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作文见证“我”的成长
摘 要: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作为一种交流、沟通方式将伴随孩子的整个成长过程。作文教学是能反映学生意识的特殊教学形式,一定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作文观,让学生的习作沐浴着人文的灿烂的阳光,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切实完善学生的人格,在习作中不断的记录“本我”,表达“自我”,实现“超我”,让“我”与作文一起成长。
关键词:真实生活 真情实感 人性色彩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教学有了崭新的面貌,但作为语文教学重要组成部分的作文教学还在蹒跚学步。作文难,难于上青天的恐惧感始终困扰着无数小学生和小学语文教师。
疑惑:什么制约着作文的发展?
小学生的作文实质是练习用笔来说话。在学生已经学会或基本学会了用口语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会用笔来说话,实现口头到笔头的转化,把写变成了一种由内到外的自由倾吐,使学生对于写话有兴趣,乐于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毫无拘束地写下来。但是纵观近年的作文教学现状,以及笔者几年来的教学实践发现,很多学生都会发出如下的感慨:
一、“我”觉得作文难写。
“同学们,三年级很重要,因为我们要开始学习写作文了。”“作文一定要认真学,它对语文成绩影响很大。”这些话我们经常会在学生刚接触作文的时候不断重复的跟学生讲,生怕孩子对作文不够重视,影响写作文的积极性。其实恰恰相反,这些话只会让学生对作文产生畏惧感,学生在写作文时就会谨慎小心,这样就极大扼制了思维的发展,让学生在作文起跑线上就已经倒下了,更谈不上喜欢写作文了。
其次,小学生的词汇量缺乏也是学生畏难情绪产生的主要原因。现在的学生整天不是趴在作业堆里就是面对电视机,阅读量远远达不到新课标的要求,阅读面仅来源于教材和一些少的可怜的《同步作文指导》,造成作文时词汇贫乏,词不达意。这让学生在习作时无所适从,产生畏难情绪是在所难免。
二、“我”认为无话可写。
“今天早晨是我们组值日。一大早我就来到的学校,其他三个同学早已经到了。我们排桌子的排桌子,扫地的扫地,不一会就把教室打扫的干干净净了。”
这样的作文片段,对于语文老师来说应该是司空见惯的。从中我们不难发现,很多孩子在写作文时都是在叙述活动的过程,一天的生活可能几句话就全部概括了,缺少了对活动细节的生动描写,也没有详略之分。小学生生活的空间狭窄,接触的人和事比较少,而对于身边司空见惯的事物熟视无睹,缺乏观察提炼素材的能力,这应该小学生作文无话可说,言之无物的主要原因。
三、“我”一般这样写。
对于每一位语文老师来说,最头疼的事情莫过于改作文了。作文批改的主观性大,一篇作文的好坏,得分的高低,都在老师的一念之间。因为这样,所以很多学生都会去投老师所好,写老师想看的,喜欢看的作文。为了让老师喜欢自己的作文,很多学生不惜写假话,胡编乱造一些事情,来迎合老师的心意。
这里有一则外国幽默:
波比:爸爸,我要到中国去读书。
爸爸:噢?
波比:到那里求学可以发财呀。
爸爸:啊?
波比:因为我读过许多中国孩子的作文,他们中的多数都捡过钱包呢!
从这则幽默中我们可以看到小学作文中的一些不正之风。大部分学生有了“作文是写给老师看的” 的应试的错误认识,作文内容就变得老化、套化、同化,他们的笔抒写的不再是自己的世界,抒发的不再是自己的内心感受,而是为老师而写,为作文要求而写,为分数而写。
应对策略:让“我”与作文共成长
抛开浮躁,静下心来,打开《语文课程标准》让我们重新审视小学作文教学。“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有兴趣,乐于表达,热爱生活,认识自我”等字眼在课标中出现的频率之高,使我越来越意识到,小学生的作文应当是他们真切生活体验的再现,是他们认识自我,展示自我的一种方式。而这一点更应该让学生自己清醒的认识到,使他们明白,作文是自己成长的记录,是自己一步一步走向成熟的见证。
一、叙述真实生活,记录“本我”
叶圣陶老先生曾经说过:“写文章不是生活的点缀和装饰,而就是生活本身”。作文就是学生通过手中的笔来再现生活,描绘生活,记录生活中那个本来的“我”。如何让学生再现生活,记录“本我”,我觉得下面这几句话很有必要告诉学生:
1、“作文其实并不难”。
学写作文时是写话开始的,因此,当学生进入小学,接触到写话训练时,教师就要告诉学生:写话其实很简单,只是把我们平时说的话用书面语言表达出来就可以了,这就像你玩游戏一样,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你只需要把你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表达出来就可以。教师切不可危言耸听,制定太多的条条杠杠,让学生产生畏难。
2、“作文源于生活”。
叶圣陶老先生说过:“生活就是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流畅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流畅不息。”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思考生活,并能把对生活的体验向他人倾诉。只要学生敢于对生活中的事件“指手画脚”,让作文贴近生活,融入生活,在生活中作文,作文就会变得像喝水、吃饭一样的自然。
3、“真实的就是最好的”。
不可否认,华美的语言是写作水平的体现,但不是唯一标准。如果我们以此作为衡量标准,一些学生在写作时由于受现实语言表达能力的限制,难免会感到紧张,表达也会受到影响,这样就得不偿失了。所以一些作家对孩子作文中的语言过于优美是不赞成的。他们认为孩子在语言上“过于用功”,是有意模仿的结果,这样写出来的东西不是自己内心的自然流露,对今后的创作没有好处。与其这样,不如让学生实实在在、朴素的写下自己的真实体验,反映自己的真实语言水平。雕琢是一种美,真实自然更是一种美。小学生写作阶段更重要的是打开学生的表达欲望,任思维自由伸展,记录一个真实的“本我”。
二、抒发真情实感,表达“真我”
“言为心声”,真情实感是作文的生命。学生要写出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感,写出对成长真实的感受,表达“真我”。那些为迎合老师而写,为作文要求而写,为分数而写的作文,已经彻底的失去了“真我”。
如何才能做到让学生为自己而作
,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呢?
