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理课堂中实施创新教学
摘 要:作为中学地理教师,同中高考学科一样,积极参与教研教改,在课堂中实施创新教学,责无旁贷。实施创新教学的关键,是扬弃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彻底改变过去教师主宰课堂,学生被动接受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实施新课改,课堂上让学生生多种感官全方位参与,促进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谐发展,以达成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生提供一个自由的良好的学习环境,实行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以使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过程中形成创新的观点,提高创新的能力。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启发学生的形象思维。实施开放性的课堂教学模式,在实践中大胆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让学生有创新的空间。搞好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创新教学,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增进学生的创新能力,健全学生的创新性人格,这需要我们地理教师认真学习和掌握新课改理念,切实转变观念,顺应时代的潮流,以学生为本,运用高效的教学模式和全新的教育理念,来培养和造就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有用之才。
关键词:地理 课堂教学 创新教育
随着课改在全国全面地、深入地展开,如何为新时期输送具有丰富地理知识的人才,这是摆在我们地理教师面前的不可回避的重要课题。当今是可持续发展的时代,教育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一代,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创新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地理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是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作为中学地理教师,同中高考学科一样,积极参与教研教改,在课堂中实施创新教学,责无旁贷。实施创新教学的关键,是扬弃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彻底改变过去教师主宰课堂,学生被动接受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实施新课改,课堂上让学生生多种感官全方位参与,促进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的和谐发展,以达成学生的全面发展。以下是我新课改以来教学实践的几点体会和尝试,与同行们共勉:
一.改革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增强学生创新能力。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说,学生做;老师问,学生答的不变模式,知识从教师嘴里说出,然后强加灌注给学生。不言而喻,学生是以一个有丰富情感和各种需求的活生生的个体来参与课堂教学全过程的, 学生接受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心理建构的过程,而不能是一个简单的传递接纳过程。“教师讲、 学生听”课堂上学生可能听懂了,可是学生课后没兴趣复习,没时间巩固,再上下节课时,内容已经忘得差不多了,这就是我们教学中时常出现的弊端。老师一成不变地讲授,学生一成不变地被动接受、死记硬背,这种一成不变的单一模式不能启发学生思维,更谈不上有任何创新。地理课堂教学的形式必须具有启发性和多样性,注重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引发学生独立思考,激励学生大胆发言,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同时敢于表达自己的不同见解和看法,给学生创新思维提供宽松的环境气氛和表现的机会。为了使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过程中发展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老师必须为学生设法提供自由宽松的学习环境,创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避免压抑幻想,强制服从。
要营造一个激励创新和想像的课堂氛围。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从学生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思索,从学生死记硬背转变到探究和创新。创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形成一个放飞学生思维发展的空间,让学生处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之中,积极思索,提倡和激励学生敢于挑战陈规,标新立异。以此,教师一方面要坚信学生具备创造能力,另一方面充分引导学生的思维与想象。如:课堂教学要允许学生跟老师和同学争论;允许学生随时提出问题、表达自己的观点;课堂上的教师语言要善于表达“您怎样认为?”“您有什么的观点?”“您有不同意见吗?” “您怎样想到的?”“再从别的角度进一步想想能推出什么?”等。对待学生好的创意,要及时赞扬,激励评价,充分让学生感觉到创新的喜悦。例如当学生回答正确时,采用“很棒!”“”、“答得很好”、“您真会动脑筋”“答得妙极了”“您的想法真令我钦佩!”来评价和赞扬学生的新观点,并且微笑、点头、重复地阐述学生的正确答案;当学生回答出现错误时,不要轻易给予否定,而是对学生说:“再想一想!”、“听一听其他同学的观点,好吗?”、“哪一个同学能再补充一下呢?”,使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中都有成功的体验和学习的自信心。尤其当学生对教师的观点和课本内容有不同意见时,教师更不要马上给予主观判断,而要与学生互相商榷,共同探究,求得正确的结论。
