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摘 要:
关键词: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学习数学的过程是个思维的过程,数学能力的核心是思维。当今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激增,知识的更新加快,随之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就是要提高年轻一代的素质。不仅要教给学生现代科学技术知识,而且要把学生培养成勇于思考、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人,从而强调教学要注重发展学生的智力。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养成良好思维品质是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下面就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 注重培养兴趣,调动学生内在的思维能力。
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对学生学习内因的最好激发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每节课,要使每节课形象、生动,有意创造动人的情境,设置诱人的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内在动力,使学生想学、乐学,激励学生积极动脑、积极思考。 例如教授“角的认识”这一课,“角是一个端点引发的两条射线”,这个概念的描述不易理解,非常抽象。在教学时我创设了以下的情景:盛夏,酷暑炎热,人们都习惯在树下纳凉 ,小朋友们在树下玩耍。瞧,老师来了。师摆臂作走路状,并挂出示意图:手臂与身体成一个角。有的小朋友在荡秋千,出示荡秋千图。这时老师立即一转,进入话题,老师说:“手臂这一摆,秋千这一荡,就是一个数学概念。”这时,学生兴趣正浓一定会想:摆臂、荡秋千怎么会同数学概念连在一起呢?此时此刻,思维的火花不点自燃。如在讲乘法口诀之前,我首先设计了一个师生口算比赛,指定一名学生出一位数乘法的题目,一分钟之内完成,教师用乘法口诀很快做出了许多题目的答案,而学生用连加的方法只计算了三道题。此时此刻,学生感到惊奇产生了疑问:“老师为什么算得这么快?”激发学生渴求知识探究奥秘的浓厚兴趣。这时,老师抓住时机,告诉学生:老师为什么算得这么快呢,是因为老师掌握了乘法口诀,同学们想知道乘法口诀是什么吗?这就是今天要学的内容。由于学生产生了强烈的学习兴趣,所以这节课学生学得主动、生动,效率非常高,学生的思维活动也始终处于亢奋状态。
二、 注重教给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法。
素质教育提倡不仅要学生“学会”,而且要“会学”,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教书,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的学习方法,这正如人们所说的“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所以我在教学中注重加强思维方法的引导,使学生正确使用小学数学常用的比较与分类,抽象与概括,分析与综合等数学思维方法。
1、运用比较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比较的方法在小学数学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因为通过比较可以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更好的掌握新知。最近在教授“三位数除以一位的计算”对商中间有0和末尾有0的计算学生经常出错。如:640÷5很多学生直接在商的末尾加0所以得数等于120。针对这一情况,我出示了640÷5和640÷2两道算式让学生解答后在引导学生比较发现:虽然被除数末尾有0但是商不一定有0,原因是640÷5十位上的数不够5整除要跟个位的0合在一起计算,而640刚好每位数与2能够整除商的末尾就能加0,从而突破了本课的难点。
2、通过分析和综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从一年级开始就用到分析与综合,而且贯穿在各年级各部分数学知识的教学之中。教学10以内的数时,要了解每个数的分解和组成。如目的是让学生懂得用“凑十法”计算20以内的加减法。在教授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的“周长认识”在解题时很多学生不懂得如何运用有用的信息解决问题。因此,教学中我要求学生利用综合的方法分析问题。如:当问题求周长时,大家就应想到它的边长是多少。反过来,要是求边长时就应该从信息中找出它的周长是多少。这样一来,学生在分析问题时就懂的如何下手,获取有用的数学信息进行问题的解答了。
3、巧设探索性问题,引导学生学会思考的方法。
现代心理学认为:教学时应设法为学生创设逼真的问题情境,唤起学生思考的欲望,并留有一定时间和空间,促进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多向思维能力。有这样一个问题:30个同学买水喝,商店的优惠活动是买5送1,问:实际需要买几瓶水?由于这样的问题情景很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们个个兴趣高涨,纷纷说出自己的想法。有的说:我一次买5瓶送1瓶实际是买6瓶,30除以6等于5次,5再乘5等于25瓶。有的说我也算出是要买5次,会送5瓶,所以是30-5=25,应该买25瓶。还有的说一次是买5送1,因此可以列:5和1;5和1;5和1;5和1;5和1;算出是5个5相加就是25瓶。这种问题促使学生多角度思考,使学生学到了宝贵的思考方法。
4、重视学生的“说”,引导学生初步学会有条理的思维。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是思维的外壳,加强数学课堂的语言训练,特别是口头说理训练,是发展学生思维的好办法。并且从低年级开始就要加强语言表达训练,我在教学中经常鼓励学生积极地说、大胆地说,说时声音要响亮,培养学生爱说的习惯。如在教授“1+2等于几”时,有出现了两个学生在跳绳一个学生在看的情境图,并要求学生根据情境图列算式。教学时我就要求学生在解答前用自己的话表述图的意思,目的是希望学生在表述的过程中能够加深对加法意义的理解,促进知识的内化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 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简单地说,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关于思维品质包括哪些内容,一般来说包括思维的独立性、敏捷性、灵活性、创造性,还有人提出思维的深刻性、批判性等。在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有些学生发现老师课堂讲的题目自己懂得就不大爱听,觉得我都已经会了,还需要再听吗。孰不知,即使是自己会做的题目,但不表示解题的方法是科学,有可能这种不好的习惯还会成为学习上的绊脚石。为了纠正学生这种不良的学习态度,培养科学、有效的思维方式。课堂上我循循善诱,逐步引导学生逐步分析题目意思,找题目中的重点,培养学生的说理表达。并且利用课堂上的有利时机为学生宣传良好思维习惯的重要性。比如:列举学生不同的解题方法,通过比较得出较科学、高效的方法。以这种方法让学生深刻体会到良好思维习惯对学习的好处。平时常要求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完成作业,遇到困难要敢于钻研不怕失败;要克服盲目顺从,敢于提出质疑。这些习惯将使学生终身受益。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一定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为学生创设宽松、民主、丰富多采的创新气氛;为学生提供思考、探索和创新的具有开放性和选择性的最大空间,我们就能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进行创造性学习,培养创新思维,,当然,良好的思维品质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但只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通过各种手段,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就必定会有所成效。
上一篇:浅谈上好观察实验课的策略
下一篇:电子白板在常态应用下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