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农村劳动力资源的档案管理策略
发布时间:2015-07-08 09:32
[摘 要]劳动就业管理机构的社会服务性质的机构,它的职责是对区域内的劳动力资源进行管理,开展职业介绍和就业指导业务,提供失业保险管理和就业保障服务。近年来,我国的劳动就业管理机构在促进农业人口就业、引导农村劳动力流动等方面成效显著,这得益于农村劳动力资源的档案管理策略。
[关键词]农业人口;劳动力资源;档案管理
不仅在我国,全世界的城镇化和工业化过程都伴随着大规模的人口流动。这种人口流动表现为农村劳动力向城镇的转移。这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必然结果。我国农村的劳动力数量巨大。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将会产生众多的富余劳动力。这些劳动力将从农业生产中解放出来,向第二和第三产业转移。通过农村劳动力资源档案的建立和管理,能够帮助农村的剩余劳动力解决就业问题,从而加快实现城乡一体化,促进社会和谐。
一、劳动力资源档案管理的内涵
劳动力资源档案是宝贵的历史材料。经过长期的实践积累,人们记录下不同阶段、不同时期的劳动力资源的发展状况和发展历程,这就形成了劳动力资源档案。劳动力资源档案对掌握历史、了解现实、制定规划与政策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参考价值。劳动资源管理部门的职责就在于建立可信的、完善的档案管理体系,从全面掌握农村的劳动力资源情况。建立起农村劳动力资源档案之后,还能够对单个劳动力的个人历史与工作经历进行了解,从而有利于就业保障服务的开展。劳动力资源管理部门工作的重点应该是为劳动者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所以,应该坚持“服务民生”理念,通过建立和完善劳动力资源档案积极改进服务的形式、提高服务的质量。做好档案的管理工作,立足于民生开展档案资源体系的建设,立足于法律和规范制定档案管理程序。
二、加强农村劳动力资源档案管理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建立农村劳动力资源档案,有利于促进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使劳动力转移的过程更加顺畅、更加规范化,从而优化劳动力资源的配置。从目前的情况看来,农村剩余人口外出务工的途径比较单一。从前,农村人口外出务工多经亲友介绍。虽然现在的农民工渐渐倾向于寻找与自己的求职意愿相符合的单位,但农民工和用人单位之间缺少沟通,这就进一步导致了招工和用工缺少针对性。这一方面不利用于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一方面还会使用人单位的成本增加。要将劳动力安排到合适的岗位上,就必须建立起农村劳动力资源档案。一方面,当地政府部门能够对劳动力资源情况进行掌握;另一方面,用人单位能够方便地了解到农民工的信息,从而提高招工效率。
(二)有利于农民工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
农民工大多来自于闭塞、贫穷、落后的地区,而且普遍学历不高。因为受教育程度有限,所以农民工的知识储备不足、个人素质不高。这大大影响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由于学识有限、素质不高,很多农民工职业道德意识薄弱,也缺少一技之长,只能依靠出卖廉价劳动力来赚取生活费用。如果建立了农村劳动力资源档案管理系统,每个农民工的个人资料、特长和工作经历都能为用人单位所了解。由于农民工在劳动力市场上处于被选择的位置,所以会有压力催促他们不断进行自我提升,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
(三)有利于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的农民工在城市中一直处于边缘化的位置。他们在城市中工作,但是户籍在农村。由于缺少人事档案资料,农民工的权益一直难以被社会保障体系所认可。目前,农民工权益受到侵犯的例子不胜枚举。在建立了农村劳动力资源档案之后,用人单位就一定要为农民工提供合法的人事档案,以此作为双方法律关系的证明。如果用工单位没有充足的反证来驳回农民工的请求,又无法提供真实的档案,则会承担法律责任。
(四)是国家应对突发性事件、重大疫情和流行疾病的需要
一旦发生疫情,农民工可以凭借人事档案到政府有关部门进行身体检查。这样不仅能及时切断传播途径,又能有效防止病毒的大规模扩散。
(五)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
由于农民工缺乏组织性,个人素质也参差不齐,所以在给城市的发展带来活力的同时,也给城市的治安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近年来,农民工的暴力讨薪事件时有发生,给社会带来的了不稳定因素。如果建立起
三、农村劳动力资源档案的管理策略
(一)以信息技术为依托,提高档案管理水平
1.劳动保障信息管理
