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建设的探索与思考
随着近年来电子信息行业突飞猛进式的发展,经济社会对电子类人才的数量和质量都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为了顺应电子行业的发展潮流,我院不失时机地于2002年开办了专科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现已培养6届毕业生。作为我院的新设专业,从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筹建,到师资储备、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等各个环节,均做了十分精细的工作,事实证明该专业的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青睐。随着我院由专科晋升为本科院校,将我院的应用电子技术专科专业升级为相应的电子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以满足对人才知识结构的多元化要求,已成为必由之路。
1思考与探索
结合作者多年来在电子技术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实践,就专业定位、课程体系建设、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产学研结合、实践教学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探索与研究[12],这些都是专业发展与成熟的关键因素,也是申报相关本科专业的基础。
1.1专业定位
一个专业如何定位是一个纲领性问题,专业定位对该专业的培养方案、教学计划等重要教学文件的制定起指导性作用。应用电子技术是应极大的社会人才需求而孕育出的高科技新兴学科,电子技术人才社会需求量大、方向多,尤其是实际工作岗位中存在着对髙、中、低多个层次的需求。髙层次人才相对需求比例较低,对人才综合素质要求极高。同时,对中等层次的人才需求量仍然是有增无减,并且对该层次人才在动手操作能力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
通过对广东、上海、江苏及河南省本地的主要对口用人单位的需求调査,我院在多年的应用电子技术专科专业办学中形成了“以提髙学生能力为本,以市场人才需求为导向”的办学理念,并将该专业定位于着力培养“动手能力强,专业基础牢,知识面广,善于创新”的应用型优秀人才。为了进一步提髙学院的办学水平,以满足本科教育的更高要求,并申报电子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我院将在原有专科专业定位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前沿技术与知识更新”,并着力将有潜质的学生培养成为高层次的创新型电子技术人才。
1.2 课程体系建设
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的改革是教学改革的难点和重点,必须加大力度对传统教学的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建设符合“贴近实际、真实有用、便于实践”原则的特色课程体系,改革专业教学内容,制定符合电子技术行业需求的专业人才规格和知识能力架构。教学内容务必做到实用性、针对性、前瞻性,务必依据就业需求有的放矢地安排教学内容,使得所学内容对毕业生来说是“近期够用”、“将来可用”和“便于更新升级”的,从宏观上科学设置针对性强、能培养出高等实用型人才的课程体系结构。
紧密结合电子技术行业发展的新形势,制订了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主干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课程内容既能兼顾大部分同学完成本专业的基本课程,又能让学有余力的同学根据自身的兴趣和爱好选修一些更具体、更先进的专业前沿课程,以作为日后自我能力提升的基础。
1.3 教材建设
作为新兴技术专业,各髙校和地区的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既有大量的基础内容和知识,又有各自的师资、地域及行业特点。如何将自身的特点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并转变成本校学生特有的优势十分重要,教材体系是关键的一环。
1) 要确保主干教材的系统性、连贯性、前沿性。对于基本教材要尽量选择国家级或省部级的获奖或规划教材,并保持基础课程教材的相对稳定性,以确保教师授课内容的稳定和授课效果,同时应及时关注新出版的同类优秀教材作为参考。
2) 对于部分专业课和选修课教材,可结合教师自身的科研内容编写自有特色教材。目前我院担任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任课教师已编写了《开关电源基础与应用》、《家用电器维修》两本教材,教材中均融入了相关骨干教师的教科研成果,教学过程中不仅教师得心应手,学生也感觉到贴近实际,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
3) 结合我院教师近年来的多项横向课题研发成果,编写了实用型的选修课特色教材《电子工程设计》;我院多名讲授单片机原理课程的教师,在多年相关科研工作和指导学生课外设计与制作的基础上,目前正积极储备编写一本结合典型实例,以C51为主、汇编为辅,结合软件仿真和实物设计的更侧重于设计的单片机实用教程,以解决学生反映的当前教材“理论多、案例少、难理解、不实用”的问题。
1.4师资队伍建设
优秀的教师队伍是专业建设的基本保障。为了提髙人才培养质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必由之路。
