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电影《人工智能》中的经典机器人
1985年,大导演库布里克向好友斯皮尔伯格描述了他心中的未来:“未来的人类将分成两种,一种是机器人‘麦卡’,另一种是自然人‘奥卡’,‘麦卡’是‘奥卡’创造出来的奴隶。”
1999年,库布里克逝世,斯皮尔伯格为了纪念库布里克,便将他的构想拍摄出来。于是,便有了电影《人工智能》。好莱坞讲述智能科技机器人的电影有很多,而《人工智能》又是如何成为经典的呢?
★经典台词★
大卫:这是一个游戏吗?
莫尼卡:是的,你不会明白的,但是我不得不把你留在这儿。
大卫:这是一个游戏吗?
莫尼卡:不。
大卫:你什么时候会回来?
莫尼卡:我不会回来,大卫。你将独自留在这儿。
大卫:一个人?
大卫——
我对你的爱矢志不渝
你念着属于我们的契约,我一睁开眼睛,就被刻上了你的名字。
我是大卫,我将爱你,无条件地爱你,直到世界的尽头。
这个小男孩,名叫大卫,有着一头金发和一双温柔的眼睛。他是世界上第一个出厂的机器人小孩。只要启动程序,一种对母亲矢志不渝的爱就会永远在他身上寄宿。莫妮卡夫妇的亲生儿子因重病而昏迷不醒,伤心的莫妮卡收养了大卫。莫妮卡犹豫了几天后,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启动了大卫的程序,并给予他母爱。然而,人心易变,莫妮卡的儿子马丁苏醒,恢复健康后,回到了家里。因为不想和大卫一起分享母亲的爱,马丁制造一系列的事情使大卫失宠,大卫最后被莫妮卡抛弃。
在躲过机器屠宰场的残酷追杀后,大卫在机器情人乔的帮助下,开始寻找自己的生存价值:他渴望变成真正的小孩,重新回到莫妮卡妈妈的身边。于是,他踏上了寻找蓝仙女的历程——大卫坚信蓝仙女可以让他变成一个真的孩子,而等待他的是一次凶吉难料的旅程……
从1927年《大都会》开始,好莱坞的电影人就在不断地探索机器人。这个命题激发了无数的创作灵感,《2001太空漫步》《终结者》《人工智能》等大批经典电影应运而生。《人工智能》是一部关于孤独的电影,它的孤独从每一张胶片中渗透出来,让人不知所措。它是一个童话,但它却呈现出刺眼的金属光泽;它是一出悲剧,但结局却美得像个天使的梦;它还是个科幻故事,可正是科学亲手毁灭了这个故事。
人工智能——
家庭的解药
斯皮尔伯格的科幻电影总是能将人的感情投影到无限的时间与空间中去。《人工智能》其实表达了人类的自卑感和不安全感。电影的时代背景是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剧变的未来,环境问题引发经济危机,从而导致落后国家走投无路。而少数经济发达国家为求发展,不得不限制人口出生率以避免人口增长带来的经济负担。这其实也是盛行使用机器人的原因——人们需要劳动者,但又没有更多的物质供给,所以需要节能低耗的机器人。为了满足人类的虚荣心,这些机器人还拥有与人类相似的外表、感官,甚至是疼痛记忆。从一定意义上说,这也体现了人类的孤独。而孤独感的终极体现是制造人工智能——拥有爱的机器人。制造的目的很现实、很功利,即为了满足失去孩子的家庭获得天伦之乐的需要。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这些机器人无疑是很多家庭的解药,而这似乎又透露出人类孤独与悲凉的意味。
拍摄过程——
在细节上精益求精
为呈现出影片故事中的未来世界,斯皮尔伯格曾花费大量时间与视觉特效总监丹尼斯·穆伦、斯科特·法勒以及艺术指导瑞克·卡特一道细心研究概念电影的情节串联图版。他们根据一千多张图纸,制作出一百个实物模型和相应的电脑模型。
在设计和建造布景时,主创人员面临着整部影片最严峻的挑战,那就是伴随机器人男孩大卫一同展开历险之旅的泰迪熊的制作。泰迪熊虽小却五脏俱全,用于拍摄特写镜头的小熊身上装有五十个伺服电机,其中有二十四个位于头部,特效技师可以借此控制复杂的面部动作。主创人员共制作出六个版本功能各异的泰迪熊,有的适合演员携带,有的可以完成特技动作,有的可以呈现出微笑或皱眉等单一表情。对扮演大卫的小演员海利·乔·奥斯蒙特来说,带着泰迪熊东奔西走并非易事,因为看似轻巧便携的小熊足有三十磅重。他说:“它真是一个超级玩具,因为在体内各种电机的作用下,它不但能摆动身体、鼻子和耳朵,还可以抓住物体,我差点就信以为真了。”
▼趣味拓展
好莱坞著名的人工智能机器人
Sonny——
出自2004年《我,机器人》
2035年,机器人作为商品被大量销售给人类,但是因为机器人的设定存在逻辑漏洞,由它们引发的一场危机就在眼前。Sonny作为一个体制外有着觉醒意识的机器人,帮助男主角拯救了人类。
安德鲁——
出自1999年《机器管家》
安德鲁原本是作为仆人被人类购买的,但是在经过四代主人之后,他的机器属性越来越少,身体机能越来越接近人类。有一天,他主动放弃永生的机器人身份,通过手术变成了真正的人类。
霹雳五号——
出自1986年《霹雳五号》
因为一道闪电,机器人霹雳五号有了自我意识,他幽默可爱,还能和人跳舞,像个天真的孩子,觉醒之后的他拒绝回到公司充当杀人工具。
作者:小木 来源:求学·高分作文版 2015年11期
上一篇:智能客服机器人运营实践
下一篇:机器人与中国智能制造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