利用计算机技术,建立各种数据库来反映劳动保障工作的专业管理情况,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实现劳动保障工作的一体化,推动就业保障工作的开展。劳动就业管理机构要做好就业培训和职业介绍工作,依托计算机信息系统,收集劳动力供求信息,帮助有需要的单位寻找合适的劳动力,为有求职需要的人员提供就业信息。信息化的实现有利于就业渠道的畅通,从而促进劳动就业的市场化。
2.档案网络管理
就业服务机构应该通过改革,提高文件的归档质量和归档率,进一步加强档案室与文书部门的联系。同时,要开通档案目录平台,实现各类档案信息的网络化传递,以促进档案馆与档案室之间联系的顺畅。实现档案的统计、查询和检索的功能管理。通过网络渠道对劳动监察、劳动服务和劳动就业方面的文件进行公布。
3.三级工作网络信息管理
我国要建立“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存进就业”相结合的就业机制,就要充分发动各级单位力量,与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充分协作。建立起一个由各级劳动就业机构组成的网络,实行逐级负责,分级管理制度。
(二)以劳动力的档案为基础,提供就业保障服务
1.宣传劳动保障法律法规
劳动就业保障机构可以在各种资料中取材,编写并印制出一批宣传劳动保障政策的单页或小册子向民众发放,或者用建立一个固定的宣传区域,向广大农民工宣传就业保障服务的内容。
2.借助档案为农村劳动力就业服务
利用档案,对不同的农村劳动力情况进行整体的了解,从而实施有针对性的帮扶计划并对农村劳动力进行劳动能力鉴定。可以建立专业档案,对劳动纠纷进行有效的调解和仲裁。通过统计劳动力档案和专业档案,就业管理机构可以定期为政府提供失业、就业档案资料,并根据相关的资料分析提出就业援助策略、修正技能培训和专业指导的工作方法,对失业保险的发放问题,从而对劳动就业保障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支持。就业管理机构还可以及时将各种人力资源信息向上级的管理部门反映,劳动保障工作争取更多的支持,使农村劳动力就业没有后顾之忧。
总结:
对农村劳动力资源进行建档管理,既是对劳动力资源的一种管理,也是对劳动者劳动权利的一种保障,是一种社会服务。无论是对民生建设而言,还是对农村的发展而言,农村劳动力资源档案管理都将发挥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宋丽华.浅谈吉林省集安市农村劳动力资源档案管理建设[j].科技创新导报,2010,(21).
[2]宋丽华.建立健全档案管理体系发挥劳动力资源潜力[j].吉林农业,2010,(11).
[3]吕敏捷.关于加强农村劳动力就业档案管理的思考[j]. 职业,2010,(29).
[4]宁现伟.浅谈农民工人事档案管理[j].湖北档案,2012,(1).
[关键词]农业人口;劳动力资源;档案管理
不仅在我国,全世界的城镇化和工业化过程都伴随着大规模的人口流动。这种人口流动表现为农村劳动力向城镇的转移。这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必然结果。我国农村的劳动力数量巨大。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将会产生众多的富余劳动力。这些劳动力将从农业生产中解放出来,向第二和第三产业转移。通过农村劳动力资源档案的建立和管理,能够帮助农村的剩余劳动力解决就业问题,从而加快实现城乡一体化,促进社会和谐。
一、劳动力资源档案管理的内涵
劳动力资源档案是宝贵的历史材料。经过长期的实践积累,人们记录下不同阶段、不同时期的劳动力资源的发展状况和发展历程,这就形成了劳动力资源档案。劳动力资源档案对掌握历史、了解现实、制定规划与政策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参考价值。劳动资源管理部门的职责就在于建立可信的、完善的档案管理体系,从全面掌握农村的劳动力资源情况。建立起农村劳动力资源档案之后,还能够对单个劳动力的个人历史与工作经历进行了解,从而有利于就业保障服务的开展。劳动力资源管理部门工作的重点应该是为劳动者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所以,应该坚持“服务民生”理念,通过建立和完善劳动力资源档案积极改进服务的形式、提高服务的质量。做好档案的管理工作,立足于民生开展档案资源体系的建设,立足于法律和规范制定档案管理程序。
二、加强农村劳动力资源档案管理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建立农村劳动力资源档案,有利于促进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使劳动力转移的过程更加顺畅、更加规范化,从而优化劳动力资源的配置。从目前的情况看来,农村剩余人口外出务工的途径比较单一。从前,农村人口外出务工多经亲友介绍。虽然现在的农民工渐渐倾向于寻找与自己的求职意愿相符合的单位,但农民工和用人单位之间缺少沟通,这就进一步导致了招工和用工缺少针对性。这一方面不利用于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一方面还会使用人单位的成本增加。要将劳动力安排到合适的岗位上,就必须建立起农村劳动力资源档案。一方面,当地政府部门能够对劳动力资源情况进行掌握;另一方面,用人单位能够方便地了解到农民工的信息,从而提高招工效率。