对此,我在教学中大胆尝试新课改创新教学实验,与以往的传统教学对比,实施新课改以来的课堂教学,学生表现积极踊跃、学习效率高,课堂效果好。
二.改变传统的课堂提问方式,引发学生创新思维。
问题在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要,是贯穿教学过程的主线。以往的课堂提问方式多采用一问一答或一问多答式,老师提问,学生回答,这种状态下老师是主体甚至是主宰,而学生就会在“被动”式思维中。学生被迫去思考旧的知识,被迫去思考老师要求回答的问题,从而被动地进入课堂学习的状态。由于学习全过程都在被动中进行,这样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非常困难。恰当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愿望,启动思维,进而对知识本身产生兴趣。在地理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用心设计问题情境,为学生的有效探究铺路。
我们可以尝试让学生提出问题,也就是学生首先通过自己阅读课本或课外学习资料,对某一知识点提出问题,并进一步探讨和寻求答案,或者由老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共同探究。这样,学生就成了主体,所有的被动会变为主动:学生主动思考问题,主动讨论交流,主动表达自认观点,主动寻求结论。这样做必会比传统的课堂提问方式达成更好的多的当堂效果。
要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发散思维又称为辐射思维、扩散思维、求异思维,是在思维过程中,以某一问题为中心,沿着不同方向、不同角度,向外扩散的一种思维方法。发散思维为创新思维的核心。没有思维的发散,就不能谈思维的集中、求异和独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要注重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对同一问题进行多重思
考。在课堂教学中,利用一题多解、一解多题、一题多变、一题多思,训练发散思维。教学中注重发散思维的训练,不仅可以使学生的解题思路开阔,妙法顿生,而且对于培养学生学生就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位、不同的观点分析思考同一问题,诱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思考和追寻答案,产生尽可能新、尽可能多、尽可能独特的答题思路、方法。
要启发学生的形象思维。形象思维是以表象或具体语言进行的思维活动,是以形象方式反映现实或表述知、情、意的思维方式。在人的思维发展的历程中,形象思维为较初级的形式,可是它在创新思维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形象思维是我们对世界最直观的看法和反应,当我们阅读到地理文本中美好的描述,眼前就会浮现出相应的地理画面;当我们参观美轮美奂的世界著名建筑,脑海中就自然出现各个部分的位置和结构,这些都是形象思维的“强大功能”。形象思维的形象性使它具有生动性、直观性和整体性的优点。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教师要善于把一些抽象的教学内容形象化,充分利用地理教具和地图等表达工具和手段是能为感官所感知的图形、图象、图式和形象性的符号,丰富学生多种感官的形象。教师可以采用平叙法、想象法、联想法进行单方面或多项综合训练,富有创造力的人通常都具有极强的想象力,所以,形象性使形象思维具有创造性的优点。形象思维并不满足于对已有形象的再现,它更致力于追求对已有形象的加工,而获得新形象产品的输出。地理教学中多要求学生看地图说地理分布;看漫画叙地理含义;看图表讲地理规律;看景观联想地理特征,通过这些的训练,能提高学生对地理事物的敏感性,进而提高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创造思维。
要激励学生质疑问难。 在课堂上尽量让学生质疑,既是培养问的能力的需要,也是课堂民主的表现。较强烈的求知欲,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更是创新的催化剂。创新思维常常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在课堂上地理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容易质疑问难这一心理特征,在课堂上安排一段时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善待学生提出的问题,善待提出问题的学生。鼓励学生自觉地探索新情况,创造性地解决新问题。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留出课堂“空间”,质疑应贯穿于整个课堂的始终,可在初读时质疑,也可在细读时质疑,还可在品评时质疑。让学生去质疑、解疑。同时允许学生大胆地异想天开,充分展示自己的新观点、新思路、新想法。
三. 运用开放性的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安全的课堂气氛。”德国教育家第多斯惠也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励。”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运用自己的教学机智调控课堂气氛。
