象年龄绝大多数处在20~30这个年龄段,对新知识、新技术、新信息反应快、理解快、兴趣点敏感。以手机为例,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传统手机面临的语音短信威胁已经转变成位置、通信、网络、音视频等多领域多形式的威胁综合体,教学内容选择上应加入当今最新技术、产品的介绍,例如,谷歌眼镜、苹果iwatch等。分析军事斗争准备中,新技术、新产品在应用时,可能存在哪些潜在隐患,增强教学的时代特性。
(二)教学内容的组织原则
信息安全保密课程涵盖了保密学、密码学、通信学、管理学、计算机网络安全等多学科、多领域的知识内容。存在知识点多、教学素材丰富、素材形式多样的特点。如何科学合理地设计、组织教学素材,形成完整的教学实施方案?实践中我们应重点把握以下原则:
一是知识系统性与学员认知规律相结合。信息安全保密课程涉及到的每个学科都有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而在教学实践中由于受到课时、起始能力、教师能力等多方面影响,知识的系统性与教学的实践要求产生冲突,同时,学员对知识的认知是从已知到未知、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由近及远、由易到难,若教员过分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安全保密的重要性,反而会使学员产生心理疲劳和抵触心理。因此,结合认知规律科学地组织教学内容显得尤为重要。
二是利用网络化特点组织内容。网络化是指本门课程知识点间既有上下位的联系,也有横向的关联。教学中对重点内容要前有铺垫,后有延伸、发展,横向与邻近学科关联和渗透。例如,在讲授第四章中移动通信网的安全机制时,既要考虑移动通信网中隐患与第三章第五节地理信息安全间的关联,又要研究与之适用的军队信息安全保密法规。由于移动通信与互联网之间是相连相通的,二者的安全隐患是否存在相互渗透,这就要与网络信息安全机制对照分析。因此,应利用网络化的方法组织教学内容,增强学员对单一知识点的理解。
三是以最优化为目标。最优化就是使学员在最短的时间里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本门课程教学目标是培养受训对象的保密素质,使之自觉地遵守《军队保密条例》及各类信息安全法规。围绕教学目标,不同的教学内容组织方式会产生不同的执行效果。依据系统论中“整体大于各部分之和”观点,单一内容的最优不等于该门课最优。实践中我们应把《保密法》和《军队保密条例》内容解读作为一条主线贯穿于每章的教学活动中,结合案件、事例和技术特点,突出条例制定的环境背景、技术背景和人员背景,丰富学员对条例理解的层次化和立体化,达到培养学员主动保密意识的目的。
三、结束语
军队信息安全保密概述是一门集合保密学、管理学、通信学、计算机科学等多学科特点的课程。因此,科学分析教学对象、认真研究教学内容是使教学活动圆满完成的重要保证。
上一篇:档案信息安全的有效管理机制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