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改革与传统教学的对比分析
摘 要:
关键词:
一 、传统教学与新课标下教学的比较分析
教育现代化已成为大势所趋。就目前教育现状来看,谈粉笔、黑板等传统教学手段远离课堂还为时尚早。实际上,传统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中仍占主导,特别又是农村的教学,现代教学技术还远没实现其应有的巨大作用。有些学校虽然有了计算机、语音教室的现代化设施,但其利用率还不够理想,“藏在深闺无人识”,大量硬件设施闲置,造成资源浪费。因此,要想向前走好,教学软件的开发和应用就显得更重要。目前,能把现代教学技术辅助教学运用得恰到好处者毕竟是少数,只有观摩课上有所应用,平时教学应用现代教学手段的并不多。 总而言之,传统教学与新课标下的教学相比较,我个人认为是“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 就其先进性说,现代教学技术具有明显的优势。就其运用效果看,现代教学技术以其容量大、速度快、内容丰富多彩而在很多学科的教学中尽领风骚。即便如此,我们也不能说现代教学技术优,传统教学手段劣。 众所周知,任何一种教学手段的运用,都是由其所教学的内容决定的,也受着该教学内容所能达到的理想效果左右。现代教学技术虽然有优势,但当它不适宜于一些教学内容或教学效果不理想时,就不能说它优。相反,对某一些教学内容,传统教学手段却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这时,我们可说它优。并不是我们现在所认为的传统教学一无是处。
二 教学过程的对比分析
1、传统教学过程的分析
纵观过去的教学过程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的几个方面:
(1)过于注重教师的表演和学生集体的整齐。
(2)学科之间缺乏沟通。
(3)忽略了学生的感受和尊严。在"落实双基"上不顾其余。学生的人格受到普遍的漠视。
(4)忽视课堂的情感活动。只盯"物"而忽略了"人",盯着客观世界而忽略了自我。
(5)重结论,轻过程和方法。整个教学过程很难体现一种"能动、自主、有创造..
2、新课标下教学过程的分析
新课标明确提出"新课程标准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1]
语文素养具体表现为有较强的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的能力,而且也表现为有较强的综合运用能力——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能力以及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这就决定了语文教学的核心目的。因而在教学的过程中更多的是注重语文知识的储备,只有当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语文知识储备,学生才能很好的利用它,才能有信心运用这些储备的知识,不至于学到的知识变成死知识。在运用的过程中,就牵扯到创新和知识的更新,当学生学会了这些,那么教育已经成功了一半,另一半就属于学生的人格塑造。
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学习的目的就是应用。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中具有终身教育的基础和再发展的潜能。在学生的实践能力差这一点,其实有很大的关系与家庭、社会和学校有关。新课标的倡导,可以从舆论方面给学校创造更多的机会,学校也因此能够给学生更多的实践机会。
语文教学就是要倡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去获得独特的感受、独特的体验和独特的理解。积极倡导自主、合作、研究的学习方式,这样的教学方式在语文课堂上已屡见不鲜。这种方式,更能让学生接受知识,更能体现学生的主题地位。比如 在组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努力转变自身的角色,努力为学生创造宽松自主和谐的学习空间和氛围。让学生与文本之间,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中进行心灵深处的碰撞,实现情感的交融,增加互动性。这些方法都能够增强学生的参与能力,也有利于增加学生的积极性和想象力。学习本身是一个艰苦的过程。但这种教学就是让学生体验到所谓"快乐学习"应当是老师创造一个宽松、愉快的氛围,让学生乐于完成"苦差事",在努力求索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这样,语文老师在课堂上只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
重视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我们只有尊重语文教学的工具性,才能倡导人文性。教育目的决定于人性,人性是永恒不变的,教育目的也是永恒不变的。教学中提倡人文性,就是呼唤"人的回归"和"以人为本",所以既要崇尚科学,又要弘扬人文,使人们的科学素质与人文素质浑然一体、相互促进,使人与社会都能得到全面、和谐、健康的发展。我们倡导人文性,在课堂上,就是要教给学生一个优秀的人所具有的各种优秀的品质。让学生拥有诚信、怜悯、知道做人的道理 、有正确的世界观 、价值观 、有健全的人格 、乐观 、上进 、宽容、倡导合作、懂得关心他人,为他人着想这些正确的观念和思想。这些观念不仅仅需要我们在课堂上传授,更要身体力行,要知道,这种优秀的品格是需要熏陶的,一个有良好道德情操的老师,对学生的影响力是巨大的。一个学生,如果他从老师那仅仅学来知识,那他是可怜的。反之,一个老师,仅仅教给学生知识,那么他是悲哀的。一个优秀的老师,教给学生在知识和人格方面的比重都是一样的。
教改春风已经沐浴秀美山川,不管我们有困惑也好没有困惑也好我们必须融入教改的洪流中去,努力探索与实践,我相信我的每位同行都能成为教改浪潮中弄潮的好手,这也是我们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和大势所趋。
下一篇:浅谈课堂的有效性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