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教育论文

浅谈小学教育方法与管理模式

发布时间:2023-12-06 23:18

       小学教育是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育改革日新月异的今天,广大教育研究者开始将眼光投向新的教学模式,作为素质教育核心内容的创新教育,即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已成为今后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国传统教学是老师把课讲得详详细细、明明白白,把现存的知识都传授给学生;而欧美国家的教学重视启发学生思考,提出疑问,探求答案。中国教学之于国外,学生创新意识不强,创新能力不足,这已成为课堂教学最大弊端。胡锦涛主席在十七大报告中也提出,要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可见教育已是我国在今后发展中必不可少的后备军。所以————中学生的教育方法与管理模式在中国的教育体系中是尤为重要的。 

  一、启发学生的思维积极性 


  学生的学习活动,实质上就是自主地运用思维的活动过程。我们的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更要注意思维能力培养。它不仅对物质文明的进步和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深化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而且对学生的思维发展也产生了不可或缺的影响。 在教学过程中要启发学生,现代社会需要的是有创造能力的人才,那种“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人已经不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因此需要不断的提高思维能力,开拓创新。 


  兴趣是思维活性的触发剂,求知的需要是学习动机的基础。当学生对某个问题发生兴趣时,就会围绕着这个问题积极地思考起来。但是,单纯由“课堂”表面的“魅力”所引起的,只是直接的兴趣,如果没有更深层 次内涵的吸引,维持不了多久。要想保持学生持久的兴趣,就要善于“创造”种种诱因。 


  思维总是在观察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的。当一个人产生必须排除困难的需要,或要了解某一问题时,思维就活跃起来。实践证明,有意识地创设发现问题的情境是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的好方法。我们要善于利用课后习题中的问题,以及在辅导学生的教学中用有启发性的问题巧妙地引导和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二、训练学生的思维技能 


  思维技能包括分析、综合、比较、抽象和概括等几个步骤。在日常的学习中要实现学生对知识的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就要鼓励学生勇于提出自己进一步思考所产生的新的困惑。 


  课堂教学要不断创设梯阶问题情境、以医激趣,以疑促思。让学生在不断解决新的问题中获知、练能、增信,这就要求教师提出的问题具有层次性,做到层层递进;解决问题具有启发性,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克服包办灌输的做法,绝不能把知识原封不动的给学生。这种情况在当今的教学中屡见不鲜,应及时予以纠正,训练学生的思维技能。 


  三、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 


  思维的逻辑性主要指能正确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的形式进行思维和表达思维的结果。在日常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通过知识的掌握获得大量具体的、形象直观的课本知识,对这些课学材料和课后辅导书经过思维,抽象和概括出各种生命现象的本质属性和必然联系,再以概念、判断、推理的形式表达出来或贮存起来。学科的基本概念和概念体系是各学科知识的基础,所以,我们必须重视基本概念的教学。但是,应该让学生自己通过“思维”取得这些概念,让学生通过实验、练习、思考形成这些概念,并且能够用科学的语言把它们表达出来。坚持让学生给概念下定义,让学生对习题举一反三,实际上是训练了学生思维的逻辑能力。


  四、中学生的教育管理模式 


  对正处于心理上不断发展不断变化时期的中学生该怎样进行教育和管理?这对于中学老师来说,是一个非常值得思考的问题。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要了解学生的心理,按照其身心发展规律对其进行教育和管理。可以说,中学阶段,是人一生中最关键而又有特色的时期,是人一生中黄金时代的开端。中学生朝气蓬勃,风华正茂,在各方面都表现出积极向上的趋势。在整个中学阶段,中学生的心理表现出种种特点。也正是由于多方面的心理特点,在中学生身上才会产生这样那样的问题。我们作为教育者,一定要掌握中学生的这些心理特点,然后对症下药。 


  学生在中学以前处于真正的幼稚期,要更多的依靠成人的照顾、保护,他们的独立性、自觉性都较差。进入中学阶段后就进入了少年时期,而中学后期则处于青年初期,是个体会逐步发展成熟的时期,它标志着个体真正开始逐步成为独立的社会成员。中学生心理发展的过渡性,反映出中学初期(少年期)和中学后期(青年初期)过渡状态的两种不同特点。前一时期,即少年期,是一个半幼稚、半成熟的时期,是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复杂充满矛盾的时期;后一时期,即青年初期是一个逐步趋于成熟的时期,是独立的走向社会生活的准备时期。前一时期,还保留着一定的幼稚性;后一时期,却包含着成熟后的独立性和自觉性。即使如此,他们也只是刚刚达到成熟时期,他们的认识能力、水平还是不高的,他们的个性倾向还不稳定,还需要教师、家长对其关怀和指导,以便加强他们的自我修养,使其真正趋向成熟。 


  总之,21世纪的应用型人才社会中知识并不等于能力,现代社会真正需要的是有创造能力的人,并不是一个个会走路的图书室。我国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方面虽然已经取得巨大成就,但还有许多因素制约着这方面工作的开展。所有的教师都知道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性,但是,由于对学生评价方式的滞后,许多人又只能放弃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主张,围着高考的指挥棒跳舞。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打破僵破的思维桎梏,完成教学任务。思维能力是科学素质的重要方面,而科学素质的培养又是全面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要充分开发生物学中的有利因素,明确目标,坚持训练,训练要得法,教会思维方法,化成能力,注重实效。 


  参考文献 
  [1] 张兰生,金向阳.试论开放教育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内蒙古电大学刊,2005 
  [2] 谭映华.谈开放教育中学生管理工作的创新.新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 
  [3] 刘伟.浅谈体验式学习.辽宁教育研究,2003 
  [4] 裴娣娜等.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辽宁大学出版社,2001 
  [5] 莫雷.教育心理学.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6] 柳海民等.现代教育原理.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2 
  [7] 刘济良等.价值观教育.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7 
  [8] 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上一篇:操作系统课程群建设的研究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