在地理课的课堂教学中,首先要给学生营造一个民主、和谐、轻松、愉快的学习良好氛围,变单向性信息交流为学生与课本、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多向性信息交流,在小组讨论合作中引发学生积极探究,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其次要以全球化、大地理教育观为方向性指针,构建课堂内外联系、校际沟通、互联联网、学科间融合的全球化的地理全面联合体系,进而全面拓宽创新教学的内容、形式、方法、渠道等,为学生创新思维提供一个更为广阔的空间。以此,教学应提供充分的时空,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在形象感知、自我感悟、讨论合作、互相评价、自由表达、放远想象等探索性活动中,体会创新的境界,领略创新的本领,健全创新的人格,培养创新的潜能。
要促成创造性人格品质。创造力和人格特征的关系是当今心理学研究中一个受关注的问题。国内外的研究都表明创造力强的人具有某些突出的人格特征。创新能力与人格品质有着密切联系,情绪、动机、坚持性、独立性等都影响着创新能力的产生与提高。人本主义心理学家更始将人的创造力与人格发展联系起来,把创造境界的提升看成是人格完善的体现。创造能力强的学生多表现为自信、富有责任感、富有想象力、兴趣广泛、求知欲旺、独立性强、尝试困难、勇于探索等。学校的教育应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创造力和学习能力,良好的习惯和积极心态的形成,关注学生的主动求知与实践参与,关注学生的价值观念与情感态度在学习活动中的作用,通过有针对性的开张教育与训练活动,增强学生独立性,智慧性和敢为性,有效地培养学生创造性人格。因此要激励学生促进创造个性自由充分地发展,自信敢为。同时要培养学生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通过促成创造性人格,培养学生具备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
要开展风采多姿的地理课外组织活动。在学生创造思维和能力的形成上,地理课外组织活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地理学的内容博大精深,既包括了自然环境和资源利用,同时也涉及了人类活动,教学过程中应该多学科拓展延伸,尽量做到旁征博引,既加强了学科之间的联系,也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课外活动通常具有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灵活性、实践性等特点。在这些活动中学生可以获得创造力发展所需要的良好环境,同时能进入真正的创造活动。作为地理老师,应该着力组织开展一些内容丰富、形式广泛的课外活动:组织地理学习兴趣研究小组、参观调查、参加各种公益活动、组织演讲和知识竞赛、举办地理专题讲座、结合地理学习体会撰写学术报告等。学生经常参加这些活动,可以扩大视野、启迪思维,同时能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去研究,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通过这些活动,坚信学生必能真正的开始有关地理学习的创造活动。
要在学室内开展好课内活动。地理新课程很注重对地理教学的探究学习,每个章节里都安排了“活动”,而且“活动”板块分量较大。活动内容可使学生的口、手、脑、眼,都“动”起来,着力强调学生亲身体验、发现、实践,强调教、学、做合一,着重学以致用。从而培养学生学会探索问题,发现新知识的学习习惯。如:小组讨论、正反辩论、课内外知识竞赛等。通过这些学习活动,让学生在知识体验中、知识运用中搜集到创新灵感,继而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学生参与地理课堂教学活动是实现主动发展的基本保证条件,因此,在新课程教学中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活动”内容,形成一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式,让学
生像科学家一样在探究过程中并发现地理科学知识,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和实践精神。
四.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给学生提供创新的空间。
目前的地理课本的编排顺序不是教学的固定程序,遵循有序、有效的原则,内容多、信息量大,难度高,如果依然仅靠老师的一张嘴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滿堂灌,就会使学生象饲养场里的牲畜,失去寻觅食物的能力一样,丢掉学习热情、探究欲望和创新精神。构建更适合学生和课堂教学实际的内容结构,有助于体现教师的教学能力,展示教师的教学艺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以现代教育技术为核心的多媒体集声、色、画、乐于一体,色彩丰富的画面、生动可感的声音有利于创设特定的情境,为改变落后的教学技术和手段、激活课堂教学,提供了必要性和现实性。打破时空限制,展现宏大与细微,让教学内容中涉及的人、事、景、物与过程、方法、细节等活起来,动起来;全方位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获取更为广泛、更为新鲜的地理知识,增大了课堂教学内容的密度与容量。实践证明,学生的地理知识面大大拓宽,基础知识更加扎实牢固,学术的地理学习成绩有了很大提高。
总之,如何搞好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创新教学,如何健全学生的创新性人格,如何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怎样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留给地理教师的重要课题,这需要广大地理教师的积极探索,投身校本教研,顺应时代发展,用全新的教育理念,高效的教学模式,培养和造就适应新时代发展、具备不断创新型的有用人才。
参考文献:
1、《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2.1《到底要教给学生什么样的地理》
2、《教坛聚焦》2011.5《新时期下地理教学的思考》
3、《现代教学艺术的理论与实践》 吴洪成著
4、《教学智慧18讲》 张仁贤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