1) 坚持“双师型”教授引进路线。要培养出实践能力强的学生,教师必须具备相关专业课程的理论基础、实际项目开发经验和动手操作能力,坚持“双师型”标准是建设优秀师资队伍的有效途径之一。目前,我院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已有“双师型”任课教师10多名,为实现该专业培养技能型、创新型人才的目的打下了基础。
2) 加强对现有教师的培养,以从整体上提髙师资队伍的素质也是师资队伍建设的关键一环。我院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属新建专业,教师队伍比较年轻,这既有教学经验不够丰富的劣势,又有精力充沛、敢于创新的优势。针对这一现实,一方面经常性地组织年轻教师进行讲课比赛、观摩和交流;另一方面鼓励他们组成多个团队积极参与各类科研与项目开发活动,并和学生积极交流进行课外电子科技制作的指导;同时还鼓励年轻教师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对年轻教师进行定期的下厂轮训。
3) 此外,适当地引进企业优秀技术人员、外校知名教授,以加强学术与教学上的交流;引进重点院校的优秀博士毕业生以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的科研能力;并着手培养学科带头人和年轻的骨干力量,建立完善的教学、科研评价与激励制度,这些都是培养优秀师资队伍的有效补充。
1.5 产学研结合
产学研是指工业生产、教学和科学研究,将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并鼓励部分优秀学生参与其中,是培养优秀的创新型应用人才的不二选择。
1)加大力度培养“产学研”结合型中青年教师。我院电气工程与自动化系的中年和青年教师中,大部分不仅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学位,而且大多具备开发产品的经历,近年来已经逐步形成了几个科研团队,充分利用与洛阳市多个相关单位间建立起来的横向项目合作关系,先后开发了UPS远程监控系统、智能家居系统、超级电容爆闪灯等多个项目。
2) 重视学生在项目开发过程的参与。在项目开发过程中,通过选拔一些基础好、动手能力强、爱钻研的学生,让他们参与到项目开发过程中,一些学生的动手设计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为日后从事相关技术开发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通过学生直接参与相关方向的项目,又为相关合作企业培养了潜在的技术人员,为企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而且节省了企业的研发人力资源,充分发挥了高校为地方发展月艮务的作用。
3) 将“产学研”带入课堂教学中。老师通过参与横向项目开发,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利用这些实例进一步丰富课堂讲授内容,活跃课堂气氛,并能够让学生体会到一些实际的东西,提髙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动脑思考、动手操作的热情,从而不断提升教学效果。
1.6 实践教学
对于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来说,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是非常关键的一环。这方面能力的提高,应立足于以课堂理论教学为基础,以搞好丰富实用的实践教学为根本。
1) 对于统一安排的实践教学内容,应按照进行实践活动的方法体系安排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广泛开展课堂讨论,培养学生思维表达能力,加强实习实训,在培养动手操作能力上应做到精讲多练,注重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及树立创新观念的意识,并采取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注重实际教学内容的不断更新和完善。
2) 对于课余制作设计及竞赛环节,应注重从入学抓起,加强宣传和各级学生间的传帮带作用,让那些对电子制作和设计感兴趣的同学及早找到方向,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场所、机会、指导教师等必要条件,创建各类科技制作协会、家电维修协会、车模协会等各类学生组织,并形成各自的发展梯队,形成一种长效机制和积累效应。此外,学生参与相关教师的科研项目也是一个实践教学的有效途径。
我院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实践教学效果近年来不断得到提髙,这些从学生的就业情况和参加各类竞赛的成绩方面得到了验证。
2结语
通过近10年的教学研究与改革,在充分调査分析的基础上,以满足电子行业需要为依据,确立了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培养目标和方向,优化了人才培养方案,完善了相应的理论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不断强化实践环节与理论环节的结合,加强了特色教材建设,编写了多部实用的、适合自身特点的特色教材,形成了职称结构、年龄结构、专业结构、学历结构合理的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形成了产学研相结合的特色鲜明的教学模式,促使学生更多地参与到教学与科研工作中去,不断探索、改革教学方法,为电子行业培养了众多髙质量的专业人才。这不仅造就了我院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喜人的毕业生就业情况,也为我院申报电子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上一篇:应用电子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