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下小学生素质评价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5-09-30 09:34

摘 要:

关键词:
  新课程改革已进行了几年,如何建立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评价机制,我校通过两年多的研究与实践,积累了一些经验,取得了初步的成效,有力地促进了学生学习素质的提高。现将我校小学生素质评价的研究与实践作如下汇报。
  一、???? 问题提出的背景
  1、实施小学生素质评价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以前传统的小学教育评价模式,已不能适应“三个面向”的要求,不能适应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不能适应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开展新一轮课程改革,是二十一世纪教育发展必由之路。时代呼唤着我们去实施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又呼唤教育改革与创新。因此,着力构建现代学生素质发展的评价势在必行。
  2、课程改革不是单纯地换教材,而是包括了大纲和教材、教学内容和方法、教学环境和手段、教学思想和理念、教学测试和评估等,全方位的划时代的革新和创造。考试制度、评价制度的革新是新课程改革的关键环节和重要组成部分。教学评价既是教学过程的终结环节,又是起始环节,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具有导向作用。
  传统的学习评价的内容和形式早已不能适应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也不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水平的需要。主要表现在:评价目的强调“甄别与选拔”;评价主体“单一化”;评价内容“唯智育论”;评价时空唯“课程教学”;评价标准唯“相对标准”;评价性质定性与定量相分离;评价操作“机械单一”或“主观臆断”;评价种类,唯“终极性评价”;评价研究“相对滞后”。这样的评价成就了“少数”,打击了“一大片”;这样的评价,让大多数学生品尝到的是痛苦,没有欢乐;这样的评价,留给学生的是种种遗憾和疲惫的身心。
  总之,传统的素质评价与新课标倡导的理念,与当今的教育实际相背离,制约新课程的实施和教学改革向纵深方向发展。韩城中心小学是唐山市基础教育窗口学校,教学设施现代化,师资水平一流,办学水平高,科研成果丰硕,特别是目前正在实施的新课程实验,已对小学生素质评价制度,作了较为深入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为此,我校根据教育形势发展的需要,和教育科研实际,提出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下小学生素质评价的研究”的课题实验。
  3、目前学校管理工作存在许多弊端,其中特别突出的是受片面追求分数的影响,在管理中,一些学校把一切教学安排服从于分数应试的需要。在学校的管理资料档案中,最多的是学生的考试试卷,学生分数册,期中期末考试成绩统计及试卷分析。而没有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劳动素质、审美素质和创造精神等综合素质的培养,这种不对学生素质发展情况进行系统培养与评价的做法,严重地阻碍着素质教育的实施,极不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二、评价目的
  1、改变评价过分强调甑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评价不只是发挥鉴别和选拔的功能,更应实现其教育和促进发展的功能,使评价的过程成为促进发展和提高的过程,使每一个受教育的人获得更大的发展,使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获得成功,从而促进每一个学生的成长,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促进学校的发展。
  2、树立学生素质评价理念,不仅关注结果,更要注重学生的成长过程,要有机地把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结合起来,使学生成长的过程成为评价的组成部分。通过评价获得有关学生的学力、以往的经历、性格、智力水平等多方面的信息,达到“创造适合儿童的教育”的目的。
  3、探索学生学习发展性评价的策略,构建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
  三、评价原则
  ①激励性原则。教师细心地发现并赏识学生学习的各方面优点,坚持不懈地为学生的每一个微小进步加油,使学生从每一步前进中感到克服困难、超越他人、战胜自我的愉悦,克服一切困难前进。在评价过程中运用激励性评价,让学生产生被评价的需要,对评价产生信任感,把评价作为自身发展的需要。
  ②因材性原则。评价时充分重视学生学习发展水平差异,针对学生个体差异的不同特点分别要求,虽采用同一评价标准和方法,但针对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给予不同等级并在评语中体现其发展性的形式区别对待:对学习困难生的进步给予表扬,对过得去的学生进行激励,对成功的学生进行挑战与竞争教育,从而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培养与发展,以期收到教学的整体效益。
