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浅谈教学与科研工作发展趋势

发布时间:2015-04-30 16:26

  1 引言(Introduction)

  任何一个国家的创新离不开人才的培养,教育领域的创新性工作就显得至关重要,尤其是对于高等学校教师。科研工作是一所大学活力的源泉,以科研促进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科学研究不仅可以增强教学的深度、拓展教学的广度,而且可以更新教师知识结构、完善教师的知识体系,提高教学效果[1]。作者从2007年开始从事学生管理及教学工作,经过近七年的管理及教学科研实践,深深体会到科研工作与教学工作有机结合,能够充分发挥教师领域知识的潜能,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主动创新兴趣和能力,提高就业竞争力。

  科学研究是新知识的源泉,是高校教学质量的推进器。教师只有不断地进行科学研究,才能拓展学科知识,提高教学水平。作为素质教师和专业教师,作者一直在教学和科研实践中思考如何将科研工作中研究开发项目设计成人才培养的实践体验和成长过程,从本专业方向教师团队的创新能力构建、教学科研项目引导的学生主动创新教育、现代工程教育理念引导的科研项目与学生实践实习项目转化等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并取得了一些突出的成果。

  2 专业教师队伍创新能力构建(Construct innovative ability of professional teachers)

  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眼里的教师应当是一位聪明、博学、善于思考、热爱知识的人,教师的知识越深厚,视野越宽广,科学素养越全面,他就在更大程度上不仅是一位教师,而且是一位教育者。”教育人常说的一句话,叫做“要给学生一瓢水,教师自己则要有一桶水”。创新不是简单的操作,而是复杂的劳动,需要广博而深厚的知识做支撑,知识不仅仅是专业知识,也包括丰富的教育教学理论及方法相关的知识。这就要求专业教师要在工作中不断学习,提高个人的知识深度和广度[2]。我校软件测试专业方向现有教师四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一人,硕士学位三人,具有稳定的研究方向,依托我校“网络安全与计算技术”省级重点实验室建立了稳定的研究梯队,承担各级各类项目的研究与开发工作。

  在教学与科研工作中,为提高团队教师的创新能力,团队教师积极组织开展教学及科研方法的学习与研讨,申请各级各类科研项目做支撑开展教学研究及科学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2.1 教学研究成果

  2009年我校引入了CDIO工程教育理念,并提出了创新性的TOPCARES-CDIO(简称T-C)工程教育模式。在全校开展T-C改革的大潮中,软件测试专业团队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针对本专业方向的特点,制定了全新的T-C教育培养方案。新的培养方案包括了 T-C教育模式中的8个一级能力指标、32个二级能力指标和112个三级能力指标,全面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以及主动创新能力。团队根据T-C模型,结合新的培养方案,提出了“T-C引导的测试方向实践教学体系”,并组织建设了本专业方向的各级实践教学项目,编写并出版了相关的专业课教材,发表了一系列教学研究论文,为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和工具支持。

  随着学校T-C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本团队教师通过持续的学习和改进,教育理论深度不断提升,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提升了教学质量。团队教师在T-C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深入开展教学改革,提升教师理论水平和创新能力,并结合学校的总体战略,依托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开展教学资源一体化建设,同时探索校企合作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实践。2011年5月,学校第一届文思创新实训班顺利开课,班上五十多名同学通过长达三个月的理论和实践培训,经过层层选拔进入文思创新各地的工作岗位实习并实现就业。通过与企业合作,积极发挥企业的信息、技术、环境等优势,构建具有行业应用背景的专业课程体系,实现人才培养在校、企间的无缝连接,从而形成一个有多层次、全方位的合作内容、以专业共建为目的、基于TOPCARES- CDIO的校企合作模式,最终实现学校与企业的双赢。

  2.2 科学研究成果

  科学研究工作是教师知识的深层次体现,是教师创新能力的直接体现。在从事科学研究的过程中,专业教师的知识深度得以提升,研发能力得以加强,创新能力得以体现,从而促进相关课程的建设工作。五年来,专业教师先后承担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内的各级各类科研项目六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及学术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二十多篇,其中SCI/EI/ISTP检索近二十篇。2008年,以团队老师为负责人的计算机视觉与图形图像研究小组成立,依托于我校省级重点实验室“网络安全与计算技术重点实验室”开展研究工作,小组内部研究工作持续开展,有力的带动了全系教师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升。各研究小组通过开展学术讲座、学术沙龙等形式的交流活动,调动了广大教师从事科学研究和开发工作的积极性。

  近年来,软件测试专业团队的教师通过不断的自我学习和探索,无论是在教学研究方面还是在科学研究方面,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大大提升了教师的知识水平和创新实践能力,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 教研科研项目引导的学生主动创新教育(Research projects motivated students’ active innovative education)

  自2008年以来,软件测试专业团队的教师积极开展各级各类项目的研究和开发工作,争取到教育教学研究项目两项、科学研究项目八项,有力的促进了我校科研工作的发展。各教师在从事这些项目的研究与开发工作过程中,创新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升。为充分发挥教学科研项目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作用,结合本专业团队的教学实际,我们积极开展教学科研项目引导的学生主动创新教育工作,利用教学科研项目的研究和开发优势,吸引学生投入到项目的实施工作中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近年来,申请的各级各类项目如表1所示。

