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低年级数学趣味教学
摘 要:
关键词:
小学低年级数学教育的关健,是让孩子们在一开始接受数学教育时培养起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推动学生积极思考,乐于探究,进而提高学习效率。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不让他们产生对数学学习的畏惧感,是我们低年数学老师的重要任务。那么在农村,交通闭塞,数学资源缺乏,农村低年级由于幼教起始不同,又受环境影响、留守儿童较多等,产生了有别于城市低年级学生更多的特殊性,在教学中,我们根据学生特点和来源差异,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尽力挖掘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爱好,根据农村实标情况,以生活化的方式呈现数学,使学生知道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从而激发出学习数学的兴趣。采取差异性教学方法,精心设计教学内容,运用灵活多变的方法引起孩子的学习兴趣,迅速地让学生们爱上数学这们学科。在农村没有电算化教学这些先进的设备,本人结合实际,探索出几条肤浅的意见:
一、 创设情境,运用形象化语言,诱发学生学习兴趣
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低年级学生,特别是一年级,刚刚升入小学,对六七岁的孩子来讲是生活的一次大转变,从无忧无虑的生活转变为正规的小学教育,大多数孩子不适应,上课坐不住,特别是农村许多孩子没上过幼儿圆和学前学习班,对小学数学的学习无从认识,学生理解力差。在教学时,数学老师就要注意说话的技巧,语言表达要简单易懂、形象生动,增强趣味性,以此来吸引学生。在教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认数和记数时,我会采用一些具体形象的事物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学习数字1—9的时候,我会教学生背诵一些顺口溜:“1像铅笔细又长,2像鸭子水上漂,3像耳朵听声音,4像小旗迎风飘,5像钩子称东西,6像口哨吹一吹,7像镰刀割青草,8像葫芦摇一摇,9像气球飞上天”,以此来帮助学生记住字形。通过这样的教学,赋于了枯燥数学内容一定感情色彩,将数字形象化,通俗易懂,生动有趣,从而激发了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1)
二、 组织趣味游戏,激发学生的激情
低年级小学生注意的特点是以无意注意为主,容易被一些新奇刺激所吸引。特别低年级学生,他们能一连玩几个小时,却不能长时间的一动不动的坐在一个地方,他们最多能集中注意力15分钟左右,根据低年级儿童的特点,结合农村学生实际情况,我设计了一些灵活多变的游戏活动来进行教学,如龟免赛跑、我是小小销货员等情景游戏,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游戏中认识和接受知识,感受数学的趣味性,为他们学数学、爱数学创造条件。
三、 结合生活实际,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由于使用多媒体教学条件有限,我们只有结合实际教学,对学生来说来源于实际,结合实际生活会让学生更想学、更容易掌握,更容易灵活运用。如在低年级《认钟表》和《认识钱币》是一个教学难点,教学时通过创设孩子在商店购物的情境,我找一套硬币和纸币让学生模仿生活中购物的情境,从而加深学生对货币的认识。
四、利用表扬评价来培养学习兴趣。荣誉感可以强化学习兴趣。小学生的荣誉感特别强,其学习兴趣的保持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通过学习所获得的社会效果。他们常常由于获得好成绩受到老师、家长、兄弟姐妹、同窗好友的赞赏而引起荣誉感,为保持已获荣誉而更加努力学习。在教学中应给予学生正确、恰当的表扬。在学生回答问题时,眼睛注视着他们,以一种期待的眼神鼓励他们大胆发言。要注意不失时机给予表扬、鼓励,哪怕是一句表扬的话,几个鼓励的学,一朵小红花,都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是对待学习较吃力的学生,应适当降低标准,侧重表扬,鼓励其进步。表扬是教师热爱本职工作、热爱学生的具体体现,也是保持学生兴趣,充分发挥学生潜能的重要手段。同时我认为恰当的评语,不仅能给学生指导学习方法,而且还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强化学习动机。如,对一些作业完成较好的作业本,不妨写上“方法太好了,可要细心!”、“真聪明!你肯定还有高招,因为你是老师的骄傲!”表扬优生但也不能责骂较差的学生,相反,应抓住其闪光点,适时给予鼓励。如“好样的,有进步,继续努力!”、“看到你在进步,老师真为你高兴,因为你付出了劳动”、“你能行,老师相信你!”,这样带感情色彩的评语,使学生感到了老师对他的关心,充满了希望,从而逐步产生浓厚的兴趣。(2)
总之,作为一名农村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启发诱导,及时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步步着眼于学生的兴趣的培养,鼓励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参于学习,勇于探索,敢于创新,改变传统“灌输知识”,让学生想学、乐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虽然农村跟城市比,学生起步低,教学设施落后的现状下,只要我们用心 ,一定会在现有的条件下,把学生的兴趣提高,把教学质量提高。
参考文献:(1)《浅谈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郭玉霞 李淑华 现在教育在线 2010.10.28
(2)《浅谈低年级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培养》 郭晓燕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9年33期
作者简介:杨俭(1978年-)贵州省铜仁市人,铜仁市桐木坪九年一贯制学校高级教师。
上一篇:小学生“语感”培养之我见
下一篇:改变我们的行走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