1、放宽学生的习作内容。尽量少写命题作文,提倡自主选题,让作文的内容更加个性化。例如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的第五个习作训练是写“端午节”,为了让学生写出自己对节日的独特体验,抒发自己对节日的独特情感,在习作时我们在不改变习作训练目的的情况下,可以适当的开放习作内容,不仅仅局限于写“端午节”,可以放宽到其他节日,如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根据自己对节日的了解,选择适合自己的节日来写,这样可以避免一些对端午节没有兴趣的学生编造作文,也容易启发学生捕捉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最有意思的事物和感受,写出有个性的文章。
2、抓住表达的时机。作文是表露学生喜怒哀乐的一种方式,音乐家创作一段曲子一样,如同画家画一幅画,需要在一种情景刺激下立刻完成,这就是激情。写作需要激情,“情动而辞发”。因此,我们要积极引导学生抓住表达的时机,让作文成为他们生活中宣泄自己情感的需要,在他们有话要说,有事要叙、有情要抒、有理要讲的时候,提起笔来。其实学生最感兴趣的是发生在身边的事,今天才是最重要的。要让学生养成在激情飞扬时,感受最深时自由写作,养成表达“真我”的习惯。
3、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学生由于年龄阶段的不同,或是家庭教育背景和知识结构的差异,在认知和表达上具有明显的差异性。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确,当问小学生“雪融化后变成什么”时,有人会说“变成水”,有人会说“变成丰收的麦子”,也有人会说“变成可爱的春天”。面对学生的独特思维,我们不要一味的加以否定,而应该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自由表达,才能让学生拿起笔倾吐心声,表达“真我”。
请看一位学生在写父亲抽烟成瘾时的妙笔:
爸爸是我家的“烟囱”。他的烟瘾一上来,比我想吃肯德基还难受。这不,他又抽上了,一根接一根,似乎在参加吉尼斯比赛,抽完了马上拿奖金,买自己最想买的东西……
是的,没有了羁绊,没有了约束,没有了禁锢,学生的作文兴趣就得到了激发,学生的心灵空间就得以舒展,学生就可以 “我手写我口,用笔表我心”。 从而写出一个“真我”的世界。
三、闪现人性色彩,实现“超我”
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部分,应该同其他学科一样,培养学生综合素质,闪现人性色彩,让学生在习作中提高对自己,对生命的认识,不断成长,超越自己,实现“超我”。
1、肯定习作中闪现的真、善、美
作文是学生表情达意,诉说内心的形式,是与生命的对话,是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品评。?学生在习作中表达的是他们对现实生活的感受、认识和态度,是他们想像中的美好的世界。??在讲评时,要给予充分的肯定习作中闪现的真、善、美,并能在全班同学面前展示文章中所流露的真、善、美的真情实感,以此来唤醒、影响更多的学生,以提高他们求真知、抒真情、吐真言的自觉性。学生在认识、体验和品评中,提高自己对生活、对生命的认识,不断的成长。
2、鼓励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
只要是真话、实话、心里话,都应该肯定和鼓励。即使说出来不合老师的意,学生在作文中流露出不健康的思想,也比学生满篇虚伪的谎话强。因为学生说了真话,倒出了不健康思想,老师更能把握学生思想的偏差,有效的帮学生掸去学生心灵上的尘埃。教学时我们要努力引导学生用心灵去观察、去感受、去思考、逐步引导他们对自然、对社会、对人生有独特的感受和见解,这就是一种进步,在这点滴的进步中,学生正一点一点的成熟。
习作作为一种交流、沟通方式将伴随孩子的整个成长过程。作文教学是能反映学生意识的特殊教学形式,一定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作文观,让学生的习作沐浴着人文的灿烂的阳光,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切实完善学生的人格,在习作中不断的记录“本我”,表达“自我”,实现“超我”,让“我”和作文一起成长。
上一篇:谈小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