  ③发展性原则。根据发展性目标,以学生发展为本,关注学生知识的习得、能力的培养、素养的形成,对学生素质发展的进程进行评价解释,使学生在评价活动中,不断地认识自我、发展自我,使之不断积淀、发展,优化其自我素质结构。强调评价者始终在友爱、信任、尊重的气氛中充分肯定学生的优点和进步,用辩证的观点、发展性思想对待学生成长中的问题。强调在评价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培养学生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学生主动、活泼、生动地发展:强调学生的自我意识,把评价作为自身发展的要求,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
  ④全面性原则
  对学生的各方面进行切实评价;对学生的全过程进行评价。对每个学生的发展状态和水平作出客观的评价。
  ⑤民主性原则
  在学生的素质综合评价中,项目与指标的确立,以及最后的评定,均由教师、学生、家长以及同学等多方面合作完成。实现评价指标公开化,评价过程民主化,以保证评价的公正合理。评价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
  ⑥时代性原则
  评价的项目和指标直接体现着学校素质教育发展的水平和方向。因此,它必需符合当前学校发展的需要,当今社会发展现状,以及将来教育发展的趋势。注重教育目标的超前,手段的超前。以确保本评价体系的时代性。
  四、评价方法
  ①评价目标的系列化
  制定评价的目标系列需要经过一个先自下而上,后自上而下的双向过程。首先由教师在深入学习课程标准,把握教材的基础上,分析知识点的分布、能力培养的载体以及思想教育的因素,初步制定出评价的目标系列;然后通过教师研究讨论评价目标的科学性、可行性;最后确定评价的目标系列。
  经过初步的探索,结合新课程“三维”目标的构建。我们认为评价的目标系列一般应由以下三部分构成:
  知识评价系列。教材在一定程度上把要求具体化了 ,因此,我们应当认真研究教材,找出每一节课、每一单元、每一册教材中的知识点,从而构建一个知识评价系列。
  能力评价系列。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在知识构建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离开了学习知识和必要的学习活动,学习能力的问题也就无从谈起。因此,我们认为,建立能力评价系列既离不开“学科知识”这个载体,又要在教学活动中评价学生的知识能力。建立能力评价系列的主要目标不是为了对学生的能力进行鉴定性的评价,而是为了促使教师把培养学生的能力,作为教学中自觉的行为。
  非智力因素评价系列。即对学生学习知识时所表现的情感、意志、习惯等非智力因素进行定性的评价。
  ②评价方法多样化(以学科考试考核为例)
  a、单一的教师评价与家长、伙伴评价相结合
  在学生的个人文件夹里除了知识栏以外,还有若干其它专栏:老师的话、家长的话、小伙伴的话等。让学生在掌握课外知识的同时,也让学生受到各方面的评价并能客观的评价。
  这样的评价方法促进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渗透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增强对学生的信任与尊重,同时给予学生多次评价的机会,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转变与发展。通过“立体”评价,对学生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兴趣、态度、参与学习的程度,以及他们的语言发展进行判断,对他们的学习常识做出肯定,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老师的学习和教学。
  b、口试、面试、笔试相结合。
  以数学为例。口试的主要内容是说理,即说算理、说解题思路、讲公式的推导过程等。面试的主要内容是操作,如操作小棒演示算理,拼摆图形推导面积公式,等等。笔试的主要内容是考查学生的基本知识和解题能力。加强口试与面试,有利于减轻学生的负担,有利于了解学生的思维过程,有利于教师及时对学生提供帮助,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c、免试与重试相结合。
  对于学习能力强,学习认真,平时表现好的学生,可以允许免试。对于评价成绩待及格的学生,应当给他们重新应试的机会并以重试的成绩为准,这样能使学困生在重试之前找出不足,进行重点学习,同时可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d、课内表现与课外活动相结合
  在平日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在课上的表现随手记录,课下学生建立个人文件夹,利用课余时间主动走进社会搜集小知识,同时获取一定的知识学习信息。这样既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又培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③评价结果科学化
  评价结果的表现科学化,把百分制作为教学评价结果的唯一表现形式,无论是在信度上还是在效度上,都有较大的缺陷。因此,评价结果表现形式就应的多元化、科学化,尽可能地把评价结果描述得准确些。
