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浅谈上好观察实验课的策略

发布时间:2015-11-10 09:36

摘 要:

关键词:
  《新课标》告诉我们:观察和实验是人类认识自然的基本的途径,也是小学科学课教学的显著特点。要想上好小学科学课,教师就要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进行观察方法和实验技能的有效指导,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不是教师直接教授所能达到的,需要经过学生长期的亲自动手实践活动,积累丰富的活动经验才能逐步形成。这就意味着,要科学教师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学习科学的机会和有效的观察实验指导。作为小学科学中比较普遍的课型之一——观察实验课,为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担负着重要作用。
  一、  观察实验课
  观察实验课,在科学课教学中占得分量最多,大多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一定顺序的观察、交流、整理数据、反复实验、得出结论的过程。这种类型的课,重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概括能力,并使学生懂得科学认知的一般程序。
  就观察课来说,大多是定性的观察,如有关《昆虫》、《鸟》、《鱼》、《哺乳动物》等内容的课,要求学生观察它们的外部特征、活动方式、生活习性等;但有的课也要求进行定量观察,如《溶解快慢的条件》、《水的浮力》、《大气压力》的测定等内容。此外还有的要求学生进行长期系统的观察,如《生物和环境》、《土壤的成分》等内容。
     就实验课来说,大多数做的是对比试验、模拟实验和教师的演示实验,这是科学课上经常要做的实验类型。例如种子的萌发条件;沙土、粘土、壤土的性质;溶解快慢的条件等课采用的是对比试验;雾、霜、露的形成,昼夜的成因等课采用的是模拟实验;能量的转化、做酸奶、水的毛细现象等试验采用的是演示实验。
   二、怎样上好观察实验课
  《课程标准》告诉我们:科学课的基本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认识自然事物和应用所获得知识的过程,教师要尽可能地启发学生自行探究和应用知识。怎样指导学生自行获取知识呢?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做到以下几点:
     (一)、看一看
     看一看:就是用眼睛看,细心观察,通过观察提出问题。指导好学生观察,是进行观察实验教学的关键。首先,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观察材料,并教给学生观察方法,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最后,要把观察到的内容有条理的记录下来。例如:认识昆虫的共同特征一课,这就是典型的以观察为主的课型,在教学时,我让学生课前准备了许多种“昆虫”,上课时,我让学生展示自己带来的昆虫。我问学生:“你们带来了哪些昆虫?”学生们争相回答:“蚂蚁、蝴蝶、蜻蜓、蜘蛛……”当然 ,有的学生带来的不是昆虫,这时,教师不急于点破,留待后面的教学过程中逐步去解决。接着教师提出明确的观察要求,让学生按要求仔细观察。例如:它们的身体分为哪几部分?它们有相同的地方吗?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有顺序地做认真细致的观察,发现它们的身体分三部分:有头、胸、腹,头上长有触角,胸部有三对足,有的长有翅膀,有的没有翅膀。这时再我让学生看看自己课前带来的哪些是昆虫,哪些不是昆虫,学生很快找出蜘蛛不是昆虫,然后我让他们把昆虫分为一类,不是昆虫的另分为一类。学生了解了昆虫的共同特征以后,很快地把自己带来的“小虫子”进行准确地分类。
  (二)、想一想
     想一想:就是学生提出假设的过程。小学生常常会按平常的生活经验,或先人之见来观察事物,反映的是生活中的感觉,从而形成概念,这样往往会有偏差。例如上面的例子,学生会把“有翅膀、会飞的、有触角的”等特点,当成判断是不是昆虫的依据。这时,教师引导的最佳途径就是倾听学生的说法,弄清学生的想法,把互相矛盾的说法交给学生自己去讨论、交流、解决。例如:有的学生说:会飞的、有翅膀的就是昆虫。有的学生马上就反问:鸟会飞,有翅膀,但鸟不是昆虫。老师这时候可加以适当的引导:只看会不会飞和有无翅膀是不能找到昆虫的共同特点的。从而引导学生提出假设。
  (三)、说一说
     说一说:就是通过讨论交流得出结论的过程。让学生各抒己见:你认为昆虫有哪些共同特点?教师可以有目的的加以引导,比如说它们的身体构造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胸部有什么共同之处等。学生会抢着回答 :它们的身体 可分头、胸、腹三部分;胸部有三对足;有的有翅膀,有的没有翅膀……这时,教师可以归纳总结,昆虫的共同特征:身体分三部分:头、胸、腹 ,头上长有触角,胸部有三对足,有的长有翅膀,有的没有翅膀,这就是昆虫的共同特征。
   (四)、做一做
  做一做:就是验证结论的过程。这时,教师让学生把带来的“昆虫”再仔细分一分,哪些是昆虫?哪些不是昆虫?并说一说是昆虫或不是昆虫的理由。这回学生可高兴啦!他们分得可认真啦。把蝴蝶、蜻蜓、蚕蛾、蚂蚁、蝗虫、蟋蟀分在一起,为昆虫类;把蚯蚓、蜘蛛、蜗牛、蜈蚣分在一起,即不是昆虫类。由此他们得出结论:如果某个动物具有某类动物的特征,它就一定属于这类动物,反之,则不属于这类动物。经过这样反复讨论、交流、实践,学生不仅掌握了科学知识,还学会了抽象概括的学习方法,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合作探究能力。
  总之,用“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做一做”的教学方法,来进行观察实验课教学,通过“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等环节的教学。在得出结论的同时,学生一定又会发现新的问题,教师要继续引导学生去观察、认识、实践。使学生对科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从小激发学生的科学志趣,培养科学素质的目的。

上一篇: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下一篇: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