(二)有利于农民工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
农民工大多来自于闭塞、贫穷、落后的地区,而且普遍学历不高。因为受教育程度有限,所以农民工的知识储备不足、个人素质不高。这大大影响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由于学识有限、素质不高,很多农民工职业道德意识薄弱,也缺少一技之长,只能依靠出卖廉价劳动力来赚取生活费用。如果建立了农村劳动力资源档案管理系统,每个农民工的个人资料、特长和工作经历都能为用人单位所了解。由于农民工在劳动力市场上处于被选择的位置,所以会有压力催促他们不断进行自我提升,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
(三)有利于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的农民工在城市中一直处于边缘化的位置。他们在城市中工作,但是户籍在农村。由于缺少人事档案资料,农民工的权益一直难以被社会保障体系所认可。目前,农民工权益受到侵犯的例子不胜枚举。在建立了农村劳动力资源档案之后,用人单位就一定要为农民工提供合法的人事档案,以此作为双方法律关系的证明。如果用工单位没有充足的反证来驳回农民工的请求,又无法提供真实的档案,则会承担法律责任。
(四)是国家应对突发性事件、重大疫情和流行疾病的需要
一旦发生疫情,农民工可以凭借人事档案到政府有关部门进行身体检查。这样不仅能及时切断传播途径,又能有效防止病毒的大规模扩散。
(五)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
由于农民工缺乏组织性,个人素质也参差不齐,所以在给城市的发展带来活力的同时,也给城市的治安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近年来,农民工的暴力讨薪事件时有发生,给社会带来的了不稳定因素。如果建立起
农村劳动力资源档案,既能强制用人单位约束自己的行为,又能够使农民的社会归属感提高,从而有利于社会的和谐。
三、农村劳动力资源档案的管理策略
(一)以信息技术为依托,提高档案管理水平
1.劳动保障信息管理
利用计算机技术,建立各种数据库来反映劳动保障工作的专业管理情况,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实现劳动保障工作的一体化,推动就业保障工作的开展。劳动就业管理机构要做好就业培训和职业介绍工作,依托计算机信息系统,收集劳动力供求信息,帮助有需要的单位寻找合适的劳动力,为有求职需要的人员提供就业信息。信息化的实现有利于就业渠道的畅通,从而促进劳动就业的市场化。
2.档案网络管理
就业服务机构应该通过改革,提高文件的归档质量和归档率,进一步加强档案室与文书部门的联系。同时,要开通档案目录平台,实现各类档案信息的网络化传递,以促进档案馆与档案室之间联系的顺畅。实现档案的统计、查询和检索的功能管理。通过网络渠道对劳动监察、劳动服务和劳动就业方面的文件进行公布。
3.三级工作网络信息管理
我国要建立“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存进就业”相结合的就业机制,就要充分发动各级单位力量,与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充分协作。建立起一个由各级劳动就业机构组成的网络,实行逐级负责,分级管理制度。
(二)以劳动力的档案为基础,提供就业保障服务
1.宣传劳动保障法律法规
劳动就业保障机构可以在各种资料中取材,编写并印制出一批宣传劳动保障政策的单页或小册子向民众发放,或者用建立一个固定的宣传区域,向广大农民工宣传就业保障服务的内容。
2.借助档案为农村劳动力就业服务
利用档案,对不同的农村劳动力情况进行整体的了解,从而实施有针对性的帮扶计划并对农村劳动力进行劳动能力鉴定。可以建立专业档案,对劳动纠纷进行有效的调解和仲裁。通过统计劳动力档案和专业档案,就业管理机构可以定期为政府提供失业、就业档案资料,并根据相关的资料分析提出就业援助策略、修正技能培训和专业指导的工作方法,对失业保险的发放问题,从而对劳动就业保障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支持。就业管理机构还可以及时将各种人力资源信息向上级的管理部门反映,劳动保障工作争取更多的支持,使农村劳动力就业没有后顾之忧。
总结:
对农村劳动力资源进行建档管理,既是对劳动力资源的一种管理,也是对劳动者劳动权利的一种保障,是一种社会服务。无论是对民生建设而言,还是对农村的发展而言,农村劳动力资源档案管理都将发挥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宋丽华.浅谈吉林省集安市农村劳动力资源档案管理建设[j].科技创新导报,2010,(21).
[2]宋丽华.建立健全档案管理体系发挥劳动力资源潜力[j].吉林农业,2010,(11).
[3]吕敏捷.关于加强农村劳动力就业档案管理的思考[j]. 职业,2010,(29).
[4]宁现伟.浅谈农民工人事档案管理[j].湖北档案,2012,(1).
上一篇:做好建筑工程监理工作的策略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