  五、有的放矢、精心设计、落实三项举措。
  1、运用成长记录袋实施发展性评价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作为对学生进行综合性评价的工具之一,成长档案袋的运用,已愈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与重视。我们的成长记录袋主要是收集学生作品的样本以展示学习上的进步;让学生或教师了解学生的发展过程。了解学生每一阶段掌握了什么,努力方向又是什么,它对于学生的自主性,反思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以成长记录袋为雏形评价体系的建构,使我们能以全面发展的眼光评价学生,帮助学生增强自信心,提高自我教育能力,有利于教师、学生、家长三者之间形成良好的沟通,共同促进孩子的发展。它具体体现以下特点:
  ①评价主体的多元互动性。成长记录袋中,有许多项目是让孩子自评、互评,让他们装进自己得意的作品,同时还设计了,“老师的话”、“家长的话”,让学生在评价中与伙伴交流与教师家长对话,进行自我反思、自我学习、自我教育,增强学生的自我意识。
  ②评价内容的多维性。成长记录袋的评价范围广,改变以往“一张考卷,一张成绩单”的单一评价方式,它对孩子的心理、生理、智力、技能、情感、行为、态度、学习过程、学习方法以及优势、不足等都进行了记载,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张扬,如设计的“真诚合作”、“学会自理”、“巧手创造”、“慧眼发现”等。再如:“我最得意的”、“我的拿手戏”,让学生将自己富有个性的作品收藏其中。教师、家长透过学生收集的作品,了解孩子的“显能”,引导“潜能”开发,并适时地创设情境,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增添“助推力
  ③评价形式的生动性。图文并茂、生动活泼、富有趣味是本次成长记录袋设计的一个突出特点,体现了趣味性和艺术性,符合课改年级学生的心理需求,增强了评价效果。如:“小松树快快长”中有一页评价学生行为习惯的”学一学,评一评”,就将充满绿意的松柏树分为三层,每一层左边精选一则关于遵守课堂纪律的儿歌,右边每部分又分为三个等级:“太棒了”、“不错哦”、“再加油”,让学生自评后,在相应的地方涂上绿色,让松柏更苍翠,非常形象,以情诱人。
  ④评价过程的开放性。成长记录袋打破了评价的时空,不局限在学生校内的学习上,而是延伸到课外、社会中、家庭里,对学生的学习形式、情感、态度等全方位评价。孩子们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进一步评价自己,有利于孩子们尝到成功的喜悦和个性的发挥。
  2、构建与素质评价相适应的考试考核模式
  长期以来我们对学生的学业评价大多以单元测试成绩、期中期末学生的成绩为依据,甚至有些教师干脆以一张试卷为依据来评价学生,现行的小学教学评价方法,做不到客观评价学生学业的作用,在有些方面甚至与现行的目标培养相抵触,其中弊端显而易见,突出有四:一是测验过程不科学。试卷都是教师凭经验命题,既无双向细目表,也没有经过试测,一些基本问题如信度、效度等无法作出科学的回答。二是测验内容不全面,听说能力无法测试,还出现作文套题、背题现象。三是测试卷编制技术不规范。常有语法性、知识性错误、导语不明确等现象。四是评分和分数解释缺乏客观性,评分标准有误时有发生。再延续这种评价方法必然有碍于推进新课程改革。实施新课程也需要评价,离不开考试,关键在于采用一套什么评价体系去评价学生的学业,我们怎么去考学生,考什么。我们进行了以下尝试:
  ①考试方法:分项、分散与集中相结合。小学生学业评价,要求对实施过程中的细节实行规范化,便以操作。分项考就是要改变传统“一 张试卷定终身”的做法,对教学内容评价进行项目分解,在逐项测定之后,再确定总评等级。以小学语文教学评价为例(下同),可以将小学语文的项目分项为听话、说话、拼音、语文基础知识(包括识字、词语、句子等)、朗读、作文六大项。通过分项评价达到听说读写四项语文全面评定,知识、能力智力的全面评定,认知和情意的全面评定。在方法上,改变传统的只采用笔试闭卷的做法,实行口试、笔试(闭卷和开卷笔试)、操作相结合。说话、拼音、朗读可采用口试测定,阅读、作文采用笔试(闭卷或开卷)测定,查字典、写字项目可采用操作测定。情意方面还要结合观察来测定。目的在于促使学生智力活动高速运转,把某种心理压力下的被动答卷,变为强烈兴趣下的主动探求,这样既能考检学生的学业水平,又能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使对学生的评价过程变为学生主动发展的过程。在测试关系上,采用日常性评价、单元形成性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
  ②考试内容:书本、课堂与课外相结合。素质教育除了掌握一定的基本能力外,还必须注重培养学生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去创造性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注意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所以考试内容要适量的与课外知识相结合,要出一些能让学生充分发挥能力的余地和空间的题目。考试内容做到”四个必考”:口头、书面表达的能力必考,动手操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必考,重点的基础知识必考,良好的学习习惯必考。方式可采用动口、动笔、动手操作相结合的形式。
  ③、考试方式