  3.1 教研项目引导主动创新教育

  本专业团队教学研究项目主要涉及T-C教育理念的深化以及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等内容,在这一类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我们以各级教育软件大赛、“挑战杯”等平台为依托,吸引在多媒体处理、社会实践等方面有较强兴趣的学生教学资源开发、媒体制作、社会调查等实践性项目,锻炼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对社会问题的认知度和社会责任感,先后参加了辽宁省教育软件大赛、全国多媒体教育软件大赛、计算机系自学课件大赛、“华信杯”全国职业教育课件大赛,并获得了类奖项近十项。部分作品列表如表2所示。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也一直思考如何将T-C教育理念下的创新性思维教育渗透到课堂中,积极改进教学方法,组织课程组教师集体备课研讨,相互取长补短。特别是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方面进行大胆尝试,改变传统的以考试为目的的授课、学习方法,注重学习的过程,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专业知识,减少考试所带来的压力。这些措施不仅使得教学效果得到较好的提升,大大提升了学生主动学习、接受知识的能力,更激发了学生主动创新的热情,为未来就业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近五年来,软件测试方向学生就业率、就业质量、出国(境)留学学生数量稳定提升。

  3.2 科研项目引导的主动创新教育

  科学研究项目重在探索性基础研究和项目研发,软件测试专业团队承担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内的多项研究课题,依托我校的“网络安全与计算技术”省级重点实验室,开展部分领域的研发工作。为充分发挥科研项目在学生主动创新能力培养中的作用,本团队专业教师根据各自承担的项目特点,吸引学生参与项目的开发工作,由指导教师制定专业知识培训计划,组织编写相关的培训材料,购买专业书籍,利用课余时间对参与该项目的同学进行培训。学生通过学习,了解专业领域知识,能够尽快进入研发状态。目前,本专业团队已经吸引了部分大二、大三学生参与到该项目中来,学生通过参与科研项目的研发工作,培养了对自然科学研究的兴趣,提高了创新意识和开发技能。教师也受益于学生的参与,使得项目研发周期大大缩短,部分项目提前顺利结题。近年来,部分学生参与的系统研发平台如表3 所示。

  在带领学生参与科研项目研发的同时,我们还积极指导学生参加各类科技竞赛,如挑战杯、北斗杯、省级(国家级)程序设计竞赛等各类大赛,使得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4 现代工程教育理念引导的科研项目与学生实践项目转化(Modern educational idea guided transformation of research project to students’practical project)

  在近几年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实践中,团队教师比较注重围绕教学开展科研,对学科的前沿动态有了及时的了解和深入的把握,这样有利于增强教学的深度、拓展广度,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同时,还积极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开展的科研工作与所教授的课程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科研成果与教学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将科研课题的研究成果直接带入课堂,把最新知识和信息传递给学生,科研很好地推动了教学[3]。

  IT领域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实践教学以及实践项目的支持,根据TOPCARES-CDIO教育模式为强化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软件测试专业方向逐渐形成了包括技能、基础、综合、创新四个层次的实践项目体系。技能和基础实践项目主要锻炼学生的编程能力,对编程规范的理解,基本的测试技能等;综合实验不仅要求学生具备安排与开展专业实践的综合能力,更要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过程中;创新实验重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理解科学研究的真谛。在设计实践项目时,我结合自身承担的科研项目,将部分研究开发工作转化为各级实践项目。比如《软件测试》课程,在授课过程中,将研发平台《视觉目标跟踪平台》作为完整的三级项目之一交给学生进行测试。在首堂导引课上,抛出该项目,展示最新的研究成果,吸引学生的注意,从而激发其学习兴趣。在后续讲解黑盒测试方法和白盒测试方法时,将相关文档提供给学生,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方法对平台进行测试[4]。

  通过组织学生参与科研活动,把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转化成学生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指导毕业设计过程中,鼓励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将学生的毕业设计与我自身的科研方向和科研项目结合起来进行,使得我对学生的毕业设计能有的放矢地进行指导。为了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性的研究开发,在指导过程中,我将已发表的学术论文作为文献资料提供给学生参考,引导学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和思考,进行系统研发。部分学生在撰写作毕业论文时,参考阅读了我已发表的有关学术论文。

  软件测试方向的团队教师积极鼓励学生参加课外科研活动,对基本理论知识能做到活学活用,结合本专业的特点,重点培养学生的科研水平和实践能力。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紧紧围绕自己的研究课题和研究兴趣,给出适量的毕业论文选题,供学生选用;由于选题与教师从事的科研紧密相关,因而指导学生撰写毕业论文时能得心应手,学生论文写作水平也不断提高。大多数毕业生能够应用文献资料和科研成果初步解决实际问题,具有较强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使毕业论文的质量得到不断的提高。

  5 结论(Conclusion)

  在创新型人才培养实践中,科研工作和教学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教师通过各类教学活动、科研活动的教育、示范等熏陶和培养学生。在实际工作中教师积极投身于科学研究,以科研的成果充实教学内容,增强教学内容的广泛性、系统性和深刻性;在发展科学研究的同时,积极推进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近年来,在科研项目的带动之下,在长期的科研实践及本科教学实践中,我们理论联系实际,把握前沿动态,并将科研的思维方法及成果融入教学中,使学生不仅学习到专业知识,也锻炼了创新性的思维,得到了学生较高的评价。科研工作的开展开阔了教学视野,丰富了教学手段,革新了教学技术,提高了教学质量,提升了学生的就业层次,对教学工作和学校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和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郭继强,等.以科研促进教学: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2(1):76-78.

  [2] 彭绪娟,刘元芳,彭绪梅.国外高等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7,6(11):196-198.

  [3] 李平媛.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的思考[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3,4(4):31-33.

  [4] 王法胜,等.自动化测试工具课程教学方案[J].计算机教育,2011,11:61-63.

上一篇:浅谈航天嵌入式软件测试的问题

下一篇:浅谈第三方应用数据收集过程中隐私保护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