  为了让学生充分展示掌握知识能力,消除考试带来的心理障碍。实验中我们一改考试往日“冷酷面目”,本着“快乐考试”“享受考试”的理念,开发了多种考试形式,考试花样不断创新。我们先后开发了“游艺宫”(综合测试)、“菜单考试”、“快乐大本营”(语文)、“智者闯关”(数学)、“小鬼当家”、“头脑运动会”等一系列考试形式。让游戏进考场,让家长进考场,边玩边考。这些寄考于乐的考试形式,使学生对考试充满期待,使考试渐渐成为学生展示自我,收获自信的教育行动,树立了学生的信心,培养了学习兴趣。通过我们对1200多份调查问卷的统计、学生、家长对考试形式变革的认可率超过95%。
  ③考试评价:自评、互评与师评相结台。学生的成绩如何评定是考试改革的关键,改变过去由老师一人说了算的传统,我们把”法宝”交给学生,真正还他们主人翁的地位,体现对学生的尊重。
  对于学生的成绩评定,我们采取学生自评,互评和师生共评的相结合的办法进行,每次考试,教师应制定较详尽的评价等级标准,发给学生并作一定的操作说明,学生根据评价标准公平、合理、实事求是的评价别人和自己,要求学生用发展的的眼光看问题,对于同学的进步,要及时表扬和鼓励,对于疑难有争执的问题,学生互相讨论,也可请老师仲裁。对于评定的成绩、等级如果自己不满意,还可以申请再考,直到满意为止。我们这种考试办法收到了以下效果:一是有利于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有大显身手的机会,对后进生也能体验到某些方面的成功,看到自己的闪光点,达到有利于学生能力和自身素质提高的考试目的。二是有利于家庭教育,消除了在分数上的攀比,有利于家长把精力放在培养孩子的全面发展上。分项考核和等级的评定使教师、学生、家长三方面都能明确学生在整个学期中的各项成绩如何,哪些内容要努力,以便对症下药。三是有利于全面评价学生。教师、学生乃至家长都参与评价,透明度高,能客观、公正、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业情况。四是减轻丁学校教师的压力,教师可以把主要精力从抓偏题怪题上回到抓基础,抓能力上来,回到抓学生的综合素质上来。
  3、关于作业的评价。
  作业评价由百分制改为等级制,其目的主要是淡化甄别的功能,分数的意识。但从评价的功能上进行考察,这种变化没有引起质的改变。教师批改作业,主要目的依旧是帮助学生纠正学习中的错误,考察学生对基本内容掌握与否,以便及时弥补学生的疏漏。对优秀的作业,主要是采取加贴红花的方法给予鼓励。作业内容主要以课本中的基础知识为主。在促进学生的发展上,显得力度不足。
  对于学生的作业,我们应该用更开阔的视野去给予评价。采用动态、灵活的评价方式。即,不要把眼光仅仅停留于传统意义的“对”与“错”上,要多层次、多维度地看待学生作业。如:对学习努力,由于其他原因(如转学,知识有缺漏)作业完成情况不够好的,教师也要不吝对其表扬鼓励;图形设计中,有的学生创意好,绘图不够美观、有的有创意,但绘图中有错误等等,教师要根据其实际情况,赋予适当评语,指出他的优点,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对学生开放性题目的解答,教师尤其要对思维质量高的解题方法给予特别的嘉奖并在全班推荐。教师必须有这样一种意识:让学生自主解决问题,不等于放弃教师的引导。教师要善于利用评价来激发学生积极的思维。总之,从作业中发掘学生不同领域的长处,有利于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有利于学生将优势智力领域的好品质迁移到数学学习中来。使作业评价更好地发挥激励、促进作用。
  此外,教师尤其要重视通过评价从学生作业中了解他们的知识、技能形成的过程,分析他们作业中错误的成因,并根据学生各自的特点,帮助他们弥补解决问题策略上的不足。
  综上所述,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应当始终坚持注重对学生心理、认知发展水平的观察与研究,积累切实可行的评价方案,使评价能准确、公正,科学,使评价真正能促进学生的发展。
  六、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在实施“小学生素质评价”中,我们也遇到许多的制约和困难:
  第一,实施小学生评价在小班化中易行,在大班额中难以操作,学生评价的实施步骤工作量甚大。我校生均60人的大班,教师会出现畏难情绪,或有时敷衍了事。例如对学生思想品德素质的评价17项,由班主任负责组织实施,组织班级同学、学生本人、学生家长等有关人员参加,并要做好日常中观察、谈话、访问、调查、测验、收集成长记录等信息,班主任工作量很繁重。
  第二,评价要求采取自评、小组评、教师评、家长评。要求家长参与评价也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第三、成长记录有待改进。我们在实验中推广的成长记录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成长记录没有很好地与学科相结合,其中的内容涉及方方面面,变成了没有条理的资料的容器。另外,一些成长记录中学生给自己的评价连续几次都是“我要好好学习”,同学的评价也多是空洞的语言,不但增加了教师和学生的负担,而且效果也不好。
  我校的学生素质评价体系现在仍在建设之中,评价体系在实践中还有一个不断完善,不断提高的过程,我们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将继续探索,以全面的学生素质评价体系逐渐取代单一的考试制度。

上一篇:萌发小班幼儿自我意识的探索与实践

下一篇:小学科学有效课堂教学设计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